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作者關注一帶一路的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是企業家思想交流平臺,始終秉持自由、平等獨立、客觀的精神,並將「幫助和關心更多新興企業和企業家的成長、促進企業家成為社會和國家重要的建設力量」作為一貫宗旨。
編者按:「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構建國家新戰略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推行國際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開始,中國就非常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2015年3月28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就明確提出要「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情況看,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已有不少國家意識到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與枯竭資源為代價。部分國家已開始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相關環保法律,加大環境資源保護力度,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
在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的實踐中,部分企業由於環保意識不足、對各國環保現狀、環保立法缺乏了解,在項目投資前期對環境風險評估不足,導致項目遭遇當地民眾反對或國際環保組織的阻撓甚至起訴,給項目造成停工甚至取消風險。
為全面充分地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存在的問題以及環境保護立法的進展,2020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在萬科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保立法、政策與中資企業環境風險防範」專題研究,並發布了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本文為該報告相關章節內容摘選。
一、「一帶一路」覆蓋的主要國家
根據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歷年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統計的國家共有63個,在和中國有投資貿易合作的全部國家與地區中,「一帶一路」國家佔比32.6%。根據相關資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區域分布看,覆蓋了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從土地面積看,佔全球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從人口規模看,佔全球人口總額的60%;從國民生產總值(GDP)看,佔全球GDP的32%。
表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分布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概況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域廣闊,主要集中於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及北非等地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經濟發展基礎薄弱,整體水平偏低。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2019年,沿線58個國家(敘利亞、伊朗、土庫曼斯坦、葉門和巴勒斯坦數據缺失)按現價美元計,GDP總量為142405.31億美元,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從變化趨看,2000年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與2000年相比,2019年沿線國家的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提升了13個百分點,從17%增長到30%。其中2012年-2017年期間增長了3個百分點。同期,沿線國家人均GDP增長了2961美元,增幅達到132%,遠遠高於世界人均GDP同期增長30%的增幅。不過,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看,這種增長態勢主要是由印度等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帶動的。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內部,由於歷史基礎、資源稟賦、制度環境和發展階段的差異,各國形成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球價值鏈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活力和發展效率也呈現不同的特徵。
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總體發展水平偏低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除了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按照世界銀行最新收入劃分標準進行分類,沿線63個國家中有22個國家屬於中高收入國家,18個屬於中低收入國家,5個國家屬於低收入國家,其中也有18個國家屬於高收入國家。高收入、中高收入國家多集中於西亞、中東歐地區,這些國家資源富集,油氣資源豐富。而低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多分布於南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
從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來看,中東歐、西亞地區的國家發展水平較高,南亞、中亞南部以及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按現價美元計算,中東歐、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2019年的人均GDP約為12514.8美元,比全球人均GDP11435.6美元高了1079.2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2019年人均GDP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有新加坡、卡達、以色列、阿聯、科威特、汶萊、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拉脫維亞、匈牙利、波蘭、阿曼、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等20個。其中,以色列、新加坡屬於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中東歐國家具備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與條件,經濟發展長期保持較好水平;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西亞部分國家以及俄羅斯、汶萊、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依靠油氣出口支撐經濟較快發展。
