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大捷的戰況如何?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2021-01-10 騰訊網

文/臺兒莊大捷的戰況如何?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為了守住南北重要交界線徐州的最後一道防線,阻擋日軍向北進攻的計劃,我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了激烈的正面戰爭;最終,我軍在激勵鬥爭後取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戰後,通過統計,傷亡士兵的人數達到了五萬餘人,那麼這次戰爭殲滅了多少日軍呢?

說到抗日戰爭,大家應該也是知道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人民更是死傷無數,留在全國人民心裡的創傷更是難以估量傷害,這一點我們是永遠不可能遺忘的,剛開始的時候,日本的進軍還是比較猛烈的,中國的軍隊很難抵擋的,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中國一直處於敗退的狀態,不過這種現象最終得到扼制,其中有一場戰役我們是最為熟悉的,那就是臺兒莊戰役。

歷經一個月的時間,傳來了「臺兒莊大捷」好消息,李宗仁親自率領軍隊擊敗了日軍的主力軍,為臺兒莊戰役殲滅了很多敵人,因而前線士兵士氣大漲,大大增強了前線戰士的戰鬥力,並繳獲了很多槍枝彈藥,給我軍帶來了很多稀缺的物資,我方當時參戰的人數為40萬人,日軍人數你也許不信,日方兵力僅僅只有五萬餘人。再這樣八倍的懸殊之下,我方竟然還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這次戰爭的成果震驚了世界,也很大的打擊了日本的侵略者。在池峰城將軍的指揮下我們軍隊艱苦奮鬥,擊敗了日軍兩個精銳師團的戰鬥力,還消滅了日本軍人多達兩萬多人!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裡,感謝各位看官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臺兒莊大捷」我軍傷亡5萬,消滅多少日軍?日軍人數你可能不信
    日軍侵華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幾年,雖然最終以日軍投降戰敗結束。但這戰線時間之長,也對我們國家的人力、物力、經濟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軍為擴大自己的土地,妄圖侵佔我們國家的土地,多次無中生有,挑起事端,發動過大大小小多次戰爭。
  • 慘烈的臺兒莊戰役,我國軍隊傷亡5萬,你知道殲滅了多少日軍嗎?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過很多慘烈的戰鬥,其中有一場戰鬥被人稱為臺兒莊戰役。這是一次極其慘烈的戰役,我國的軍隊傷亡大約有5萬。那麼,你知道在這次戰爭中,我國軍隊到底殲滅了多少日軍嗎?這場戰爭雖然是我軍抗戰初期,最大的一次勝利,但是殲敵數量卻不是很多。
  • 臺兒莊大捷殲敵2萬多人,我軍犧牲多少?看完後才明白抗戰有多難
    雖然我軍與日軍在武器裝備上差距很大,但戰士們以頑強的戰鬥意志戰勝了日軍,並堅持到了勝利的那一刻。在與日本的大多數戰鬥中,中國軍隊並不佔優勢,戰爭損失比日本嚴重得多。要殺死一個日本侵略者,往往需要犧牲幾個士兵。這也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但現在中國發展壯大了,不會像當初那樣陷入困境了。抗日戰爭中的臺兒莊大捷,極大的鼓舞了軍隊的士氣。
  • 夏文運:二戰時期日軍的翻譯官,臺兒莊大捷的諜報英雄
    夏文運1938年,臺兒莊戰役爆發,夏文運雖然沒有正面參戰,但是此次戰爭的勝利卻與他有著莫大關係。臺兒莊大捷是我們國家全面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所獲得的最重大的一次勝利。臺兒莊戰役勝利的地下英雄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開始了大規模的侵華行動。日本佔領了南京之後,便派出了13師團從津浦線北上。"有身份,好辦事"的夏文運憑藉"上司"和知鷹二的庇護,冒著生命危險,在敵方內部多番打探。得知此消息後便立即向外送出情報。
  • 南北東序幕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勝利的基礎,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日軍滿以為我軍主力已被摧毀,中國一萬泉丟失抗戰能力。他們侵華戰爭的下一步,便是要打通津浦線,使南北東三面日軍在徐州會師西進,逼迫我軍投降。在日軍的估計中,這次會師應該只是「旅次行軍」而已。但是敵軍卻沒有想到,它在南北東三面都被我軍所阻攔,最後還要在臺兒莊吃一記空前的敗仗。南京大屠殺之後,日軍循津浦線北上,原是傾巢而出,自覺並無後顧之憂。
  • 兩次盛況空前的戰役,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神話,連吃兩個啞巴虧
    雖然我軍裝備兵員較差,但還是有幾場戰役在我軍裝備差的情況下,靠著將軍出色的指揮能力把我軍的威風給打了出來,下面就來盤點一下:1.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號,在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不讓日軍往戰線推進,由林彪率領的115師,發揮近戰和山地作戰的特長,首次集中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國的伏擊戰。
  • 臺兒莊戰役:我軍如何反敗為勝?最後5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
    炮轟之後,繼之以坦克車為前導,向我軍猛衝。將我守臺兒莊外圍的陣地工事摧毀後,敵步兵乃隨入據守,步步向前推進。 我軍浴血抵抗,臺兒莊居民以石塊為屋,故敵人佔據一屋即等於一碉堡,我軍不易反攻收復,反之敵人攻取我一民屋也須付出血的代價。我軍無平射炮、無坦克,我軍以血肉之軀與敵方炮火坦克相搏鬥,至死不退。
  • 臺兒莊大捷和崑崙關大捷,同一支日軍部隊,遭遇兩次殲滅性打擊
