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2020-12-15 騰訊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是亞洲地區最為重要的戰場,以十分落後的武器裝備,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步伐。而軍隊編制對軍隊是否能在戰場上成為常勝將軍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相信很多人都認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這句話同樣也可以用於軍隊中,軍隊是由許多士兵共同組合而成的戰鬥集體,將其編為一個單位,才能讓指揮官更好的排兵布陣,而我們常說的軍隊編制其實就是把軍隊編成一個單位的形式。好的軍隊編制,可以讓軍隊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並且還能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關係到軍隊是否可以獲得戰鬥的勝利。

而軍隊編制因軍隊的出現而出現、變化而變化,不僅是各個國家軍隊都有不同的軍隊編制並且同一國家在各個歷史階段中的軍隊編制也有區別,只有讓軍隊編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才能實現最大限度的發揮軍隊的能力,從而讓軍隊可以更加容易的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我軍與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編制上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在世界軍國主義極度膨脹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日本資源匱乏,極度想從我國掠奪資源。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即使內部長期不和,他們還是能夠四處發動侵略戰爭,日軍之所以能夠在亞洲地區橫行霸道這麼久,他獨樹一幟的「師團」編制起著很大的作用。

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惡意挑起盧溝橋事變,這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這個階段中,就能看出中日在集結兵力方面的差距。那個時候的中國陸軍,共計有40個番號的集團軍加入了這場戰鬥。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它們可謂是判若雲泥。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我們從軍隊和編制兩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確實趕不上日軍。日軍獨此一家的師團制度,在戰爭中非常有利於多兵種聯合作戰,在實戰中,一個師團甚至能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在抗戰初期投入的師團並不算多,當時,日軍常備的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這些師團相比於甲等師團來說,戰鬥力稍顯不足,針對不同的戰鬥區域,日軍會派出不同等級的師團進行應對。四等師團制這種日軍獨特的編制,導致日軍戰鬥力大增,我軍深受其困。多兵種聯合作戰時日軍師團的常見戰術,在多兵種聯合作戰中,除了軍隊中最多的步兵以外,再加上騎兵,炮兵,工兵,日軍師團還配備了專屬的運輸兵部隊,所以日軍師團可以在請求不到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向敵方發動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承襲德軍的軍隊編制制度,根據對方戰場兵力統一調配,非常靈活機動,能夠及時應變突發情況。在抗日戰爭快要結束時我國軍隊,實際上在編制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戰爭剛開始爆發的時候,按照按照以往作戰遇到的情況將我分為軍、師、旅、團、營等幾個等級。按照那時的標準,每個軍下轄2到4個師,實際上一個正規軍的兵力可以達到12000多人,因此中國的一個軍就是日軍的一個師團力量,但是從單兵配置上看,我國一個軍的輸出遠遠趕不上日軍。到了侵華戰爭後期,小型戰役和局部衝突不常見了。經常都是大規模的作戰,雙方在戰場上投入的兵力持續不斷,所以臨時對其他軍隊進行調配已經趕不上戰況發展的速度,我軍明白這種情況必須要及時改變否則將吃大虧,所以開始整改軍隊,就出現了縱隊、兵團等新編制。

在日軍進行侵華戰爭的時候,他們的軍隊編制規模是非常大的。日軍初次侵略我國國土時,日本僅僅一個師團就由2個步兵旅團,1個騎兵、1個炮兵、1個工兵、1個輜重兵聯隊,以及後勤單位(如醫療、武器儲備等)組建而成。步兵旅團還可將其分為步兵聯隊,服從步兵聯隊的部隊是步兵大隊,步兵大隊由步兵中隊組成。這樣就將一個師團分為了四個階梯,以上被稱為四單位制。關於人數配置問題,各階梯間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師團一般都是以3萬人組成,隨著抗日戰爭的逐漸推進,日軍開始調整師團的規模,也將原來的4個等級轉變為3個等級,旅團級別從此消失,其他的部隊也相應地進行了一些調整,但不管怎麼調整,其部隊在人數上面的規模依然龐大,從未低於一萬。

或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年曆經磨難的14年中,我軍的一個師兵力有多少。抗戰初期,我軍的一個師人數超過1萬人的情況也是有的,但平均下來,基本上8000多到9000人才是大致現象。不過,到了抗日戰爭的後期階段,我軍的一部分部隊,採用了美式編制,在編人數達到1萬人以上的師,也是很多,因此,在採取了新的編制制度之後,當年中國軍隊的一個軍的兵力,也就能和日軍的一個師團人數相當了。其實在抗日戰爭初期,我軍的兵力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甚至許多部隊,吃空餉的情況很是嚴重。雖然,很多部隊打著一個軍的旗號,但要論實際兵力,有一個師也就不錯了。最後,還有一點是情況很糟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軍隊的擴編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一來,就是解決兵源不足,提高軍隊的戰鬥實力,二來,介於高層吃空餉的情況嚴重,也就使得雖然軍隊人數一直在上升,但若要論整體戰鬥力,卻不升反降。

