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真話集》:手機讓我變虛偽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變遙遠了?

2020-12-13 魷魚會說話

巴金,原名李堯棠,是一位貫穿中國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著名作家。廣為人知的作品有在1931年在當時報刊上連載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還有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個重要創傷後的反思自我、解剖自我的回憶性雜文合集《隨想錄》。

《隨想錄》分五冊:《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處於晚年期的巴金老先生始終在強調著「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解剖自己」、「反思錯誤」等,每一言每一句都慢慢承載著老人的赤膽真心、勇敢睿智、和藹可親。

今天這裡提出的主要是第三冊《真話集》中的兩個核心內容,供大家欣賞和思考。

第一,關於「講真話」。巴金先生主要是指勇敢承認自己曾經的懦弱和膽怯,如《小狗包弟》中表達的感情那般,作者處在特殊的文化壓力下,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壓抑自己、不斷服從。

但那段黑暗恐怖的日子終究過去了,整個中國的未來是光明的。可是,巴金先生說,並非痛苦過去了,就完全避開這個話題,黑暗也有它存在的意義,要以史為鑑,走向更閃耀的明天。

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稱作經典,一部分原因在於它能跨越歷史的鴻溝,真理不會被淘汰,不斷給後來的閱讀者新的啟發。關於「講真話」,在這個科技高速進步的時代裡,究竟手機等通訊工具的發展是疏遠了還是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呢?

因為隔著屏幕,我可以用嫌棄的表情打出誇讚的話語,我可以心生不滿的時候仍然打出贊同的意見,我可以親切地稱呼不熟悉的新好友為親、小仙女、帥哥等,這些讓我覺得虛偽做作。

但是換個角度講,因為有了手機,遙遠空間距離不成問題。而且,像親、小哥哥、女神這樣親暱的網絡用語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這個矛盾也是因人而異。這個時候的「講真話」,又怎麼能完全避開生活中的一些場面話呢?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阿諛奉承、過於誇大事實、功利性太強的讚美,這些與日常交往中的簡單禮儀是不同的。

然後,以季羨林先生的名言結束這個問題,「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話不說絕對,鼓勵獨立思考!

第二,關於「把心交給讀者」。我看到,巴金先生說會跟一些讀者進行書信往來。我就覺得很羨慕,似乎那個時候生活中的名人與大家的實際距離並不是很遠。而現在呢,雖然什麼重要時刻都會有攝像頭的記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觀看,但是隔著屏幕,依然會覺得自己一個普通人和那些我所崇拜的人簡直是毫不相關的兩個「世界」。

那時候,我還感嘆了一下紙質信件這樣東西在當今社會的迅速減少,懷念了一下那些浪漫又純真的關於書信的故事。

話說回來,時代向前走的潮流不可逆。偶爾懷舊是一種情懷,但咱們還是要往前看!

最後用巴金先生在《知識分子》這篇文章裡的一句自白來結個尾,「幸而我並不看輕自己,我堅持奮鬥。我也不看輕知識,我不斷地積累知識。」

共勉! ()

