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2020-12-24 騰訊網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侵華日軍的一個名詞,也讓中國軍民刻骨銘心:甲種師團。

甲種師團,確切說,這個稱呼是在抗戰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

這些師團,都是日本軍界的老資格,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強。其中很多部隊,更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熟臉」。

雖然在某些影視劇裡,日軍的戰鬥素質,常見各種不堪。經常一兩位抗日英雄,就能團滅一群日本兵。但在真實的抗日戰場上,這些「甲種師團」卻處處透著兇悍。

也只有看過這些「甲種」,究竟有多難打,我們才能知道那場戰爭,中國軍民打得有多艱難。

一、兇悍的單兵素質

日本甲種師團的第一個可怕之處,就是其兇悍的單兵作戰能力。

首先說一個基本素質:射擊。日本國小資源少,士兵的彈藥儲備,顯然難比英法美德等西方強國,但比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還是要好得多。

中國即使是國民黨中央軍這樣的精銳,訓練限額也只有每人十五發子彈。而日軍是每人一百五十發,射擊精度更是奇高。

淞滬會戰之前,英國軍事觀察員就給出評價,日本士兵的射擊水準,屬於A級。

而甲種師團士兵的射擊水平,那更是兇悍。曾在日本關東軍服役的作家五味川純平記載:

日本甲種師團的射擊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必須要五發五中,而且彈著點必須要分布在拳頭大的面積內。」這幾乎是優中選優的神槍手標準。

在正面戰場裡,日軍就利用這種精確射擊能力,多次對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實行狙殺。而在作戰意志方面,甲種師團也堪稱是最殘忍頑強的日軍。

以諾門坎戰役裡的日軍第七師團來說,他們雖然遭到蘇聯優勢火力的毀滅打擊,卻也以負隅頑抗,讓蘇軍蒙受了巨大的傷亡。以至於蘇軍發出「我們簡直是在同死人作戰」的驚呼。

崑崙關戰役的最後階段,面對兵力絕對優勢且擁有榴彈炮的第五軍,困獸猶鬥的日軍第五師團。

在軍官傷亡慘重的情況下,靠著飛機空投下來的指揮官指揮作戰,依然給中國軍隊造出了近三倍的傷亡。

以抗日名將李宗仁的名言說:訓練之精戰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

二、絕對優勢的裝備與戰備

比起西方國家來,日本陸軍的裝備也許不夠看,但是和抗戰戰場上的中國軍隊相比,依然還是壓倒優勢。而「甲種師團」的裝備,更是日軍裡最強。

以「淞滬會戰」的日軍裝備為例:

當時一個甲種師團,擁有四個步兵聯隊,一個兵工聯隊,一個重炮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

全師團輕重機槍650挺,火炮108門,戰車24輛,坦克20輛,運輸車輛近1000輛。分配到每個步兵連,都至少擁有六挺機槍和六個擲彈筒。

而號稱「皇軍之花」的板垣師團,全師團22000名士兵,步槍兵只有5000多人,其他都是「機槍手」「擲彈手」「坦克手」等技術兵種。

日軍這樣的火力水平,即使面對抗戰早期裝備最精良的中國軍隊,也是壓倒性優勢。

而更讓當時前線中國軍官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日軍縝密的情報工作。

理論上,日軍侵略中國,在情報準備方面,中國軍隊應該有先天優勢。但事實上,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一書記載:

淞滬會戰爆發前12年,即1925年時,日軍參謀本部就對上海至漢口的一線地形,進行了細緻的偵察,標註出了所有的登陸地點。

而在慘烈的淞滬會戰戰場上,奉命馳援上海的74軍51師,才走到南京,行跡就被日軍掌握,立刻遭到日機轟炸。

原本就實力不如人,而情報的滯後,也叫多少中國軍隊,在面對日軍時,已經沒有了秘密。

三、協同作戰能力的「代差」

比起火力兵員等因素,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最大差距,莫過於協同作戰能力。

對此,抗日名將陳誠,曾無奈的形容:

「我們的部隊是一師一師的單獨作戰,不知協同作戰,不知發揮大軍的全部力量,結果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這句話,的確是對多少中國軍隊各自為戰,傷亡慘重的寫照。

而在「協同作戰」方面,日軍的甲種師團,卻是爐火純青:

淞滬戰場上,日軍發起進攻前,都是先放出觀測氣球,鎖定中國軍隊方位後,再進行火力打擊,然後以戰車掩護步兵衝鋒。

死戰不退的中國軍隊,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傷亡,許多部隊甚至還沒有看到敵人,就倒在了敵人這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打擊下。

李宗仁痛惜地說:「每小時的死亡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歷史上,鮮有前例」。

可以說,正是這種戰術水平的落後,讓當時的中國軍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比起當時中國軍隊正面戰場上「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的情況,日本的甲種師團,哪怕是不同師團的部隊,相互間也能打出密切配合。

