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兩個閉環!高州提前四年實現「大病不出縣」國家醫改目標

2020-12-22 廣東衛生在線

高州市是廣東省西南部的一個山區縣(市),轄23個鎮5個街道,2019年底常住人口142.91萬人。

近年來,高州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積極推進基層醫改,全面提升縣鎮村三級醫療服務能力,創新建立鄉村醫生服務和村民服務「兩個閉環」,打造網際網路總醫院醫共體,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升級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提前四年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國家醫改目標,走出了我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新路子,在「大病不出縣、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治療預防並重讓群眾少生病」的山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上交出了靚麗的高州答卷。

高州答卷1、高州先後被確定為國家和廣東省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範縣;2、2017年10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十九大時光》節目將高州「大病不出縣」醫改樣本作為頭條播出;3、獲國務院「2018年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較為明顯的地方」的激勵支持;4、高州市人民醫院獲評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成為全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廣東唯一縣醫院,被中央改革辦刊文「改革取得成功」並專報中央深改組及各部委。

專科能力建設做加法,實現「大病不出縣」

能力提升的關鍵靠人才,高州堅持圍繞縣域群眾的健康需求不動搖,以高州市人民醫院為領頭羊,創新實行「平臺+生態」的雙輪驅動戰略,「一借一長」引育人才,匯聚了一支縣域醫療保障強大隊伍。

近五年來,高州市人民醫院有入職博士19人、進站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13人、碩士123人,聚集了429名高級職稱專家。目前,高州市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有7552名,比2015年增加了1305人,增長了21.3%。其中副高職稱以上474名,比2015年增加了135人,增長了40.1%。博士8名,博士後2名,研究生以上164名,本科以上1909名,均比「十二五」時期均大幅增長。

▲高州市網際網路總醫院數據中心

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統計公布,高州市縣域住院率連續6年排名全省57個縣(市)的第1位,2019年達到為96.2%。全市能開展232種常見病疑難病和211種關鍵技術手術,佔廣東省衛健委確定的病例手術總數的97%,技術能力排名全省縣級第一。高州擁有2家三級甲等醫院(中醫院),高州市人民醫院、高州市中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分別在全省縣級同類醫院中排名第1位,高州市婦幼保健院綜合服務能力在全省縣級同類醫院中排名第3位,匯聚成為高州及周邊縣域醫療保障的強大力量。

目前,高州市人民醫院在全省127家三級綜合醫院DRG能力指數排名第19名,獲評5個省級專科、6個省級研究基地、2個高校重點學科、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通過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資格認定、國家級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獲評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高州市中醫院建成國家中醫特色專科2個,省重點專科3個,高州市婦幼保健院重點發展婦科、產科、兒科。已打造了一批省級專科群和研究基地,已具備區域醫療中心的服務能力,僅高州市人民醫院2019年服務的出院量高達12.2萬人次,當中43%的病人來自高州市外。

▲高州市中醫院時珍樓門診大堂

在近期全國所有部級、省級、地級市以及縣域共1289家三級綜合公立醫院的首次「國考」榜單中,醫院排名在全國283位,粵西第二。在縣域醫療龍頭帶動作用下,高州縣域內住院率穩居95%左右,提前四年實現「大病不出縣」的國家醫改目標。

創建「雙閉環」,「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

高州市以過硬的醫療實力為基礎,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高州市人民醫院創新建立「兩個閉環」:通過「雲端技術」建立鄉村醫生服務閉環,通過「村醫通」建立「院-家」村民服務閉環,夯實基層網際網路醫共體建設,兜底託起鎮村醫療網,讓群眾有更好服務體驗和健康保障。

建立鄉村醫生服務閉環

在高州市委市政府撥款800萬元的大力支持下,高州市人民醫院自籌300萬元,於2019年8月率先在茂名地區啟動網際網路醫院建設。醫院通過「雲端技術」建立縣鎮村鄉村醫生可視化服務閉環,高州的32家鄉鎮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和439個行政村衛生站共享城裡三甲醫院的專家。專家線上面對面指導分級診療和遠程培訓鄉村醫生,通過大數據平臺對鎮村居民進行慢病管理。

▲高州市人民醫院正在遠程會診

高州市網際網路總醫院以高州市人民醫院為核心,建設成立了七大技術中心——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影像診斷中心、心電診斷中心、醫學檢驗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病理診斷中心、急救指揮中心,全面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醫學影像、檢驗、心電、超聲診斷和消毒供應等服務,實現縣域內醫共體技術服務和管理同質化。目前已覆蓋全部鎮衛生院和公建規範化村衛生站,可和三甲醫院互通病歷、檢查檢驗、影像等資料。

近年來,高州市鎮村醫療機構門診人次佔比8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倍;鄉鎮醫院住院人次佔比3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3倍。全部基層衛生院可開展一級手術,過半數的衛生院可開展二級手術。常見病可在鎮級衛生院治癒,疑難病及危急重症可在縣級醫院治癒。上下聯動,優質資源下沉強基層,兜底託起鄉鎮群眾健康生活的底線,推動分級診療新模式落實。

