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軍隊傷亡多少會失去戰鬥力?德軍30%,日軍50%都難打垮

2020-12-22 WarOH協虎

文/商學野

在工業革命後的戰爭裡,各種重火力的快速發展,讓戰場上的傷亡率不斷增加。熱兵器的殺傷力遠超冷兵器,一顆殺爆榴彈炮打在地上,周圍幾十平米都會被彈片和衝擊氣流覆蓋,士兵沒有掩體保護的話非死即傷。

在熱兵器戰爭這種絞肉機裡,軍隊的損耗速度驚人。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英軍曾在一天之內陣亡6萬人,一線軍隊大量全軍覆沒,這在人類的歷史中是前所未有的。

索姆河戰役這樣的傷亡之所以少見,是因為軍隊一般都會計算"傷亡率",傷亡到了一定比例,軍隊就會失去戰鬥力,軍官也就會下令撤退。

軍隊是由士兵組成的,不管是最小的班、排還是最大的集團軍或軍群,每當士兵達到一定的傷亡比例,軍隊就會"失去戰鬥力"。"失去戰鬥力"這個名詞不好理解,它到底是指軍隊全軍覆沒了,還是士兵潰退了呢?

其實除了被成建制消滅外,大部分軍事單位"失去戰鬥力"是指撤退休整。以現代戰爭來看,一般傷亡率達到20%就會有失去戰鬥力的危險,30%則是全世界軍隊公認的傷亡率界限,超過30%,仗就沒法打了。30%這個比例看起來好像不太高,為什麼軍隊會以此為界限呢?

一、傷亡背後的直接意義

沒經歷過戰場腥風血雨的人,很難理解傷亡二字的含義。無論古今,戰場的傷亡率高低直接牽扯到軍隊的士氣。

在古代戰爭中,救護水平非常低下,一般受傷的士兵很難存活。冷兵器時代的軍隊傷亡達到十分之一以上,士氣就會受到打擊。這時,除非是治軍有方的名將坐鎮後方,否則士兵們就會產生潰散,也就是古文中的"棄甲曳兵而走"。

這時敵軍會追擊這些失去戰鬥力的士兵,古代戰爭時大量的傷亡和俘虜,都是產生在一方潰退而另一方追擊的過程裡。

現代戰爭因為醫療救護體系的成長,一般傷兵和陣亡士兵都會撤下一線,並且有新生力量上前線補充,所以士兵潰逃的現象有所減輕。但是傷亡率依然對士兵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一線作戰的部隊死傷慘重,有去無回,士兵們可能會產生"畏戰情緒",甚至完全失去鬥志變成逃兵。

軍隊統計傷亡率分為戰時和戰後,戰場上的實時傷亡率就是負傷和陣亡,有一個就算一個;而戰後統計傷亡率,則有受傷、陣亡、被俘、失蹤四種。這四種損傷一時半會兒都無法恢復,軍隊的人員是實打實的減員。有的傷亡過大的部隊會放棄重整,直接撤銷番號,剩餘士兵編入其他部隊。

二、編制決定傷亡率極限——以二戰德軍為例

既然傷亡率是對軍隊士氣有影響,那30%傷亡率的這個分界線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難道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量化嗎?

其實這並不是心理學得出的數據,而是跟近代軍隊的編制有關的,是西方各國軍隊的默認規則。

要理解傷亡率,首先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支軍隊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拿槍打仗。軍隊裡除了大量的一線戰鬥部隊,還有很多後勤和技術兵種,例如工兵、炮兵、通信兵、醫務兵以及輜重運輸部隊、指揮部等等。在打仗的時候,負責衝山頭進攻、或者蹲戰壕防守的大多是步兵,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

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軍戰鬥編制,就能很好地說明為什麼30%傷亡率是軍隊的界限。

德軍在二戰爆發時的步兵師人數是17000人上下,共分為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除此之外,德軍步兵師還有偵察營、反坦克營、工兵營、汽車隊、通訊隊,以及師指揮部和衛隊。

德軍的步兵團下屬三個營,一個營850人,這樣算下來,德軍的一個步兵團有2500人左右。但這些人並不全是步槍兵,還有相當一部分非戰鬥人員,除去這些人,德軍一個師的三個步兵團共7000多人,按照一個整裝師17000人來算,步兵的比例正好是40%。

