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段錦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自己過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調整情緒和親子關係,關注我就對啦~
小孩一說真話,大人就慌了。
看看五年級小學生繆可馨的《三打白骨精》讀後感被改成了什麼樣:
結尾: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矇騙。在如今的社會裡,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師說這段不「傳遞正能量」,要求重寫,然後她就跳樓了。
繆可馨是個預言家,這句話,不就是整件事的真相嗎?
如果她再長大點,就能看懂「大人們」強大背後不堪一擊的虛偽,一笑了之,可惜她只有11歲。
她唯一的錯誤就是,活得太短,「見識」太少,什麼都當真。
有個同學看到家長群點讚那段說太假了,會無恥到蔑視生命去溜須拍馬嗎?
怎麼就不會呢?
以前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
兩千年前,趙高指鹿為馬的時候,只有一個目的,找出那個說真話的人,幹掉。
為什麼說真話就要被幹掉?
因為敢在權勢和壓力面前說真話的人,只會遵從自己的心,這樣的人很難被控制。
別有用心者尋找下家的第一個辦法,就是試試你聽話的極限,他說shi是香的,你要能特別開心地吃下去,那你就是他要找的人了。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去人格化」。
到了這個境界,就已經不是「人」了。
北大女生包麗遭遇了一段「愛情」,她經常被男友稱做「狗」,她給他的微信備註是「主人」。
剛接觸他的時候,她還有正常的三觀,知道女孩的幸福不取決於是不是處女;
但是在男友的持續施壓之下,她為了證明「愛」,對自己「錯誤」的懲罰不斷升級,自扇嘴巴、拍裸照、割腕……最後,她真的自殺了。
這個原本聰明漂亮的北大女生臨死前說,我就是個垃圾。
假話說多了,連自己都會信的。
不說真話就能保命?
不,如果你選擇待在一個不讓你說真話的人身邊,這之後要面對的才更可怕。
而不讓人說真話的代價,也很巨大。
以難民身份從越南來到加拿大的哈恩和比奇夫婦,雖然生活艱難,但好在有個令他們倍感驕傲的女兒。
詹妮弗不僅被知名大學提前錄取,還獲得了獎學金。不過父母不知道的是,這都是女兒精心編織的謊言。
高中時詹妮弗的成績大多是B,可是父母對她的期待太高,而且平時對她十分嚴厲,她不敢讓他們知道。
從那時起,她就開始編造全A成績單。
因為無法從高中畢業,大學也不能接收詹妮弗,但她每天坐公車從家裡出發,假裝去大學聽課。
到了畢業季,詹妮弗告訴父母不能參加畢業典禮,他們這才起了疑心,女兒不得已只好說了實話。
而接下去他們的做法,成為壓倒女兒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對女兒實施了比之前更嚴格的管理,不能用電話、電腦,也不能和男朋友約會。
男朋友提出分手,詹妮弗徹底絕望了,想出了一個惡毒的計劃。她和男友一起僱人假裝搶劫殺死父母,還在兇殺現場假裝什麼都和自己無關一樣打110報警。
母親被殺死,父親被重創。這個案子當時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大家都在反思,為什麼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功,最後卻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參見「」)
詹妮弗雖然成績不算頂尖,但她還是挺多才多藝的,鋼琴、武術、遊泳……都玩得來,而且她擅長和人相處,很受同學歡迎。
但是父母對這些都視而不見,只管要求女兒讀書。詹妮佛每天晚上都要十點後才能睡覺,學習時間排得滿滿的。
詹妮弗的自信和快樂都是假的,太壓抑時她會劃自己的手臂。她的胳膊上留下了多條傷痕,但是父母根本沒注意到。
撒謊騙父母肯定不對,可她想要說的真話,父母有興趣聽嗎?
詹妮弗是個極端的特例,但是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對父母撒謊,不是因為道德感低下,而是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對父母說真話遠遠不如謊話更容易被接受。
與其被指責、嘮叨和強迫,不如說點好聽的讓父母閉嘴吧。
八段錦不是想說,小孩撒謊都是父母的錯,但是父母營造了什麼樣的氛圍,很能影響孩子願不願講真話。
林奕含在她的小說中寫到對父母的試探,
思琪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
「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當你的孩子想要對你暴露那些內心的「負能量」時,你能接得住嗎?
