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替代潮,來了嗎?

2020-12-09 雷鋒網

始於2017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以及隨後「華為、中興事件」等諸多案件的推動影響下,有關中國信息技術安全可控與開放創新的問題在如今得到了空前重視。

能夠看到,經過過去20多年的努力,在半導體、作業系統、EDA、資料庫、辦公軟體、核心應用軟體等細分領域,我國的一些企業在某些場景中開始/已經具備了與國際品牌相抗衡的能力。

不過,國產品牌當前面對的最終難題不是單純地替代、適配,而是在可用、好用的基礎上,如何做到面向更廣泛人群的商業化服務。

渾水摸魚者甚眾,真槍實幹與嚴格標準至關重要。

誰在上位

據金山辦公透露,目前國務院組織機構全部65家已有62家使用WPS,覆蓋率達95%;國內97家中央企業中90家為WPS客戶,佔比93%;商業銀行覆蓋率為153家中的133家,佔比87%;34個省級政府中覆蓋33個,達到97%;而在中國所有地級市WPS均已實現全部覆蓋。

不久前,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公布了一組數據:截止目前,浪潮服務了國內56%的央企、38%的國資企業、31%的中國500強,和13%的世界500強。

在政企市場一直有著長期積累的致遠互聯,旗下致遠政務已服務於全國省部級、地市級、區縣級等各級超過5000家政府單位,覆蓋黨委、政府、工商、財政、教育、農業、水利、公檢法等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國產資料庫「四朵金花」之一的武漢達夢,其資料庫產品系列已廣泛應用在公安、航空、金融、電力、電子政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

而擁有作業系統、雲計算等核心業務的麒麟信安,其雲桌面系統在國防及電力調度領域已經開始規模化項目部署。

麒麟信安總裁楊濤告訴雷鋒網,麒麟信安作為華為鯤鵬生態合作夥伴,基於openEuler的發行版將雲桌面遷移到了鯤鵬伺服器上。

楊濤指出,「儘管過去在作業系統用戶的市場摸索中,用戶量少,大部分產品也是不滿意的,但正是這樣的不斷碰壁,才促使其最終能摸到用戶的剛需,即解決『安全』、『穩定』、『可用』三大問題。」

國產品牌的「贏面」

很大程度上,國產品牌的「贏面」源自其能夠緊跟中國市場需求變化,並能夠提供更佳用戶體驗的產品。

先看客戶前端業務發生的變化。

以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為例,對標國外Sieble、Salesforce,發展路徑先有流程管理的思維,再逐漸迭代出IT架構,其用戶市場具備十分成熟的信息化基座。

而國內CRM企業要服務的客戶,與國外用戶市場有很大不同。

銷售易創始人兼CEO史彥澤指出,「一方面,國內企業過去往往是憑關係做生意,對客戶本身的關注度不是特別高,因此對CRM的訴求也不是很大,但近年來,企業的管理觀念發生了特別大的轉變,如今它們更加關心精益化運營;另一方面,對於原本就對客戶關注度高,對CRM投資巨大的B2C企業客戶來說,其本身就有數位化的訴求,也特別希望基於網際網路的方式對客戶進行連接。」

事實上,如今的企業數位化,通過賦能B端企業直接連接客戶,以及通過客戶洞察來精細化運營客戶已經是一個典型的業務需求,史彥澤將其總結為「以客戶數據為驅動的,從營銷到銷售再到服務的全鏈條、一體化的客戶體驗閉環」,並推出了CRM領域的「雙中臺型CRM」。

近些年,銷售易籤下了聯想集團、海康威視、上海電氣、沈鼓集團、滴滴出行等行業頭部客戶,它們不約而同地開始逐漸替換原先部署的國外CRM品牌。

「通過這幾個典型的複雜大客戶業務需求的替代案例,可以證明在國內CRM品牌在服務大型企業領域已經具備成功替換國外軟體的能力了。在移動端的用戶體驗和訪問速度方面,我們已經持平甚至超越了國際標準,同時相比國際CRM廠商,使用總體擁有成本可以大幅降低。」

