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說真話

2021-02-22 二湘的十一維空間
題圖來自網絡我自己也有責任。我相信過假話,我傳播過假話,我不曾跟假話作過鬥爭。

隨想錄四十九

最近聽說上海《新民晚報》要復刊。有一天我遇見晚報的前任社長,問起來,他說:「還沒有弄到房子,」又說:「到時候會要你寫篇文章。」我說:「我年紀大了,腦子不管用,寫不出應景文章。」我不曾答應下來,但是我也沒有拒絕,我想:難道說真話還有困難!過了幾天我出席全國文聯的招待會,剛剛散會,我走出人民大會堂二樓東大廳,一位老朋友拉住我的左胳膊,帶笑說:「要是你的《爝火集》裡沒有收那篇文章就好了。」他還害怕我不理解,又加了三個字:「姓陳的。」我知道他指的是《大寨行》,我就說:「我是有意保留下來的。」這句話提醒我自己:講真話並不那麼容易!

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我看《爝火集》清樣時,人們就在談論大寨的事情。我曾經考慮要不要把我那篇文章抽去,後來決定不動它。我坦白地說,我只是想保留一些作品,讓它向讀者說明我走過什麼樣的道路。如果說《大寨行》裡有假象,那麼排在它前面的那些文章,那許多豪言壯語,難道都是真話?就是一九六四年八月我在大寨參觀的時候,看見一輛一輛滿載幹部、社員的卡車來來去去,還聽說每天都有幾百個參觀、學習的人。我疑惑地想:這個小小的大隊怎麼負擔得起?我當時的確這樣想過,可是文章裡寫的卻是另外一句話:「顯然是看得十分滿意。」那個時候大隊支部書記還沒有當上副總理,吹牛還不曾吹到「天大旱,人大幹」每年虛報產量的程度。我的見聞裡畢竟還有真實的東西。這種寫法好些年來我習以為常。我從未考慮聽來的話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現在回想,我也很難說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可能是一九五七年以後吧。總之,我們常常是這樣:朋友從遠方來,高興地會見,坐下來總要談一陣大好形勢和光明前途,他談我也談。這樣地進行了一番歌功頌德之後,才敞開心來談真話。這些年我寫小說寫得很少,但是我探索人心的習慣卻沒有給完全忘掉。運動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每次運動過後我就發現人的心更往內縮,我越來越接觸不到別人的心,越來越聽不到真話。我自己也把心藏起來藏得很深,仿佛人已經走到深淵邊緣,腳已經踏在薄冰上面,戰戰兢兢,只想怎樣保全自己。「十年浩劫」剛剛開始,為了讓自己安全過關,一位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居然編造了一本假帳揭發我。在那荒唐而又可怕的十年中間,說謊的藝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謊言變成了真理,說真話倒犯了大罪。我挨過好幾十次的批鬥,把數不清的假話全吃進肚裡。起初我真心認罪服罪,嚴肅對待;後來我只好人云亦云,挖空心思編寫了百份以上的「思想匯報」。保護自己我倒並不在乎,我念念不忘的是我的妻子、兒女,我不能連累他們,對他們我還保留著一顆真心,在他們面前我還可以講幾句真話。在批判會上,我漸漸看清造反派的面目,他們一層又一層地剝掉自己的面具。一九六八年秋天一個下午他們把我拉到田頭開批鬥會,向農民揭發我的罪行;一位造反派的年輕詩人站出來發言,揭露我每月領取上海作家協會一百元的房租津貼。他知道這是假話,我也知道他在說謊,可是我看見他裝模作樣毫不紅臉,我心裡真不好受。這就是好些外國朋友相信過的「革命左派」,有一個時期我差一點也把他們當做新中國的希望。他們就是靠說假話起家的。我並不責怪他們,我自己也有責任。我相信過假話,我傳播過假話,我不曾跟假話作過鬥爭。別人「高舉」,我就「緊跟」;別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滿,我也把它們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願意鑽進魔術箱變「脫胎換骨」的戲法。正因為有不少像我這樣的人,謊話才有暢銷的市場,說謊話的人才能步步高升……現在那一切都已經過去,正在過去,或者就要過去。這次我在北京看見不少朋友,坐下來,我們不談空洞的大好形勢,我們談缺點,談弊病,談前途,沒有人害怕小報告,沒有人害怕批鬥會。大家都把心掏出來,我們又能夠看見彼此的心了。

