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2020-12-13 歷史文社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1937年2月,大阪師團奉命駐紮在滿洲。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大阪師團轉戰華北和滿蒙。1940年7月,該部隊被派往華中地區,參加了漢水作戰,豫南會戰等戰役,結果都不是很理想。次年9月,大阪師團參加了第一次長沙作戰後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部隊從中國離開,去了菲律賓等地區作戰。

1942年4月,大阪師團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師團一起對科雷吉多爾要塞發起最後攻擊。這一仗,大阪師團一反常態地進行得非常順利。他們用炮火和佯攻消耗美菲軍的彈藥和戰鬥力,最終消滅和俘虜了6.5萬敵軍,圓滿完成了任務,讓巴丹半島的美菲軍全部投降。此戰給該部隊帶來了極大的榮耀,在故鄉大阪和日軍中的名氣變得更大了。

大阪的商販們利用慶祝勝利的機會,大肆倒賣戰時配給物資,做起了大生意。而大阪師團被調到了泰國和越南,被編入緬甸方面軍。自1943年開始,該部隊就游離於主戰場之外,過著悠閒的生活。別的部隊,卻在戰場上為了完成天皇的心願而賣命。日本投降時,大阪師團正在曼谷附近休整,他們投降的異常快。士兵們被養得面色紅潤,個個生龍活虎。當他們回國時,與那些面容枯槁、面黃肌瘦的日本人形成了鮮明對比。據悉,大阪師團是日軍南方軍中戰死人數最少,物資裝備保留最完整的部隊。

不是大阪師團的戰鬥力不行,而是他們愛好和平,不喜歡戰爭。他們回國後的第二天,就有士兵跑到美軍的兵營前,擺起了地攤,售賣戰爭紀念品。這一切,與大阪獨特的文化有關。古代日本的基本社會結構是農民依附於擁有土地的諸侯,諸侯服從於幕府將軍,上下級關係嚴格,富有服從精神,這也是為什麼日軍普遍效忠天皇的重要原因。但大阪不一樣,這裡是日本著名的商業城市,居民大都和商業有關。其他人尊重諸侯,而大阪人卻不是的,相反還因為苛捐雜稅等問題,與諸侯鬥智鬥勇。所以對將軍、諸侯、天皇,他們不存在所謂的忠誠。