比如臺兒莊戰役的尾聲階段,日本第10師團的瀨谷支隊與第5師團的坂本支隊,面對中國軍隊的重兵打擊,卻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終突出重圍撤退到棗莊地區。

而且即使在戰場態勢被動的情況下,這兩支日軍,依然還能在雙山潭山等地發起反撲,遲滯中國軍隊的攻勢。

面對已經傷亡慘重,倉皇撤退的日本「甲種師團」部隊,中國軍隊依然打得艱難。

此外,日軍「甲種師團」的難打,也可以從其他戰場上得到驗證:

1940年9月22日,日本第5師團向法屬越南殖民地的諒山發起進攻,面對依託諒山險要地勢固守,且豪言要「洗刷法蘭西恥辱」的法軍。

日軍兵分三路,9月24日完成對諒山合圍,9月25日上午十點法軍殘部投降。200多法軍戰俘被日軍押到廣州秘密殺害。日軍的「甲種師團」,就是這樣兇殘。

但是,就是面對這樣的對手,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中國軍民依然浴血堅持,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粗略復盤下日本「甲種師團」的強大,只為還原這場戰爭的艱難。更為表達一個敬意:

在這場戰爭裡浴血拼殺的中國軍民,無論身屬任何陣營、無論勝敗,都是無可爭議的中華民族的英雄!

參考資料:果立,周翔《禦寇悲歌:淞滬會戰》;陳肇祥《日本師團兩度血洗法國殖民軍》;陳遠《淞滬會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探究》;王曉輝,尹君《侵華日軍作戰水平及能力》;《陳誠回憶錄》;《李宗仁回憶錄》