本文節選自巴金《隨想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再論說真話

隨想錄五十一

我的《隨想》並不「高明」,而且絕非傳世之作。不過我自己很喜歡它們,因為我說了真話,我怎麼想,就怎麼寫出來,說錯了,也不賴帳。有人告訴我,在某雜誌上我的《隨想錄》(第一集)受到了「圍攻」。我願意聽不同的意見,就讓人們點起火來燒毀我的《隨想》吧!但真話卻是燒不掉的。當然,是不是真話,不能由我一個人說了算,它至少總得經受時間的考驗。三十年來我寫了不少的廢品,譬如上次提到的那篇散文,當時的勞動模範忽然當上了大官,很快就走向他的反面;既不「勞動」,又不做「模範」;說假話、搞特權、幹壞事倒成了家常便飯。過去我寫過多少豪言壯語,我當時是那樣歡欣鼓舞,現在才知道我受了騙,把謊言當做了真話。無情的時間對盜名欺世的假話是不會寬容的。

圖片來自網絡

奇怪的是今天還有人要求作家歌頌並不存在的「功」、「德」。我見過一些永遠正確的人,過去到處都有。他們時而指東,時而指西,讓別人不斷犯錯誤,他們自己永遠當裁判官。他們今天誇這個人是「大好人」,明天又罵他是「壞分子」。過去辱罵他是「叛徒」,現在又尊敬他為烈士。本人說話從來不算數,別人講了一句半句就全記在帳上,到時候整個沒完沒了,自己一點也不臉紅。他們把自己當做機器,你裝上什麼唱片,他們唱什麼調子;你放上什麼錄音磁帶,他們哼什麼歌曲。他們的嘴好像過去外國人屋頂上的信風雞,風吹向哪裡,他們的嘴就朝著哪裡。外國朋友向我發過牢騷:他們對中國友好,到中國訪問,要求我們介紹真實的情況,他們回去就照我們所說向他們的人民宣傳。他們勇敢地站出來做我們的代言人,以為自己講的全是真話。可是不要多長的時間就發現自己處在尷尬的境地: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變來變去,甚至打自己的耳光。外國人重視信用,不會在思想上跳來跳去、一下子轉大彎。你講了假話就得負責,賴也賴不掉。有些外國朋友就因為販賣假話失掉信用,至今還被人抓住不肯放。他們吃虧就在於太老實,想不到我們這裡有人靠說謊度日。當「四人幫」圍攻安東尼奧尼的時候,我在一份義大利「左派」刊物上讀到批判安東尼奧尼的文章。當時我還在半靠邊,但是可以到郵局報刊門市部選購外文「左派」刊物。我早已不相信「四人幫」那一套鬼話,我看見中國人民越來越窮,而「四人幫」一夥卻大吹「向著共產主義邁進」。報紙上的宣傳和我在生活中的見聞全然不同,「四人幫」說的和他們做的完全兩樣。我一天聽不到一句真話,偶爾有人來找我談思想,我也不敢吐露真心。我憐憫那位義大利「左派」的天真,他那麼容易受騙。事情過了好幾年,我不知道他今天是左還是右,也可能還有人揪住他不放鬆。這就是不肯獨立思考而受到的懲罰吧。其實我自己也有更加慘痛的教訓。一九五八年大刮浮誇風的時候我不但相信各種「豪言壯語」,而且我也跟著別人說謊吹牛。我在一九五六年也曾發表雜文,鼓勵人「獨立思考」,可是第二年運動一來,幾個熟人摔倒在地上,我也棄甲丟盔自己繳了械,一直把那些雜感作為不可赦的罪行;從此就不以說假話為可恥了。當然,這中間也有過反覆的時候,我有腦子,我就會思索,有時我也忍不住吐露自己的想法。一九六二年我在上海文藝界的一次會上發表了一篇講話:《作家的勇氣和責任心》。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勇氣和責任心」!就只有三幾十句真話!它們卻成了我精神上一個包袱,好些人拿了棍子等著我,姚文元便是其中之一。果然,「文化大革命」開始,我還在北京出席亞非作家緊急會議,上海作家協會的大廳裡就貼出了「興無滅資」的大字報,揭露我那篇「反黨」發言。我回到上海便誠惶誠恐地到作家協會學習。大字報一張接著一張,「勒令」我這樣,「勒令」我那樣,貼不到十張,我的公民權利就給剝奪乾淨了。那是一九六六年八九月發生的事。我當時的心境非常奇怪,我後來說,我仿佛受了催眠術,也不一定很恰當。我腦子裡好像只有一堆亂麻,我已無法獨立思考,我只是感覺到自己背著一個沉重的「罪」的包袱掉在水裡,我想救自己,可是越陷越深。腦子裡沒有是非、真假的觀念,只知道自己有罪,而且罪名越來越大。最後認為自己是不可救藥的了,應當忍受種種災難、苦刑,只是為了開脫、挽救我的妻子、兒女。造反派在批鬥會上揭發、編造我的罪行,無限上綱。我害怕極了。我起初還分辯幾句,後來一律默認。那時我信神拜神,也迷信各種符咒。造反派批鬥我的時候經常罵一句:「休想撈稻草!」我抓住的惟一的「稻草」就是「改造」。我不僅把這個符咒掛在門上,還貼在我的心上。我決心認真地改造自己。我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每逢家中有人死亡,為了「超度亡靈」,請了和尚來誦經,在大廳上或者別的地方就掛出了十殿閻羅的圖像。在像上有罪的亡魂通過十個殿,受盡了種種酷刑,最後轉世為人。這是我兒童時代受到的教育,幾十年後它在我身上又起了作用。一九六六年下半年以後的三年中間,我就是這樣地理解「改造」的,我準備給「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鍋」,受盡懲罰,最後喝「迷魂湯」、到陽世重新做人。因此我下定決心咬緊牙關堅持到底。雖然中間有過很短時期我曾想到自殺,以為眼睛一閉就毫無知覺,進入安靜的永眠的境界,人世的毀譽無損於我。但是想到今後家裡人的遭遇,我又不能無動於衷。想了幾次我終於認識到自殺是膽小的行為,自己忍受不了就讓給親人忍受,自己種的苦果卻叫妻兒吃下,未免太不公道。而且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站起來。」我還痴心妄想在「四人幫」統治下面忍受一切痛苦在摔倒的地方爬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

