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是援鄂護士高珊珊進入「方艙」醫院的第五天,每天,穿著一層又一層的防護服,一個人要照顧近30位患者的高強度工作量,不僅沒難倒這名「女漢子」,還收穫病人無數點讚。
「謝謝!」「貴州醫療隊真的特別棒!」「謝謝你們,貴州救援隊!」「你們是我心中真正的白衣天使!」 ......
「方艙醫院的條件並不太好,然而大多數患者卻體現出極高的素質。很多人特別有禮貌,不管你為他做了什麼,都會回復一聲『謝謝』。」高珊珊電話中告訴記者,當聽到患者的讚揚或道謝時一點都不覺得苦了,覺得渾身充滿力量。 有的患者在自己患病的情況下,不但積極配合治病,還會主動幫助護士工作。
不少患者還添加了貴州醫護人員的微信。有患者主動給高珊珊拍照,在微信裡為她點讚。據了解,整個方艙醫院面積很大,600多個患者被安排在多個隔間,貴州來的100個護理人員,負責一樓西區,有300多個病人。每位護士負責管理照看一個隔間,20至30個病人。在方艙裡的患者都是確診的輕症患者,部分有輕微的發燒和咳嗽症狀。 高珊珊說,她需要做的工作其實很平常,發藥、量體溫、觀察病情、三餐發放、為新病人發放生活用品。
不尋常的是,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是在穿著層層防護服的情況下操作,而且為了節約防護服,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穿著令人難受的成人紙尿褲。「勒、悶、難受、頭疼、冒汗水、行走不便。」高珊珊說,方艙的防護服不少是來自全國各地捐贈物資,很多批次都不一樣,有的衣服不合身,增加了日常操作的難度。偶爾遇到需要抽血採樣,戴著層層手套,找不準血管的事也會發生。令高珊珊感慨的是,患者們很有耐心,面對護士們偶爾「失誤」,有的患者還安慰他們慢點來。 「大難之下,武漢百姓都做出了很多犧牲,患者也很了不起!」高珊珊說,患者們已經遭遇到了病毒的不幸,自己能做的除了在醫療上服好務外,更要在生活中、心理上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一邊忙著工作,一邊高珊珊也牽掛著家人。「盼望疫情早日結束,我能健康地回到家,親親我的女兒!」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孟錦群
通訊員 王文娟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鄭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