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颳起這樣一陣風,你問學霸們、狀元們學習方法?他們就喜歡給出這樣的標準答案:
「
不不不,我從來不參加補習班,包含不限於各種課外班、培訓班!
是是是,我參加不少課外活動/素雞,當成是一種調節吧,然後一不小心就拿了個獎!
嗯嗯嗯,我的父母很支持我,從來不會吼我,更不會揍我!
在這個時代說一句「我從來不上培訓班」是件極其正確的事,既彰顯了三觀周正,又標榜了娃牛逼,順便還勸了下渣娃娘,不如母慈子孝,換條路走,一石三鳥,何樂不為?
渣娃娘一口老血噴出來吧!你說說,人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你就搞個語數外都雞飛狗跳的,連吼帶揍搞垮了自己的身體,摧毀了親子關係。關鍵還考不上啥好的初中,倒不如早早規劃中本貫通呢!
其實,每當看到這樣的採訪時,作為渣娃娘,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這樣的:
也許是沒有一個學霸娃體會不了這種渾然天成璞玉的美,我總帶著濃濃的醋意和酸意看待這一話題。
首先,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底是會被八的。
除非你搞的都是上門一對一,隱秘且口風緊,那很難扒出點料。不然,那些被學霸刺激得血淋答滴的老母親肯定會找出各種實錘安慰自己,特別是中高考狀元更是樹大招風。
比如今年的這位:
這個可不是個案,到處都有這樣的學霸:
都說自己不參加培訓班,也沒學過奧數啥啥啥的,然後勞逸結合滴取得好成績,比如某年狀元,麻麻說不補課,負責娃吃好穿暖就行,但路邊社消息稱娃的補課費一年30萬。
哎,你說說這些扛精怎麼辦哦?!
其次,承認很可恥嗎?
對對對,上補習班不是提高成績的唯一方法,但上了補習班不說是什麼邏輯?背後傳達的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邏輯是,嗯,我娃就是天才,你們學得這麼辛苦,不是方法問題就是遺傳問題啊!
這種虛偽作態的話語,誤導別人,嚴重懷疑自己孩子智商不足,好嗎?看似低調謙遜的採訪,實際上高調得打臉努力奮鬥的孩子,好嗎?
Excuse me?歌詞都唱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就算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也都會承認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啊,難道通過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獲得成功就那麼拿不出手?難道值得鼓勵的不是努力,而是天分嗎?
作為一個一直以來偏愛別人家孩子的老母親,看到這種讀書好,活動多 ,顏值又高的娃怎能不心動呢?但是,不真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然,這種不真實有三種可能。
一是採訪過程中有溝通偏差,或是設定好角度採訪,或是被訪的一方遮遮掩掩,導向有問題。
的確,這個世界上有著天才的存在,也有的人投入產出比特別高的學生的存在,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需要通過自身努力的,這樣宣傳,讓那些努力了也成績也不理想的渣娃娘怎麼想?讓他們放棄嗎?
二是揭露方不真實,不排除有家長太酸了胡編亂造再搞個ps圖,如果是這樣,就問一句:有意思嗎?
三呢,記憶是個奇妙的東西,會自動美化過往,忘卻一些不怎麼想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啊!你想想你高考那會,其實也沒有當時覺得的那般不堪啊!只不過,公布分數後馬上遺忘,快了點快了點啊……
再次,培訓班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確是把雙刃劍。
培訓班讓老母親們大把大把出血,讓孩子們童年缺失,但,另一方面看,培訓班也是應運而生,可以幫助孩子在升學上更具優勢。
如何平衡,這需要老母親們內心強大、有理性以及對娃有著精準定位,太難了,好不好?
實事求是,給予孩子們一些實際、有用的信息,給予普羅大眾以前行的動力,比如這樣:陪娃走,哄著走,打著走,拖著走,一直陪著走,看普娃逆襲,不好嗎?
哎,都是英雄史觀惹的禍,但凡有個大人物降生都是天生異象,滿室異香,夜吞北鬥,日月入懷,必定要搞點傳奇故事才對得起身份。延續到今時今日,人設就是又美又聰明不補習還滿分,文武兼備人緣又好,一把把飛刀扎過來啊!
哎,愚蠢限制了我的想像力啊!
為什麼要製造別人家孩子的神話,讓自家娃痛苦不堪?
最後,我們仰望漫天的群星閃耀,但依然走好自己腳下的路。
承認別人家牛娃的存在。總有些孩子承載著改善人類基因的命運,打通了任督二脈,每次考出的高分,都要被渣娃平均掉!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這是一種大無畏的雷鋒精神!
不管娃是天才,還是後天自學成才的,還實話實說噠,承認別人的牛才是治療自己精分的首要良藥啊!
我們仰望那些輕輕鬆鬆拿了狀元、第一的牛逼閃閃,但這從來不是自己可以放棄腳踏實地努力的藉口。你看老母親我沒有賺大錢,但也在努力生活啊!
天才也要努力的,無非花的時間比別人少點而已。也許有一天你會頓悟,然後醍醐灌頂,你的人生豁然開朗;也許你的學習生涯總是如此磕磕絆絆,但你總能找到自信的來源、特長所在!
學霸說句真話,學渣調整心態,我們一起努力好不好?
畢竟這不是狹隘競爭的年代。
【致孩子】
人生是長跑,
只要願折騰,
原力會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