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小說

2020-12-15 文史雜談

血戰日軍,殲滅日寇800多人,竟繳獲日文版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小說。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戰勝對手就得全面的了解對手。抗戰中日軍為何那麼厲害?不僅是武器先進還研究三國演義等小說!

1939年,馬步芳手下的騎兵第一師在師長馬彪的帶領下攻打淮陽縣城。第二旅旅長馬秉忠率部主攻,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攻進縣城,但是在城內的日軍還未被殲滅的時候,日寇的增援部隊卻到達了,第二旅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

旅長馬秉忠沉著應戰,帶領十幾名戰士組織反衝鋒,結果不幸中彈犧牲。旅長犧牲後,三團團長繼續指揮戰鬥,數次打退日寇的圍攻,血戰日寇,期間數名營長,連長壯烈犧牲。日寇調集重武器瘋狂的圍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師長馬彪知道情況後大怒,橫刀立馬親自上陣,立即派遣第一旅悄悄的渡河迅速增援,繞到日軍的後方,在日軍的包圍圈外成功的實施了反包圍。

日軍大驚,做夢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一番拉鋸戰之後,不得不潰退。並將大炮遺留在陣地,師長馬彪立即組織人截斷了日寇的退路,情急之下,日寇使用大量的毒氣彈,導致騎兵師的阻擊部隊損失慘重。

馬彪見已經成功的達到目的,立即命令部隊撤出戰鬥。此一戰殲滅日寇800多人,日偽軍1000多人,而騎兵師也付出了陣亡2000多人的巨大代價,傷亡過半,已經無法成建制。這一戰也成為師長馬彪一生最大的傷痛。

在繳獲的日寇戰利品當中除了戰馬,戰刀,武器等,竟然還有許多日文版本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這說明日寇發動侵華戰爭是早有預謀,處心積慮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雖然只是小說,可裡面包含了太多的中華民族老祖先的智慧,有很多經典的戰法和兵法的運用。

日寇為何那麼厲害,除了武器厲害還在熟讀這些經典的著作,運用我們老祖先的智慧來對付我們,侵略我們,這是一件多麼可怕而又可恨的事情。縱觀整個近代中國,這樣的事情可能還不在少數,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只希望這樣的事永遠不要再發生!

