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篡奪了柴榮江山,為何沒有殺柴氏子孫以絕後患 原因在此!高

2021-02-07 老王觀歷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老王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 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 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 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

後周郭威通過黃袍加身,讓他從臣到君,駕崩時把皇位傳給了義子柴榮。沒想到幾年後,趙匡胤照搬了過來,奪走了柴氏江山。

柴榮死時,把位置傳給了柴宗訓,還只是七歲的孩子,並對趙匡胤委以重任,也給趙匡胤兵變提供了條件。而新帝不能親政,趙匡胤具備著稱帝的條件,也為此暗中準備。但戲還是要演足的,在陳橋時,將士擁護他為皇帝時,他一臉被逼無奈的樣子,於是班師回朝。

不過趙匡胤臨走前還是下了軍令:回宮後,不能傷害

柴宗訓

和太后以及對朝中大臣,更不能趁亂幹著打殺劫舍的事情。於是大軍浩浩蕩蕩回朝,雖然中間出了一個插曲,

侍衛

親軍副指揮使韓通反抗被殺,整體上,這場政變沒有過多流血。

趙匡胤和平地控制住了皇宮,這時小皇帝也沒有反擊的能力,於是禪位給了趙匡胤。趙匡胤建立北宋,開始了新的王朝。而趙匡胤並沒有殺掉柴宗訓及其他的柴氏子孫,並厚待了他們,封柴宗訓為鄭王,令他們母子住在房州,並賜免死金牌,即使犯罪也不能加刑,讓柴氏家族得以繼續繁榮發展,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一般來說,前朝的遺留子弟,都會是新皇的心腹大患,但趙匡胤能夠如此優待柴氏子孫,可以看出他心胸比較寬廣。而後來他對於功臣,只是拿回了軍權,並沒有傷及性命,也一直被後人稱讚。而趙匡胤這樣做,除了性格問題外,還有一點,就是為了籠絡人心。

人心是能夠坐穩這個皇位最重要的要素,趙匡胤打拼多年深諳其道。柴榮對他不錯,只要他立下功勞,柴榮都會對他進行論功行賞。柴榮南徵北戰,趙匡胤都跟隨在身邊,兩人的君臣關係是很親密。而柴榮死後,一個七歲的小孩登基,對他也沒有做出過分的事情。

趙匡胤登基後,如果對柴氏子孫太殘忍,必然給世人留下一個殘暴的印象,前朝的舊臣和將士也會惶惶不安。而趙匡胤厚待柴氏子孫,就想世人展現自己仁愛大氣的一面,得到人心的支持,何樂而不為。

