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日軍有多厲害,為何幾十人的小隊就能對付中國一個連

2020-12-11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日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野蠻、兇悍、戰鬥力強,抗戰時的中國軍隊讓日軍打的狼狽不堪。在抗戰中,日本一個幾十人的小隊能輕鬆對付中國一個上百人的步兵連。如果是日本的加強步兵小隊對付中國一個營都有希望。那麼為何日軍那麼強悍,一個小隊就能對付中國一個連?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日軍小隊的編制。小隊是日軍最基本的編制,是日軍比較小的戰術單位。一般來說,一般一個小隊由三個步兵分隊和一個擲彈筒小隊以及一個小隊部組成,共54人,有步槍40-50支,大正十一式機槍3挺,擲彈筒3-6具,這種小隊通常被稱為「乙種小隊」。遇到特殊情況,日本有時候會編製成每分隊15人的三個加強小隊,另外加強一個擲彈筒,整個小隊有62人,這就是所謂的「甲種小隊」。抗戰時,為了應付遊擊戰,日軍還編制了6個分隊50人的輕裝小隊,也就是「丙種小隊」。

從人數來看,國軍一個標準連大約為120人。日軍小隊的人數還不到國軍標準連的一半。不過雖然人數比不上國軍一個連,但火力可比國軍強了不止一倍。日本一個步兵小隊裝備3挺機槍,3-6具擲彈筒,和國軍最精銳的德械師一個連火力差不多。不過,中國的德械師只有3個,一般的國軍部隊根本沒有迫擊炮,重機槍也很少,一些地方部隊甚至連輕機槍都沒有。所以雙方一交手,中國軍隊會很快被日軍火力壓制。日軍不僅火力猛,而且打得準,彈藥充足,訓練有素,基本是指哪打哪。日軍機槍的直線火力搭配擲彈筒的曲線火力組成了非常有效的火力網,將火力和訓練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國軍隊的火力支撐主要靠機槍,但日本的擲彈筒專門對付中國的機槍,一輪擲彈筒投射,中國機槍陣地就被打掉了。日本的擲彈筒手在實戰中400米內命中率高達85%到95%。淞滬會戰中,國軍精銳部隊18軍14師42旅的36挺重機槍被日軍用平射炮和擲彈筒打掉了32挺。日軍的火力優勢可見一斑。

從作戰素養上看,日軍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是二戰中作戰效能最高的軍隊之一。日本士兵大部分都接受過長期嚴格的軍事訓練,每個步兵實彈訓練在100發以上,機槍手在300發以上。而中國軍隊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很多是拉壯丁拉來的,子彈沒打過幾發,有的甚至連槍都沒有摸過,加上夥食和後勤補給不行,所以不管是射擊還是肉搏,戰鬥力比日軍差遠了。以拼刺刀為例,在抗戰初期,中國要3-5名士兵才能對付1名日軍,如果日軍三人背靠背,能對付中國一個步兵班。

日軍火力猛,戰鬥力強,而且配合默契,打起仗來還不怕死,所以中國軍隊要消滅一個日軍小隊至少需要一個營以上的火力才能將其壓制。但中國軍隊火力出了名的弱,戰鬥力和作戰素養也比不上日軍,所以經常出現日軍一個小隊壓著中國一個連打的情況。此外,如果考慮到日軍還有飛機、裝甲車等機械化部隊支援,中國軍隊對上同等數量的日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不過到戰爭後期,隨著中國軍隊武器的改善,日軍在同等兵力下已經佔不到多大優勢,一個美械裝備的連隊能夠輕鬆對付日本一個小隊,日本再也不敢猖狂,一個日軍小隊不帶著足夠的偽軍甚至連城都不敢出。