軍隊之間實力有差距往往是配置造成的。日軍剛踏上中國領土時,日軍的師團下轄近三萬人,戰爭後期他們各大戰場都沒有討到好處,就是在這樣的戰況下他們每個師團還是超過一萬人。當時正面戰場上的國軍,他們一個師的力量是由4到9個團組成,軍隊的整編上有很大的縫隙,一般來說一個師下轄四個團。由此看來,國軍一個師的並能只有日軍一個步兵大隊那麼多,所以國軍的一兩個師都難以抵抗日軍的一個師團,可見日本獨特的師團編制的強大效力,除了日軍是支精銳部隊之外,國軍也該好好反省自身的問題。

在14年抗戰期間,相比於八路軍,國民黨的軍隊編制可以說是十分龐大,步兵師的正常編制在當時是9000人左右,這樣一來,一個軍的人數配置就可以抵得上日軍的一個師團,光看人數配置,從理論上說,國軍一個軍就足以和日軍一個師團抗衡,但是與日軍師團相比,國軍又有缺編、吃空餉、武器裝備落後等問題,結合實際來說,國民黨的戰鬥力並不能達到理論上和日軍師團抗衡的地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軍隊編制龐大也並不意味著戰鬥力高,有的時候,這只是一副好看的皮囊,這就是國民黨軍隊即使擁有和日軍師團相差無幾的人數配置但戰鬥力相差甚遠的原因,與此不同的是,來自國軍中央軍的一支精銳部隊,這支精銳部隊在編制和人員配備上也不同於普通部隊,相較於雜牌軍來說,戰鬥力高出了一個臺階。