表2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入情況
2. 伴隨著全球產業轉移,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沿線部分國家逐漸展現出強勁的經濟發展活力
產業轉移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形式,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通過承接發達國家的輕工業、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亞洲四小龍實現了經濟騰飛。20世紀90年代以來,藉助承接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部分重化工產業以及電子組裝和低端零部件生產,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實現了經濟崛起,特別是造成就了中國奇蹟,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後,中國一舉成為世界工廠。目前全球產業轉移仍在繼續,東亞、東南亞作為世界製造業中心的地位不斷鞏固,而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東南亞、南亞等地轉移,這使得東亞、東南亞地區內部正在發生著二次、三次產業轉移。
受益於全球產業轉移以及區域產業轉移,一批國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成為新興的活躍經濟體。以東南亞國家為例,東南亞國家依託良好的勞動力資源優勢,通過深度參與全球生產分工,逐漸成為世界製造業的聚集地和世界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
對於西亞部分國家,隨著世界能源價格回升,資源出口型國家的經濟發展得到鞏固。
相比之下,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較低。
中東歐國家的外貿依賴度較高,都超過100%,其中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斯洛維尼亞、捷克和愛沙尼亞甚至超過150%。受歷史因素影響,這些中東歐國家產業結構單一、工業份額偏重,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
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發展效率有待提高
創新水平是體現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實力與活力的重要指標,總體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創新水平不高。作為全球產業轉移的受益者,東南亞國家承接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而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偏少,且其自身也尚未形成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創新水平最高的國家是以色列、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其次是以印度、越南等為代表的新興國家。
根據統計,除了新加坡和以色列之外,研發投入佔GDP比較高的國家還有斯洛維尼亞等國家,研發投入佔比超過GDP的2%。研發投入比重大於1%的國家還包括俄羅斯、捷克、受沙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波蘭、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發投入比重均不足1%。其中,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西亞的巴林和伊拉克,東南亞的越南、菲律賓和柬埔寨,以及蒙古國、斯裡蘭卡等國家,研發投入比重不足0.2%。這些國家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資源出口或者初級產品出口,技術投入或需求嚴重不足。
4. 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形勢
從勞動生產率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呈現南亞、東南亞及東亞地區低,西亞、中東歐地區生產率較高的空間格局。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環保合作和國家生態環境狀況報告》的統計,以2017年為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僅有33個國家全員勞動生產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中東歐地區有15個,西亞地區有13個,中亞地區有2個,東南亞有3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勞動生產率普遍不高,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資源消耗比重大,單位能效低,沿線國家總體上還處於通過大規模的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來推動經濟增長的階段,資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依舊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資源環境壓力仍在不斷加大。總體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單位GDP能耗、原木消耗、水泥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以上,單位GDP鋼材消耗、有色金屬消耗、水資源消耗等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或兩倍以上。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既是世界礦產資源的集中生產地區,也是世界礦產資源的集中消費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供應了世界57.9%的石油、54.2%的天然氣、70.5%的煤炭以及47.9%的發電量。但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消費了世界50.8%的一次性能源,包括41.1%的原油,47.1%的天然氣,72.2%的煤炭和40.1%的水電。以鋼鐵而言,「一帶一路」國家生產了世界71.1%的粗鋼,但消費了世界70.7%的粗鋼和70.3%的成品鋼材,而水泥生產量佔世界的81.8%,消費量卻佔世界的83.2%,還依賴進口。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1. 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脆弱,人類活動頻繁強烈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雖然面積十分廣闊,土地面積接近世界的三分之一,但人口也非常眾多,總人口佔世界人口總量的70%以上,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半以上。這也決定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與資源註定存在不匹配的矛盾。