相關焦點

  • 血戰襄河:張自忠33集團軍誘擊日軍第13師團,日軍被殺得落荒而逃
    538團拼死與日軍血戰,激戰1天1夜之後,陣地被日軍突破,日軍衝入長壽店地區。24日上午,突入長壽店之敵,集中10餘輛坦克掩護步兵向180師的第538團、540團之間的陣地猛撲。此時日軍兵力已經達到5000來人,後續人馬源源不斷湧來。180師與當面日軍激戰1個多小時後,奉命誘敵深入,將日軍逐漸引誘到田家集、流水溝地區。
  • 血戰風陵渡:兩個營鏖戰1500精銳日軍長達半個月,日軍被打得寸步難行
    1938年7月,第38軍擴充為第31軍團,孫蔚如任軍團長,下轄第38軍、96軍和騎兵團、教導團兩個獨立團。軍團改組後,依然按照當初的部署布置陣地,阻擊日寇。
  • 八路軍中的「鐵帽子」部隊:繳獲了日軍鋼盔,憑什麼不用?
    其實當時華北地區的八路軍,即便是主力部隊也有不少是罩著白頭巾的,而繳獲了日軍鋼盔之後,也是會使用的。 為什麼強調後面這點呢?因為現在不少人以為八路軍繳獲鋼盔是不用的。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呢?一方面是影視劇中很少體現這一點,另一方面是相關的圖像資料比較少。
  • 南天門之戰:三個師血戰日軍精銳師團一個月,斃傷日軍5000人
    日軍第8師團川原挺進隊,翻山越嶺,漏夜前行。於4日清晨,僅以110人的小隊,進入承德,控制了全市,熱河隨即宣告失守。熱河失守,舉國譴責,人人悲憤。日軍攻下熱河後,繼續南下,兵鋒直指古北口。堅守在古北口的中國守軍第76軍107師(師長張正枋)和第17軍25師(師長關麟徵)率部與日寇血戰7晝夜,最後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到南天門一線,古北口失陷。
  • 血戰烏不浪口:一個師阻擊5000日偽軍兩晝夜,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1939年冬,為策應湘北之戰,牽制日軍主力南下增援,中國守軍第八戰區集結重兵襲擊了包頭的日軍,擊斃日偽軍3000多人,擊斃聯隊長2人,擊毀戰車百餘輛、坦克3輛,俘虜日偽軍20多人。在飛機和炮兵火力的掩護下,日軍的坦克、裝甲車、汽車向守軍陣地接近。日軍首先用4輛戰車向堅守烏不浪口的第103旅第208團陣地發起試探性進攻,接觸僅僅十多分鐘,有三輛車就掉頭往回跑,只留一輛車停在原地不動。第208團守在戰壕內的官兵,誤認為該車已被打壞,開不走了,便躍出戰壕向敵人戰車衝去。
  • 最有血性的日軍翻譯:曾截獲日軍屠殺密令,聯合島民將鬼子殲滅
    1938年11月,日軍動用海陸空數百人,在2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登陸了潿洲島。日軍佔領潿洲島後,在島上建立起了哨所、飛機場、電臺等設施,開始了對潿洲島長達7年的統治。日軍在島上施行高壓奴化政策,對島上居民動輒打罵,隨意殺害。
  • 《水滸傳》裡經常吃牛肉,《三國演義》為什麼很少提?
    而《三國演義》是歷史章回體演義小說,小說主題和重點是談謀略,吃飯的場景都很少描寫,更別說吃牛肉了。下面分三個方面展開說明:一、施耐庵是個吃貨,羅貫中好動腦筋《水滸傳》不僅是一本暴力美學,更是一部美食寶典,整部小說充斥著大量的美食和吃飯的場面。
  • 犧盟抗日名將,半年殲滅 2000鬼子,被叛徒出賣血戰日軍4小時殉國
    在當時抓捕的三百多人裡,在當局的拷打之下,大多數人已經叛變,唯獨董天知等五十多人還堅守著。 之後這些人被"起訴",按到慣例押送到刑場處決,他也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不過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是張學良的軍法處,這裡是軍閥為了和南京政府對立而存在的組織。在這裡董天知被判決了五年,並沒有被處決。9月,他們被押送到草嵐子監獄,地址是在北平。
  • 臥虎寨之戰:日軍一個中隊被圍殲,20餘名鬼子頑抗被活埋
    1938年3月29日,臺兒莊大戰期間,日軍板垣師團從臨沂以西竄來步、炮、騎聯合兵種約3000人,侵入了蘭陵鎮北面之向城。日軍侵佔向城後,派出一支300來人的加強中隊連夜佔領了城南的臥虎寨。韓梅村下令炮兵向臥虎寨射擊,上百發炮彈在短短5多分鐘內落入臥虎寨,寨子中的不少茅草屋被炮火點燃,第3營趁機衝入寨子中與日軍展開激戰。狡猾的鬼子在寨子外沿屋牆壁上鑿有槍眼,牆腳下挖洞,上蓋門板,門板上蓋土,日軍躲在洞裡,第3營衝入的士兵有不少人被日軍擊中。二營長王大力見鬼子躲在洞中偷襲,於是下令不要猛衝,藉助牆體用手榴彈投擲炸鬼子。
  • 軍長要團長逃跑,團長堅決不跑,結果直接殲滅了800日軍!
