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真的是「極端封閉」嗎?

2020-12-25 騰訊網

近日,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半導體火熱得有點過頭,有點不像話。我們要防止極端主義和封閉思想,不能用代替思維作為發展的主旋律,主旋律應該是開放、合作。」

「希望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主旋律『開放、合作』不要改,而不是用國產替代思維。中美半導體產業在競爭中合作才能發展。」

「希望整個全球半導體還是回到世界半導體理事會的框架當中來協調和發展,政府不要做對產業有影響,特別是會影響到產業健康發展的事。」

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一種關於科技發展的觀點和建議都應當被尊重,並且自由充分地進行討論,因此筆者也希望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們搞國產替代,真的是極端與封閉嗎?

國產替代的催化劑——貿易戰與制裁大棒

在美國總統「大選」陷入「肥皂劇」的今天,談「開放」與「自主」是很應景的,畢竟讓中國大踏步加速晶片國產替代研發的,正是「肥皂劇」的男主角——美國第45屆總統唐納·川普。

圖片來源:Carolyn Kaster@AP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華為。

在半個月前的Mate 40系列手機發布會上,華為海思的「末代晶片」麒麟9000正式發布。在性能上,麒麟9000超越了高通驍龍865plus,延續了麒麟980、麒麟990對行業巨頭高通的領先態勢。

華為發布麒麟9000晶片 | 圖片來源@Huawei

換句話說,華為的手機SoC,已經在最近幾年進入世界第一梯隊,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幾款手機晶片之一。

但這一切可能在川普的制裁大棒下化為烏有。

這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總統上任以來,一直把「China」掛在嘴邊,說「China」搶了美國人的工作,搶了美國人的收入,搶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

那自然是要對中國動手的。

怎麼動手?脫鉤!

於是,就說華為「為『流氓國家』伊朗提供服務,違反美國禁令」,這個說辭,就算是在強盜邏輯裡,也是最不高明的那一種。甚至還指示加拿大「僕從」非法扣押孟晚舟。這個行動,就算是在強盜行為裡,也是最下作的那一種。

但這些還只是開胃菜,主菜還在後面:

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美國標準。

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美國標準的第三方供應商為華為提供產品。

在川普大手一揮後,那些掛著「世界、國際」名頭,標榜全球化的行業協會們,譬如大名鼎鼎的IEEE、Wi-Fi聯盟、SD(存儲卡)協會們,紛紛撕掉了「世界、國際」的畫皮,對華為重拳出擊。

原來你們都是「合格」的美國組織,最聽美國總統的話。

IEEE與華為 | 圖片來源@CGTN

至於華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證據?

「對不起,沒有。」

華為從來不想脫鉤,華為只想好好的做產品,賣出去,賺錢。

做晶片能讓華為產品的競爭力變強,所以華為就做晶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由市場競爭。

怎麼美國就容不下呢?

自主的成功路徑——中國高鐵與中國航天

在對我國晶片發展路徑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一看其他關鍵領域的自主發展之路。

首先想到的是中國高鐵。

與其他行業一樣,中國鐵路也是長期處於技術落後的境遇中。儘管曾經拿出過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但終究還是沒有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60年停靠在北京站的雙層列車 |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中華之星高速列車 | 圖片來源@中車株洲

2004年,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高速列車技術,這就是著名的CRH系列。

也許讀者朋友還記得,當年的CRH,是有「恥辱號」諢名的,蓋因我們自己拿不出可與之匹敵的產品。

我們讓出了市場,一時間中國的高速列車似乎被國外壟斷了。

但通過市場,我們與外方籤下的是全面技術轉讓協議,經過7~8年的學習消化,中國高鐵飛速進步,不僅全面掌握了國際最前沿的高速列車技術,還能夠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更實現了高鐵全產業鏈落地,完成了任何國家都不曾實現的跨越式發展奇蹟。

2017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橫空出世,高速列車正式進入「中國標準」時代。中國高鐵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習慣,更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區域布局甚至地緣局勢。

中國標準動車組 | 圖片來源@中車戚墅堰

當然,能夠實現這樣的壯舉,除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之外,沒有某些國家從中作梗也很重要。

CRH1來自總部設在德國的加拿大公司龐巴迪運輸,CRH2來自日本川崎重工,CRH3來自德國西門子,CRH5來自法國阿爾斯通——沒有一家美國企業。畢竟,美國是高速列車的沙漠。

那麼,對於長期受到制裁的行業,我們有沒有成功突圍的先例呢?

