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文學院,一處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的地方

2020-12-13 忘川遊樂記

巴金,中國文壇的領軍人,以自己的言論和藝術創作熱情地參與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巴金文學院建設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北幹道,建築總面積約4500平方米。巴金文學院記載了巴金一生的事跡和著名的文學作品。巴金文學院現在作為一項標誌性文化工程,文學院內收藏了巴金一生的書籍著作,文學院可免費進去,同時也為培養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環境。

文學院內將巴金的著作分為閃光的理想、筆耕文學、溫馨的家庭和長存的友誼四大篇,充分體現了巴金的風雨人生路。巴金出生於成都的一個封建家庭,慈愛有智慧的母親成為了巴金人生道路的第一個良師,從小學會愛,懂得包容,使得巴金的文學中多體現反帝、反封建、反壓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在巴金文學院,我們可以讀到火一般的文字;「我們的生活信條應該是:忠實地行為,熱烈地愛著人民,幫助那些需要愛的。」「我的生活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別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

進入巴金文學院,你會感覺到濃厚的書香氣息。進入展覽樓,一座巴金坐姿銅像安放在此,他微笑著,戴著眼鏡,慈祥的坐在板凳上,展覽區類呈環形狀,記載著巴金的人生軌跡,著作、捐款;不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給我們上了一課,使得我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在正門,你會看到紅色木製門框搭建出一個鋪著灰瓦的門簷,在門外翠竹的映襯下顯得古意盎然。大廳均採用落地窗的設計,滿足室內的採光同時也增加了現代氣息。

龍泉桃花燦若霞,笑迎四方賓客。龍泉桃花會每年召開,不少國家、省、市文學藝術界知名作家、詩人、畫家、書法家等都會在此觀摩。在桃花會這機緣巧合下,巴金文學院的設想也由此產生。當地人猜想,巴金文學院也會成為成都地區又一個蜚聲中外的「杜甫草堂」,這將是一處使世世代代收益的文學景觀。

巴金,一位傳奇的文壇大師。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各位遊客們若有興趣想知道更多關於巴金老爺爺的故事,不妨去巴金文學院一探究竟吧!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就來關注忘川吧