再看企業決策者對用戶(員工)使用體驗的關注。

全時CEO陳學軍注意到,中大型企業選擇替換或升級雲視頻會議系統,體驗和成本是兩個核心決策因素。其中,體驗的影響因子超過90%。

「疫情已經讓視頻會議變成一項必需品,這不僅意味著企業會願意付費,它們還對通過簡單配置會議能夠滿足業務場景的需要,如完成視頻調研、視頻採購等業務動作,具有非常高的期望。」

相比過去,企業之間的較量,不再是在單個行業中搞遊擊戰、獲得最佳客戶實踐,而是開始特別注重產品的使用體驗。

目前全時雲會議70、80%以上都是類似中信銀行、蒙牛、P&G這樣的中大型企業。

在這個基礎之上,近年來國家吹響的一系列國產化政策的「集結號」越來越明顯,各地招標在即。

甚至有關「國產化率」也有類似的標準提出。

如參考《經濟指標實用手冊》給出的國產化率公式,有兩種不同的測試方法:一是以價值衡量,即以價格測算;一是用重量測算。計算公式為:

【參考:於忠智.經濟指標實用手冊[M].ISBN:7-5610-2105-4/F123-62.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04.】

不過,雷鋒網在此補充一句,目前「國產化率」仍然沒有統一標準說法。

今年以來頗受關注的「信創」產業,在華泰證券研報分析中,將2020年稱為全面推廣的起點,「未來三到五年,信創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據悉,信創一詞源於「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委員會是一個由24家從事軟硬體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單位發起建立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信創產業主要面向黨政+金融電信等涉及民生的八大行業提供服務,以加強信息技術的安全、可靠、可控為核心發展目標。

【圖源:華西證券研究所】

信創背後,實際影響的仍是國產品牌的替代機會:從基礎硬體(晶片、伺服器、存儲)到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再到應用軟體(辦公軟體、OA、ERP)、信息安全產品等全產業鏈。

種種跡象表明,國產替代潮似乎已經開始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替代能力有,但仍不是必選項

未必。

單從數量上看,各領域的國產品牌替代率正呈現不同程度的演進。

先從財務管理軟體講起,目前這個市場基本被用友、金蝶兩大服務商所佔據。因其歷史原因,在企業稅改之初就已形成標準,且企業必須選擇本土軟體,暫不贅述。

而最初從會計電算化起步,而逐漸演變成為涉及企業產供銷存等環節的ERP管理軟體,儘管國產ERP——浪潮、用友、金蝶等能夠滿足部分企業管理的需要,但替代之路似乎並沒有走多遠。

根據天風證券公布的數據顯示,工業軟體中中高端ERP國產化率為 25%(用友、金蝶、遠光),CAD國產化率為11%(中望),MES國產化率為30%(鼎捷、金蝶、用友)。

「替代SAP、Oracle等ERP軟體,絕對不會是產品上的簡單替代,而是生態和生態之間的替代。」某軟體廠商CEO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說。

據雷鋒網的了解,大多數有採購能力的客戶花費高昂,不願意輕易替換掉原有花費重金部署的系統。一個可行的國產軟體替代路徑,往往是首先保留記錄層(記錄核心財務數據等),然後在差異層、創新層進行創新,拓展企業能力。

是推倒重來,還是繼續打補丁?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產品牌最終能做的可能仍是一些外圍創新服務,至於用戶用到什麼程度,都無法知曉。

