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水牛戰役」:保命第一

2021-01-07 環球軍事

6月28日下午,由時代周報、季我努學社、深圳越眾影像館聯合主辦的「歷史名家抗戰巡講」第四站走進深圳,著名抗戰史專家、軍事作家薩蘇先生在「知而行」越眾講堂為200多位熱心讀者作了講演。

薩蘇認為,近幾年的抗戰研究中湧現了很多與以往不同的抗戰史料,中方的、日方的及盟軍各國的史料都有,很多有關抗戰史的新看法由此而來。

外界眼中,日軍一向奉行武士道精神,一根筋,打不贏分分鐘就要鬧切腹。事實上,通過對日軍戰史的考察,薩蘇發現有些日軍部隊其實並非如此,如來自大阪的常備師團第4師團。此團被薩蘇稱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演講中,薩蘇重點介紹了由第4師團的預備役人員編成的104師團108聯隊在廣東進行的一場「水牛戰役」。

由於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日軍兵力匱乏,就將預備役人員編成現役。104師團108聯隊的士兵,年齡大都在30歲以上,以大阪兵為主,絕大多數都是老兵油子。1938年10月,日軍發動廣州戰役期間,因兵力不足,108聯隊被調過來支援,由此發生了一場令日軍高層哭笑不得的事情即「水牛戰役」事件。

日軍進攻廣東時,廣東的軍隊基本都北上抗戰了,留守兵力很少。日軍突然攻擊廣州,廣東軍隊猝不及防。廣東的軍事領導人餘漢謀匆忙布防,雙方軍隊在增城開戰。彼時,108聯隊剛在大亞灣登陸。上岸後,日軍高層不斷嚴令108聯隊去增城支援。日軍高層深知大阪兵的習氣—打仗時往後縮,打完了往前衝,總而言之,硬仗不幹,摘桃子最有勁。高層不斷威脅108聯隊的軍事主官:如果一天之內不趕去增援,就讓你們的大隊長為天皇盡忠吧。

可是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108聯隊還沒有趕到增城,而且日軍高層還沒有理由處罰他們,因為108聯隊有正當理由趕不到增城。

108聯隊的戰史裡說了,上峰讓我們一天趕到,我們要加快行軍速度,半天內就趕到前線。但是,我們剛剛登陸,很疲憊,還要攜帶那麼多裝備,怎麼辦呢?答案是:從中國老百姓手中搶劫牲畜,讓牲畜馱運裝備。這個設想很好,而且108聯隊說幹就幹,搶了很多老百姓的牛,把槍炮、子彈都放在牛背上,自己輕巧地上路,這樣就可以跑得快一點了嘛。

一開始上路,挺好。但是趕了一段路,出大問題了。10月份的廣東依舊很熱,108聯隊抓過來的牛都是水牛,水牛走了一段路後感到累了,就全都跑到水裡休息去了,日本兵攔都攔不住。這下,108聯隊的槍炮、子彈都泡了水。聯隊官兵樂了,立即給上面打電報:我們的槍炮子彈都進水了,我們抓緊時間撈上來了,但是需要一天時間晾曬。於是晾曬了一天。等曬完槍炮,增城的仗都打完了。108聯隊見仗打完了,趕緊趕到增城。長官們哭笑不得,也不能殺掉他們的大隊長—好心辦壞事嘛,肯動腦子還是好的嘛!

