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睡覺,影響最大無非是親子關係,跟娃性格關係不大,更涉及不到健康問題。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一說起孩子的睡眠,其中一個問題是怎麼也繞不開的,寶寶到底能不能跟老人一起睡?孩子由誰帶著睡更好一些?
我們之前總看到文章說,老人帶娃睡覺,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甚至對健康也不利,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之前群裡聊到孩子睡覺這個話題時,有好幾個寶媽都心存焦慮,現在他們的娃都是老人在幫忙帶,晚上也是和老人睡在一起。這幾個寶媽都擔心會因此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健康。
其中李子媽是最緊張的,「因為女兒總是奶奶在帶著,我覺的孩子現在跟我都不親了,你們說她長大了性格是不是都得受影響啊?」
其實真不會。
無論哪個孩子性格的養成都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又漫長的過程,而且也很少有某一件事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最終走向。
如果認為孩子跟誰一起睡這件小事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性格,顯然是多慮了。
你想想孩子每天和誰一起吃飯玩耍、長大後接觸的同學老師、到社會上認識的各種人,都能影響孩子一生嗎?當然不能。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孩子從小跟誰一起睡,確實就會和誰更親密,被老人帶大的孩子確實會和老人親密,這對親子關係肯定有一定的影響,但因此說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顯然是不靠譜的。
至於這一點,顯然也是不可能的。關於老人帶娃睡,寶媽顧慮最多的就是影響孩子健康,其中最被大眾認同的也莫過於以下2點。
一是老人睡覺需要更多的氧氣,和娃一起睡會搶走更多的氧氣。
這個細想就知道不靠譜,老人需要的氧氣再高,還能超過父母需要的氧氣嗎?父母帶娃睡就沒事,老人就不行?
二是說老人身上有「老人味」,而且他們呼吸會帶有各種病菌,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這點其實也不靠譜。無論是「老人味」還是呼吸所帶的病菌,如果擔心這一點,那麼就壓根不應該讓老人幫忙帶娃——白天孩子和老人待在一起不是一樣的有風險?
說白了,很多寶媽之所以這麼篤定這個結論,更主要是為了說服自己,給「不想讓老人陪娃睡」找一個看起來靠譜一點兒的藉口。
因為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這些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寶媽們都意識到了一個殘酷而又現實的問題,她們被老人帶著睡的娃,顯然和老人更親,甚至比跟自己還要親。
寶媽們只是不想讓孩子被老人「搶走」而已。那麼反過來說,寶媽帶娃睡,孩子的性格會變優秀嗎?
還有些家長會發現,「我自己帶著睡的孩子,要比朋友家老人帶著睡的娃更聽話,這難道不說明『寶媽自己帶娃孩子性格會更好』嗎?」
當然不是,這點和上面的結論一樣。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孩子和誰誰性格會變得更優秀,即便是寶媽也一樣。
之所以會覺得自己的娃更聽話,那是因為和媽媽一起睡的娃與媽媽親密度要更高,所以他會更聽話。
不過,雖然媽媽帶的娃和性格好壞沒啥關係,但有一說一,母親給予孩子的陪伴,尤其是睡眠上的陪伴,對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對於娃來說,他從形成的那一刻開始,就和母親有著旁人沒法取代的親密聯繫。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和「依戀關係對象(看護人)」關係越穩定越好,甚至在所有的理論當中,孩子的「第一看護對象」連爸爸都沒有,只有媽媽。
媽媽作為孩子最早的餵養人,到新生兒初期哺乳,再到後面生活上的各種照顧,她們能長期提供給孩子穩定的、持續的、超長續航的安全感,這一點沒人能比。
而在孩子建立依戀關係期時,母親的這種照顧是鞏固這種關係的重要砝碼。甚至隨著孩子長大,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這段依戀關係來判斷的。
如果孩子在母親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他們就變得陽光自信,面對陌生環境也不會恐懼,對這個世界也會充滿信任,對周圍的人都會很友善。
相反,如果孩子在這段依賴關係裡,從母親身上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他們對周圍的世界都會充滿陌生,對身邊人的也會滿是懷疑和恐懼。
由此可見,母親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所以,如果寶媽白天沒時間陪孩子,晚上也沒有精力帶娃睡覺,但是回到家裡還是可以陪孩子多玩玩,跟他說說話,讀讀繪本,增進一下親子關係。你得讓他明白,不管你每天在他身邊有多久,你都是愛他的。
錦鯉媽咪有話說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擔心錯過了,那就要及時挽回,重新找回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儘管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但值得慶幸的是,父母不用擔心老人帶娃會搶走孩子,他們再多的陪伴也抵不上父母,尤其是寶媽,而你所需要的只是付出時間和耐心。
最後要說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帶娃睡覺」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方面,而且陪娃的關鍵不在於時間長短,而是質量。
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一天,也不如花心思認真陪娃玩耍1小時。而你是否專心的在陪娃,孩子是能清楚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