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有次去上海出差,被當地專家邀請吃晚飯。隨行的學生以為要吃大餐。結果去了一家路邊桂林米粉店。三人點了3碗15元的米粉,這是黃大年最喜歡的家鄉味道。
助手於平回憶說,黃大年在北京最常去一家桂林米粉店,一碗意猶未盡,後來他每次都點兩碗,還要吃綠豆沙和龜苓膏。
「吃東西可以湯湯水水,但做事千萬不能湯湯水水,唯有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才能成就最好的結果。」黃大年常對於平說。
黃大年是個愛吃,也特別會生活的人。朋友回憶,在英國的時候,他做烤肉,辦派對。他烤的豬排皮脆肉嫩,整整齊齊地放在一個盤子裡,然後被端上來,冒著香噴噴的熱氣,可稱得上「天下一絕」。
「黃老師特別會生活,我女兒吃了他做的咖喱飯,從此愛上咖喱。他有個朋友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老黃家的菜刀》,寫的就是他的廚藝。」於平說。
「周末休息,他親自下廚給我們做油燜大蝦,事後才知道他的鼻子油煙過敏。」一位學生說。
可是一到工作時,他就顧不上吃飯。總是讓學生替他買兩個烤苞米。
手術後,有學生知道他最喜吃楊桃,冬天的長春沒楊桃。一位在長沙的同學知道了,專門坐飛機,帶著一個黃瓤西瓜、四個楊桃送來長春。但黃大年沒吃上就走了。
不過,黃大年做事卻容不得半點馬虎。
黃大年在作報告
作為首席科學家,他管理著一個全國團隊,他的辦法讓許多人意想不到。他引入了一套外國大公司用的在線管理系統,把任務層層分解到每個人,每個星期。大家都要在上面更新自己的進度。每晚11點,黃大年都要登錄檢查。
這讓許多人不習慣了,抱怨說:「我們是科學家,不是機器人!」但黃大年堅持。
許多人都回憶起黃大年砸手機的事。2010年一次開會前,材料沒交齊,人也沒到齊。黃大年氣得把手機砸到地上,屏幕摔碎了。秘書王鬱涵說從來沒見他生那麼大氣。
「我們拿了納稅人這麼多錢,就這麼糊弄事兒?材料不寫,開會不按時。有沒有契約精神!」黃大年發怒了。事後他說:「我無法忍受有人對科研進度隨意拖拉。」
王鬱涵回憶說,黃大年在驗收會之前,要一遍遍修改厚厚的驗收材料,保證每一個標點符號都不出差錯。他演示的PPT,都是自己找圖片和推敲文字,要確保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絕不湊合。
編輯:王小龍 實習生 王藝霏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