大阪兵為啥不能打仗?薩蘇曾在大阪生活了十幾年,採訪過很多大阪老兵。他問過老兵,當年打仗你們是怎麼個打法?大阪老兵告訴他,大阪是商業城市,我們打仗的時候,也效忠天皇,但是要跟天皇講價錢—天皇代表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永遠是要收稅的,而我們商人是交稅的,所以必須跟天皇講價錢,想辦法糊弄政府。經商如此,打仗亦是。打仗也要拿捏分寸,武士道我們不幹,保命第一,偷奸耍滑是必須的。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侵華戰爭的罪人「馬來之虎」山下奉文 即便是山下奉文這樣的悍將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師團沒辦法。1939年經過兩年的整訓後的第四師團參加了二戰時期著名的日蘇坎門諾戰役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最奇葩的日本師團,打仗有「三不要原則」,國軍搶著要和它交戰
    老實說,在和侵華日軍的對抗中,日軍的戰鬥力是要強過我們的軍隊的,當年板垣徵四郎率領著半個師團橫掃國軍30多個師,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的失敗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我們是儘量避免和日軍進行正面交鋒的,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我們的軍隊就爭相想和日本的大阪第四師團開戰,這是為什麼呢?
  • 身為日本精銳部隊,卻不敢上戰場被稱窩囊廢
    就拿日軍的另一個主要對手美國來說,儘管美國軍隊的裝備水平要高於日軍,但要論起戰鬥意志,美軍士兵遠遠不如日本士兵。但當時日軍也有另類,那就是日軍的第四師團,這個著名的"窩囊廢"師團。甲種師團是日本陸軍中的一種師團編制,採用四四制,正常編制下擁有一萬五千到兩萬名士兵,如果還要算上師團以及旅團直屬的部隊,其編制可以達到兩萬八千兩百人。這一類師團基本都經歷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的所有重大戰役,具有成軍時間久、戰鬥經驗豐富、軍事訓練紮實等特點,因此在日本陸軍中佔有極高的地位。
  • 1937年,最先攻入南京的日本第6師團,最後是什麼下場?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入了南京,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進入城內的日本師團有6個,但最先攻入城內的就是日本軍隊的第6師團。12月13日,日本第6師團從中華門攻入城內。那麼,這支血債纍纍的日本師團,在1945年是什麼下場?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 日本這個師團,在南京殘忍殺害24萬人,佔總人口十分之八
    第16師團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代號「恆」。在日俄戰爭中於1905年7月18日以後備役部隊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於京都,官兵主要來自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為「京都師團」。戰後變成了日本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最精銳的軍隊之一。那這個中島今朝吾又是什麼人呢?
  • 日本軍隊第16師團,曾經攻入南京,最後到底什麼下場?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講了日本軍隊的第18師團。第18師團曾經攻下了廣州,最後向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在今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來聊聊日本軍隊的第16師團,第16師團的戰鬥力比第18師團更強,這是日本軍隊17個常備師團之一,在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排名中,第16師團也是比較靠前的部隊。
  • 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甲種師團,確切說,這個稱呼是在抗戰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 這些師團,都是日本軍界的老資格,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強。其中很多部隊,更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熟臉」。
  • 近2萬日軍被蘇軍痛打,日軍少將死法太窩囊,不好意思公開
    在抗日時期,有不少日軍高級將領死法窩囊,如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飯冢國五郎,在擺拍照片的時候被中國士兵擊斃,死法讓人想起都好笑,還有另一位死法特別窩囊的日軍少將。這個死的窩囊的日軍少將叫岡本德三,他是日本本州島人,191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那個時候他已經31歲了,可見岡本德三的天賦不怎麼好,屬於資質平庸的那類人。