那就看看常年被制裁的中國航天吧。

中國航天對制裁太過熟悉,因為制裁在中國航天還未成立時就已經開始了,甚至與共和國同齡。

1949年11月,「巴黎統籌委員會」秘密成立,對「共產黨國家」進行技術封鎖和物資禁運。這個頗有兄弟會風格的秘密團體,西方發達國家集體參與。

1952年,「巴統」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委員會」,專司對華禁運。在「中國委員會」的操縱下,「巴統」管制物資清單中25種僅限制出口數量、63種只監視出口流向、甚至207種不在管制範圍內的物資,都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當然包括與新興的火箭技術相關的一切。

「扼殺在搖籃中」?——不,這是壓根不想讓你出生。

曾經,中美航天領域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主要是因為美歐的衛星發射服務太貴了,由美國總統「特赦」中國火箭來為美國發射商業衛星,符合美國利益。

後來,這種純粹的商業合作也沒有了。1999年,《考克斯報告》粉墨登場,說中國偷竊了美國的航天技術。

「我們都這麼封鎖你了,你居然還發展起來了,那你一定是偷了我的技術。」

結果就是,不僅一顆衛星螺釘都不賣給中國,哪怕是其他國家的衛星,只要用了一顆美國螺釘,就不能由中國火箭發射。

在美國以先進技術壟斷衛星製造產業鏈的當時,中國航天事實上退出了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再看今天華為遭到的封鎖,不得不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不過事情總不會向著美國人希望的方向發展。

到2020年為止,除了超大型火箭,超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等少部分產品以外,美國人有的火箭衛星,我們差不多都有,種類齊全,性能也是世界先進。

高分六號衛星 | 圖片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只要持之以恆,堅持投入,我們有望在2035年前後與老霸主美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共同領跑。

從「人有我無、人強我弱」,到「人弱我強、人無我有」,不會太遙遠了。

跪著還是站著——兩條道路中國選

全球化有個好處,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社會化大生產,誰也別掀桌子,有錢大家一起賺。想要擠兌別人,自己也會遭受報復。

這也是我們對美國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極限施壓」、「貿易戰」有信心的原因。

話雖如此,當美國真的開始搞神風特工隊,餓死自己也要對華禁運的時候,我們自然能夠感受到國產替代的缺乏所帶來的切膚之痛。

也許這位搞制裁的,「全知全能」的美國總統沒有第二個任期了。

但是,誰能保證未來的美國當權者,不會再次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

誰能保證未來的美國當權者,不會再次對中國晶片行業進行「自殺式全面封鎖」,就算突破它們自己定下的規則也在所不惜?

誰能保證未來的中美關係,是歌舞昇平處處同,是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發展中的大國,想要發展自己的產業,大約有兩條道路。

一條是順順利利,安安穩穩,馴良地給發達國家當初級產品供應商和高級產品傾銷地,以大海般的胸懷接受發達國家對本國產業的技術代差限制。聽他們的話,別讓他們受傷。

「那我不成了跪著要飯的?」

掙錢嘛,生意,不寒磣。

而且這都是市場的自由競爭,落後還不應該跪著嗎?聽說「討打必然挨打」啊。

圖片來源:《讓子彈飛》

誰不想安穩呢?誰願意拿出大把營收,甚至虧本投入,去做自主安全可控的產品呢?承受巨大的風險不說,產品做出來了還要被罵「愛國營銷」、「戰狼產品」。

買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的企業生產的最先進的產品,它不香嗎?

至於中國為什麼造不出最先進的產品,你想那麼多幹什麼,全部歸因於「制度問題」、「封閉僵化」最簡單了。

但問題恰恰沒那麼簡單。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就算在冷戰最危險的時候依然向世界敞開——特別是對美國。

中國對於交流合作的態度,從來都是全面肯定與大力支持——哪怕是對美國。

不想合作的,從來不是我們。

連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都不給中國代表團籤證,連採用哪怕一丁點美國技術的第三方供應商都不允許供貨。

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換來合作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被認為是「開放」呢?

脫鉤確實損人不利己,那到底是誰在主動制裁中國,搞全面脫鉤呢?

至於第二條路,中國高鐵和中國航天已經給我們展示過了。

如果它們不允許我們以市場換技術,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同樣是一條能夠站著走下去的道路。

我們要警惕的是像「漢芯」那樣弄虛作假的技術騙子,還有打著自主創新的幌子套取國家補貼,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搞「以錢生錢」把戲的金融騙子。

而對於國家的大力支持,對於已有的成功路徑,我們不應當視為洪水猛獸加以貶斥。

為什麼要把國家支持與「極端」、「封閉」、不遵守科學發展規律劃上等號?