假設德軍步兵師傷亡率達到30%以上,那一線戰鬥的人可能就剩下一千多人了。而且士兵在受傷後還需要照顧,輕傷員能自理,重傷員一個人則需要兩個人去抬。當傷亡率達到30%,這剩下的1000多個士兵也要分兵去照顧傷員,前線幾乎沒多少拿槍的人,這個步兵師也就失去了戰鬥力。

三、打不垮的日軍

在歷史上,對於傷亡率和戰鬥力的界定並不是一錘定音的,不同國家各有高低。

例如在東亞的日本,日軍對自己軍隊可承受的傷亡率定的比較高。在二戰前期日軍的戰鬥力強悍,馳騁中國和東南亞兩大戰場,雖然在中國遇到了強硬的抵抗,但相對而言日軍的傷亡還是不算太大。

日本的軍隊編制和西方不同,由上到下是師團、旅團、大隊、中隊、小隊的形式、日軍的甲種師團人數眾多,比西方的"師"要多10000人左右,人數大概在27000人上下,乙種師團也有25000人。

日軍甲種師團下面有兩個步兵旅團,還有工兵、騎兵、炮兵、輜重運輸兵各一聯隊,加上師團指揮部,以及旅團指揮部,這都是非一線戰鬥人員。

按照二戰日軍的編制,一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聯隊人數在3800人左右,一個旅團也就是7600人。由此計算,日本甲種師團的一線步兵有15000人上下,超過師團總人數的50%。

在二戰時的日軍師團戰鬥力兇悍,因為他的一線作戰人員比例大大超過西方軍隊,傷亡率甚至達到40%以上還有作戰能力。而在二戰晚期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傷亡率了,"玉碎"作戰是唯一的戰術。此時的日軍無論什麼兵種,只要會拿槍,就要上陣殺敵。在硫磺島這樣的地獄之中,日軍守軍20000多人,最後只有1000人被俘,傷亡率達到了95%以上!

四、普通人對軍隊的誤解

可能很多人看完這些內容覺得驚訝,原來上前線的軍隊居然有一半人不在一線打仗!其實這是現代軍隊精密分工的體現。

軍隊裡的很多崗位屬於技術兵種,例如通信兵、炮兵、汽車兵等等,他們的訓練更偏向專業技能培訓,需要長時間訓練才能熟練,付出的時間成本很大。

這些技術兵種平日裡不進行步兵班、排戰術訓練,而是練車技,打電報,以及火炮瞄準。把他們拉到戰壕裡守陣地,或者讓他們去衝鋒,那就完全是當炮灰了。技術兵種一旦損失很難補充,軍隊失去炮火支援,或者指揮部跟外界失去聯繫,帶來的後果更加嚴重。除非部隊被敵人包圍,那時每個士兵都要拿起槍突圍,否則技術兵種不輕易上第一線。