五源資本合伙人劉凱告訴雷鋒網,「國內近兩年信創、國產化的口號是多起來了,但在『卡脖子』的關鍵領域確實需要積累,基礎軟體的國產化替代率還很低。」

以資料庫為例,國產資料庫一直以來面對的是國際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對手,也是基礎軟體生態裡最為活躍的領域:包括並稱為「四朵金花」的達夢、人大金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商業貼牌OEM廠商,也有近些年來基於開源構建雲資料庫的阿里PolarDB、華為GaussDB、騰訊TBase,以及面向網際網路應用的巨杉資料庫、PingCap、柏睿數據、濤思數據等企業。

「中國的傳統國產資料庫,主要客群以黨政軍為主,應用場景非常少,且很多只能部署在Linux虛機上,性能也相對較低;而像Oracle每年光憑資料庫就能獲得近30億美金的收入,這些收入的貢獻就包括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金融、國央企等500強企業。」

為此在信創體系下,劉凱指出,國產資料庫尚未有能力服務到這些企業,本質上還是在於客戶在核心場景的應用上對產品技術、服務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

「國央企決策者多半是為了實現政治任務,希望能夠實現自主可控。比如在半導體領域,提出的自主化率(產品裡有多少必須是國內生產)的指標,但這並不管員工並不願意接受。尤其是軟體,很多影響的是員工的使用習慣,相對來講,硬體在採購時有比較硬性的性能等指標,相對還好。」

像作業系統、版本管理工具、測試工具等,要麼是基於政府的支持和認可得以發展,要麼則因本身生態的缺乏導致幾乎無人過問。

信創之上的挑戰

然而,即便拋開作業系統和資料庫等兩大核心「軟肋」的因素不提,廠商一旦涉足軟體國產化,大量的精力將用於適配這個問題。

以信創這個階段,目前更多是以硬體、中間件適配為主,客戶多以國資、央企私有化部署需求為主。

致遠互聯研發總經理譚敏鋒指出,這個過程中,致遠所做的工作就是做好適配。

「現在看這個產業在某些領域還是比較成熟的,基本可以達到國外90%以上,早兩年還差一些。」

據了解,致遠互聯曾先後推出G6電子政務協同管理軟體、G6-N信創協同辦公管理平臺,不久前又公布V5-N信創全產業鏈適配協同平臺,通過與國產CPU、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瀏覽器產品等的全面適配,深入企業及政府單位應用場景。

作為信創產業發展的標杆工程——政務辦公國產化,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作業系統層面,國產化意味著存量Windows應用遷移困難、辦公桌面「兩臺電腦」、適配、部署起來複雜、運維難等問題。

【圖:麒麟信安雲桌面】

這促使麒麟信安推出「一雲多芯」信創雲桌面解決方案,即「麒麟信安作業系統+麒麟信安雲桌面系統+國內各CPU平臺」的融合,如飛騰、龍芯、神威、鯤鵬等國產CPU。

上文提到的金山辦公,在中國信創體系中,可以說既是標準的制定者,也是重要參與者。該企業曾參與三輪政府採購,2001年參與第一輪採購,2007年進入央企與金融系統。過去的32年,金山辦公的本土化發展卻可以「匍匐前進」來形容。

2019年4月,WPS Office 2019 for Linux 新版的上線,確保了用戶在Linux環境下與Windows環境下操作習慣和使用體驗一致,並藉助雲的方式實現數據遷移和多端協同。

儘管我國信創產業處於上升發展期,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仍需引起重視。金山辦公向雷鋒網總結了信創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

「首先是產品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國產的整機和伺服器穩定性與易用性還有提升空間;國產軟體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進一步加強;主機、印表機等硬體設備可靠性還需提升;流版籤辦公整合度易用水平較低。其次是產業生態建設能力還需加強。一是產品間要提升適配性,提高產業鏈上下遊相關產品的兼容適配能力。二是要簡化硬軟體型號種類,精簡CPU和作業系統種類及組合平臺,減輕適配工作壓力。三是增加重點工程應用中可選產品的種類。四是數據遷移需要降噪,提升遷移接口的適配性。再次是服務保障運維能力需要重視。本地化運維能力尚顯薄弱,經驗豐富和專業人才隊伍缺乏。」