相關焦點

  • 「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巴金的懺悔就是要努力講真話
    以每三十篇編為一集結集出版,共出五集,依次為《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巴金歷時八年完成了這部「力透紙背,情透紙背,熱透紙背」的《隨想錄》,最終奠定了巴金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隨想錄》的出現開啟了一個「真話文學」自我審判的開始。巴金在後記中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巴金:說真話
    我知道他指的是《大寨行》,我就說:「我是有意保留下來的。」這句話提醒我自己:講真話並不那麼容易!圖片來自網絡去年我看《爝火集》清樣時,人們就在談論大寨的事情。我曾經考慮要不要把我那篇文章抽去,後來決定不動它。我坦白地說,我只是想保留一些作品,讓它向讀者說明我走過什麼樣的道路。如果說《大寨行》裡有假象,那麼排在它前面的那些文章,那許多豪言壯語,難道都是真話?
  • 不要讓心的距離變遠
    &34; 教授又問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七嘴八舌的說了一堆,但是沒有一個答案是讓教授滿意的, 最後教授解釋說:&34; 教授接著繼續說:&34; 當兩個人爭吵時,不要讓心的距離變遠,更不要說些讓心距離更遠的話,自然的過了幾天,等要心的距離已經比較沒有那麼遠時
  • 巴金:「純白的心,沸騰的血」
    這些字句,在我的精神世界中刻下清晰的痕跡,直到10年後,沿著文學的道路一路走來,我做了圖書編輯,並且竟成為這樣一套極具分量的《巴金譯文集》的責任編輯之一。  還是一位著譯等身的翻譯家  這套《巴金譯文集》的策劃人是周立民,他是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也是巴金作品研究專家。
  • 巴金文學院,一處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的地方
    巴金,中國文壇的領軍人,以自己的言論和藝術創作熱情地參與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巴金文學院建設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北幹道,建築總面積約4500平方米。巴金文學院記載了巴金一生的事跡和著名的文學作品。巴金文學院現在作為一項標誌性文化工程,文學院內收藏了巴金一生的書籍著作,文學院可免費進去,同時也為培養新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環境。文學院內將巴金的著作分為閃光的理想、筆耕文學、溫馨的家庭和長存的友誼四大篇,充分體現了巴金的風雨人生路。
  • 變了心的男人,嘴上不說,「手機」很誠實
    所以,女人在生活裡,還是要學會仔細一點,看看男人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中,最簡單的就是看看他的手機。手機作為現代人必備的通訊工具,這裡隱藏了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都能表明男人的心。變了心的男人,嘴上不說,「手機」很誠實:變了心的男人,手機裡關於你的東西越來越少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生活,手機裡肯定會有對方的痕跡。
  • 「二十世紀的良心」巴金:晚年講真話解剖自己
    驕人業績  巴金,生於1904年,2005年10月去世,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寫過小說,翻譯過作品。  我本平凡 本真語錄  講真話,把心教給讀者。他說,從今以後,我為你們活下去。  巴金是中國文學史上無法忽略的存在。  一部《家》,喚醒了一代人。無數年輕人因為這本書,離開家去尋找新生活。  一部《隨想錄》,在「文革」悲愴的回望後,他希望人們能記住三個字:講真話。  《家》引熱潮 巴金受追捧  巴金說,他是「五四」的產兒。
  • 奴在身者,其人可憐;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 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
    巴金在後記中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覺得我開始在接近死亡,我願意向讀者們講真話。」「我把它當作我的遺囑寫。」因此,說真話,就成為作者最重要的一條信條。在作品裡則首先表現為巴金以極其嚴肅的態度毫不含糊地剖析了自己,而這正是考驗作者能否說真話的一塊試金石。巴金在認真剖析自己的同時,又以同樣真誠、直爽的態度說出了自己對國家、對社會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看法。
  • 天梯(三)|用造父變星,測量遙遠星系的距離
    但是相信不論是50kpc還是15萬光年,對於天文學接觸不多的人來說,這只是意味著一個遠到連光都要走15萬年的遙遠地方而已。因此本期文章先為大家介紹幾個比較熟悉的星系的距離,再給大家揭曉如何利用造父變星測量更遠的距離的。 為了讓大家對宇宙裡的距離尺度有個初步認識,我們先從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說起。 銀河系就像一個盤子,它的直徑呢大約是10萬光年。
  • 巴金:用我的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時值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劃,草鷺文化與浙江文藝出版社於3月合作推出全新彙編的《巴金譯文集》(共十冊),這套書精選巴金先生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作品。