二戰中,大阪人也受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蠱惑,上了戰場。但他們並不會急著為效忠天皇而死,為大日本帝國而死,而是主張能不死就不死。上級的命令,大阪師團也是討價還價,不會像其他部隊一樣立即去執行。甚至該部隊還制定了「三不要」原則:「不要付出無謂的犧牲」、「不要參加不合理的戰鬥」、「不要追擊窮途的敵軍」。在非正義的戰爭中,遠離戰爭惡行的大阪師團成了戰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首先包括西南戰爭在內的日本內戰中,面對從小就經歷戰場生死訓練的薩摩武士,商販出身的第四師團士兵,打出了血性,還獲得過明治天皇的嘉獎。這是當時所有參與平叛部隊中的獨一份兒。而中日甲午戰爭,第四師團作為陸上部隊參戰,於遼東半島登陸。但我們都知道,在遼東戰場的戰鬥,已經是屬於甲午戰爭的第二階段。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第四師團作為日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也是一支裝備精良的甲種師團,戰力真的如此不堪麼?其實這支部隊,兵員幾乎全部來自於日本大阪地區,大阪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商業城市,其居民多以經商為生,第四師團的士兵也多為商人出身而非其他社團大部分士兵一般的農民。漁民出身。
  • 最奇葩的日本師團,打仗有「三不要原則」,國軍搶著要和它交戰
    老實說,在和侵華日軍的對抗中,日軍的戰鬥力是要強過我們的軍隊的,當年板垣徵四郎率領著半個師團橫掃國軍30多個師,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的失敗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我們是儘量避免和日軍進行正面交鋒的,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我們的軍隊就爭相想和日本的大阪第四師團開戰,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御林軍」近衛師團為何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近半
    文/寂寞的紅酒近衛師團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隊,素有天皇「御林軍」之稱。近衛師團由各常備師團選拔精銳組成,負責保衛日本皇宮和皇室的安全,是日本軍隊中的「天之驕子」。日本政府認為,清政府的北洋海軍已經全軍覆沒,清軍沒有跨海進攻日本的能力,所以決定把近衛師團派到海外接管臺灣。近衛師團接到任務後,很快就出發了。掛帥帶隊的是日本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北白川宮能久認為臺灣是彈丸之地。清軍又腐朽不堪,接收臺灣就和旅遊一樣簡單,所以興致勃勃的帶著部隊去了臺灣。
  •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水牛戰役」:保命第一
    外界眼中,日軍一向奉行武士道精神,一根筋,打不贏分分鐘就要鬧切腹。事實上,通過對日軍戰史的考察,薩蘇發現有些日軍部隊其實並非如此,如來自大阪的常備師團第4師團。此團被薩蘇稱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演講中,薩蘇重點介紹了由第4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編成的104師團108聯隊在廣東進行的一場「水牛戰役」。
  • 1937年,最先攻入南京的日本第6師團,最後是什麼下場?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入了南京,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進入城內的日本師團有6個,但最先攻入城內的就是日本軍隊的第6師團。12月13日,日本第6師團從中華門攻入城內。那麼,這支血債纍纍的日本師團,在1945年是什麼下場?
  • 舊日本陸軍的旅團長和師團長的軍銜級別是什麼?
    舊日本陸軍平時的最高的常規編制是師團,其規模和國軍以及歐美部隊中的師基本對應,但是編制要大不少,師團之下就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日本全面挑起侵華戰爭後,在師團上相應成立了軍、方面軍、總軍三個級別,分別下轄多個師團或者旅團,但都基本上都屬於臨時編制,可以根據戰場的需要成立或者取消建制。
  • 日本明仁天皇「生前退位」 為平成時代書寫和平註腳
    1989年1月7日裕仁(昭和)天皇駕崩,明仁即位為天皇,成為日本第125代天皇,改年號「平成」。「平成」出自中國《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內平外成」及《尚書•大禹謨》中的「地平天成」,寓意為國內外、天地間均和平興旺,充滿吉祥。1990年11月12日,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在東京皇宮舉行即位典禮,正式登基。明仁天皇是日本真正意義上的「平民天皇」。
  • 日本軍隊第16師團,曾經攻入南京,最後到底什麼下場?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講了日本軍隊的第18師團。第18師團曾經攻下了廣州,最後向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在今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來聊聊日本軍隊的第16師團,第16師團的戰鬥力比第18師團更強,這是日本軍隊17個常備師團之一,在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排名中,第16師團也是比較靠前的部隊。
  • 日本為何有首相也有天皇?誰更厲害
    據說日本天皇這個名字從唐朝沿用至今,唐朝時期武則天把自己稱為天皇,莫不是日本在模仿唐朝?不管是不是模仿,日本與我國的文化相似之處非常多,包括日本現在的文字,有許多還是漢字的演化,日本在很大一部分的文化都是離不開中國華夏文化的影響。日本為何有首相也有天皇?
  • 日本立命館大學建博物館反省侵略史 呼喚和平(圖)
    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現代感的外形在老城建築中顯得有些另類。而最特別的,是這所日本著名大學,專門建一所反省日本侵略歷史、呼籲國際和平的博物館,並非偶然。  一所大學,竟把3000學生送上侵華戰場  立命館大學戰後一直秉承「自由清新」「和平民主」辦學精神,但在二戰中卻是受軍國主義毒害最深的日本高校之一。
  •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睦仁(1852——1912年),生於嘉永五年,為日本第122代天皇。幼名祐宮,是孝明天皇第二子。萬延元年(1860年)9月立為太子,慶應三年(1867年)1月9日即位。8月,以明治天皇睦仁為首、由下級武士改革派掌權的明治政府成立,開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通過實施「帝國憲法」和開設「帝國議會」,建立起擁有內閣、憲法和國會的一整套君主立憲形式的近代天皇統治制度。  天皇睦仁具有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利。
  • 為了讓丈夫報效天皇,日本妻子割喉自殺,上萬字遺書讓人不寒而慄
    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是由天皇挑起的,當時天皇宣揚戰爭是為了所謂的大東亞共榮,號召國內男子為天皇效命,實行武士道精神,因此日軍在戰場上完全沒有人性,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東北
  • 誰說日軍勇猛不怕死?身為日本精銳部隊,卻不敢上戰場被稱窩囊廢
    這支部隊早在日本侵華之前就已經建立,其成軍於1888年,在早期參加過日本的西南戰爭,因為戰功卓著還受到了明治天皇的嘉獎。在侵華戰爭之前,第四師團屬於日本十七個常備師團之一,也是日本陸軍中的甲種師團,相當於現在的中國甲類集團軍。
  • 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本長期以來就想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區,從而參與爭奪世界。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
  • 日本天皇無所事事愛搞文藝!盤點日本歷史上的「書法家」天皇!
    日本天皇從很早以前開始權力就被架空,他們身居高位卻並無所事事,所以很多天皇都愛搞文藝消磨時間。日本歷史上出過不少愛「書法家」天皇,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不只是嵯峨天皇,當時的日本貴族都愛中國書法,無論是東晉王羲之還是初唐三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都是他們學習的對象。
  • 最下面四張的照片,看戰敗後的日本天皇,是怎樣被趕下神壇的
    事件發生在日本戰敗後,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上舉行,美國的五星上將,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宣講的卻是一篇充滿激情和寬容,呼喚和平和正義的演講,而不失宣洩仇恨和報復的。1945年8月30日,麥克阿瑟踏上日本的土地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鎮住了,在通往橫濱的道路兩側,日軍兩個師團,三萬士兵沿著十五英裡長的車行道夾道歡迎他。日軍統統背朝麥克阿瑟,全副武裝。這個時候如果任何一個日本士兵轉過頭來放一槍,那麼麥克阿瑟是危險的,但是日本人除了恭敬還是恭敬。在日本,這是天皇才能享受到的禮儀。
  • 日本天皇宣講時為何不用日語?下面的人根本聽不懂,原因如此簡單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其實早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日本軍部就知道仗打不下去了。而日本之所以拒不投降,是因為還幻想請蘇聯參與調停,就是想與蘇聯籤訂協議,將中國東北的權益交給蘇聯,換取蘇聯的中立,並希望蘇聯參與調停,體面媾和。但是日本的幻想破滅了。
  • 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
    為何日本士兵都想當?看看福利就明白了我們知道,抗日劇具有一定的愛國教育意義,多少都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一些情況。在劇中,大家肯定都會經常聽到一個臺詞,那就是普通的日本士兵會稱呼高級的日本軍官為「大佐」。大佐這個詞雖然我們聽的次數也不少,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其實關於這個詞,是出自日語的翻譯。
  • 日本受歡迎的6款香菸,第二是日本天皇的最愛,也是日本最貴的煙
    日本香菸在中國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下面中帶你看看日本最受歡迎的香菸品牌,看你都知道哪幾個。萬寶路(日免):這是一款薄荷雙爆珠香菸,雖然是美國的牌子,但是是日本本土生產的,味道還不錯,一包也就20元左右,一般人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