參考資料:《二戰中的日本》、《抗日戰爭》、《劍橋中華民國史》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我軍一個團能對付多少日軍?事實很殘酷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非常艱苦,在小初中進行學習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初步了解到抗日戰爭的作戰過程有多麼艱苦。隨著大量歷史資料在新聞報導中出現,我們開始真正理解當時的艱難作戰境況,畢竟當時的中國太過落後,此前的腐敗生活已經讓普通民眾收了很多苦,而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更是讓中國差點走上「亡國」的境地。
  • 抗戰大殺器消滅日軍一個連竟能毫髮無損,重機槍打日機有什麼秘訣
    該槍由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在歐洲考察時,他發現步槍射擊時會有很強的後坐力,如果將這股力量運用得當,也許能實現退殼、裝彈、擊發等一系列動作。經過兩年的試驗,馬克沁重機槍終於在1884年問世。每分鐘高達600發的射速瞬間便可打出一張強大的火力網。雖然它的威力驚人,但許多國家並不願意採購,他們感覺:一發子彈足以射殺一人,為何還要浪費另外幾十發子彈。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歷史著作有開始也有結束,但它們描寫的事件卻並不如此。——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
  • 抗戰時日軍為何總說「八格牙路」,翻譯過來,才知道有多傷人
    抗戰時日軍為何總說「八格牙路」,翻譯過來,才知道有多傷人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正式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我們終於把日本侵略者趕走了,但是期間日本士兵給我們同胞帶來的傷害和損失是無法彌補的,當時日本軍事實力強大,武器裝備先進,因此他們非常狂妄,經常用髒話辱罵我國同胞
  • 抗戰時漢奸最多的一個省,20多萬人加入日軍,比日軍還要兇殘
    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臺灣,臺灣島內清軍和老百姓組成的自衛武裝奮起反抗,給日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八月中旬,日軍又從本土調集了四萬兵力增援臺灣,臺灣軍民由於沒有援兵,物資也被清政府封鎖,所以很快敗下陣來,臺灣全島被日本人佔領。臺灣保衛戰進行了四個月,島內清軍和農民武裝擊斃日軍4000餘人,傷2.7萬人,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 爭取日軍川井小隊起義
    駐守炯煬河以西六鋪山頭據點的日軍,是川井一太郎小隊,共20多人。從上級發來的宣傳材料中得悉,這個日軍小隊長厭戰情緒嚴重,思想動搖,於是就把他定為爭取對象。 接觸 5月裡的一天,偽鄉長許庭珍以給兒子說媳婦為名,宴請賓客,特邀川井赴宴。雖然許庭珍對我以表弟相稱,但酒席桌上,川井仍對我不冷不熱,交談不多。
  • 抗戰初期中日兵力對比
    日軍以師團為基本戰略單位,聯隊為基本戰術單位。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17個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每個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設有兩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包含四個步兵大隊和一個山野炮中隊(75毫米山野炮4門)、一個速射炮中隊(37毫米速射炮6門)。每個步兵大隊下設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九二式重機槍6挺)、一個炮兵小隊(九二式步兵炮2門)。
  • 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小說
    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小說。中國有句俗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戰勝對手就得全面的了解對手。抗戰中日軍為何那麼厲害?不僅是武器先進還研究三國演義等小說!第二旅旅長馬秉忠率部主攻,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攻進縣城,但是在城內的日軍還未被殲滅的時候,日寇的增援部隊卻到達了,第二旅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旅長馬秉忠沉著應戰,帶領十幾名戰士組織反衝鋒,結果不幸中彈犧牲。旅長犧牲後,三團團長繼續指揮戰鬥,數次打退日寇的圍攻,血戰日寇,期間數名營長,連長壯烈犧牲。日寇調集重武器瘋狂的圍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事實上這種選擇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在日軍的頻繁圍剿下,我國失去了很多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損失過半,八路軍的兵力也由40萬降至30萬。為了儘量保存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我軍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就包括這種縮編手段。