眼下,這也讓信創潛藏的問題暴露出來:如果政府不規定國產,不扶持國產品牌,企業可能很難拿到訂單。如Oracle在軟體層面、生態層面有很多配套工具,這種情況下,國產品牌只能服務於黨政軍的某些部門,而在市場化競爭中,很難有打敗Oracle的機會。

或許是開放

不久前,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指出:

「中國半導體火熱的有點過頭,有點不像話。我們要防止極端主義和封閉思想,不能用代替思維作為發展的主旋律,主旋律應該是開放、合作。」

過去某種程度上,國內關於開源與自主可控總會有難以調和的矛盾。

一方面,絕大多數開源基金會和開源項目都位於美國,幾乎所有開源許可證和代碼託管平臺也都由美國的學術界和工業界主導;另一方面,中國當下IT產業的發展也得益於開源技術的紅利。

例如,在開源指令集RISC-V受到很多企業擁護的同時,外界也會擔心其代碼託管平臺的開源項目是否也會受到出口管制的影響。

劉凱指出,「開源和自主這兩個概念其實並不衝突。因為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如果不開放很難得到進化。現在有很多蹭熱點的人,將自主可控叫做閉源,其實是假的。開源本身是一種構建技術體系和商業影響力的方法論。」

過去一段時間裡,五源資本曾投資了很多優秀的開源項目,希望鼓勵更多的軟體、SaaS公司開源,但時刻也保持清醒,「我們至少有30、40年的短板,是不可能『硬超車』的。」

技術的推進或許是依靠開源才有所進步,完全強調自主可控反而會固步自封。

濤思數據陶建輝帶著他的時序資料庫在GAIR 2020的分享中表示,基礎軟體要突破,必須瞄準「還未形成市場壟斷的技術領域」,瞄準新賽道、新興細分市場,而不是老的領域。

麒麟作業系統常務副總師、教育部國產基礎軟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慶波在最近的圓桌中提及了過去國產作業系統的研發教訓:

「從80到90年代,甚至在2000年時,我們都將作業系統當作了一種純科研項目來看待與理解。實際上,作業系統並不是一個純科研項目,它需要產業化,且應該擁有巨大的生態。」

從上述不同觀察者的口中,我們不難發現,單純依靠國產替代這條路,尤其對民營企業來講並不具有足夠吸引力,他們希望的是,走國際化道路,在開放、開源的生態環境中,吸引到真正具備商業價值的客戶。

值得慶幸的是,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這些關鍵領域,我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積累,如PC作業系統領域的麒麟軟體、統信軟體,最近雷鋒網在奇績創壇路演日上也遇到不少晶片領域的年輕創業團隊,如優鎵科技、九天睿芯、安酷智芯等等。只是前期會有相當漫長一段燒錢和投資黑夜,需要好好在客戶體驗上下真功夫。

這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在實現自主可控的基礎上,還有能力跟全球產業鏈進行競爭,在安全、性能等各方面都不輸於他人。

