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大捷的首功將領,1949年配合傅作義起義,後為何病死監獄?

2021-01-10 網易

2020-12-15 12:15:05 來源: 愛看的卡薩丁

舉報

  之前我們說過了抗日戰爭中臺兒莊戰役能取得勝利,特工夏文運無疑是立下了極大的功勞,要不是他的情報,國軍根本不可能取得臺兒莊大捷的勝利。

  

  今天繼續來介紹一個臺兒莊大捷的功臣,而且他應該說是首功將領了,之後還被蔣介石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1949年的時候,他還積極地配合傅作義將軍起義,按照道理這樣的將領應該是立下功勞,可是為何1955年他卻病死獄中呢?

  他就是抗日名將池峰城將軍,就在1938年的3月24號,日軍開始派重兵進攻臺兒莊,此時國軍駐守臺兒莊的是池峰城指揮的第二集團軍31師,雖然這支31師還是十分勇猛的,但是面對日軍如此猛烈的炮火攻擊,確實也是傷亡慘重。

  

  此時池峰城的31師已經堅守了十餘天了,但是卻遲遲沒有等到國軍援軍的到來,作為最高指揮官的池峰城無疑是心急如焚,因為按照這樣的局面發展下去,31師的全軍覆沒也就是個時間的問題。

  隨後池峰城開始急忙聯繫總司令孫連仲,並且提出可否暫時撤退的提議,而此時的李宗仁也得知了這件事情,李宗仁堅持要求池峰城的31師要進行抵抗,因為這邊湯恩伯軍隊已經在快速馳援了,為此池峰城所部必須要在堅持一段時間,否則的話大好的局面就要落空了。

  

  接到命令後的池峰城也只能是服從李宗仁的命令,只有堅守住了,才能在之後給日軍來個內外夾擊,這樣的話這場臺兒莊的勝利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此時的池峰城已經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和日軍作戰了,他下令炸毀浮橋,這樣的話也是徹底斷了部隊撤退的路,此行為也能更好地激發31師國軍弟兄們的血戰到底的決心。

  

  接下來的戰鬥那是進行的慘烈無比,日軍不斷的發起猛攻,甚至還用大量的燃燒彈來燒毀城內的建築,可是縱使這樣,池峰城所部仍然還是沒有後退半步,其實當時日軍已經是極為的震撼了,要知道前不久才用了6個小時佔領了濟南,可是這個臺兒莊卻為何如此的難攻克呢?

  僅僅十餘天過後,池峰城的31師就從8000多人變成了1400多人,可是此時池峰城的戰士們似乎也都下了必死的決心,甚至池峰城主動帶著戰士們和日軍進行大刀肉搏戰,好在1天之後,也就是4月6號,湯恩伯的援軍到了,很快的臺兒莊的戰局就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結果是日軍不得不下令撤退,而作為守將的池峰城無疑是立下了頭功,後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在解放戰爭的後期,池峰城還配合傅作義將軍策劃了起義,從這點來說他可是立下了功勞的。但是很奇怪的是1949年的4月1號,池峰城卻突然被關押了,其實是因為當時池峰城的副官惡意告發他,說池峰城是假投降,真潛伏。

  

