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大多都是跟著家長一起睡的,從餵奶開始,會在父母的床邊放一張小床給孩子用,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勇敢,就開始嘗試讓孩子自己睡。
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和家長一起睡,也是孩子在睡覺的過程中經常翻來覆去,踢被子容易醒來,家長和孩子一起睡,可以隨時起來給孩子蓋被子,這樣也能減少孩子生病的機率。
其實孩子從小和誰一起睡覺,都是非常有講究的,曾經以為育兒專家說過,孩子跟誰一起睡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對孩子的性格的養成,以及品質的塑造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家長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事情,。
李玫瑾:家裡的娃從小"跟誰睡"?關乎到娃的性格養成,父母知曉
現在年輕的父母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孩子出生以後基本上就要忙於工作出去賺錢了,對於孩子來說,需要每時每刻的需要有人看著,照顧著,因此,家裡的老人就變成了孩子們的看護著。
老人們不僅監護著孩子的飲食起居,還要陪孩子睡覺,讓孩子十分依賴老人。這樣一來孩子跟隔代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一起的時間很長,關於誰陪孩子睡覺的問題,就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格。年輕的家長陪孩子睡覺,能夠給孩子安全感,並且能夠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像朋友一樣相處,接受不同的教育方式。
但是對於隔輩的老人來說,可能只是哄著孩子睡覺了,孩子可能會變得很無趣,因此孩子沒什麼話可以說,就會變得內向和沉默。
當然家裡的娃誰陪著睡覺只是對孩子的性格發育有一定的影響,並不是說孩子的性格就是由這個決定的,除了注意家裡誰陪著孩子睡覺之外,還可以通過家長改變這些習慣,來讓孩子影響孩子的性格塑造。
1.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
溝通交流能夠拉近家長和父母之間的距離。雖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站在一個命令者的角度去給孩子發布命令,這讓孩子很反感,經常會出現孩子和家長對著幹的情況。
首先在一個家庭中,家長都希望和孩子能夠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像朋友一樣去相處,但是心裡是這麼想的,身體和語言卻很誠實,每次談到一些問題,家長就繃不住了,開始用一些命令的語氣去和孩子接觸。
家長要知道,和孩子交流一定要把孩子跟自己放到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樣交流起來會好很多,對孩子來說,也更願意敞開心扉。
2.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
雖然孩子比較的頑皮,家長經常會對孩子進行批評,但是孩子有些行為都是受家長的影響。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的素材,夫妻倆經常吵架的孩子,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就覺得吵架會解決問題,給孩子造成一個這樣的影響。
所以家長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情況,而且如果孩子犯錯了,不用繼續採用批評,責罵的手段來讓孩子悔改,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讓孩子以後遇到事情更不願意溝通。
3.要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很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一般晚上比較多一些,因此晚上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或者陪著孩子一起看一本書,這樣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是有很好的幫助的,晚上也是孩子記憶力很好的時間,周圍比較安靜,也會鍛鍊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基本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基礎,科學研究發現遊戲書對於3-6歲培養專注力的培養非常有效。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推薦了一套專注力培養繪本,非常適合3-6歲孩子使用,分享給大家。
全套共12冊用簡單好玩的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多種遊戲類型,多角度鍛鍊專注力,突破思維定式,提升專注力。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包括視覺專注力、邏輯專注力、推理專注力及數字專注力來全方位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每一頁都很好玩,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目的。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