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級編制是軍隊的一個重要作戰單位,最早是由德國創立,後來大多數國家都跟隨德國建立了自己軍隊的師。中國的近現代軍制起源於北洋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期,那時候的師級建制被稱為鎮,所謂北洋六鎮,其實就是最初建立的六個標準的步兵師。這時候的鎮下設協、標、營、隊、排、棚。對應現代編制,相當於旅、團、營、連、排、班。北洋軍每鎮的總兵員為12512名。後來到了國民黨時期,仿照德國軍隊的輕型步兵師設立了三團建制的步兵師,全師人員編制為11579人。
抗戰和抗戰以後,國軍曾將一個軍縮編成為一個整編師,其兵力可達數萬人,例如整編第七十四師。其他主力部隊還沿用軍-師體制,例如新六軍曾被稱為「五大主力」之一,屬於作戰力最堅強,裝備最精良的五支部隊之一。新六軍成立於1944年5月,以原新一軍新編二十二師為基礎,與第十四師、第五十師合編而成。下轄第14師、青年軍第207師和新編第22師。新六軍出身「王牌軍」,由名將統領,再加上全部美式裝備,成軍以來戰無不勝,大敗日軍。1946年奉命運抵東北,1948年10月在遼西大虎山地區被我東北野戰軍一舉殲滅。
我們人民軍隊的師,開始於南昌起義時期,但歷史上各階段的師的規模都不確定。1927年的南昌起義時期,起義軍所屬部隊為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第20軍(轄第1、第2師),第9軍。三個軍八個師,全軍只有2萬餘人,每個師不足2500人。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採取兵團、軍、師、團的編制體制。兵團以下各級一般按「三三制」編組,步兵軍下轄3個步兵師9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及軍直偵察、通信、工兵、警衛營等分隊。到1949年10月,解放軍共組建了67個步兵軍,201個步兵師。
解放後,我軍在1950年7月以四野13兵團配15兵團指揮部進駐東北,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包括當時解放軍最精銳的第38軍、39軍、40軍、42軍等四個步兵軍,炮兵第1師、2師和8師,共計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和1個高炮師,員額為25.5萬人,這樣平均下來,每個師的人數大約1.5萬多人。
到89年代,解放軍的步兵軍下轄有3個陸軍師和3個獨立兵種師以及軍屬炮兵團、坦克團、高炮團,規模高達7萬人,每個師員額1至2萬人。目前我軍已經基本取消了師,陸軍按照集團軍-合成旅編制,全旅化的模塊化編制的集團軍,合成營建設常態化,旅作為基本作戰單位,合成營作為基本作戰單元。
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作戰師,擁有不同的人數編制。有的非常龐大,例如美軍的86型重型師,以重型的裝甲機械化旅為核心組成,戰時編制有幾萬人,相當於其他國家的軍或集團軍。下面就以美國軍隊為例,來大致了解一下一個師的人數規模以及裝備規模。
目前美國陸軍在經過戰後的多次修改調整後,主要可分為5種師,分別是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輕型步兵師、空降師以及空中突擊師,它們的具體人數規模、裝備類型都存在一定區別,各有特點。美國的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通過不同人數、武器裝備編制讓它的陸軍能夠分別適應全球任何地區的作戰要求。
美國陸軍也只有十個作戰師,這些師的人數規模基本都在一萬人以上,裝備都比較精良。以美國陸軍的第3機械化步兵師為例,該師總人數大約為12000人。其中戰鬥人員大約為8000人,非戰鬥人員為4000人左右,主要裝備有M1A2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M113裝甲車等重型裝備。
不過,如果談到海外地面作戰的話,美國陸軍其實並不是首當其衝的,至少不用衝鋒在第一線,因為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才是這種苦活累活的首要承擔者。而為了承擔起海外首輪攻擊作戰的重任,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編制往往更大。
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2陸戰師為例,作為美軍的主力戰略預備隊,該師的人員規模達到1.79萬人,其中包括1.7萬餘人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和9000餘人的海軍人員。該師主要裝備有58輛M1A1主戰坦克、233輛AVV7兩棲突擊車、130輛LAV-25步兵戰車、72門M198型155毫米榴彈炮、72門M252型81毫米迫擊炮以及81門M224型60毫米迫擊炮。此外還裝備有大量「龍」式反坦克飛彈、AT-4型84毫米反裝甲火箭筒等武器裝備。值得一提的是,該師在作戰中還會得到第2陸戰隊航空聯隊的支援配合,後者裝備有上百架CH-46「海騎士」運輸直升機、CH-53「超級種馬」運輸直升機。要知道這兩款直升機的運輸能力都非常強大,前者一次可運送25名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隊員,後者則達到55人之多,所以該師的空中快速運輸突擊能力非常強大。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作戰師人數規模基本都在1~2萬人之間,武器裝備配置規模均比較龐大。例如俄軍的摩託化步兵師,大約相當於我軍以前的機械化步兵師,但重武器數量遠超我軍的機步師。俄羅斯魔步師編制為3個摩步團和1個坦克團。下轄170輛主戰坦克、280輛步戰車、36門152毫米自行榴彈炮,54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18門多管火箭炮,12部「通古斯塔」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全師人員編制為13000人,在戰時可能會擴充到2萬人。
目前為了適應新時代戰爭的需要,各國都在對其作戰師進行改革。各國作戰師的改革手段、方向、時間、力度各不相同,不過都基本是推動作戰師往靈活化方向發展。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絕對不是好廚子。軍銜是表明軍官等級身份的標誌,是國家給予軍官終身的光榮稱號。軍官的晉升也是所有軍人最大的理想之一。擁有將軍軍銜,也是每個軍人夢寐以求的。那麼,軍校畢業,從升到師長,需要多少年呢?
我們軍隊的正師級軍官的標準軍銜為大校,在和平時期,少尉晉升中尉為二年或三年;中尉晉升上尉、上尉晉升少校、少校晉升中校、中校晉升上校、上校晉升大校,各為四年,從一名初級軍官晉升到大校師長,最快的需要22年。一名軍事院校畢業的少尉軍官,按照軍銜晉升規定,如果有幸晉升為上將,那麼他至少需要拼搏奮鬥3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