那些時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謊言中過日子,聽假話,說假話,起初把假話當做真理,後來逐漸認出了虛假;起初為了「改造」自己,後來為了保全自己;起初假話當真話說,後來假話當假話說。十年中間我逐漸看清楚十座閻王殿的圖像,一切都是虛假!「迷魂湯」也失掉了效用,我的腦子清醒,我回頭看背後的路,還能夠分辨這些年我是怎樣走過來的。我踏在腳下的是那麼多的謊言,用鮮花裝飾的謊言!

哪怕是給鋪上千萬朵鮮花,謊言也不會變成真理。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我為它卻花費了很長的時間,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人只有講真話,才能夠認真地活下去。

「二湘空間」視頻號開播了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堯棠,字芾甘,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代表作品《家》《春》《秋》等。本文原載微信公號「收穫」,經《收穫》授權發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臺無關。

相關焦點

  • 「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巴金的懺悔就是要努力講真話
    我覺得我開始在接近死亡,我願意向讀者們講真話」,「我把它當作我的遺囑寫」。很顯然,巴金的《隨想錄》,是以一種寫遺言的心態來寫的,因而他的真話表現出義無反顧地衝破思想禁錮的大無畏精神。俄羅斯作家索忍尼辛曾說:「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巴金的《隨想錄》就是一部講真話的大書,告訴人們「人只有講真話,才能夠認真地活下去」。
  • 「二十世紀的良心」巴金:晚年講真話解剖自己
    他說,從今以後,我為你們活下去。  巴金是中國文學史上無法忽略的存在。  一部《家》,喚醒了一代人。無數年輕人因為這本書,離開家去尋找新生活。  一部《隨想錄》,在「文革」悲愴的回望後,他希望人們能記住三個字:講真話。  《家》引熱潮 巴金受追捧  巴金說,他是「五四」的產兒。
  • 巴金《真話集》:手機讓我變虛偽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變遙遠了?
    《隨想錄》分五冊:《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處於晚年期的巴金老先生始終在強調著「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解剖自己」、「反思錯誤」等,每一言每一句都慢慢承載著老人的赤膽真心、勇敢睿智、和藹可親。
  • 巴金專題之良知符號:他是20世紀的良知符號
    《隨想錄》:「講真話的大書」  從反胡風、反右到十年浩劫,特別是蕭珊的去世,巴金經歷了終身難忘的迫害、凌辱。因此「四人幫」垮臺後他的反思如巨濤翻滾,迫不及待地要以文字形式發洩出來。  於是在「文革」之後,巴金用了8年時間寫了150篇《隨想錄》,計有42萬字。巴金說:「五集《隨想錄》主要是我一生的總結,一生的收支總帳。」
  • 巴金研究專家:巴金是孤獨的、不討喜的(圖)
    該書到現在仍然很有針對性,『講真話』的命題仍很迫切。」陳思和舉了個例子:當時全國流竄著一個騙子,自稱高幹子弟,騙了全國各地各級不少官員,後來一查,他是個下放的知青,窮困潦倒,因為回不了城,就想出了冒充高幹子弟的招,結果屢屢得手,各種原來無法解決的個人困難迎刃而解。巴金據此寫了3篇評論文章,評點騙子行為背後的社會成因。
  • ...的「講真話」依然振聾發聵,把「真話」畫成「真畫」,同樣震撼人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拉開了改革開放序幕。在此前的半個多月,巴金先生開始動筆寫作《隨想錄》。當時的中國正經歷歷史巨變,兩種思想的交鋒異常激烈,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觸動著人們僵化已久的神經。巴金說,《隨想錄》的創作並非出於偶然,是「獨立思考的必然結果」。在這部四十萬言的大書中,巴金直面內心,反思過去,對個人、民族及未來進行了深刻的解剖與思考。