相關焦點

  • 「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巴金的懺悔就是要努力講真話
    我覺得我開始在接近死亡,我願意向讀者們講真話」,「我把它當作我的遺囑寫」。很顯然,巴金的《隨想錄》,是以一種寫遺言的心態來寫的,因而他的真話表現出義無反顧地衝破思想禁錮的大無畏精神。俄羅斯作家索忍尼辛曾說:「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巴金的《隨想錄》就是一部講真話的大書,告訴人們「人只有講真話,才能夠認真地活下去」。
  • 巴金《真話集》:手機讓我變虛偽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變遙遠了?
    《隨想錄》分五冊:《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處於晚年期的巴金老先生始終在強調著「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解剖自己」、「反思錯誤」等,每一言每一句都慢慢承載著老人的赤膽真心、勇敢睿智、和藹可親。
  • 把心交給讀者 ——新書《晚年巴金》講述的感人故事
    巴金在《隨想錄》中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可能以後還會有讀者問起寫作的秘訣,以為我藏有萬能鑰匙。其實我已經在前面交了底。倘使真有所謂秘訣的話,那也只是這樣一句:把心交給讀者。」    這是巴金寫作的秘訣,也是他做人的準則之一。
  • 「二十世紀的良心」巴金:晚年講真話解剖自己
    驕人業績  巴金,生於1904年,2005年10月去世,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寫過小說,翻譯過作品。  我本平凡 本真語錄  講真話,把心教給讀者。冰心也走了,他成了最後一盞燈。  當他無法執筆寫作,長壽成了一種懲罰。他說,從今以後,我為你們活下去。  巴金是中國文學史上無法忽略的存在。  一部《家》,喚醒了一代人。無數年輕人因為這本書,離開家去尋找新生活。  一部《隨想錄》,在「文革」悲愴的回望後,他希望人們能記住三個字:講真話。
  • 巴金:說真話
    這樣地進行了一番歌功頌德之後,才敞開心來談真話。這些年我寫小說寫得很少,但是我探索人心的習慣卻沒有給完全忘掉。運動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每次運動過後我就發現人的心更往內縮,我越來越接觸不到別人的心,越來越聽不到真話。我自己也把心藏起來藏得很深,仿佛人已經走到深淵邊緣,腳已經踏在薄冰上面,戰戰兢兢,只想怎樣保全自己。
  • ...的「講真話」依然振聾發聵,把「真話」畫成「真畫」,同樣震撼人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拉開了改革開放序幕。《隨想錄》的核心是提倡「講真話」,它是新時期思想解放的產物,同時也形象地記錄了探索與實踐中的風風雨雨。四十年的時光流逝並未讓《隨想錄》黯淡失色,發自肺腑的真話在當下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早在十五年前,戴逸如就創作了《隨想錄繪本》中的一百多幅插畫,他用特殊的藝術手段,形象、詼諧地表現了《隨想錄》中那些抽象的觀點與深刻的思考。
  • 巴金逝世十周年: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依我看,這就是巴金的了不起地方。  正是因為這樣的反省,後來有些年輕人不知道,這樣對巴金造成了另外一個傷害。怎麼傷害呢?巴金在《懷念胡風》一文中,他講到一九五五年參與批判過胡風。因為他也去過朝鮮戰場,寫批判路翎的文章。巴金是要做自我完善的,但是有的人在微博中,就把巴金與舒蕪相提並論,這就是歷史的不公平了。
  • 巴金專題之良知符號:他是20世紀的良知符號
    「講出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了。」——巴金  僅憑早期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經確立了「巴、老、曹」並稱的巨匠地位。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文革」後極左思潮還禁錮著人們的思想之時,巴金率先拿起筆來開始「吶喊」。巴金比較早地提出「文革」不僅僅是「四人幫」的事,每個人不但是受害者也是參與者,是推波助瀾者,是有責任的。並且巴金首先拿自己開刀,認為自己在「文革」中也說了假話。所以巴金在《隨想錄》中一遍又一遍地提倡說真話,認為「文革」的產生是由說假話造成的。巴金說,說的真話並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話的基礎上產生的。
  • 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永遠的巴金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永遠的巴金,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永遠的巴金   在這個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設想一下近百年來最受歡迎和影響最大的一部長篇小說,我想應該是巴金的《家》。
  • 巴金研究專家:巴金是孤獨的、不討喜的(圖)
    《隨想錄》之後,巴金陸續寫了一批文章,陳思和把它們編成小冊子,請巴金命名為《再思錄》。老人躺在床上,口述了一篇序文,很短,就這麼幾句:「躺在病床上,無法拿筆,講話無聲,似乎前途渺茫。聽著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想起他的話,他說過:『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歡樂,你就到人民中去吧,你會相信在苦難的生活中仍然存在著歡樂。』他講得多好啊!我想到我的讀者。
  • 巴金:「純白的心,沸騰的血」