國產替代潮真正來時誰都擋不住。

相關焦點

  • 國產化替代潮,來了嗎? - 軟體與服務 - 中國軟體網-推動ICT產業的...
    種種跡象表明,國產替代潮似乎已經開始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3替代能力有,但仍不是必選項未必。單從數量上看,各領域的國產品牌替代率正呈現不同程度的演進。先從財務管理軟體講起,目前這個市場基本被用友、金蝶兩大服務商所佔據。因其歷史原因,在企業稅改之初就已形成標準,且企業必須選擇本土軟體,暫不贅述。
  • 國產化替代吹響衝鋒號,商業軟體也當自強
    最近媒體消息稱三星等半導體企業將向華為停止內存晶片的供應,再度讓我們將視野聚焦於IT產業鏈,由此也引發了大眾對於更多IT產品的隱憂,「在需要國產化時,是否有替代者?」這裡再度延伸,我想本次中美貿易衝突,也會進一步引發國產替代化的浪潮。
  • FPGA國產化替代道阻且長?
    FPGA國產化替代道阻且長? 與此同時,當前中美貿易戰影響下,國產化替代成為了市場的發展主旋律,但從當前國內的FPGA產品研發水平來看,要實現FPGA國產化替代,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中美貿易戰摩擦影響下,國產化替代需求強勁,但由於起步時間較晚,FPGA產品技術壁壘較高,產品迭代優化均需要長期積累,在高端器件產品方面,國產FPGA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積累方能有所突破。」趙生勤補充道。
  • CHDM:新戊二醇能替代其共聚,還有國產化必要
    近年來,新戊二醇(NPG)替代CHDM(1,4 -環己烷二甲醇)來改性共聚生產PETG共聚聚酯,那麼CHDM還是否有必要推進國產化?CHDM 價格比NPG高3倍,近兩年, 國內已有多家公司,使用新戊二醇(NPG)替代CHDM來改性共聚生產PETG,由對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乙二醇三種單體共聚而成,能夠降低PETG的成本,擴展應用。
  • 公司調研|國產替代潮下的光力科技:收購ADT後著力拓展中國市場...
    公司調研|國產替代潮下的光力科技:收購ADT後著力拓展中國市場 研發新品已交付客戶使用 2020-11-03 20:57:02
  • 用友網絡(600588.SH):深耕工業雲 ERP國產化替代先行者
    近兩年來,「雲」概念突然火熱了起來。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聲稱浪潮雲謀求科創板上市,借科創板這個熱點,更是讓雲深入人心。
  • 中國要搞國產化替代?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這麼說
    比如,認為中國要搞國產化替代,對外資企業採取歧視性政策,通過政府干預等非市場化行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辛國斌指出,實際上,中國一直對於內外資企業採用相同標準,一視同仁。同時中國也將一如既往歡迎各類企業,歡迎參與《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工作中來,共享發展成果。
  • 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國產化GIS?
    GIS基礎軟體由於研發專業性強、難度高,一直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打造國產化的GIS平臺,正是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關鍵所在!一、什麼是國產化GIS平臺那什麼是國產GIS平臺?是完全自力更生、100%原創代碼嗎?
  • 「信創雲」必須基於真正的國產化平臺
    因此,必須真正實現國產才能在徹底解決安全顧慮的同時,促進雲計算產業茁壯成長和IT國產化替代工作的進步。 政務上雲勢是發展的必然 近年來,我國政務雲發展迅速。2016年,我國政務雲市場總體規模為91.5億元,2017年,總體規模為292.6億元,到2019年,政務雲市場規模達到527.7億元。
  • 原子筆芯國產化凸顯核心技術價值-新華網
    現在,一些筆頭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在未來兩年有望完全替代進口。  原子筆芯終於實現國產化了,而且是真正的量產,這意味著數百億支國產原子筆,將擺脫對進口筆芯的依賴,從而實現進口替代。事實上,原子筆芯的技術攻關早已突破,但受困於材料和製造設備,一直無法投入大規模生產,導致技術停留在紙面上。
  • 鐵流:政務雲需實現國產化
    因此,必須真正實現國產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徹底解決安全顧慮的同時,促進雲計算產業茁壯成長和IT國產化替代工作的進步。 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推進,政府數據將由內部共享協同進一步走向面向社會的數據開放。通過融合政府數據與社會數據激發社會創新活力,能夠最大化釋放數字經濟的價值。