  • 巴金逝世十周年: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就是說,最早提出自我懺悔的人,他的懺悔反倒成為後代人貶低他和批判他的資料,這是巴金的一個悲劇。  巴金主張個人思考,反覆強調講真話  巴金主張個人思考,反覆強調講真話。《隨想錄》有五卷,其中一卷的書名就叫《講真話》。講真話是應該的事情,好像是簡單的概念。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八十年代,講真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概念。
  • 巴金說:我支持你們!
    作者:肖關鴻(書知道XGH)巴金說:我支持你們!巴老是經過文革災難之後反思最徹底的,可以說大徹大悟。講真話,再也不說違心的話。這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不易。許多大人物在各種場合講違心話,我們見得少嗎?巴老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有時,他沉默,也是一種態度。說實話,現在的上海就缺少巴金、柯靈、黃佐臨這樣的大師。
  • 散文丨劉翔:我珍藏的巴金《隨想錄》「特別版本」
    文/劉翔巴金,作為一代文學巨匠無疑是需要仰視的。因為在浩瀚的宇宙裡有一顆璀璨的「巴金星」。但是,更多的時候,巴金是活在普通人中間的一個慈祥的長者、一個善良的老人,一個勇於講真話、有良心的作家。2020年,正值巴金的《隨想錄》第一集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40周年,在我收集的各個時期出版的《隨想錄》版本中,尤為珍貴的是一本珍藏了40年的「特別版本」的巴金《隨想錄》第一集。之所以說這本《隨想錄》是「特別版本」, 因為它不僅是在大陸出版的第一個版本,並且還是一本不公開發行的出版物,而是由南京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以《文教資料簡報》形式編印的。這本「資料簡報」封面簡陋,用訂書機裝訂而成。
  • 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永遠的巴金
    我也讀過巴金寫的與譯的《春天裡的秋天》《秋天裡的春天》還有《寒夜》《憩園》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熱烈的情思,哪怕這種情是用無望的寒冷色調來表現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後,他寫什麼都是那樣的充沛、細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書永遠像火炬一樣地燃燒,巴金的心永遠為青春、為愛、為人民而淌血。   作為一個作家他太老實,太樸實無華,對不起,我要說是太呆氣啦。
  • 歷史翻頁:巴金-人們心中的一盞長明燈
    聽說巴老去世的消息,成都老作家馮水木怔了一下,似乎不相信這個消息,隨後,他悲傷地說:「我覺得全身都冰涼,我和巴老只見過一次面,但這次見面卻影響了我一生。」  回憶起當年的情況,馮水木顯得非常激動,「1966年12月份,我當時還不到20歲,跟著紅衛兵到上海串聯,我當時的理想就是當作家,看了很多巴老的作品。到上海後,我就悄悄到位於巨鹿路的上海作協想看看巴老。
  • 巴金文學院,一處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的地方
    巴金,中國文壇的領軍人,以自己的言論和藝術創作熱情地參與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巴金文學院建設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北幹道,建築總面積約4500平方米。巴金文學院記載了巴金一生的事跡和著名的文學作品。巴金文學院現在作為一項標誌性文化工程,文學院內收藏了巴金一生的書籍著作,文學院可免費進去,同時也為培養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環境。文學院內將巴金的著作分為閃光的理想、筆耕文學、溫馨的家庭和長存的友誼四大篇,充分體現了巴金的風雨人生路。
  • 巴金:我的願望絕非「歡度晚年」 要問心無愧