大力協同,集中攻關,這不是極端主義,更不是封閉思想,而是讓我們站著把錢掙了的寶貴經驗。

圖片來源:《讓子彈飛》

來源:科工力量 作者:石豪

相關焦點

  • 聯高軟體:半年內實現Matlab功能的70%,國產替代軟體真的可行?
    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國產軟體發展的大好時機,可以加大馬力早日實現全面國產化。儘管目前有很多開源軟體能夠替代Matlab的功能,但是似乎並不能滿足國人國產化急切的心情。這不,近日一家國產軟體公司宣稱,Truffer半年內實現Matlab科學計算和圖形顯示功能的70%,1年內100%全部實現,3年內完全實現simulink,而是100%自主版權原始碼……看到這種口號,我們想到了什麼?是不是給人感覺有些冒進?如果這家公司是在數值計算方面有很深的積澱,這種言論無可否非,甚至是大快人心。可是,如果不是呢?
  • PC國產替代加速
    投稿來源:蛇眼財經誰也沒料到,PC行業居然真的可以東山再起。智慧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普及的過程,就是PC行業持續衰弱的過程。從2012年到2019年,全球PC銷量持續下滑8年。在整個消費電子產業界,PC將會被淘汰、被其他設備取代的論調都一度甚囂塵上。但是,眼下這類說法已然不攻自破。
  • 沸騰的十年大潮:投資人眼中的國產替代
    在更大範圍的國產替代似乎已經成為政府、市場以及公眾的共識。國產替代正在引發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的大洗牌。各行各業的起起落落,勢必蘊藏著諸多投資機遇。從歷史經驗來看,情懷實現和商業成功兩者,似乎並不總是能夠達成高度一致。然而,在這一輪國產替代的巨浪之下,那些裹挾著國產替代情懷的投資機遇,投資機構又應當如何去甄別和判斷?從松禾創智基金投資團隊的這一篇思考中,或者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 乾貨丨進口替代?再談國產化學發光
    本期將盡我所知道的,談談國產化學發光的進口替代之路。以電化學發光為其核心技術,屬於該領域的領頭羊,具有檢測項目多,速度快,覆蓋範圍廣等特點。腫瘤標誌物屬於其拳頭產品。以吖啶脂為標記物進行直接化學發光。最新款產品測試速度達到了400測試/小時,在傳染病項目上有所優勢。微粒子酶促免疫為其檢測原理。
  • 國產化替代潮,來了嗎?
    【圖源:華西證券研究所】信創背後,實際影響的仍是國產品牌的替代機會:從基礎硬體(晶片、伺服器、存儲)到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再到應用軟體(辦公軟體、OA、ERP)、信息安全產品等全產業鏈。種種跡象表明,國產替代潮似乎已經開始了。
  • 本土CRM突圍,圓夢國產替代觸手可及
    像CRM就是在當下受惠的一個雲服務賽道,在倍受到資本市場及社會的關注下,逐漸開展國產替代的道路。  然而發展多年的本土CRM,能否承擔起國產替代的重擔?這個話題引人深思。  總的來說,本土CRM的發展蒸蒸日上,國產替代也從一句口號變得能看見成功希望。
  • 國產替代大趨勢,數字戰鬥力讓中國企業保持站立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國產廠商的技術能力、即戰力,扛得起這桿槍嗎?華為海洋天津總部1煙囪被拔掉了像華為海洋這樣全球海纜市場TOP3的中國出海企業,它的內部需要一個智能高效但也非常龐大的IT系統。而對這種IT系統的替換工程,往往比新建更加困難。在華海公司內部,這場國產替代被形象地稱作「拔掉煙囪」。
  • Matlab真的不可替代麼?
    - ARM與邊緣計算設備:Matlab無法在ARM處理器上運行,這對大量使用ARM的移動端、邊緣端設備、工控和基於國產處理器的設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此外由於Matlab龐大的體積,也基本難以用於邊緣設備的部署。
  • ...航空發動機國產替代成最強主線;中山大學中文系不開網課:在家...
    5丨荊州開發區所有鄉鎮、村、小區、企業實行封閉管理據荊州發布,為有效應對當前疫情發展嚴峻形勢,堅決控制傳播源頭,築牢基層防控第一道防線,荊州開發區全區範圍全面升級疫情防控管控措施。全區所有鄉鎮場、村(社區、分場)、小區(組)和經審批的開工企業,除預留應急通道外,一律實行全封閉管理。
  • 雅特力黃呈俊:5G+新基建促進MCU國產替代
    打開APP 雅特力黃呈俊:5G+新基建促進MCU國產替代 Leland 發表於 2020-12-25 15:47:20 雅特力 副總經理 黃呈俊疫情促進國產替代 2020年初爆發的這場疫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意外,各產業在疫情影響下均不同程度遭受衝擊,半導體產業也不能倖免。