從區域看,沿線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處於氣候及地質變化的敏感地帶,自然環境十分複雜,生態環境多樣而脆弱。從氣候條件看,東南亞及南亞等地區受每年的颱風影響,洪水高發;而中西亞區域處於歐亞板塊交匯處,地震頻繁。從地形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有高原山地,又包括平原海洋;既有森林草原,又覆蓋了荒漠沙漠等複雜地形,不少沿線國家土壤貧瘠,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沙漠化和荒漠化問題嚴重,森林覆蓋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根據中國科技部和國家遙感中心在2015年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顯示,「一帶一路"區域裸地及人工活動強度較大的面積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而森林、草地和灌木叢所佔比例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區域生態系統較為脆弱。
2. 較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依賴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脆弱,汙染加劇
從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地區是經濟水平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城市化進程總體呈加快趨勢。從發展方式看,許多國家經濟發展較為依賴水、油氣、礦產資源的開採利用,而在開採利用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不足,這進一步導致生態環境脆弱性加大,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地沙化、部分生物瀕危等各類生態環境問題不斷顯現,嚴重影響地區可持續發展。
3. 從具體區域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問題複雜而多樣,各國生態環境特徵差異明顯
東南亞尤其是東協地區受熱帶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洪水高發,也是世界生物最為多樣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這一區域面臨森林銳減、水和大氣汙染、工業汙染排放、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汙染以及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
中亞地區遠離海洋,處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是全球生態問題極為突出的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沙漠化和荒漠化嚴重、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大氣汙染等問題。同時,中亞地區還面臨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壤汙染以及重金屬汙染等環境問題。
南亞地區水汙染嚴重,印度遭受生活汙水、工業排放廢水、化學藥品和固體廢棄物的嚴重汙染。
中東地區不但水資源短缺還遭受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帶來的「環境後遺症",還由於汽車和重工業發展,空氣汙染嚴重。
西亞面臨土地荒漠化和森林進一步銳減問題,而蒙古和俄羅斯等國家由於人為過度放牧、無節制使用草地和礦產資源開發導致嚴重的草地荒漠化、沙塵暴和空氣汙染嚴重。
4.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碳排放量增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增長速度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決定了大部分國家以能源、原材料供應為主,產業結構偏重高碳排放型。雖然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年均增速較高,從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和參與自由減排程度綜合評判的綠色低碳發展狀態結果顯示,各地區的低碳發展水平指數近年來均有上升趨勢,其中中東歐地區上升最為顯著。1992年至2014年,沿線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從2.69噸增長至4.43噸,總體呈現先波動下降後上升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3%。
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沿線國家歷年人均碳排放量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年增長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0.92%。從國家減排看,1992-2014年,沿線國家的碳排放總量從93.71億噸增長至201.16億噸,年均增長率約為3.53%,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比重從1992年的42.24%增長到2014年的55.66%。從總體變化趨勢看,碳排放總量相對較高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亞國家,而碳排放總量相對較低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中亞和中東歐。從碳排放增長速度看,蒙古、俄羅斯、中東歐等區域的碳排放總量呈下降趨勢,東南亞、南亞、西亞和中亞的碳排放總量呈上升趨勢。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管理
如上所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普遍面臨以上諸多環境問題,各國要求實現綠色發展、保護壞境的意願在不斷提高,綠色轉型步伐在不斷地加快,各國政府也在不斷地採取措施加強環境保護相關的工作。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的環境問題各不相同,各國採取的環境管理措施也各不相同。
從區域看,中亞國家比較重視綠色經濟及生態安全,推動能源與環境相協調。
哈薩克斯坦在2012年提出「綠色橋梁」倡議及全球能源環境戰略,2013年頒布實施了向綠色經濟過渡的行動綱要。2014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國情諮文中提出「綠色經濟是哈薩克斯坦通往未來發展必經之路」,強調哈薩克斯坦要大力發展新型投資,向綠色經濟過渡,加強綠色技術研發,開展綠色能源合作,促進綠色交通網絡建設。
烏茲別克斯坦則希望改變落後的製造業和加工業這種單一經濟結構給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的經濟發展局面,以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2013年通過了「2013-2017年保護環境行動計劃",將環境可持續發展作為支柱行業,制定了「綠色經濟原則的經濟行業發展機制"。
吉爾吉斯斯坦目前比較注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注重推護生態安全,用生態安全統籌國家環保領域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政策。
塔吉克斯坦經濟發展面臨能源瓶頸,在國家全面轉型期,堅持環境保護的大方向,強調可持續健康的環境對於其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2008年,塔吉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答署了《建立綠色走廊協議》。