  • 1937年,日本戰鬥力最強的5個師團,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二戰期間,日本總計擁有100多個師團。但甲級師團只有17個,也就是最初期的17個常備師團。在這17個常備師團中,又有5個師團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這些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五師團、第六師團。那麼,這些師團都有哪些過人之處,都參加了什麼戰役。
  • 吳建昌:打敗日本「鋼軍」坂垣師團的洋縣人​
    倘若徐州有失,中原必然告急,臺兒莊位居大運河北岸,是徐州重要口戶,也是敵我雙方必爭之地進攻臺兒莊的是日本板垣、礬谷兩個精銳師團,裝備精良,其官兵受軍國主義毒害最深,氣焰器張,來勢兇猛,曾揚言要一舉路平臺兒莊。
  • 日本「御林軍」近衛師團為何被臺灣抗日義軍打的傷亡近半
    文/寂寞的紅酒近衛師團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支王牌部隊,素有天皇「御林軍」之稱。近衛師團由各常備師團選拔精銳組成,負責保衛日本皇宮和皇室的安全,是日本軍隊中的「天之驕子」。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近衛師團成為日本本土唯一一支沒有被抽調的常備兵團。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日本對臺灣垂涎已久,所以匆匆調集部隊前往臺灣進行「武裝接收」。當時中日雖然停戰,但日本軍隊全都集中在遼東和山東一帶,本土能調動的主力部隊只有近衛師團。
  • 日本二戰的第六師團戰鬥力排第幾,谷壽夫結局是什麼
    日本二戰戰鬥力第一名應該是第六師團,第二名應該是第五師團,第三名可以給二師團或三師團。也就是說這第一名是六師團的,無爭議。第五師團不用說了,亞洲戰場一直是當急先鋒使用。第六師團其實也不用說,二戰戰績傲視群雄。
  • 常勝五師團?也就韓國人不要臉,敢這樣吹牛
    1950年4月22日,白善燁調任第一師團師團長,李應俊少將接任師團長。順便說一句,這個所謂的韓國第一名將白善燁任第五師團長期間,被遊擊隊打得落花流水。應該說這個師團是韓國建國時的元老部隊,屬於韓軍主力。但它的歷史卻是悲催、屈辱、不堪回首的往事。
  • 胡亂指揮數萬大軍進攻的牟田口,最後把數萬日本士兵活活餓死
    如果提起日本二戰的陸軍將領,多半大家也想不到幾個太出名的,畢竟大多數日本陸軍將領在二戰裡都是默默無聞的存在,少數幾個也就贏了一陣就被盟軍打翻在地。不過有一位日本將軍卻比較特殊,此人名為牟田口廉也,他時至今日都是大家談論的對象。不過他被談論可不是說他多麼能打,而是因為他頗有神論,而且在英帕爾戰役裡進行了神奇操作,一口氣餓死了數萬日本兵。
  • 戰敗後開中餐館的日本軍官,還用一個中國人的名字給餐館取名
    牟田口廉也,看到這幾個字,或許你怎麼也不會明白,它是一個日本的人名,姓「牟田口」,名「廉也」。 牟田口這個姓氏,據說源自福岡縣一個小村落地名。廉也這個人,可是二戰日本歷史上有名的人物。 他打響了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一槍,指揮10萬大軍取得太平洋戰場最大慘敗。
  • 清楚日本「甲種師團」的真正實力,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打的有多艱苦
    抗日戰爭無疑是近代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整場戰場持續時間長達14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贏得了這場戰爭,日本士兵的作戰能力遠超中國,令中國損失慘重,其中日本的甲種師團更是恐怖到了極點,也是侵華戰爭中的主力部隊,同時更是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們日常看抗日影視劇都會認為日本士兵太弱了,一個中國士兵就可以輕而易取的幹掉整個日本聯隊
  • 武漢會戰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國軍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只要攻佔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於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佔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為目的。1938年6月11日日本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標誌著日軍進攻武漢的戰鬥正式開始,武漢會戰一直持續到1938年10月27日以日本攻佔武漢勝利而結束,歷時4個多月。
  • 1945年最為血腥的衝繩島戰役美軍傷亡高達7萬人
    衝繩島,自古以來就是日本本土門戶,在1945年已經成為日本.本土防禦外圍的唯一條防線,日本軍部不惜一切代價在衝繩島阻擋住美軍的太平洋艦隊推進的步伐,因此日本在衝繩島累計投入兵力高達7萬人左右,分別投入防禦的師團是日本第24師團,第62師團和44旅團,而本來計劃日本的第9師團也應該部署在衝繩島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