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4M
在家如何學好、複課怎麼保障?
權威解答來了
今天上午9:30,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以及市教研院、區教育局代表將針對疫情存續期間的學校防疫防控工作做現場發布,部分中小學學校負責人也將與會接受記者採訪。
市教育局副局長陳敏生介紹,廣州地區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共約3740所,教職工34.04萬人,學生382.33萬人。截至2020年2月10日24時,滯留湖北的學生44,518人、教職工6886人。
廣州已有近16萬高中生開展線上學習
全力實施「停課不停學」,廣州已有近16萬高中生開展線上學習。充分發揮廣州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的優勢,利用廣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籌備教育教學資源。
據統計,2月10日,在高中學生原定開學當天,全市118所高中接近16萬高中學生,通過直播、微課、在線輔導答疑、網絡推送學習資料等方式開展了在線學習。2月17日,小學、初中、中職學段的課程也將如期上線。
關於學校「停課不停學」
這些問題你們都關注!
焦點1:
因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怎麼辦?
可通過周末1天時間進行調課等方式補償!
陳敏生介紹,在概念理解上。「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重在鞏固複習知識。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部署,線上教學可以用錄播、直播、答疑的方式進行。學校可根據不同學段的教學要求,合理安排線上教學,對小學低年級線上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明確除高三畢業班外,其他年級原則上不講授新課,返校開學後按照「零起點」實施教學。因延遲開學耽誤的教學時間,可通過周末1天時間進行調課、壓縮暑假時間等方式補償,保證總課時不減少。
焦點2:
有哪些課程資源?
市教育部門組織了20家網絡課堂供應商
在課程設置和資源統籌上,線上教學要服務於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堅持遵循規律,開展疫情防控、心理輔導、學科知識、學習方法指導、健康生活指導類等方面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地方、學校現有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不建議教師普遍地去錄播課程。
目前市教育部門依託廣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優秀課例資源,並組織廣雅、執信、鐵一、廣州中學等市屬學校發揮集團校優勢,面向全市進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技術保障上,市教育部門組織了20家網絡課堂供應商,疫情期間免費為學校提供支撐保障服務。
廣州教育信息技術部門已通過雲加速、負載均衡等技術部署,保障全市學生登錄廣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觀課上網通暢。同時積極爭取工信部門及網絡運行企業的支持,並引導各學校通過線上輔導、線下自學練相結合的方式控制線上教學時間,避免長時間在線導致網絡擁堵。
各學校設立獨立的健康觀察區域或觀察室
市教育局指導各學校建立開學疫情防控工作預案,提前謀劃、精準安排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返穗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分院系、分年級、分班級、分省份、分期、分批有序返校,確保開學安全順利。
在各大專院校設立獨立的健康觀察區域,完善相應的設施設備、專業人員、醫療條件、生活條件保障,目前已經準備357間,可擴展使用207間;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設立獨立的健康觀察室。制定學校疫情防控物資清單,指導學校做好衛生防護用品、消毒劑、體溫計、洗手液等各類防疫物資準備。積極開展校園環境衛生整治,營造健康整潔的校園環境。
全力加強督查檢查,已封停2家違規開展線下培訓的教育機構。截至2月13日,市、區兩級聯動開展專項督查,共督查檢查3241所學校(佔全市學校總數的89.88%),校外教育培訓機構2001所,花都區教育局依法封停違規開展線下培訓的2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加大問責力度,增城區教育局通報查處1名值班不在位的中學副校長,白雲區教育局對2名履職不力的幼兒園園長予以停職處理。
全市技工院校11.3萬師生無確診病例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何士林介紹,目前全市技工院校11.3萬師生無確診和疑似病例。
●●
●各校制定錯峰返校預案
何士林表示,市人社局落實省市關於延遲開學的部署,各技工院校在2月底前不開學,各校制定了延遲開學、錯峰返校的工作預案,安排師生分校區、分院系、分年級、分班級、分地域、分批次返校,避免人流過於集中。同時,抓緊延遲開學教學計劃調整和網絡教學準備工作。停止了學校聚集性活動。發揮班主任引導作用,以班級為單位,每天問候,微信接龍,相互關心。
●確保滯留疫區人員不私自返粵
何士林表示,他們對11.3萬師生(包括校內服務保障人員)進行了全面摸查,按照現在湖北、到過湖北、與相關人員有接觸史的「三類重點人員」進行分類摸查,建立臺帳,「一人一冊」,分類指引,重點管控,專人跟辦,逐日上報 ,精確掌握師生健康狀況和動向,確保對「三類重點人員」通知到位、指引到位、服務到位、管理到位,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置。嚴格落實市政府「3號《通告》」,指引督促滯留疫區的人員服從當地防控管理,不得私自返粵。
●做好開學各項工作
市人社局正實施校園封閉式管理,落實進入校門檢測、重點人員隔離、晨午晚檢和因病缺勤登記、定時清潔消殺、每日統計報告、定時巡查督查等工作制度。通過視頻、課件等形式對全市技工院校管理骨幹進行校園防控工作在線培訓,有針對性的解答校園防控工作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有序組織各校分批錯峰開學。深入開展校園消防安全、環境衛生、食品安全、飲水安全等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努力改善校園疫情防控基礎條件。
●確保不發生校園內感染
何士林表示,他們持續摸查、跟蹤「三類重點人員」,切斷傳染源。校門口設立體溫檢測站、設置隔離觀察和臨時觀察兩個場所,並多渠道採購籌措防控物資,儲備一定量的體溫檢測設備、個人防護用品,確保開學前物資到位,確保不發生校園內感染問題。
在延遲開學期間
如何調整技工院校教學計劃
保證學生操作能力等教學質量?