  •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鬥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能力顯著提高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 謝軍:整個北鬥系統建設的時候,實際我們一直是立足於自主可控,星上的產品,關鍵產品,元器件都堅持走國產化這條道路,這個初心,我們一直堅持。
  • 何斌:只為實現PMI泡沫國產化
    本報記者 李洋2011年,為實現PMI泡沫新材料成果的產業化,替代進口,滿足國家重點型號PMI泡沫的使用要求,湖南兆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二次創業為了PMI泡沫國產化2011年以前,PMI泡沫這種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界已經有大量使用,但是全部依靠進口。2011年,湖南省塑料研究所承擔研製的PMI泡沫國產化項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呼吸機廠家開始探索國產零部件替代的方案
    實現呼吸機國產化標準受制於歐美上遊供應鏈影響,中國呼吸機廠家也開始探索國產零部件替代的方案。在高端醫療領域,尤其是呼吸機,中國企業參與生產零件的並不多。因此,國產化替代方案的採用或將推遲數月,甚至一兩年。對於國產化替代方案,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寧和普博科技表示樂觀和積極態度,但是也同時表示其中兩種核心零部件——歐洲產的傳感器和美國產的晶片或將難以實現完全國產化。我國作為製造業生產大國,經此一「疫」,更加凸顯了在醫療物資領域非凡的製造能力。
  • 地理信息底層安全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國產化?
    業內專家認為,GIS基礎軟體由於研發專業性強、難度高,一直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技術制高點,打造國產化的GIS平臺,正是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關鍵所在。   那什麼是國產GIS平臺?是完全自力更生、100%原創代碼嗎?IT業界都知道,軟體開發無論是基於C/S架構還是B/S架構,利用前人經典程序或者開原始碼的地方數不勝數。
  • 國產雷射器國產化勢不可擋,一舉超越國際巨頭,力壓美 日韓
    大家知道雷射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嗎?可能首先想到的只是在不鏽鋼掛件上雷射蝕刻名字或圖案而已,但實際上雷射技術遠不止如此,其實雷射加工可以替代幾乎所有的生產工藝,上到改變材料的特性,下到切割,焊接等等傳統工藝。
  • 晶片研發平臺國產化 晉華集成電路選擇CAXA CAD
    2020年11月26日,福建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華」)正式籤約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XA),採購CAXA CAD電子圖板2020,在技術研發平臺層面正式開始CAD國產化。2019年,晉華公司在技術研發平臺層面正式開始了國產化的CAD選型之路,先後邀請了國內多家主流二維CAD軟體廠商進行了嚴格的技術功能測試比對,其中包括軟體平臺的架構和專利、智慧財產權等非常嚴苛的軟體審核,CAXA技術團隊積極配合,全面滿足晉華公司的CAD技術要求。
  • 天宜上佳 高鐵閘片國產化首吃螃蟹者
    談及2009年創立天宜上佳,吳佩芳表示「沒有經過什麼調研就決定來做這件事,回過頭來看,如果當時知道這麼難,投入資金量這麼大,也許就不敢做了」,「當時只有這樣一個念頭,飛機的剎車片都能做,鐵路有什麼不能做的?就這樣,毅然決然地決定做這個了。」
  • 聯通沃雲:OpenStack適配openEuler實踐及國產化雲經驗分享
    更為重要的是,OpenStack對openEuler的適配工作也為國產化雲平臺發展提供一種新的方案選擇,為中國雲計算國產化、信創雲發展提供更有利條件。OpenStack適配openEuler實踐作為OpenStack SIG首位Maintainer ,聯通沃雲是完全適配 OpenStack 工作的主要承擔者。
  • 晶圓製造廠進入擴產期,半導體CMP材料國產化進程有望加速丨牛熊眼
    半導體CMP(化學機械拋光)材料是集成電路製造關鍵製程材料,隨著晶圓廠產能快速增長,國內CMP市場國產化加速並迎來跨越式發展。據中信建投最新研報,拋光液、拋光墊是CMP工藝的重要耗材,約佔拋光材料價值量的80%,市場規模增長穩健。同時,由於最新的技術需要更多次的CMP拋光操作,隨著晶片製程的不斷提高,以及3D NAND技術的不斷普及,技術迭代也將進一步推動拋光材料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