都希望小孩說真話,可他們一旦說了真話,成人反倒怕了。
因為觸碰到了連成人自己都不敢面對的東西。
前段時間鍾美美的視頻火了,他演得實在太像了,但很快就被約談要求多發「正能量」。
整改過的視頻,卻沒了當初那種直擊心靈的力量。
究竟什麼才是負能量,是說出事實的那個人,還是做了那些事的人?
自媒體作者蘿嚴肅在評論鍾美美事件的文章《「小戲精」轉型了》中,舉了一個老師報案的例子。
江陰一位女老師發現小學六年級女學生董某某在校外抽菸,女老師沒有罵她,而是去找她耐心溝通。
聊過以後才發現,原來女生被校外閒散人員以談戀愛為名性侵了,而且還不僅僅是她一個人。
真正的正能量,不是清除揭露負能量的人,而是找到負能量的根源,改變它。
如果真想對孩子傳遞正能量,就不要否定真實的存在,讓他不要因為真實而感到絕望吧。
最近看到跳樓的新聞太多了,年齡越來越小,心裡堵得慌。今天寫這篇文章,八段錦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
作為社會動物,我們的自我都是在和別人碰撞中發展出來的,特別是小孩子,成人是他們最重要的「評價者」或者說,「養成者」。
一味要求小孩子去對抗強大的環境,是不負責任的。
真誠的社會教出真誠的孩子,不真誠的社會教出不真誠的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而不是扭曲著長大、然後花很多錢去治療心理疾病,更不是早早放棄生命或者成為別人生命的終結者,那就不要鼓勵他們說假話、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
好多年前,有個老師在下午臨放學的時候對大家說,今天的課都講完了,如果你覺得都會了,就可以回家;如果沒有,就留下來自習。
成年人都能秒懂老師的真實意思,教室裡所有其他高一的同學們也都聽懂了,默默地留在座位上。
只有一個不怕死的收拾好書包,騰地一下站起來走出教室。
那個傻孩子,就是我。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就是討厭上學,放學了為什麼還不能回家?既然老師說可以走,那我就走唄。
我很慶幸我的老師不像繆可馨那位老師,他雖然不大樂意(誰能樂意呢),但後來並沒有因此報復。
現在想來真是好險,如果遇到的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老師,我之後的人生會不會被徹底改寫,我還有說真話的勇氣嗎?
不過我相信大多數老師都不會那樣,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遇到能接納你真實的評價者。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播出以後,大家發現,以往選秀節目會被罵的行為,不統一行動、懟評委和工作人員、開會睡覺……,在姐姐們這都成了對真性情的讚美。
反而是評委杜華被罵上了熱搜。
杜華硬撐著給張雨綺一個待定的「x」,等張雨綺一下去,她驚魂未定地對黃曉明說,她的氣場太猛了,吼不住;
她對唱功厲害的丁當說,「你唱得太好了」,所以不行。
???
公平其實都是掌握在制定規則的人手裡,你根本不知道他表面說的那一套,到底是為背地裡的什麼目的服務的,繆可馨,這一點你說的太對了;
你也不知道,其實他的能量並不比被他評判的人強,吼不住的時候他就會打壓。
很懷疑節目組就是為了把這一點明明白白演給大家看,才故意找來杜華,然後再用姐姐們當場教育杜華,「這回你可碰到硬骨頭了,世界不是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
丁當毫不客氣地發微博懟杜華,
「杜華老師,我今天看到節目播出才知道,當天給我分數低的原因,接著在網上看到不少網友解讀您的話,說您的意思是只有半吊子啥也幹不好才能成團,如果這真是您的成團標準,我尊重您的決定。那麼還是趕緊把妹妹我淘汰了吧」。
繆可馨啊,你看,只要活得夠長、夠認真,你總能等到只有自己才能評價自己的那一天。
不敢說真話也害怕聽真話的大人們,請救救孩子,也救救自己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