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李玫瑾教授,想必各位父母應該都認識。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於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她的育兒觀也被廣大父母認可和接受。這也主要歸功於,李教授的每次分析都能一針見血。
李教授在一次講座上,曾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若從小有3個「壞習慣」,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你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原來,根據孩子從小的習慣表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智商。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還會批評孩子。
同事雯雯是一個沒有多少經驗的媽媽,平時也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才好。經常跟我們吐槽他兒子是個小魔王,不管是什麼都要自己拿出來看一看,很快就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這種話聽的久了,我們對雯雯家的小寶貝充滿了好奇。終於在一次郊遊的時候,說服雯雯帶來了自家的兒子。
結果出人意料,雯雯的兒子不僅沒有他說的那麼調皮,反而性格外向懂禮貌。跟我們交談起來也十分有邏輯性和調理,可以看出來是個聰明的孩子。
的確,調皮搗蛋的孩子會讓我們十分頭疼。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調皮,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比較豐富,但他們並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表達。於是,就變成了我們口中的「壞習慣」。尤其有3個「壞習慣「的孩子,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們。如果好好培養培養,說不準還會有大作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總會喜歡問我們「為什麼」。不管是生活中看到的事情,還是他們突然想到的事情,只要稍微弄不明白就會問我們為什麼。我們經常被他們這個習慣搞得頭痛不已,只好隨意敷衍幾句。
其實孩子喜歡問為什麼,是孩子喜歡思考的一個標誌。如果孩子對我們言聽計從,或者看到什麼就覺得是什麼,其實是在說明他很少思考。但是如果她總問為什麼,或者經常反駁我們,就恰恰說明孩子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思考的過程會對大腦進行一定的鍛鍊,孩子也會越來越聰明。
如果要給讓家長頭疼的孩子排個名次,那麼調皮好動的孩子一定會排在前幾名。但是調皮好動真的百害而無一利嗎?其實並不是如此,通常來說,調皮好動的孩子往往有著讓人出乎意料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他們是在用整個身體感受周圍的事物,來滿足自己強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就像有的孩子喜歡在牆上胡寫亂畫,搞得家裡面亂七八糟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著訓斥孩子,要首先表揚他們的創造力。然後再跟孩子約法三章,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隨意畫的區域,並且鼓勵他們畫畫,這樣才不會埋沒孩子的想像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有的孩子分廠喜歡說話,有時候還經常說出一些本不是他這個年紀會說出來的話。那些奇怪的想法,總是能夠讓我們印象深刻。而且,這類孩子也十分善於跟人溝通,十分輕鬆就能交到好朋友。
雖然嘚嘚不休的狀態的確很惹人煩,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他們說話、溝通的過程中,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在獲得鍛鍊和提高。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加引導他們,但不要過分幹涉他們的生活。否則,不僅不能推動孩子的成長,還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