    1936年前後,巴金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為了把更多優秀的外國文學作品、先進的思想介紹給讀者,在出版新文學作家作品的同時,還陸續推出了《果戈理選集》《屠格涅夫選集》《託爾斯泰選集》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譯文叢書」。  與此同時,巴金一直進行著自己的翻譯工作,並將這項工作持續了60餘年。
  • 探究巴金翻譯觀,與魯迅有共通之處,卻獨具譯眼
    《書鄉》:巴金曾提到「我需要使用各式各樣的武器,也用揀來的別人的武器戰鬥了一生」,也就是說,他把翻譯不只看做一種中介,更看做是對於自己和社會道路的一種探索。這似乎也是一批早期從事翻譯工作的現代作家的共同主張,巴金的翻譯觀在其中還有一些什麼特別之處嗎?周立民:巴金的這些翻譯觀,與魯迅等人盜來普羅米修斯之火鍛造新的民族品格有著共通之處。
  • 歷史翻頁:巴金-人們心中的一盞長明燈
    當時上海已經開始批鬥巴老,上海作協院子裡有很多是批鬥巴金的大字報。當時院子裡沒有人,北風陣陣,顯得很悽涼。我在看大字報時,突然發現一個身穿一套藍色中山服,腳穿一雙燈心絨棉鞋的老年人躬著身子在掃落葉,仔細一看,發現老人正是巴金,當時他的身體就不太好,人顯得很蒼老。」  看到巴金,馮水木用四川話馬上問道:「巴老你好,現在處境怎麼樣?」
  • 巴金:我的願望絕非「歡度晚年」 要問心無愧
    [導讀]八年前「20世紀中國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讀者。他曾說「儘可能多說真話,儘可能少做違心事。」他寫過哪些作品?他一生在反思什麼?1988年,大型紀錄片《巴金》在滬首映,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電視連續劇《家》、《春》、《秋》開播。1989年,「首屆巴金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巴金譯文選集》在香港、臺北出版。1990年,獲首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講真話的書》出版。
  • 散文丨劉翔:我珍藏的巴金《隨想錄》「特別版本」
    文/劉翔巴金,作為一代文學巨匠無疑是需要仰視的。因為在浩瀚的宇宙裡有一顆璀璨的「巴金星」。但是,更多的時候,巴金是活在普通人中間的一個慈祥的長者、一個善良的老人,一個勇於講真話、有良心的作家。1978年底,當我得知已經74歲高齡的巴金用「講真話」之筆開始創作《隨想錄》第一集時,產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可是文章均是刊載在香港的《大公報》上,內地讀者無法看到。1980年1月的一天,我偶然得知南京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在徵得巴金同意後,以《文教資料簡報》叢書之三的形式編印了《隨想錄》第一集內部發行,讀者可以郵購。
  • 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 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
    《隨想錄》的出現結束了一個迷亂的時代,開啟了一個「真話文學」尋找與叩問的嶄新時代。正是從《隨想錄》開始,後來的文學再講假話就相當困難了。即使你堅持說假話,但人們心裡那本帳卻是清清楚楚的。這種開一代文風的作用正是《隨想錄》的不朽價值之所在。《隨想錄》的藝術技巧首先是要為上述這一戰術目標服務的。
  • 十卷本《巴金譯文集》面世 「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這套書精選巴金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紅花集》,赫爾岑《家庭的戲劇》等作品。該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並以「附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後匯集了巴金與譯文相關的注述,每本書內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書影、插圖以及作家手稿等,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品。
  • 巴金兩篇佚文面世,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左圖:巴金伏案創作。右圖:新近出版的《巴金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這套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並以「附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後匯集了巴金與譯文相關的注述。每本書內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書影、插圖以及作家手稿等,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品,也可一窺一代巨匠以翻譯向文學之路精神偶像致敬的軌跡。小說家的光芒,掩蓋了巴金翻譯家的成就?
  • 李致隨筆集《四爸巴金》:80多年風雨人生的心靈自傳
    巴金文學院內的「巴金紀念館」開館。種種「官銜」之外,他認為「一介書生」是對自己貼切的稱謂李致是巴金的侄子,巴金視李致為己出,叔侄關係親密,心意相通。這早已被眾多讀者熟知。不過,李致在散文寫作上的造詣,其文學思想上的深刻,卻也值得更深入了解。李致少年開始受「五四」新文化思想薰陶,喜愛魯迅、巴金的作品,很早就表現出相當的文藝才華。
  • 堅守講真話的公心正氣
    領導幹部只有始終堅守講真話的公心正氣,求真務實,才能不斷增強領導力、公信力和凝聚力,推動各項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講真話是一種人格修養。物以正品為珍貴,人以正直為崇高,心以正大為光明。歷史上大凡品格高尚的人都堅持講真話、說實話。唐朝政治家、思想家魏徵,性格耿直,敢於直言進諫,許多故事廣為傳頌。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無論事大事小都堅持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