現代軍隊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整體,像一臺精密的機器,任何一個部位都很重要,失去以後會影響戰鬥力。傷亡30%是一個科學統計的數字,但它並不是鐵律,軍隊在某些時刻會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死戰不退,二戰和之後的韓戰以及越戰中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參考資料:1、《侵華日軍關內師團的編制與分類》,吳京昂2、《軍隊士氣的概念、特徵及其作用研究》,李彥博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戰力強悍?唯有八路軍此數據可以抗衡,得之原因也很心酸
    日軍之所以能獲得如此之多的勝利,和其步兵戰鬥力的強勢有很大關係。入侵中國前的日軍士兵訓練有素,無論是行軍還是火力都比中國強得多。八路軍只有行軍速度一項可以和日軍匹敵,但是能獲得這項數據的原因也很讓人心酸,就是撤退。
  • 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為了守住南北重要交界線徐州的最後一道防線,阻擋日軍向北進攻的計劃,我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了激烈的正面戰爭;最終,我軍在激勵鬥爭後取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戰後,通過統計,傷亡士兵的人數達到了五萬餘人,那麼這次戰爭殲滅了多少日軍呢?
  • 慘烈的臺兒莊戰役,我國軍隊傷亡5萬,你知道殲滅了多少日軍嗎?
    這是一次極其慘烈的戰役,我國的軍隊傷亡大約有5萬。那麼,你知道在這次戰爭中,我國軍隊到底殲滅了多少日軍嗎?這場戰爭雖然是我軍抗戰初期,最大的一次勝利,但是殲敵數量卻不是很多。從時代背景來看,1937年12月日軍已經攻佔了南京,他們渡江北上,打算對徐州發動進攻,按照日本人的計劃,他們應該攻佔鐵路,然後大範圍地進行侵略,以最快的速度逼迫國民政府投降,實現自己徹底佔領華夏的野心和陰謀。在這個緊要關頭,臺兒莊的重要性,徹底凸顯了出來。
  • 淞滬會戰,蔣介石調全國軍隊和日軍血拼,傷亡高達30萬人
    宋美齡慰問前線將士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當時中國雖然號稱有兩百萬軍人,但是去掉一些吃空餉,還有一些連槍都沒有的雜牌軍海軍,空軍力量也十分單薄,對日軍造成的威脅十分有限。此戰第一批上去和日軍血拼的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奉命駐守寶山的18軍奉命堅守寶山的98師第583團3營500餘人在營長姚子青(黃埔六期)率領下,和日軍進行了一個星期的戰鬥,數千名日軍在艦炮和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對寶山發動十幾次進攻,都被該部擊退。
  • 亮劍:日本軍隊中的坂田聯隊,到底多少兵力,為何戰鬥力賊強?
    由亮劍這部電視劇裡面的一段故事情節,我們了解到李雲龍所帶領的新1團與日軍的坂田聯隊經歷了遭遇戰。那個時候,所有的可靠消息都可以顯示出坂田聯隊這支隊伍應該是當時日本陸軍裡面最精銳的一支部隊了。還好後面,這支部隊成功被李雲龍幹掉了它的指揮部,使得我困能夠由正面突圍出日本軍隊他們的包圍圈。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但是如何將一個軍隊的士兵進行合理的編組,這需要涉及到一支軍隊的架構,軍隊結構如何設定,往往也影響著這支軍隊的戰鬥力,所以軍隊結構顯得非常重要,不同的軍隊,其組成結構上也存在著諸多差異,只有提出合理的軍隊編制,才能更方便的管理和調動軍隊,方便我們實現對於軍隊更加高效和科學的管理,方便對於軍隊的調動,所以一支好軍隊必定離不開一種合理的軍隊編制,而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將 「軍」這個編制單位看得很重要。
  • 一個日本軍隊的山崎大隊,擁有多少兵力,為何抗戰時期那麼難打?
    抗日戰爭時期,雖然中國軍隊人數數量上有很大優勢,但裝備上的欠缺不是一星半點。日本的山崎大隊是負責掃蕩的任務,但是偶然間卻進入了根據地。結果他們被各種軍隊包圍,但各支部隊竟怎麼都打敗不了這個大隊。那麼,這山崎大隊總計有多少兵力呢?
  • 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好的軍隊編制,可以讓軍隊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並且還能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關係到軍隊是否可以獲得戰鬥的勝利。 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
  • 中國最能打一支軍隊,3000對3萬,戰鬥到最後一刻,日軍全軍覆沒
    於是萬曆20年,明政府就讓兩支軍隊到朝鮮去偵察,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可是這支軍隊2000人竟然遭到日軍的埋伏,全都被殺掉了。 這個消息傳到了朝鮮,讓朝鮮十分激動,他們想要和小日本幹一架,所以要求,明朝需要出動大軍來幫忙,抗擊日本。
  • 「臺兒莊大捷」我軍傷亡5萬,消滅多少日軍?日軍人數你可能不信
