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娃若從小有3個「壞習慣」,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

2020-09-03 育兒詢問室

提及李玫瑾教授,想必各位父母應該都認識。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於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在育兒領域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她的育兒觀也被廣大父母認可和接受。這也主要歸功於,李教授的每次分析都能一針見血。

李教授在一次講座上,曾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若從小有3個「壞習慣」,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你應該為他感到高興

原來,根據孩子從小的習慣表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的智商。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還會批評孩子。

同事雯雯是一個沒有多少經驗的媽媽,平時也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才好。經常跟我們吐槽他兒子是個小魔王,不管是什麼都要自己拿出來看一看,很快就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這種話聽的久了,我們對雯雯家的小寶貝充滿了好奇。終於在一次郊遊的時候,說服雯雯帶來了自家的兒子。

結果出人意料,雯雯的兒子不僅沒有他說的那麼調皮,反而性格外向懂禮貌。跟我們交談起來也十分有邏輯性和調理,可以看出來是個聰明的孩子

的確,調皮搗蛋的孩子會讓我們十分頭疼。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調皮,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比較豐富,但他們並不知道該怎樣正確的表達。於是,就變成了我們口中的「壞習慣」。尤其有3個「壞習慣「的孩子,父母先別急著嫌棄他們。如果好好培養培養,說不準還會有大作為。

總愛問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孩子總會喜歡問我們「為什麼」。不管是生活中看到的事情,還是他們突然想到的事情,只要稍微弄不明白就會問我們為什麼。我們經常被他們這個習慣搞得頭痛不已,只好隨意敷衍幾句。

其實孩子喜歡問為什麼,是孩子喜歡思考的一個標誌。如果孩子對我們言聽計從,或者看到什麼就覺得是什麼,其實是在說明他很少思考。但是如果她總問為什麼,或者經常反駁我們,就恰恰說明孩子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思考的過程會對大腦進行一定的鍛鍊,孩子也會越來越聰明。

調皮好動

如果要給讓家長頭疼的孩子排個名次,那麼調皮好動的孩子一定會排在前幾名。但是調皮好動真的百害而無一利嗎?其實並不是如此,通常來說,調皮好動的孩子往往有著讓人出乎意料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他們是在用整個身體感受周圍的事物,來滿足自己強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就像有的孩子喜歡在牆上胡寫亂畫,搞得家裡面亂七八糟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著訓斥孩子,要首先表揚他們的創造力。然後再跟孩子約法三章,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隨意畫的區域,並且鼓勵他們畫畫,這樣才不會埋沒孩子的想像力。

話很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有的孩子分廠喜歡說話,有時候還經常說出一些本不是他這個年紀會說出來的話。那些奇怪的想法,總是能夠讓我們印象深刻。而且,這類孩子也十分善於跟人溝通,十分輕鬆就能交到好朋友。