  當時自然是無法辨別真假,但是為了全局考慮,池峰城就被關押了起來,1955年3月16日,池峰城病逝在北京監獄,享年51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1955年大授銜時,有3098位起義軍官被授予了軍銜。在這3098位被授予軍銜的軍官中,被授予將官的有10人,其中有三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當時反映很大,彰顯了新中國領袖們廣闊的胸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三位將領是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
  • 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原標題: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北平地下黨和軍管會北平市公安局,聯絡、策動和指揮國民黨保密局北平站站長徐宗堯以下舉行整建制起義,消除了原軍統特務潛伏組織對北平市的巨大危害,成為對開國大典的又一份獻禮。
  • 傅作義起義,將領不滿卻不敢表現,石覺大哭:不能再為校長盡忠了
    比如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有許多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在最後關頭能夠認清楚局勢,自覺站到人民的這一邊來。這其中傅作義將軍起義,就非常值得一提。傅作義將軍起義,不僅加快了戰爭勝利的步伐,還避了千年古都北京毀於戰火之中,功勞不可謂不大。可是,在傅作義將軍起義的過程中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起義過程中,傅作義將軍統帥的部隊裡面有不少是蔣委員的嫡系部隊。
  • 1949年,國民黨將領吳奇偉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的結局怎麼樣?
    廣州是中國近代革命的發源地,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北伐一路進展順利,在1927年攻打下武漢後成立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4月,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寧漢分裂。1927年9月,寧漢合流,國民政府也變成了我們熟知的南京國民政府。
  • 傅作義起義前,放走的唯一一個實權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在和解放軍代表商談後籤訂了和平協議,使得北平可以和平解放,傅作義也因此成為了「北平的大功臣」。
  • 傅作義私藏武器電臺,為何起義兩年後才上繳?毛主席:你留著用吧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使城內的大量文物古蹟和200萬市民免遭戰火危害,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時任華北「剿總」司令的傅作義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舊軍閥出身,長期主政西北的大員,傅作義對於起義改編並非心甘情願,即使解放後仍然抱有腳踏兩船的幻想。
  • 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1949年1月,經過與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將軍的多次會談,終於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協定;隨著傅作義在協定上的籤字和所部25萬餘部隊開出北平城,接受解放軍改編,北平終於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的老部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將軍立即表示了和平起義的意願;隨著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的協助,至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將軍率領所部6萬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和平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綏遠和平解放。
  • 平津戰役時,跟隨傅作義發動起義的四個軍長,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的北平是很不太平的。這天,東北野戰軍和我國華北的部分軍隊將傅作義的五十萬大軍困在了北平這座城市裡。而老蔣想要用這五十萬大軍牽制我軍的軍隊,在必要時實施戰略反撲。於是,傅作義收到老蔣的命令是死守北平這座城市。
  • 傅作義在北平起義後,他的地位如何,子女如今在幹什麼?
    我軍在進攻北平前,對北平守軍傅作義部隊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勸他以人民為重,戰局已經不可避免,和平解放這座千年古都至關重要。最終經過了雙方人員共同努力,傅作義為代表的北平守軍25萬選擇起義,自此北平和平解放。
  • 此人綏遠起義時最後一個籤字,為何名字卻在協議上排在最前面?
    1949年1月,新華社全文廣播了《關於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協議》,遠在綏遠的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董其武將軍決定,接受共產黨的和平政策,率部和平起義。 其武是傅作義的鐵桿兄弟,既然北平走了和平之路,綏遠也不能落單,況且綏遠部隊都是傅作義的嫡系。
  •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1949年,國軍接連敗退,人心向背,大批國民黨將領紛紛起義,我們熟悉的包括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他們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孔從洲、韓練成、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有些沒被授銜的將領也都受到了優待,但是唯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在建國後只擔任了一個農場的副廠長,同樣都是起義將領,為何他的差距這麼大呢?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
  • 傅作義起義,特別允許他留下一個警衛團,不料警衛團差點鑄成大錯
    1949年1月,傅作義正式起義,作為國民黨華北方面最高長官,傅作義的起義,完全是符合潮流的,使得北平,這座千年古城得以和平解放,傅作義功在千秋,2月,毛主席在西柏坡見到毛主席,毛主席稱讚他「你有功,謝謝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會忘了你的!」聽到這話,傅作義熱淚盈眶。
  • 四川軍閥楊森兩次申請起義都被拒後,跟隨蔣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1946年6月,解放軍與國軍爆發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軍先後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又開始了渡江戰役,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投入兵力170多萬人和國軍的420多萬人戰鬥。以自身傷亡130多萬人代價,斃傷國軍171多萬以及起義部隊84.7多萬人。
  • 他是陳誠系重要將領,49年老蔣讓他保衛四川,兩月後他卻率部起義
    但是在兩月之後,羅廣文卻選擇了棄暗投明,率部起義的正確道路,讓老蔣直罵「娘希匹」,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羅廣文是重慶忠縣人,1905年生,家境富裕,早年留學日本,先後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進入黃埔軍校任教,後任第十八軍任炮兵中校營長,治軍嚴明,訓練有方,深為得陳誠的賞識,從此成為陳誠系的重要將領。
  • 傅作義簡介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人,國民革命軍將領。是一位抗日名將、追求進步的國民黨員。1910年入太原陸軍小學。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
  • 第一個起義的國軍高級將領,高樹勳結局如何?毛主席親自「保人」
    提到國民黨軍隊將領起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傅作義、陳明仁、董其武、曾澤生、吳化文等人,但是有一個人更值得被頌揚,就是高樹勳。高樹勳的「邯鄲起義」,在國內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他是第一個倒蔣的國軍將領,又正值重慶談判剛結束,我黨正號召反對內戰,因此毛主席對這件事非常關注,起義後僅三天,1945年11月2日,毛主席、朱總司令親自發了賀電:「建侯吾兄勳鑑:聞兄率部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倫,莫不同聲擁護
  • 解放戰爭期間,分別擔任五個戰區剿總司令的將領都是誰,結局如何
    華北:傅作義,上將軍銜,山西榮河人,早年曾在辛亥革命爆發後,跟隨起義軍總司令姚以價赴娘子關抵禦清兵,並在後來又參加了北伐和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傅作義與宋哲元等50多名北方將領聯名發出通電,請求抗戰,後來日軍侵佔山海關,傅作義奉命率部由綏遠出師東進,開赴抗日前線,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
  • 這個歷史你要知道:臺兒莊大捷後發生的悲劇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臺兒莊取得勝利僅僅一個月後,國軍竟再次被日軍包圍,最終被迫放棄徐州,這情形不禁讓人想起剛結束不久的淞滬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