建立村民服務閉環

為了緩解農村「村醫水平低守護健康難、村民獲取健康知識難和出門求醫難」的三難問題,高州市致力打通健康最後一公裡,建立「村醫通」村民服務閉環,做村民身邊的醫生。

村醫通已覆蓋全市439個村委會的22萬戶鄉村家庭100多萬村民,日常實現在微信群免費問診、健康宣教等,讓村民「小病不出村」。截至目前,已發布健康科普文章573篇,提供免費健康諮詢解答12.6萬人次,30多名急性胸痛心梗病人經由村醫通獲得及時救治。

▲高州市村醫通

此外,高州市積極推進村級衛生站規範化建設,築牢網底,全面完成438間衛生站公建規範化建設,以村衛生站產權公有化為核心,對鄉村醫生實行聘用制,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還通過「同心圓」工程及市直醫院對鄉村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鄉村醫生診療水平。將鄉村醫生納入鎮衛生院管理,合理調配空缺村衛生站鄉村醫生。目前,所有村衛生站均可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可開展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高州市根子鎮舊田村衛生站

服務體系經受新冠疫情考驗,從「大病不出縣」到「抗疫不離家」

疫情期間,高州以「雲端醫院+村醫通」模式守住縣鎮村防疫戰線,解決疫情期間村民及普通患者「足不出戶」的健康需求,實現從「大病不出縣」到「抗疫不離家」。

1、打造線上雲醫院,免費問診,當好鄉村「守門人」

組織黨員專家帶頭在線上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為村醫開通雲門診,指導分級診療+分級隔離;開設網上發熱門診、新型肺炎網上諮詢、AI醫生輔助群眾自我判斷等服務,村民在村衛生站與專家線上「面對面」問診。疫情至今醫院已累計為3966例發熱門診、常見病、慢性病等患者提供了免費諮詢服務,讓村民「足不出村」可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和疫情防護指引,努力切斷傳播途徑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2、構築線下防疫牆,送裝備增強鄉村「前哨」防控力

組織全市衛生健康系統近千名黨員醫護人員分批次下鄉援助,把400支電子額溫槍、8000個醫用口罩、750瓶醫用酒精、750本防疫手冊送入村,全市鄉鎮的439個村委會衛生站,人手一份,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聯防聯控築牢「防疫牆」。

2月22日,國家衛健委推介基層抗疫「高州經驗」——「雲端醫院+村醫通」築牢縣鎮村三級防疫網,向全國推廣:高州市「村醫通+雲端醫院」全面覆蓋鎮村,線上線下面向全市群眾提供免費診療和健康諮詢服務,解決疫情期間村民及普通患者「足不出戶」的健康需求,築牢農村疫情防控網。