雖然嘚嘚不休的狀態的確很惹人煩,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他們說話、溝通的過程中,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在獲得鍛鍊和提高。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加引導他們,但不要過分幹涉他們的生活。否則,不僅不能推動孩子的成長,還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娃若有這3個「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越是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孩子如果有這3個「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李玫瑾:娃若有這3個「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1、喜歡頂嘴大多數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心智就會開始成熟,這時候的孩子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平時面對父母的管教和命令,會產生排斥心理,所以會下意識的頂嘴。
  • 李玫瑾:孩子頂嘴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就談及到「孩子任性、愛頂嘴怎麼辦」這個話題,她表示:孩子頂嘴,父母先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讓娃更加出色。李玫瑾:孩子頂嘴別急發火,學會這3個技巧,輕鬆管教「犟嘴」娃第一個:家長要控制好情緒,給孩子制定規矩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們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發火吼罵孩子,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惡劣。
  • 一兒一女都博士畢業,鄰居坦言:娃有這幾個壞習慣時,該打就得打
    面對大家的提問,老李坦言:「娃有這幾個壞習慣時,家長該打就得打「孩子3.4歲時,會怎麼跟你鬧呢?可能他只會在地上打滾耍無賴;等到孩子13.14歲時,她會怎麼跟你鬧呢?首先他可能會離家出走,其次他可能會跳樓自殺。」老一輩人都說,3歲看老7歲看小,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最容易養成壞習慣的時候,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教育他們。
  • 李玫瑾:娃有這3個壞毛病家長別慣著,該打就得打,長大就難改了
    ,在該管的時候不管,在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導致孩子們在小的時候養成了很多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如果不趁早改掉的話,遲早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為此李玫瑾教授還特意舉了個例子:孩子3、4歲的時候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等孩子14歲之後,孩子可能就會跟你鬧,他會怎麼跟你鬧呢?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 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 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若娃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 李玫瑾:父母越捨得給孩子「投資」這3個方面,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這是每個打算生孩子的父母,都會關心的問題。如今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結婚生娃,最大的阻力就是經濟因素。簡單來說就是:沒錢不敢生娃。養一個孩子的花銷已經如此高額,年輕的父母更不敢生二胎了。因此,走好前面3個臺階,孩子長大才會有出息。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育兒專家,她曾經坦言道:「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李玫瑾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一、孩子喜歡吃「獨食」一個好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的,而父母是家長道路的引領者,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跟家長的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如果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不在意的話,這個習慣會跟孩子一輩子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李玫瑾教授:若家裡有個男孩,3歲後父母可以試著培養這3個好習慣
    李玫瑾教授:若家裡有男孩,3歲後父母可以試著培養這3個好習慣生活在新一線城市,雖然工資高,但是花費也高,沒想到又有兩個&34;降生到了我們的家庭,真應了那句&34;。李玫瑾教授:若家裡有男孩,3歲後父母可以試著培養這3個好習慣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得出來,何必等大
    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曾經關於育兒的講壇得到了不少父母的認可,她的育兒理念也幫助到了不少的新手父母,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
  • 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李玫瑾:家長要從小給娃立下這8條家規
    李玫瑾在接受採訪時曾說:什麼是教養?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道德修養。有教養之人即是有文化有道德修養的人。教養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因素,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有教養的孩子才會懂得尊重,有教養的孩子也同樣會被人尊重李玫瑾:家長要從小給娃立下這8條家規1、說話做事需要有禮貌懂禮貌的孩子,總是更容易收穫家長、老師以及同齡人的喜愛和讚美,他們的生活也是充滿著陽光和快樂。
  • 李玫瑾坦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以後差異太大
    李玫瑾坦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以後的差異太大孩子的成長發育有相應的規律性,要是在這個環節道中,家長擺脫這種規律性,孩子們今後會和別的孩子們有太大的差別,家長也會隨著擔憂著。在孩子學著行走以前,要先讓孩子學著爬行運動,有一些家長沒讓孩子們歷經爬行運動這種環節,就立即讓孩子們學走路了,也許孩子認為那樣也沒什麼問題,總之到最終,目的基本都是想要孩子學著行走的。事實上,爬行運動這種環節,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十分關鍵的,先爬的孩子們與不爬的孩子們在實質上也是有太大的差別。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的出來,何必等大
    曾經關於育兒的講壇得到了不少父母的認可,她的育兒理念也幫助到了不少的新手父母,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長大!父母可以通過後天的鍛鍊,讓孩子的手多受一些刺激,幫助娃大腦發育。
  • 李玫瑾暗示: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有出息
    李玫瑾暗示: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有出息2-3歲是孩子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讓他吃飯,他偏要玩,有時候玩得不開心還會抱怨,甚至還喜歡跟父母頂嘴。
  • 李玫瑾坦言:在這個階段,父母就算再辛苦,也要讓孩子跟你睡
    李玫瑾坦言:在這個階段,不管父母有多忙,也要讓孩子跟你睡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他們甚至願意花錢請人代勞陪伴孩子的事,省去了自己帶娃的麻煩。可這樣,真的能夠達到陪伴孩子的效果嗎?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一個事例。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犯罪的根源就是來自於孩子早期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育,也就是說父母早期若是沒有盡到應有義務,對孩子沒有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那麼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走向違法犯罪
  • 李玫瑾坦言:孩子睡覺若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快,智商不低
    但是我仍然還不敢肯定,直到有一次聽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我才真正的認可了這件事,中山科學教育的父母應該知道,你們在育兒方面造詣非常深,往往困擾父母很長時間的問題,聽李玫瑾教授的一番話,就能夠輕鬆解決。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演講當中坦言道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