    南口會戰碰上湯恩伯十三軍,臺兒莊會戰遇到五十九軍,崑崙關又碰上剛組建的第五軍,都被打得丟盔卸甲,第五師團損失慘重。臺兒莊一戰,更是遭遇殲滅性打擊。這都是第五師團的英勇戰績。
  • 「臺兒莊戰役」我方犧牲5萬多人,日軍陣亡人數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臺兒莊戰役」我方犧牲5萬多人,日軍陣亡人數說出來你可別不信中國的近現代史上,總是充滿了戰爭,尤其抗日戰爭,這場戰爭給人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
  • 他在滕縣保衛戰中殉國,李宗仁說「無滕縣之苦,焉有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絕對值得大書特書,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臺兒莊戰役的指揮官李宗仁說過一句話:「若無藤縣之苦,焉有臺兒莊大捷」,而滕縣保衛戰的指揮官就是王銘章將軍。隨著韓復渠幾十萬大軍不戰而逃,日軍很快就殺到了滕縣和臨沂,這兩個地方相當於是徐州的北大門,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王銘章就接到命令,鎮守滕縣。除了王銘章之外,參加滕縣外圍戰的還有45軍。在滕縣外圍王銘章和日軍打了幾天幾夜,雖然王銘章非常頑強,但日軍有飛機大炮的掩護,藤縣外圍第一防線很快失守。
  • 抗日名將王銘章,為抵抗日本侵略者死守滕縣,促成了臺兒莊大捷
    可是因為川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所以他們當時各方面的裝備比日軍差很多,王銘章和日軍對抗的第一仗打得非常慘烈,部隊傷亡十分不樂觀,王銘章只能下令暫時退後修整。
  • 臺兒莊大捷的首功將領,1949年配合傅作義起義,後為何病死監獄?
    ,特工夏文運無疑是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要不是他的情報,國軍根本不可能取得臺兒莊大捷的勝利。  今天繼續來介紹一個臺兒莊大捷的功臣,而且他應該說是首功將領了,之後還被蔣介石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  他就是抗日名將池峰城將軍,就在1938年的3月24號,日軍開始派重兵進攻臺兒莊,此時國軍駐守臺兒莊的是池峰城指揮的第二集團軍31師,雖然這支31師還是十分勇猛的,但是面對日軍如此猛烈的炮火攻擊,確實也是傷亡慘重。
  • 四十九個日夜浴血苦戰鑄就的勝利—臨沂大捷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全國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是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要勝利,為臺兒莊戰役取得大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勾勒出了沂蒙人民威武不屈抗爭精神。
  • 這個歷史你要知道:臺兒莊大捷後發生的悲劇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臺兒莊取得勝利僅僅一個月後,國軍竟再次被日軍包圍,最終被迫放棄徐州,這情形不禁讓人想起剛結束不久的淞滬會戰。
  • 臺兒莊大捷中不聽指揮的湯恩伯,到底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管箍四省,自古兵家必爭,徐州一旦失守,日軍即可擊破隴海路防線,奪取鄭州,進逼武漢等地。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 徐州之戰,遠非一城一地之得失。韓復榘被軍法處決,但日軍已經到魯南邊界了。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臺兒莊,再圍取徐州。
  • 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看看岡村寧次怎麼說
    抗日戰爭中,要想打敗日本軍隊,中國軍隊得付出多少倍的兵力?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回憶錄。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
  • 抗戰中,此役我軍傷亡8000日軍全軍覆滅,堪稱最有血性的戰役
    抗戰爆發之後,由於敵我雙方在軍事力量上具有明顯的差距,因此我軍付出的傷亡代價是十分慘重的,可以說整個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是無數軍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比如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幾乎每場戰爭都要犧牲好幾萬士兵,今天咱們就講講整個抗日戰爭中最有血性的一場戰役,松山戰役。
  • 他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是著名的抗日名將,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
    他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是著名的抗日名將,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 馮玉祥作為西北王,曾經手握40萬西北軍,手下有很多優秀的將領,其中有13個人被稱為「十三太保」,每個人都很厲害,但要說最厲害的還得是孫連仲。
  • 日本侵華十幾年,一共來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看完別不信
    究竟有多少日本兵到過中國,實際是一個無法準確統計的數字,因為日軍部隊經常會調防,比如調回本土休整重建、調往太平洋戰場當炮灰等等,在華兵力數字和部隊番號是不斷變動的。按照投降時168個師團總兵力600餘萬人的比例規模,到過中國戰場的105個師團約佔62.5%,那麼大約有300多萬日本兵先後到中國,這已經是個近似準確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