    1937年,日軍的大舉南下,東北軍53軍不斷向南撤退。當時691團擔任後衛任務,掩護全軍撤退。就在十日的時候,691團來到了半壁店,發現這裡有五六十名日軍騎兵。691團先頭尖刀連馬上向這些敵人發起猛攻,僅僅一個小時之後,就基本解決了這股日軍騎兵小隊。
  • 女兒遭日寇侮辱自殺,木匠為報仇引敵進山,後以命換命殲滅七百人
    而在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就有一位姓潘的木匠為了給自己的女兒報仇,冒死將700名日寇引入石灰山全部殲滅,被稱為最有血性的木匠。 自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便迅速攻佔了我國沿海的大部分區域。
  • 上高會戰,日軍血戰七天不知被包圍損兵一萬五,巖永少將切腹自殺
    池田得報,驚得直望著江水發呆,他不敢再走水路,轉而西進禮港、張家山,想從此處過贛江,佔樟樹鎮,以切斷贛江兩岸中國軍隊的聯繫,孰料一到崇禎觀,江西保安團的隊伍又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池田進退兩難,本來損失大半人的他陷在曲水橋一帶多日不得動彈。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什麼水平?
    由於無法現場安排一對一的比試,所以只能根據兩部小說中的戰績來進行邏輯推演。首先,我們先將梁山好漢和三國武將的武力值做一個內部分級,然後再兩相進行比對。梁山好漢的武將層級《水滸傳》裡108位梁山好漢,雖然在座次上並不以武力值做主要考量,但在職位分配上卻能準確反映武力值的水平。
  • 張清華講《水滸傳》: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小說
    廣為流傳的《水滸傳》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張清華認為,對於這一問題人們肯定有非常豐富的,有不同說法的答案,「我認為,《水滸傳》首先是俠義小說的典範。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是在明代蔚為大觀的。明代又形成了四種典範的類型,一個是講史小說,代表就是《三國演義》,還有就是神魔小說,代表是《西遊記》,市井小說代表是《金瓶梅》,俠義小說代表是《水滸傳》。
  • 粟裕「侮辱」日寇,招來報復性「掃蕩」,日本兵求饒:不要殺我
    1941年7月20日,日寇南部襄吉指揮日軍第十二旅團各路日偽軍共計17000餘人,以「斬首行動」直撲鹽城的新四軍總部,妄圖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打掉鹽阜軍分區的新四軍指揮首腦。 針對新四軍總部岌岌可危的處境,粟裕採用「轉蘑菇大法」將日寇耍得團團轉。
  •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
    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淞滬會戰期間,國軍在和日軍血戰時,紅軍在幹什麼?令人敬佩不已日本在佔領東北三省後,侵略野心就開始膨脹起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 1938年日寇殺害蘇克己,宋美齡親自用英語廣播,揭其暴行
    在80多年前的抗日戰場上敵我雙方打了無數慘烈的戰鬥,但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血戰羅店應該就是其中之一了,在這場有「血肉磨坊」之稱的陣地爭奪戰中,敵我雙方反覆佔領羅店13次,戰鬥從8月19日打到8月28日,就在28日抗日軍隊決定撤退之前還佔領了一次羅店。
  • 許世友不費一槍一彈繳獲日軍大隊
    在青島近郊,南海軍區部隊包圍了小林清的「老部隊」——侵華日軍混成第五旅團的一個大隊。該部由日軍大隊長西田中佐、中隊長松本大尉和中隊長西村大尉指揮,按青島日軍總部命令,企圖退往青島,登船回國。但是,不向中國人民繳械,怎能逃出中國國土?
  • 從《三國演義》到《水滸傳》:一代糟過一代
    這句話,將《三國演義》《水滸傳》放在一起來提及,但是這兩部書的水準是在一個層面上嗎?其中的英雄事跡可以相提並論嗎?我一直喜讀《三國演義》,心裡對《水滸傳》極為牴觸與反感。閱讀王東華《發現母親》一書,似乎找到了這種態度好惡的根源。作者將《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比研究發現,漢魏時的中國人素質與宋徽宗時的中國人素質有著天壤之別,正可以作為中國人文化素質不斷下降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