何士林回答說,延遲開學後,各校教學計劃作相應調整,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式方法也相應有所改變。已制定延遲開學教學計劃調整方案,做好「開學不返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開展網上教學的準備工作,把一些基礎課、理論課搬上網絡,開展線上教學,目前各校通過「技工教育網」「大學慕課」「藍墨雲班課」「網易慕課」「釘釘直播」「超星課堂」「騰訊課堂」、華為雲等開展信息化教學。
何士林表示,技工院校的一大特點是實操課和現場教學比重大,技能教育培養很難通過網上教學實現,我們將本著實事求是、質量第一的原則,通過開學後的「雙休日」、延遲放暑假等方式,把教學時間和課程內容補回來,確保教學質量。因廣州技工院校學生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而且大多數來自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家庭經濟條件和上網條件有限,我們不強迫網上學習,不追求「打卡」教學,不增加學生和家長負擔。
怎麼在家學習?
名校校長有話說
執信中學何勇校長:
在家學習,自主自覺是王道
在學校是老師眼皮底下,現在在家裡監督少了,一定要發揮孩子自主自覺的主觀積極性。
二是要揚長避短,不上新課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掌控時間。如何利用?可以發展自己的特長。過去很多時間學校安排了,對感興趣領域沒有太多時間學習。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去研究,發展自己的特長。至於補短,有知識、能力的缺陷,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查缺補漏,充分利用線上學習資源,教師答疑資源,主動學習。現在網上學習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大選擇性。選擇哪些學習資源,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
第三,孩子過去沒有機會這麼長時間居家,現在正是學習生活技能的機會,例如烹飪等技能。
第四,要關注時事,生活即教育。疫情發生後,給學生很多教育、啟示。孩子們多看報紙、看新聞,了解值得感動、思考的事情,也要反思生活習慣,反思對萬物、對生命的態度。
廣東廣雅中學校長葉麗琳:
鼓勵學生上一堂人生的大課
葉麗琳表示,這次疫情對學校管理者、老師、學生、家長,都是全新的挑戰,能激發新的思考。疫情下的居家學習,重點在親子關係。廣雅校方很早便關注到家長們的焦慮。
以往,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現在24小時共處家庭空間,家長難免焦慮:大家學就我孩子不學?在家學習的方法是否得當?尤其是高三家長,不可控性讓他們焦慮。為此,廣雅組織班主任隊伍,引導家長更好地做孩子的幫助者,藉此機會好好維護親子關係。
葉麗琳認為,這段記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重要印記。他們鼓勵學生從中感悟生命和成長,上一堂人生的大課,「對學生和家庭都是難得機會。」
廣州中學校長吳穎民:
在家學習師生都要具備相應條件
吳穎民表示,居家學習的做法,要保證全員參與和富有成效,必須分別從學生和老師兩個角度出發。一是要摸查,究竟學生們具備何種信息化的學習條件,「還好廣州中學學生都具備在線學習的基本設備」。二是要評估老師能力,廣州中學作為全國信息化示範學校,老師具備相應能力,因此微課、直播、推送資源包都不在話下,推廣順暢,師生互動良好。
鐵一中學校長:
師生應正確理解「停課不停學」
鐵一校長周偉鋒表示,當前停課不停學工作,在社會上有很多誤區。家長、老師和學校如果沒有共識,沒有形成凝聚力,就很難形成好的效果。
第一個誤區是停課不停學就是上新課、趕進度。第二個誤區是有人認為停課不停學就是線上學習。第三個誤區是有人認為線上學習就是老師直播教學。第四個誤區是停課不停學就是學習學科內容。把這些誤區理順後,家長、老師、學校管理團隊、學生有了共識,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們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不同年齡段的線上線下比例不一樣。例如高三,學習壓力大,需要老師即時點撥,就是線上線下並舉。其他年級,還是要線下為主。孩子長時間對著電子產品,對身心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影響。二是校內資源和網絡資源結合。網絡有很多優質資源,我們要經過篩選,要符合學校實際。老師要做好篩選,推薦給孩子。校內的好處是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我們提倡老師針對重點問題,做微課或者小視頻發送給學生。學生不一定看很長時間,但收穫大。第三是校內和校外結合。倡導孩子關注時事,辯證思維。我們要求各年級各學科,針對這次的疫情,做研究性學習。我們強調身心健康很重要,建議在家也要運動,也要及時跟老師溝通心理方面的問題。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道嵐、劉曉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駱昌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趙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