特別鳴謝: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

編輯|任君飛 責編|張秀麗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相關焦點

  • 全國三級醫院首次「國考」榜單公布高州進入全國第二方陣前列
    高州市人民醫院走「省縣對接」的策略,集中資源精準建設重點、特色專科,提能力、強內涵,擴大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提前4年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該院「大病不出縣」成果榮獲2018年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在去年11月獲評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共享專家」打通健康惠民終端「以前出城看病每次要花費三四個小時坐公共汽車來回顛簸,如今在家門口的村衛生站,通過視頻連線就能直接看上專家,實在太方便了。」家住高州市長坡鎮設教村的黎阿婆今年62歲,高血壓並發糖尿病5年有餘。
  • 從醫40年來,他奮鬥的目標是…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攝2013年4月,王茂生臨危受命,立足山區,以黨建引領高州市人民醫院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推進縣鎮村三級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增強並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的供給,提前四年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國家醫改目標,走出了我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新路子。王茂生本人被評為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 高州:堅持「六個融入」 全力創建省健康促進縣
    為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在高州落地落實,順應群眾新期待,實現群眾新願望,2018年12月,高州召開第十三屆黨代會第三次會議,提出推進廣東省健康促進縣創建工作。在創建健康促進縣(市、區)工作中,高州市堅持做到了「六個融合」。   將健康促進工作融入重要決策   為了推動創建省健康促進縣工作有序高效開展,高州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衛生健康事務中心,統籌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十三五」期間...
    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持續強化醫改的組織領導和推進機制。陝西、青海、寧夏都由省、自治區政府一把手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高位推進綜合醫改工作。陝西健全了省市縣聯動的組織領導體制,並且將落實「大病不出縣」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各地市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範圍。第二,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有哪些典型經驗和進展?多省份亮出成績單
    推行黨委書記、院長、總會計師目標年薪制和醫院工資總額管理,率先實現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全覆蓋;「十三五」期間,在崗醫務人員人均工資性收入年均增幅約9.7%。MR、CT等大型醫用設備首批集採平均降幅約50.2%;全面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推動發展模式轉為質量效益型。 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面,目前,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和福州濱海新城醫院列入國家首批試點。
  • 「十三五」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又到一期歲末時。人類歷史長河的進程中,五年何其短暫;在青島這座城市蓄勢升級的進程中,「十三五」時期的這五年,卻註定具有重要意義,註定極不平凡。
  • 三甲醫院開到了縣城,百姓家門口就可看大病!「大病不出縣」,青島...
    在家門口就能看大病、看好病,這是廣大市民,尤其是郊區百姓最為迫切的需求之一。12月19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平度)正式開診,這是青大附院的第五個院區,結束了平度及周邊多個縣市沒有三級甲等醫院的歷史,區域超過500萬群眾受益。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
    各試點省份進一步加大黨委、政府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力度,將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於改革試點全過程,堅持高位推動醫改,比如江蘇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醫改領導小組雙組長,重慶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下設醫改專項小組,浙江將「健康浙江」考核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這些做法為試點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進一步強化。
  • 解讀「十二五」醫改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中最大的亮點:到2015年,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將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並實現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做到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規劃從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建立強有力的實施保障機制等方面,明確了未來四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和主要任務。
  • 首位駐美公使陳蘭彬之高州關帝廟聯(涵蓋高州府六縣名)
    陳蘭彬之高州關帝廟聯(涵蓋高州府六縣名)高義結桃園,蜚聲騰茂,有如雷厲電宣,更喜勇超廖化,威震吳曹,信能悅服群黎,久安盤石。涼宵秉蓮炬,砥節礪名,仿似晴天白日,迨之坐鎮荊州,功成川蜀,宜望帝都鞏固,永奠金城。
  • 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創建工作啟動 -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已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批准,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在全國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縣創建,並於近日印發了《關於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和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市、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國正式啟動創建工作。
  • 創新醫改|長沙縣:慢病管理健康生態背後的「醫防密碼」
    編者按:健康是幸福之基,醫改關係民生福祉。日前,長沙市進行2019年度醫改工作綜合評估,10家單位獲評「醫改創新突出單位」。如何通過醫改解決老百姓看病就醫的難點?醫改工作如何跟隨時代發展而創新變革?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走進10家「醫改創新突出單位」,深入探尋長沙醫改之道。
  • 新醫改惠及億萬民眾:世界性民生難題的中國答卷
    剛開始每次費用是480元,自己出45%;現在,新醫改讓每次透析費用降低到240元,報銷比例也提高到70%。再加上大病救治補助,去年6.3萬多元的透析費和其他治療費用,他只出了約1萬元,報銷比例近85%。    更讓他高興的是,去年重建了4間房,民政部門還補助4萬多元,頂上一大半花費。曾經借錢救命的桑成生說:「要不是新醫改,我的命也許早沒了,更別說住上新房了。」
  • 新醫改給百姓送8個「健康大紅包」
    意見強調,當前,深化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利益調整更加複雜,體制機制矛盾凸顯。總結推廣前期深化醫改創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經驗,有利於創新體制機制、突破利益藩籬,有利於加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醫改二十年,人民得到了什麼實惠?
    總體上說,醫改雖然打破了大鍋飯、減輕了財政負擔,實現了相對的全民醫保、公平醫療,但在醫保資金的分配、報銷額度、醫療資源的享用方面,依然還是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前是絕對平均主義、完全免費醫療,現在是強調醫院創收、利益優先、資源不均,通過這次重大的世紀大流行的新冠疫情證明,國家掌控醫療資源,堅持醫院的公辦性質,非常時刻、非常情況下實行免費治療,還原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才是還醫於民、造福於民、對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表現
  • 多地綜合醫改新成效:陝西嬰兒死亡率下降至2.93‰,寧夏建設全國...
    未來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凌萌)綜合醫改試點成效如何?今天上午,國家衛健委召開的「巡禮十三五」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四川、陝西、青海、寧夏4個省份「十三五」期間綜合醫改進展成效。
  • 三個變化看焦作醫改-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樣一組數據背後,是河南省焦作市實施綜合醫改帶給群眾看病治病的三大變化。焦作市也先後被確定為國家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市、國家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市和全省唯一市域綜合醫改試點市。    變化之一——不懼「因病返貧」。「當時感到天都要塌了,沒想到政策這麼好。」博愛縣陽廟鎮沙丘鋪村村民王長運仿佛做夢一般。他去年因為肌肉營養不良症突發住院。
  • 綜合醫改試點成效如何?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提高 建設「雲中心...
    、建立中國特色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趟出了路子。」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薛海寧在會上介紹。&nbsp&nbsp&nbsp&nbsp目前,安徽省59個縣市建立125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覆蓋4500萬縣域人口;16個市建立35個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實現全省網格化布局,醫聯體內上下級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穩定的技術幫扶和分工協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