趙匡胤是一個非常有手段的皇帝,而也算得上是一個開明的開國皇帝。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之後,是如何處理柴榮如花似玉的老婆的
    雖說柴進是演義虛構的人物,不過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的確要求善待柴氏後人。唐宋之交那段歷史被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就是中原地區更迭的五個王朝,即梁、唐、晉、漢、周。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可惜天不假年,才38歲就病死了。一個強勢人物的生死,對歷史進程有巨大的影響。如果老天再給柴榮二十年的時間,天下真有可能回歸一統。
  • 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句話中提到了四個人,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今天要討論關於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話題。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生於五代十國這一亂世,年輕時因為看不慣漢隱帝的所做所為而大鬧勾欄院,最後被迫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歷史有時候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是一個莫大的玩笑,對於周武帝宇文邕來說是如此,對於周世宗柴榮來說也是如此,宇文邕時期他早已平定北方,此時只剩下南方偏安東南的南陳,宇文邕死前想要先打垮突厥再統一天下,可是上天不給他時間了,在北徵突厥時候就病死了,死後楊堅篡位奪取了他的江山。
  • 趙匡胤子孫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他稱帝之後,僅剩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既沒有一個立太子,也沒有封王,靜悄悄地,好像生怕兩個兒子被人知道一樣。趙匡胤本來有四個兒子,但是大兒子趙德秀早夭了,而另外一個第三子趙德林,名字還是宋徽宗給他加上去的,追封舒王,不知道是趙匡胤太忙還是怎麼地,一反常態。而《宋史》上面是怎麼介紹的: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
  • 趙匡胤的老領導柴榮,為什麼要打仗時殺了自己陣營的70多位將士?
    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最應該感謝的是他的老領導柴榮,不僅僅是他的提攜之恩,更多的是教會了他以後的為君手腕,趙匡胤生活在五代十國,看多了做皇帝就像是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趙匡胤深知在亂世是出英雄的年代,於是就編找有雄才偉略,能解救完美於水火的明君,趙匡胤應該說還是蠻幸運的,遇到了周世宗柴榮
  • 遼穆宗:真當我是睡王|柴榮、趙匡胤受迷惑改變先南後北的國策
    歷史上,對耶律璟的評價不高。他經常通宵達旦地酗酒,日夜顛倒,長時間不理朝政,人稱"睡王"。遼穆宗行事乖張,使人們將其與無道昏君聯繫在了一起,以致影響了柴榮、趙匡胤兩位雄主的形勢判斷。《遼史》中耶律璟殺人的記載觸目驚心:遼穆宗嗜殺十年八月,以鎮茵石狻猊擊殺近侍古哥。十三年六月,近侍傷獐,杖殺之。
  •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為何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這樣真的合適嗎?
    作為結束五代亂世的最後一個王朝的後周,郭威、柴榮兩代帝王,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統一的希望。顯德元年,年僅五十一歲的郭威因病去世,郭威臨終前將後周的皇位傳給了養子、同時也是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郭威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 柴榮和趙匡胤君臣同心識破離間計,能夠得到重用,因為這樣的品格
    因為趙匡胤就是他的手下,也就是因為他的重用讓趙匡胤逐漸的實現了自己的才能,然後開拓了自己的人脈,最後順利的坐上了皇位成為了宋朝的皇帝。那麼趙匡胤又是為什麼能夠得到重用的呢,他和柴榮之間又有什麼樣的感情呢?原來趙匡胤是一個有志向的青年,但是一直都沒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他就去投靠了郭威,後來柴榮成為了皇帝就一直在他的身邊。
  • 為何古代的丹書鐵券並不能免死?原因其實很簡單,就這一點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時,常常從影視劇中聽到「丹書鐵券」這個詞,比如《水滸傳》裡的柴進,其祖上是後周皇帝柴榮,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優待柴家,特此丹書鐵券。古代丹書鐵券的樣子是「其形如瓦,闊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釐,重一百三十二兩。
  • 三村木牌事件:趙匡胤為此被女人打了一頓,韓通為此葬送了後周
    柴榮為了後周的發展,禪精竭慮、事必躬親,最終積勞成疾一病不起。隨著病情的不斷惡化,他在臨終前,為年僅七歲的太子柴宗訓做出了最後的安排。為了後周國祚能夠繼續在柴氏的治理下得以延續,柴榮冊封柴宗訓為梁王,兼領左衛上將軍職銜。與此同時,他還冊立了老將符彥卿的女兒為皇后,希望這位德高望重的將領能夠繼續輔佐年幼的新帝,保住柴家的江山。
  • 宋太祖:一個外憨內精的陰謀家,只下了五步棋就奪得江山
    在史書上,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仁慈的開國皇帝,不但不殺開國功勳,還禁止子孫殺士大夫。因此,在整個兩宋,皇帝都沒有殺過士大夫,相比於其它王朝,動不動誅殺大臣,宋朝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宋朝在史官的眼裡,就是一個英明的朝代,而作為開國皇帝的宋太祖,在文人的筆下自然也是一個英明無比的君王,對他的讚美不吝譽詞。
  • 五代十國:能讓柴榮和趙匡胤鎩羽而歸的北漢,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劉崇完全沒把剛繼位的年輕的後周世宗柴榮放在眼裡,沒用遼國軍隊,僅靠自己據全國之力進攻後周。柴榮和劉崇在高平爆發了戰爭,戰爭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年輕的柴榮打敗北漢軍隊,並趁機將軍隊開到了太原城下,差點就一舉滅了北漢。但北漢雖然進攻不行,太原卻是一座極其堅不可摧的城池。早就投靠了契丹的北漢,在契丹軍隊的幫助下牢牢守著太原。
  • 趙匡胤背叛周世宗後,不但沒有殺死他的兒子,還實現了先帝的遺願
    柴榮年少就開始從軍,年僅33歲就稱帝稱王了,不僅頭腦聰明,辦事能力強,還進勤儉節約,節衣縮食。得到眾人的一致好評,因此也柴榮也被稱之為史家的「五代第一明君」。當時的中原情況複雜,各種違章建築橫行,擁擠不堪。一國之都總得有個樣子吧。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趙匡胤創建了宋朝後,採取了「重文輕武」的國策,鼓勵天下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為此,趙匡胤在全國大力興辦文廟(孔廟),並親自祭祀文廟。當然,趙匡胤也沒有忘記武廟,依然前往祭祀。《續資治通鑑》記載了趙匡胤祭祀武廟的場景:宋太祖趙匡胤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何為受享於此?」命人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