    日軍侵華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幾年,雖然最終以日軍投降戰敗結束。但這戰線時間之長,也對我們國家的人力、物力、經濟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軍為擴大自己的土地,妄圖侵佔我們國家的土地,多次無中生有,挑起事端,發動過大大小小多次戰爭。
  • 我軍戰將在天津當警察也能與日軍血戰
    這股暴亂的匪徒,在日軍的配合下,以為在半夜時分,駐防上述區域的中國軍隊,特別是警察部隊毫無戰鬥力,更何況又是在半夜,都在睡覺,以為很快就會佔領天津市公安局。 在一路向河北省省政府、天津市市政府和駐紮在天津的東北軍發動進攻,迫使中國軍隊後撤,繼而完成對天津的佔領。
  • 原創 | 中國軍隊戰鬥力怎麼樣?
    在這場中華民族的空前浩劫中,南京同胞死難人數超過30萬人。落後就要挨打,軍隊戰鬥力不行就無法保衛自己的同胞。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解放軍(本篇主要針對陸軍軍種)在不同時期戰鬥力水平。
  • 滇西大反攻日軍2次被迫焚毀軍旗 中日傷亡6:1(圖)
    遠徵軍因此提出了口號:「以火力壓火力,以速度壓速度」,這些都是中國軍隊抗戰以來從未有過的。但戰鬥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遠徵軍官兵捍衛民族生存權的堅強意志。以松山戰役為例,第8軍前後10次攻擊松山,該軍的總兵力為15975人,傷亡達6074人,傷亡率高達38%。衝鋒時,團長、營長經常衝在第一線,因此陣亡者中有軍官107名,負傷軍官188名。
  • 德軍一天元帥:保盧斯,不聽命令不知變通,慘敗史達林格勒戰役
    1942年7月,德軍發起了史達林格勒戰役。9月攻入了市區,蘇德雙方在市區展開了激烈殘酷的巷戰。每一條街道、建築物、每一個房間都在爭奪範圍內,雙方傷亡都比較大。到了11月初,德軍佔領了史達林格勒80%的區域。可是冬季卻悄悄來臨了,德軍保盧斯上將預感到戰局不妙。
  • 二戰時期日軍和德軍開戰誰會贏?德國軍隊哪怕百萬大軍,也要餵魚
    有網友問:二戰時期的日軍和德軍軍事實力誰更強?如果當時這兩國開戰誰會贏?如果二戰,其他國家中立,日本和德國開戰。如果是德國進攻日本,那德軍還沒看到日本,就都會餵魚了。
  • 志願軍和德軍戰鬥力誰更強?英國上將一句話道出真相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席捲大半個歐洲,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除了當時世界一流水準的武器裝備外,還使用了領先世界的「閃電戰」,僅僅一個多月就將號稱世界最強的法國陸軍滅掉了。在蘇德戰爭中,數量處於劣勢的德軍只用了5個月的時間就打到莫斯科城下。
  • 抗日神劇中不堪一擊,真正日軍有多強?抗戰14年沒能全殲1個師團
    這50年內,日本屢次侵略中國,派出大量的日本軍人踏上中國的土地。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擁有數百萬的軍人,而日本不到200萬軍人。由於中國的經濟和軍事遠遠落後於日本,中國為了打贏抗日戰爭,付出超過3500萬人的傷亡,可以算是二戰中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近些年在電視上流行的抗日劇逐漸演變成抗日神劇,其中的一些情節極其令人爭議。
  • 松山戰役,中國派出30倍兵力,為何只打掉日軍1個聯隊?
    事實上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並不止上述兩支軍隊,當時中國還在全國抽調了部分精銳的部隊,在雲南等地接受美械裝備以及訓練,因此第二次滇緬會戰,中國遠徵軍的戰鬥力也大大增強,但唯獨有一次,為了進攻日軍一個聯隊防守的要塞,中國遠徵軍卻出動了30倍以上的兵力進攻,經過十次激烈的戰鬥後,才拿下這個地方。這次作戰就是松山戰役。
  • 武漢會戰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國軍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戰鬥中中國官兵英勇抵抗,大量殲滅日軍,給予日軍重重的一擊。但在這次戰役中,中國投入兵力遠比日軍多,傷亡也高於日軍。據有關數據顯示,武漢會戰國名黨方面調集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10萬人。而日軍方面調集了10個師團,約30萬人的兵力,各型艦艇約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
  • 淞滬會戰中日實力差距體現在哪李宗仁評價日軍舉世罕有匹敵
    這次戰役不同於以往,以往中日數次交手,中國軍隊幾乎都是防守反擊,但這次不同,中國軍隊從一開始就展開了狂攻,前僕後繼,不畏犧牲,決不後退! 由於日軍的負隅頑抗,為其援軍爭取了時間。第三、六、九、十一、十三、十六、十八師團,第五師團一部相繼投入戰鬥。 日軍雖是在戰役開始後才進行兵力調動,卻很快在上海完成了陸海空三軍高達30萬人的部隊集結。要知道這些部隊分別來自中國東北、華北、臺灣,朝鮮甚至日本本土。 與日軍超強的戰鬥動員能力相比,國軍的運兵能力就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