東南亞各國忽視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其發展受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明顯,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汙染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各國必須加快推動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明確綠色發展目標,推進綠色產業發展。
從具體的國家看,柬埔寨制定了「綠色增長路線圖",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和項目整合到國家發展戰略中,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綠色經濟建沒。通過建立部長級國家綠色增長委員會,將能源利用效率和循環經濟寫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發展產業綠色化國家戰略等。
印度尼西亞在2005-2025年國家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綠色印尼,永續印尼」的目標,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企業低碳化生產,進一步完善節能政策。
新加坡在2009年發布了可持續發展藍圖,2012年出臺了《2012綠色計劃》和《國家再循環計劃》等,通過完善綠色經濟的法制體系,將經濟、社會全面「綠化」。
越南則制定政策,推進各個領域的可持續消費和生產,發展生態產品市場、綠色產品、綠色採購等,有效推進整體經濟模式的綠色轉型。
馬來西亞、緬甸、寮國、菲律賓和泰國等也將綠色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規劃之中,並推進產業及相關政策變革。
南亞國家印度則提出要創建「綠色經濟"大國,發展低碳經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印度經濟發展出現回落,國際能源價格動蕩,不僅加重了印度能源負擔,也嚴重影響了印度經濟的長期發展。印度國內能源短缺特別是油氣缺口巨大,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項,為降低能源短缺給本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印度極力發展低碳經濟。
2006年,印度計劃委員會起草了《能源綜合政策報告》,明確新能源技術路線,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2007年印度成立總理擔任主席的「總理氣候變化委員會",協調和氣候變化評估的相關工作;2008年推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計劃》,強調提高資源能源效率計劃、綠色印度計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同年推出新的國家能源安全政策,倡導使用清潔、可再生資源。從2008年開始,印度開始從政府措施和市場機制著手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未來「綠色經濟大國」。
俄羅斯則倡導發展清潔能源,有效轉變消費結構。長期以來,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天然氣出口,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且不合理的資源開發給俄羅斯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隨著世界能源環境的變化,俄羅斯經濟出現低速增長甚至一度停滯,為減少傳統能源型經濟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促進經濟穩定持續增長,俄羅斯開始注重向綠色經濟轉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俄羅斯在其《2008-2020年國家社會生態發展長期規劃》中將提高能源效率作為本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首要目標。2008年俄羅斯頒布「關於提高能源及生態效率」聯邦總統令,以法律的形式提出綠色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是能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2009年俄羅斯通過了《俄羅斯聯邦2030年前能源戰略》,明確新能源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扶持政策。
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保立法與政策
21世紀以來,國際環境保護法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各國環境立法的發展。一般而言,新的國際環境標準出臺,推動了一些國家更新國內環境立法。主權國家加入某項新的國際環境公約之後,大多需要進行國內轉化才能使其具有可執行性,這就對國內環境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而「一帶一路」沿線的大多數國家根據本國的綠色發展規劃,也相應出臺了環境保護政策,這推動有關政策條文升級為法律規制。
根據我們的梳理判斷,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立法加快。以俄羅斯為例,早在2002年,俄羅斯就制定了《環境保護法》,這成為其制定環境政策,保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資源多樣性以及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基本法。2005年12月,俄羅斯通過修訂《行政法典》,加重了對環境違法的行政處罰力度和罰款金額。
2008年6月4日,俄羅斯發布了第889號總統令,明確規定採取提高俄羅斯經濟、能源和生態效率的重大措施,並要求採取更加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
伊朗近年來也加快了環境立法速度,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涉及環境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20餘部,涵蓋水汙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土地綜合治理、垃圾處理、空氣汙染治理、生物資源保護等諸多環境領域。並不斷強化環境監管措施,強化環境監控和信息收集,推動公眾參與。
近年來土耳其也加快了環境保護立法,目前已經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空氣品質控制條例》、《水體汙染控制條例》、《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等。其中,土耳其的《森林法》規定,嚴禁侵害森林,嚴禁以各種名義縮小林地面積,除非公共利益需要,不得在林地安裝各種設施和從事項目建設。《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對各類工程項目實施所導致的水、土壤、大氣等方面環境問題進行評估,所有重大工程、工業區以及獨立項目在正式施工建設之前,必須通過環保部門審核。依法採取的環保措施貫穿於工程開發建設的始終,而不僅僅是環境破壞之後的補救。
報告丨海外煤電項目備受關注,「一帶一路」如何應對環境風險?獨家丨中科院馬克平:「一帶一路」建設要想持續發展,離不開這些數據觀察丨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中國做出了哪些努力?來源丨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關注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境狀況與主要問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