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微博轉發雜誌《科學美國人》的內容:「咳嗽平均需要18天才能康復,一般人咳嗽一周就受不了了,去醫院要求大夫開抗生素,但抗生素對於很多呼吸系統炎症沒有效果,因為它和感冒一樣,都是病毒造成的,最後靠的是自愈。」此言一出,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有讀者@城市快報全民養生進行求證,想知道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記者就此採訪了醫學專家,進行求證和解讀。
一咳嗽就吃抗生素是不對的
感冒、肺炎、腫瘤、結核等都可能有咳嗽的表現。《科學美國人》中所說的咳嗽指的是感冒引起的氣道高反應,這種咽癢、陣發性咳嗽(乾咳為主)確實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嚴重者對症治療即可。市胸科醫院胸內四科彭海鷹主任介紹,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以發熱、咽痛、流涕、周身不適等為主要症狀,或僅有咽乾等症狀,1-2天以後開始出現咳嗽,以咽癢、乾咳為主,是一種氣道高反應症狀,而不是細菌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一般1-2周可以自愈;少數患者時間較長可能超過4周,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耐心等待咳嗽自愈康復,而不適合急著濫用抗生素;症狀較重及時間較長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其他疾病。
至於感冒後「咳嗽平均需要18天才能康復」,彭海鷹解釋,並不是每個出現咳嗽症狀的人都要經歷一個18天的咳嗽周期,有的人不重,一個星期就好了,有的一咳嗽就很長時間,甚至持續2-3個月。彭海鷹介紹,感冒後咳嗽有時就像地震的餘震一樣,慢慢見好。原則上,感冒症狀一個星期左右可以自愈,若短期內咳得不厲害,可以不用藥,更沒有必要一上來就用抗生素類藥物。倘若在生病期間流鼻涕、嗓子疼都見好轉,而只有咳嗽持續不好,持續2-3周甚至2-3個月,或是咳嗽影響到了睡眠及工作,就要立即就醫了。
彭海鷹提醒,咳嗽稍微不見好就急著服用抗生素的做法對健康不利,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氣道高反應的咳嗽均無效,而濫用抗生素又存在「損傷肝腎功能、出現耐藥性、藥物副作用、過敏」等用藥風險。
輕度咳嗽吃抗生素也不管用
如果真的出現了咳嗽,該怎樣判斷是否需要吃抗生素呢?彭海鷹介紹,咳嗽的原因有很多,所有肺部疾病都有可能出現咳嗽的症狀。除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會引發咳嗽外,慢阻肺急性發作、肺結核、肺癌、氣道非特異性炎症、心衰等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狀,應加以鑑別。對於上面所說的感冒後咳嗽,如果出現咳膿性痰或黃痰,則提示合併細菌感染,是應用抗生素的指徵。
在這個季節裡,很多患者都會因嗓子疼、感冒等原因前去就診,有的人有流鼻涕的症狀,有的人沒有,而是發高燒、嗓子疼。彭海鷹介紹,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有些人出現嗓子疼、癢且說不出話,但過兩天就見好,而有些人則出現痰,慢慢開始咳嗽,甚至有的人一說話就咳嗽。這類以乾咳為主或者有點兒唾沫樣的白痰等,都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徵,只要症狀不嚴重,不合併細菌就不應該用抗生素。
但是,如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高燒或呼吸急促,首先要立即就醫,因為這些病毒可以造成病毒性肺炎,出現呼吸衰竭。
微博中提到的避免濫用抗生素適合於病毒感染的人群,彭海鷹建議,出現咳嗽後要立即就醫,千萬不要因為微博裡的這句話,咳嗽十幾天不見好,還當做是普通感冒。注意,如果一個星期不好,就要到醫院排除一下是否有別的病因。當然,如果咳嗽三個星期、大量黃痰都出現了,還當做感冒處理,也是不正確的,這可能是合併細菌感染的氣管炎或者肺炎。一旦出現黃痰、黃綠色痰、金黃色痰、像果凍一樣的痰、膿性痰、血性痰等,都說明有了炎症,就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本報記者 滕媛媛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