在長達14年的抗戰過程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差距很大,日本和我國不同,在軍隊現代化改革方面,日本起步就比中國要早,20年代的日本其實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兵役制度,並且在不斷的發展改進之中,日本軍隊被分為了五個部分,並對軍隊進行專業、科學的軍事訓練,相比於日本,我國就要晚很多,辛亥革命以來都沒能建立起完善的兵役制度,對於軍人專業系統的軍事訓練就更加不敢想了,因此也使得後來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軍閥各成一派,且當時我國軍隊大多都是由工人或者農民組成,因此當時的中國軍隊幾乎難有知識分子的存在,兵源素質令人堪憂,武器裝備也不先進,這些原因都導致了當時我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低下,難以對日本一個師團造成打擊。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和幾大軍閥統治中國政府時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雖然都是國家重要的輸出力量,但是為的是自己而不是整體。就算內部衝突不斷,他們依舊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日本能發動曠日持久的侵略戰爭,他獨樹一幟的「師團」編制起著很大的作用。
  • 抗戰時的日軍有多厲害,為何幾十人的小隊就能對付中國一個連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日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野蠻、兇悍、戰鬥力強,抗戰時的中國軍隊讓日軍打的狼狽不堪。在抗戰中,日本一個幾十人的小隊能輕鬆對付中國一個上百人的步兵連。如果是日本的加強步兵小隊對付中國一個營都有希望。
  • 為何日軍一個師敢打幾十個師?從國軍的奇葩編制中,就能看出端倪
    沿襲北宋的路軍編制編制亂是國軍的軍制的一種常態,國軍編制亂到什麼程度了呢?在抗戰中居然在戰略單位中出現集團軍、路軍和軍團三種不同形態的編制。集團軍可以理解,那麼路軍和軍團到底是啥奇葩的編制?因為投靠的軍閥有小有大,所以路軍的編制參齊不齊,比如湖南軍閥唐生智和何健的第四路軍(湘軍)就下轄五個軍,十五個師,這個編制甚至差多等同於當時的中央軍了,而除了大的路軍之外,更多還是小的路軍,比如在一二八抗戰中,打出國人威風的第十九路軍
  • 我國軍隊一個師有多少人?和外軍比起來,編制上有何不同
    二十一世紀一來,世界進入穩步發展的狀態,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都不斷提高,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各國軍事實力的提升,許多國家都結合本國發展實際,展開了對軍隊的建設升級,對軍隊通信、情報、編制等方面進行調整。
  • 二戰時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不當少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中國近代最牛的一個省份,讓日軍聞風喪膽,抗戰時沒一個漢奸出現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產生了許多賣國投敵的漢奸和偽軍,他們的人數曾遠遠超過日軍的人數,據說達到了二百多萬人。但是有一個省份幾乎沒有投降日寇的漢奸,那就是廣西省。可以說,廣西的兵讓日軍感到聞風喪膽。廣西地屬邊陲,在古代,這裡是重犯的流放地,而且常年是戰爭的主場,所以當地民風十分驃悍。
  • 二戰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為啥那麼難打?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的軍隊雖然編制大小不同,但基本的脈絡還比較清楚,基本都是集團軍--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這樣的編制,與之格格不入的,就是日軍。 對日本國內實際情況的考慮,使得日本確立了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班(分隊)的編制模式,與常見的軍隊編制方式相比,班以上的作戰編制中,日軍的作戰編制要相對大的多。
  • 抗戰年代到底有多苦?中日兩軍的鞋子對比下,川軍慘不忍睹!
    抗日戰爭中,在軍事裝備佔著很大優勢的日軍,讓中國軍隊戰鬥的非常艱苦,當時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差就不用提了,而且在很普通的軍事裝備上,也能體現出和日軍的巨大差距,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雙方的軍鞋子對比。
  • 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看看岡村寧次怎麼說
    抗日戰爭中,要想打敗日本軍隊,中國軍隊得付出多少倍的兵力?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回憶錄。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同樣是中國士兵,但士兵們軍裝的顏色卻是五花八門。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
  • 我國師級編制只保留了少部分,那一個師大概有多少人?
    大家應該也猜到了,不同的國家之間軍隊的制度稍微有些差異,以我國來講常見的基礎單位有連、營、團、旅、師、軍等,在這些單位中,師的分量比較重要了,所以一般而言,國家之間是通過比較師級部隊的力量來判斷整個軍隊的規模的,甚至通過單個的師來判斷整體軍事實力的強弱,不過軍隊的內部由於等級森嚴,制度嚴明,為了能在戰鬥的時候方便指揮,在人數上是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的
  • 中國有兩百多個師,一個師有多少兵力?最多時能有四十萬人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一個師的編制到底是有多少人呢?要知道在建國初期我們的軍隊有70多個軍,200多個師,而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其實這也要看各個時期的情況,但每個時期情況都不一樣,在抗戰時期我國我軍的兵力比較少,而在建國初期一個師的兵力甚至超過了2萬人。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而大佐是日本中層軍官和決策性高層中的過渡官職,其擔當的職務包括有:日軍聯隊長、師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
  • 軍隊上一個師有多少人?從軍校畢業晉升到師長,需要多少年?
    師級編制是軍隊的一個重要作戰單位,最早是由德國創立,後來大多數國家都跟隨德國建立了自己軍隊的師。中國的近現代軍制起源於北洋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期,那時候的師級建制被稱為鎮,所謂北洋六鎮,其實就是最初建立的六個標準的步兵師。這時候的鎮下設協、標、營、隊、排、棚。對應現代編制,相當於旅、團、營、連、排、班。北洋軍每鎮的總兵員為12512名。
  •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為什麼一敗再敗,一位美國四星上將說出根本原因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的數量遠遠多於日本侵略軍,就武器裝備而言,在抗戰前期,國民黨軍隊的裝備不如日軍,但是在抗戰後期,由於美國的幫助,部分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大為改善,少數部隊的武器裝備質量水平已超過日軍。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其實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軍隊的武裝力量早就被日軍甩了幾條大街。而我軍如果俘虜一個日軍士兵,可以繳獲多少子彈?從數量當中大家就可以得知我軍當時有多慘了。
  • 抗戰時漢奸最多的一個省,20多萬人加入日軍,比日軍還要兇殘
    臺灣位於中國的東南部沿海,是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擁有相同的祖先和文化,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歷史上,臺灣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曾多次被侵略者佔領。尤其是甲午戰爭結束之後,臺灣更是被日本侵略者佔領長大半個世紀。
  •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特殊編制:一個團5個連,總共700人
    在上個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 我國曾遭到了西方國家和日本的殖民和侵略。 當時,我國由於各方面的發展比較落後, 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武器裝備與這些國家的軍隊進行抗爭, 曾飽受這些國家的欺凌。 1931年, 日本蓄意挑起了九一八事變, 並開始向我國發動侵略戰爭。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問題,例如方面軍、軍和師團。分別對應了我國的集團軍、軍、師等編制,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的旅團。與我國的一個旅相比,雙方誰的兵力更多呢?認真的說,日本軍隊的一個旅團,兵力卡在了旅和師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