相關焦點

  • 清楚日本「甲種師團」的真正實力,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打的有多艱苦
    抗日戰爭無疑是近代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整場戰場持續時間長達14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贏得了這場戰爭,日本士兵的作戰能力遠超中國,令中國損失慘重,其中日本的甲種師團更是恐怖到了極點,也是侵華戰爭中的主力部隊,同時更是犯下了滔天大罪,我們日常看抗日影視劇都會認為日本士兵太弱了,一個中國士兵就可以輕而易取的幹掉整個日本聯隊
  • 二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甲種師團,也是二戰日軍最「窩囊」的師團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至此14年抗戰爆發。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的戰力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卻在日軍中卻有有這麼一支日軍部隊與其他兇悍的日軍部隊大有不同—— 大阪第四師團。
  • 最奇葩的日本師團,打仗有「三不要原則」,國軍搶著要和它交戰
    老實說,在和侵華日軍的對抗中,日軍的戰鬥力是要強過我們的軍隊的,當年板垣徵四郎率領著半個師團橫掃國軍30多個師,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的失敗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我們是儘量避免和日軍進行正面交鋒的,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我們的軍隊就爭相想和日本的大阪第四師團開戰,這是為什麼呢?
  • 日本軍隊第16師團,曾經攻入南京,最後到底什麼下場?
    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講了日本軍隊的第18師團。第18師團曾經攻下了廣州,最後向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在今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來聊聊日本軍隊的第16師團,第16師團的戰鬥力比第18師團更強,這是日本軍隊17個常備師團之一,在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排名中,第16師團也是比較靠前的部隊。
  • 抗日神劇中不堪一擊,真正日軍有多強?抗戰14年沒能全殲1個師團
    這50年內,日本屢次侵略中國,派出大量的日本軍人踏上中國的土地。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擁有數百萬的軍人,而日本不到200萬軍人。由於中國的經濟和軍事遠遠落後於日本,中國為了打贏抗日戰爭,付出超過3500萬人的傷亡,可以算是二戰中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近些年在電視上流行的抗日劇逐漸演變成抗日神劇,其中的一些情節極其令人爭議。
  • 日本軍隊的師團長到底是什麼級別的官?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這些年來,抗日神劇頻頻出現在大眾眼前,有許多罔顧史實的虛構情節。一支中國獨立團竟然可以獨立擊敗日軍一個師團?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其最早誕生於明治時期,當時日軍實行陸軍改革,設立六大鎮臺在全國範圍內自主募兵,並建立了六個師團。大版第四師團便是以大版鎮臺為基礎所建立,乃是日本陸軍最早的六個師團之一。而後,大阪師團又是日軍17個常設師團之一,也就是咱們所俗稱的日本陸軍甲種師團。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本長期以來就想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區,從而參與爭奪世界。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
  • 日本這個師團,在南京殘忍殺害24萬人,佔總人口十分之八
    參與南京大屠殺的軍隊大致有中支那方面軍、上海派遣軍、第3師團先遣隊、第9師團、第16師團、第13師團山田支隊、第10軍、第6師團、第18師團、第114師團、第5師團國崎支隊等。第16師團是舊日本帝國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代號「恆」。在日俄戰爭中於1905年7月18日以後備役部隊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於京都,官兵主要來自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為「京都師團」。
  • 一個日本軍隊的山崎大隊,到底有多少官兵,為何非常難打?
    那麼,山崎大隊到底有多少兵力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日本軍隊的編制問題。日本軍隊分布方面軍、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等等,其實,師團是常用的最高作戰單位。在抗戰爆發之前,日本軍隊總計只有17個常備師團。這17個師團後來都成為甲級師團,一個師團的兵力有2萬多人,下轄8個聯隊。
  • 二戰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為啥那麼難打?
    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在軍隊的編制上學習了德國,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仿照軍隊的編制,一是以地域為徵兵及組建的標準,比如第2師團又叫仙臺師團,第4師團又叫大阪師團。
  • 一支軍隊傷亡多少會失去戰鬥力?德軍30%,日軍50%都難打垮
    要理解傷亡率,首先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支軍隊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拿槍打仗。軍隊裡除了大量的一線戰鬥部隊,還有很多後勤和技術兵種,例如工兵、炮兵、通信兵、醫務兵以及輜重運輸部隊、指揮部等等。在打仗的時候,負責衝山頭進攻、或者蹲戰壕防守的大多是步兵,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國人將之稱為上高會戰,而這一戰也是抗戰以來我正面戰場上少有的勝仗,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01 大賀茂的機會1941年,南昌的日軍處於焦躁之中,此時佔領南昌日軍只有33師團、34師團(均為乙種師團),而贛東、贛西和贛北均有中國軍隊,尤其是有第9戰區薛嶽、羅卓英所部這樣的強勁對手。南昌日軍總是感覺如芒在背,非常不安。
  • 武漢會戰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國軍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只要攻佔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於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佔武漢,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為目的。為此日軍調集重兵進攻武漢,而武漢的地理位置對中國來說也極為重要,所以在日軍進攻前,也在這裡調集重兵積極防禦。1938年6月11日日本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標誌著日軍進攻武漢的戰鬥正式開始,武漢會戰一直持續到1938年10月27日以日本攻佔武漢勝利而結束,歷時4個多月。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日本資源匱乏,極度想從我國掠奪資源。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
  • 日本師團罪行累累,不僅殺害殘疾人,還欺負弱小的姑娘
    有一個師團名叫第一一零師團,這個團是百團大戰中日本人的唯一一個甲種團,1938年6月的時候這支部隊被成立,七月的時候首次來到了中國,並且歸入華北方面軍管制。令人可笑的是,這麼一支甲種部隊不說到戰場上發揮他的作用,而是待在河北欺負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他們欺負起老百姓來方法有很多種,而且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支部隊在1943年10月20日到月底,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他們在河北省的一個小縣城所犯下的罪行。
  • 一個日本軍隊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抗戰時期那麼難打?
    抗日戰爭時期,雖然中國軍隊人數數量上有很大優勢,但裝備上的欠缺不是一星半點。日本的山崎大隊是負責掃蕩的任務,但是偶然間卻進入了根據地。結果他們被各種軍隊包圍,但各支部隊竟怎麼都打敗不了這個大隊。那麼,這山崎大隊總計有多少兵力呢?
  • 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的「水牛戰役」:保命第一
    6月28日下午,由時代周報、季我努學社、深圳越眾影像館聯合主辦的「歷史名家抗戰巡講」第四站走進深圳,著名抗戰史專家、軍事作家薩蘇先生在「知而行」越眾講堂為200多位熱心讀者作了講演。薩蘇認為,近幾年的抗戰研究中湧現了很多與以往不同的抗戰史料,中方的、日方的及盟軍各國的史料都有,很多有關抗戰史的新看法由此而來。外界眼中,日軍一向奉行武士道精神,一根筋,打不贏分分鐘就要鬧切腹。事實上,通過對日軍戰史的考察,薩蘇發現有些日軍部隊其實並非如此,如來自大阪的常備師團第4師團。此團被薩蘇稱為「日本第一窩囊廢師團」。
  • 1937年,最先攻入南京的日本第6師團,最後是什麼下場?
    今天是國家公祭日,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軍隊攻入了南京,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進入城內的日本師團有6個,但最先攻入城內的就是日本軍隊的第6師團。12月13日,日本第6師團從中華門攻入城內。那麼,這支血債纍纍的日本師團,在1945年是什麼下場?
  • 身為日本精銳部隊,卻不敢上戰場被稱窩囊廢
    提起日軍,很多國人都會想起在十四年抗戰中那支在中國燒殺搶掠,製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帝國主義軍隊。拋開民族感情問題,當時的日本軍隊,在戰鬥意志、戰術素養方面,確實很高,這也是我們在抗戰初期失利的原因之一。不僅是中國軍隊在與日軍的綜合素質比拼中落於下風,當時的歐美國家的軍隊也不得不承認日本士兵是一個硬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