文|立言教語
前段時間,「凡爾賽」這個詞突然流行起來。
「凡爾賽」其實就是指「反向」炫耀,不經意間透露出自己的優勢。
一經明白這個這個詞的含義,腦中突然浮現出來的,就是「北大還行撒貝寧,不愛金錢傑克馬」。
除此之外,就是上學時,那些「凡爾賽」式的學霸們。
不同的同學,「相同」的學霸。
哪怕是回回考第一的學霸,當你問他考得怎麼樣,題難不難的時候,他基本都是類似的回答:
完了, 我沒考好,有一道題粗心了。
當你心疼起那個「懊惱」的學霸,上前安慰了他幾句,並勸他別在意,誰沒有粗心的時候。
當成績出來,傻眼的人卻是你。
你的成績是第一,學霸的成績也是第一。
不過你是倒數第一,人家是正數第一。
學霸們的世界,他們沒考好,往往就是錯了一道選擇,沒有考到滿分的「沒考好」。
他們的眼中,更多的是滿分。
「凡爾賽式」學霸,是存在了很久的一個物種。
無論是第一的寶座穩固了多久,你很難在他們口中聽到「考的不錯」這種話。
每次問,都是「考得不好」。
學霸們最大的「謊言」,確實是非「考得不好」莫屬了。
01為何學霸們如此「凡爾賽」
人活在世界上,有人為名、有人為利。
在學生時代,很多人「比拼」的東西,其實很單純,那就是成績。
一個優秀的學霸,往往也就意味著可以在同學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受到尊敬。
尤其是那些考出高分,甚至達到滿分的學霸,更是被很多人誇讚。
當受到的誇獎越來越多,學霸就會「沉迷其中」,很享受這種,通過學習成績,達到被敬佩的效果。
如此循環下去,他們對好的成績也越來越渴望。
可是很多時候,如果你過分嘚瑟,就會發現自己成績出來,考得確實並不理想。
如果低調一些,說自己考得不好,成績出來,反而有些超出預期。
正是這樣的「經驗」,讓學霸們嘗到了甜頭。
於是為了自己的成績,就會經常在兩場考試期間,或者考試結束後,說自己考得不好。
說到底,真實的想法,還是希望能夠考出高分。
除此之外,通過「降低」同學們的預期,哪怕真的考得不好,也能夠在事後更加平和地度過他自以為的「尷尬期」。
當然,並不排除,有些學霸是真的謙虛,他們不想打擊到身邊的同學。
畢竟別人都做不出來的題,你都做完了,影響別人心情,索性就說也沒考好。
不過造成的效果都是,學霸們太「凡爾賽」了!
一次也就罷了,每次考試完都說「考得不好」。
可每次出成績,都是「NO.1」,再不濟也是名列前茅。
「凡爾賽」氣息濃鬱的學霸們,自然難逃成為同學議論的談資。
02「凡爾賽」學霸的「下場」
哪怕是學渣,你對他說一次沒考好,他還能信,可是你回回這樣「欺騙他的感情」。
他也會不再信任你。
甚至會覺得你這樣的人很虛偽。
雖然是學霸,可是也不能這樣消磨他人對你的敬仰。
「凡爾賽」學霸,成為充斥在學生中常見的一類人。
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他們真的很看重成績。
這類學霸的「凡爾賽」病,其實也就是為了成績。
這算是他們為了成績的一種「非常規」手段,和對自己的心裡安慰。
可惜,在有可能得到真正想要的成績的同時,也逐漸失去了在同學心中的地位。
試問,誰願意和這樣一位「沒真話」的人做朋友呢?
上學期間,身為學生,學習很重要,可是能夠遇到值得一生珍惜的朋友,同樣重要。
因為在學生時代的感情,最為真摯。
為了學習成績,不斷消耗原本想親近你的同學的心,真的不值。
「凡爾賽式」學霸,說到底,還是對自己不自信。
一個真正對自己自信的人,並不會如此看重成績,也不會將自己真正的成績,寄托在這種「虛頭巴馬」的小手段上。
這樣的學霸,哪怕進入到社會,也往往會泯然眾人。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場所,不再「唯分數論」,而是考驗你的方方面面。
很多「凡爾賽」學霸,就難以適應這樣的轉變。
就會發現自己屢試不爽的「絕招兒」,並沒有那麼管用了,甚至「不靈了」。
巨大的心裡落差,甚至會毀了一個人的前程。
所以,「凡爾賽」式的學霸還是不要當了。
為了成績,破壞同學友誼也好,影響自己日後發展也罷,都不值得。
你的成績,終究還是要靠你平時的積累去考出來;你的同學,也值得你去真誠對待。
尤其是在讀書階段,不僅要學好習,還要結交好朋友。
這才是讀書的真正價值!
本文內容【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和分享,請勿抄襲或搬運,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