    [導讀]八年前「20世紀中國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讀者。他曾說「儘可能多說真話,儘可能少做違心事。」他寫過哪些作品?他一生在反思什麼?1988年,大型紀錄片《巴金》在滬首映,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電視連續劇《家》、《春》、《秋》開播。1989年,「首屆巴金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巴金譯文選集》在香港、臺北出版。1990年,獲首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講真話的書》出版。
  • 上百位作家點燃99支蠟燭 慶賀世紀老人巴金生日
    上百位作家點燃99支蠟燭 慶賀世紀老人巴金生日  由巴金創辦的文學雜誌《收穫》今天擺下宴席,款待這些從天南地北趕來的作家。巴金老人目前在上海華東醫院內休養,5天後他將迎來99歲生日。  45年前,巴金應友人之邀,創辦新中國第一本大型文學期刊《收穫》,並一直擔任主編之職。巴金的影響力和他所確立的辦刊宗旨,使這本雜誌逐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簡寫本」。
  • 巴金: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
    巴金: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讀巴金先生的《懷念蕭珊》之前,《家》、《春》、《秋》幾乎被忘得差不多了。男人用情專一與否似乎與品質格調的關係不大,但是大叔敬佩用情專一嚴謹的人,巴金先生便是如此,弱水三千,只取一瓢。2005年10月的一天,百歲老人巴金去了,他在《隨想錄》裡的自言自語很快就會兌現。「人死猶如燈滅。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麼希望有一個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麼我同蕭珊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
  • 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 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
    《隨想錄》的出現結束了一個迷亂的時代,開啟了一個「真話文學」尋找與叩問的嶄新時代。正是從《隨想錄》開始,後來的文學再講假話就相當困難了。即使你堅持說假話,但人們心裡那本帳卻是清清楚楚的。這種開一代文風的作用正是《隨想錄》的不朽價值之所在。《隨想錄》的藝術技巧首先是要為上述這一戰術目標服務的。
  • 李致隨筆集《四爸巴金》:80多年風雨人生的心靈自傳
    但李致說,種種「官」銜之外,「一介書生」對他是貼切的稱謂。在2014年11月25日巴金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前夕,李致的《四爸巴金》隨筆集再版,讓讀者有更詳細深入了解巴金的機會。與《四爸巴金》一起,李致的《銘記在心》、《昔日足跡》,也由四川天地出版社以「往事隨筆」系列同時出版。
  • 老梁說事:堅持說真話,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假話不傷人!
    而我們的著名主持人老梁就一直堅持說真話。那麼為什麼他一直堅持說真話呢?那時因為他聽了北大以為著名教授的一段話,這讓他頗有感觸,並且老梁十分認同這位教授的看法,也許是被洗腦了,所以他聽完以後就堅持說真話。這位北大的著名教授就是錢理群先生,他在總結我們這個社會為人處世之道的時候,處於真話和撒謊之間,他有非常精彩的三點論述。
  • 「說實話、說真話」英語怎麼說?
    tell the truth,說出真相,說實話,說真話。我知道世衛組織因為多次讚揚中國的抗疫行動而遭受巨大壓力,但我們不會迫於壓力就不說真話。appreciate,欣賞、賞識、重視、感激,感謝。We should tell the truth and that's the truth.
  • 巴金的譯著及出版
    實際上,巴金的文學創作與他的文學翻譯是同時開始的,1922年,18歲的巴金根據英譯本翻譯了俄國作家迦爾洵的小說《信號》,由此開始了持續60餘年的翻譯工作。六十餘年,他有數百萬字的譯著傳世,其中很多已成為文學界公認的外國文學經典名譯。而熟悉巴金作品的讀者細讀巴金的譯著,也會發現,巴金流暢、自然、樸實的文學風格,和他對屠格涅夫、高爾基等文學大師作品的翻譯與學習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