  •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 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
    【晶片板塊業績「蛟龍出海」國產替代加速潛力可期】受益於國產替代和5G時代即將來臨等利好因素,今年以來,國內晶片企業股價普遍實現上漲,且多家A股晶片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已經從國產替代中獲益。2019年上半年,有25家相關企業飄紅,實現盈利,其中淨利潤過億元的有8家企業。
  • 今天,你極端通勤了嗎?
    浪費時間真的等於浪費金錢,困在系統裡的外賣員如履薄冰,困在地鐵裡的職員賠了夫人又折兵。(一不小心,再次押韻。)結果,這所有的極端通勤背後,有人「凌晨三點不回家」,有人「清晨五點已上路」,他們匆匆忙忙趕路,真的只是為了幾兩碎銀。
  • 你會送孩子去封閉學校上學嗎?
    就在前幾天還有一個年輕媽媽哀怨的對我說:其實我一點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去那麼遠,最開始的時候孩子經常苦鬧,每次去看她的時候孩子都生氣不願意搭理我,心疼歸心疼我也是真的是沒有辦法,為了孩子的將來只好狠心點,不然孩子長大了一事無成什麼都不會孩子的壓力也會很大的!
  • 中國呼吸機廠家開始探索國產零部件替代的方案
    實現呼吸機國產化標準受制於歐美上遊供應鏈影響,中國呼吸機廠家也開始探索國產零部件替代的方案。在高端醫療領域,尤其是呼吸機,中國企業參與生產零件的並不多。當前,工信部為國內呼吸機生產企業提供了零部件同類國產企業的名錄,其中有一批軍工企業,並協調六省市的呼吸機配套企業強化零部件的供應保障。然而由於生產標準的提高,很多零部件還需要經過多重選材、測試等環節。因此,國產化替代方案的採用或將推遲數月,甚至一兩年。
  • 號稱可替代MATLAB的國產軟體來了!
    受美商務部「實體清單」影響,哈工大、哈工程MATLAB被禁用,因此關於國產軟體替代MATLAB的關注熱度持續高漲。 小編仔細研讀後發現,這是一款號稱可替代MATLAB來進行計算研究的國產軟體。
  • 恆立液壓:國內液壓龍頭 國產替代+強內生性驅動增長!
    原標題:恆立液壓:國內液壓龍頭,國產替代+強內生性驅動增長!    天風證券認為工程機械需求韌性十足,預計2020年挖掘機內銷增速有望保持5%~10%,伴隨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全球疫情加劇帶來的供應鏈不確定性,核心部件加速國產化趨勢持續加強,看好龍頭恆立液壓!
  • 國產替代加速!電子產業的基石,被動元件景氣復甦!
    被動元件作為電子產業的基石,隨著疫情好轉以及5G、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全球被動元件景氣度有望提升,大陸廠商緊跟需求端,提升技術實力,在高端應用場景逐步提高競爭力,國產替代正在加速。相關上市公司介紹:風華高科持續強化經營及管控改革,新基建加速推進、國產替代提速助力快速增長。
  • 從財報看模擬IC廠商的國產替代進程
    儘管國產替代的號角早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吹響,但各個領域進度不一,其中國產模擬IC進展迅速。2019年,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半導體景氣度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模擬IC巨頭德州儀器和亞德諾營收淨利均出現下滑,而在國產替代的加持下,國內模擬IC廠商卻迎來了業績的高速發展期。
  • 軟體無線電作業系統(SCA)實現國產替代
    IT之家7月13日消息 據科創板日報報導,上海介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可替代國外同類產品的純國產軟體無線電作業系統(SCA)。介方信息 CTO 常坤稱,該國產軟體無線電作業系統具有開放性、通用性等特性,堪比軟體無線電系統的 Android,應用前景廣闊。
  • 開學了,你的學校封閉管理嗎?被封閉的大學生慘了
    近日,各大高校陸續開學,針對今年的疫情,各大高校的差不多都是封閉管理,但是封閉管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因為部分高校在封閉的時候只封閉學生,而對於教職工以及學校裡的其他工作人員,甚至是其他校外人員,也只是需要簡單地登記。這種模式引起了我們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