  • 【月聽】巴金:我的心
    記得你當初把這顆心交給我的時候曾對我說過:「你的父親一輩子拿著它待人愛人,他和平安寧的度過了一生。在他臨死的時候把這顆心交給我,要我在你長成的時候交給你。他說,承受這顆心的人將永遠正直、幸福,並且和平安寧的度過一生。現在你長成了,也就承受了這顆心,帶著我的祝福,孩子,到廣大的世界中去吧。」
  • 巴金兩篇佚文面世,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左圖:巴金伏案創作。右圖:新近出版的《巴金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均出版方供圖)視覺設計:李潔全新彙編的十冊《巴金譯文集》精選巴金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集結巴金從浩瀚世界文庫中拾取的珍珠,每本篇幅在10萬字上下,體裁涵蓋了詩歌、短篇小說、回憶錄等說起巴金先生,很多人讀過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憩園》《隨想錄》等。
  • 十卷本《巴金譯文集》面世 「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其實,幾乎在巴金開始創作的同時,他的翻譯生涯也同步開啟了,六十餘年來,他累計有數百萬字譯著傳世,其中很多已成必讀的外國文學經典名譯。今年時值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全新彙編的《巴金譯文集》(共十冊)最近上市,由巴金故居策劃、草鷺文化與浙江文藝出版社合作推出。
  • 陪讀媽媽的勇敢自述:陪孩子讀書三年畢業了,而我的心也變了……
    我是平凡的執筆人——醬哥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未來,當媽媽的只能犧牲自己,這樣的做法對嗎?如今的社會已然不像別人所說的距離產生美,而是距離產生了隔閡,夫妻之間的關係也變淡了,而網際網路卻拉近了陌生人的距離。曉燕雖然照顧孩子的後勤生活,但總想在閒暇之餘找份事做,分擔家裡的壓力。她到附近的一家服裝廠去工作,兼職做車工,時間比較自由,這樣工作照顧小孩兩不誤。
  • 巴金專題之良知符號:他是20世紀的良知符號
    「講出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了。」——巴金  僅憑早期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經確立了「巴、老、曹」並稱的巨匠地位。  《隨想錄》:「講真話的大書」  從反胡風、反右到十年浩劫,特別是蕭珊的去世,巴金經歷了終身難忘的迫害、凌辱。因此「四人幫」垮臺後他的反思如巨濤翻滾,迫不及待地要以文字形式發洩出來。  於是在「文革」之後,巴金用了8年時間寫了150篇《隨想錄》,計有42萬字。巴金說:「五集《隨想錄》主要是我一生的總結,一生的收支總帳。」
  • 李致隨筆集《四爸巴金》:80多年風雨人生的心靈自傳
    與其他人寫巴金的文章都不同,李致筆下的巴金,有其獨特的視角:巴金對親人的情感,對後輩的關愛,晚年的思考、困惑,對時間和親人的留戀,以及他對自己小說代表作《家》原型人物的深刻理解,等等,都在李致的隨筆集《四爸巴金》中有所呈現。
  • 文學巨匠巴金丨——解讀十句質樸名言,點亮那盞希望的心燈……
    巴金二零零五年十月病逝世於上海,享年一百零一歲,被人們譽為「世紀老人」。在巴金的作品中,文字熱烈明快而撲實,把家與社會揉合為一體,家即社會,善於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
  • 散文丨劉翔:我珍藏的巴金《隨想錄》「特別版本」
    文/劉翔巴金,作為一代文學巨匠無疑是需要仰視的。因為在浩瀚的宇宙裡有一顆璀璨的「巴金星」。但是,更多的時候,巴金是活在普通人中間的一個慈祥的長者、一個善良的老人,一個勇於講真話、有良心的作家。2020年,正值巴金的《隨想錄》第一集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40周年,在我收集的各個時期出版的《隨想錄》版本中,尤為珍貴的是一本珍藏了40年的「特別版本」的巴金《隨想錄》第一集。之所以說這本《隨想錄》是「特別版本」, 因為它不僅是在大陸出版的第一個版本,並且還是一本不公開發行的出版物,而是由南京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以《文教資料簡報》形式編印的。這本「資料簡報」封面簡陋,用訂書機裝訂而成。
  • 把心交給讀者 ——新書《晚年巴金》講述的感人故事
    巴金在《隨想錄》中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可能以後還會有讀者問起寫作的秘訣,以為我藏有萬能鑰匙。其實我已經在前面交了底。倘使真有所謂秘訣的話,那也只是這樣一句:把心交給讀者。」    這是巴金寫作的秘訣,也是他做人的準則之一。
  • 2021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練習:永遠的巴金
    而等到我自己迷於閱讀的時候,我寧願讀《滅亡》和《新生》,因為這兩本書裡寫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寫了犧牲,寫了被壓迫者的苦難和統治者的罪惡。我也讀過巴金寫的與譯的《春天裡的秋天》《秋天裡的春天》還有《寒夜》《憩園》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熱烈的情思,哪怕這種情是用無望的寒冷色調來表現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後,他寫什麼都是那樣的充沛、細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