  • 抗戰最難攻的城市,40萬日軍連攻3次,在留下11萬屍骨後鎩羽而歸
    抗戰最難攻的城市,40萬日軍連攻3次,在留下11萬屍骨後鎩羽而歸! 說起戰爭的殘酷,恐怕沒有人會喜歡,它會讓人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失去朋友,甚至失去一切,無處安生。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那個時候的中國陸軍,共計有40個番號的集團軍加入了這場戰鬥。中國的總人口比日本多了幾倍,然而中國的軍隊,常規人數只有400-500萬的樣子,全盛時期,差不多也只有540萬。日本卻不一樣,就算國土面積那麼小,但是拿出了700萬的兵力來,從軍隊數量來說,大大超過中國。大家都知道日軍採用的師團編制,不過,師團的規模具體是什麼概念,極少人真的了解,很多人心裡有個很模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的一個師那麼大。
  • 中國近代最牛的一個省份,讓日軍聞風喪膽,抗戰時沒一個漢奸出現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產生了許多賣國投敵的漢奸和偽軍,他們的人數曾遠遠超過日軍的人數,據說達到了二百多萬人。但是有一個省份幾乎沒有投降日寇的漢奸,那就是廣西省。可以說,廣西的兵讓日軍感到聞風喪膽。廣西地屬邊陲,在古代,這裡是重犯的流放地,而且常年是戰爭的主場,所以當地民風十分驃悍。
  • 中國空軍對日抗戰 一個民族選擇集體遺忘
    有最初飛機少裝備差被挨打時的無奈,有初嘗戰鬥小勝利的喜悅、有長空鏖戰的慘烈、有空襲東京的快感、也有勝利在望的歡欣。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這個民族有時候好像很有性格,談到日貨「不抵制不是中國人」,但高喊這些口號的「愛國人士」,你們了解這段歷史嗎?
  • 大鏡面盒子槍血戰日軍刺刀:新四軍記載日軍有三個特點很厲害
    今天我們說一個在抗戰當中不出名的戰鬥,發生在1938年6月30日的京滬鐵路新豐車站襲擊戰。當時,新豐車站位於鎮江到丹陽之間的那麼一個小車站。是日軍在京滬鐵路上一個比較重要的據點。當時在這裡駐紮的是日軍1個小隊40多人,因為,日軍在這裡沒有受到過襲擊,因此防禦非常鬆散。經過偵察發現,日軍在睡覺的時候,還會放心大膽的脫衣服睡覺,在大門口甚至都沒有哨兵。為了破壞日軍交通線,不能讓日軍肆無忌憚的運輸搶劫來的物資,我軍決心對這裡發動一次襲擊戰。參加戰鬥的是2支隊2團1營。
  •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特殊編制:一個團5個連,總共700人
    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 我國建立了抗戰民族統一戰線, 並分別從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上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戰。 在敵後戰場上,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後, 無法與日軍進行正面抗擊, 為此,八路軍採取了縮編兵力的手段, 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 並以此向日軍發動襲擊。
  • 二戰時,日軍的作戰標配是什麼?看完後才明白,抗日神劇有多假!
    可是想想抗日神劇中,國軍和日軍的武器裝備差距並不大,為何歷史上國軍每次戰役還是慘敗結束?難道是國軍士兵素質不好?其實不然,那是電視劇傳達了一種錯誤的信息給觀眾,那時國軍和日軍武器差距差的可不止一點半點,國軍的裝備明顯落後日軍許多倍。試問兩軍對壘,如果兵器差距太大,那弱勢的一方不是必敗無疑嗎?看看二戰時,日本侵略中國用到的武器,大家才明白,國產抗日神劇到底有多假!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本長期以來就想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區,從而參與爭奪世界。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
  • 幾十個日本兵能控制一個縣城?是誇張還是事實,抗戰學者說出真相
    不過在二戰的前期,日本還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而且隨著中國東北三省不幸淪陷後,日本更是展開了大面積作戰,這讓當時中國的許多城市都落入到了日本人的手中,這自然也就包括了中國的一些小縣城,那麼對於這些眾多的小縣城,日本又是如何去控制的呢?對於幾十個日本兵就能控制一個縣城的說法,到底是誇張還是事實呢?來看看抗戰學者怎麼說。
  • 五井戰鬥:我軍全數擊斃日軍,為何戰後日方反而留信表示感謝
    在日本侵略中國的多年抗戰中,我們國家損失慘重,特別是傷亡人數,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但勝利與否不是以傷亡人數而定的,日本死的人不多,但不也同樣被打服了嗎?當然,也不是每場戰鬥都讓日本人全身而退的,比如五井戰鬥,因為這一戰就打死了日本連長以下官兵四十多個,在中國抗日歷史上有著模範戰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