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古往今來在中國歷史上總是有許多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經典事例。比如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有許多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在最後關頭能夠認清楚局勢,自覺站到人民的這一邊來。
這其中傅作義將軍起義,就非常值得一提。傅作義將軍起義,不僅加快了戰爭勝利的步伐,還避了千年古都北京毀於戰火之中,功勞不可謂不大。
可是,在傅作義將軍起義的過程中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起義過程中,傅作義將軍統帥的部隊裡面有不少是蔣委員的嫡系部隊。
這些蔣委員的嫡系部隊不僅人數將近佔了傅作義統帥部隊的一半,還裝備十分精良。在傅作義統帥的蔣委員嫡系部隊中有不少人是蔣委員的學生,他們受到蔣委員的迷惑十分嚴重,對蔣委員的倒行逆施並沒有放在心裏面。
因此,對傅作義將軍的起義行動造成了很大的幹擾。甚至在起義過程中,當傅作義將軍宣布起義後,國民政府的一個兵團司令官居然在會場上大哭起來還大喊不願起義。
後來,傅作義將軍為了儘快完成起義計劃,特別允許蔣委員在北平嫡系部隊師長及以上將領可以專門乘坐飛機返回南京,但他們的部隊必須留下來接受改編,就這樣北平才得以和平解放。
這位在會場上不願起義還大哭大喊起來的兵團司令官就是晚年官至二級上將的石覺,為何石覺就是不願參加和平起義呢?晚年又為何能官至二級上將?在這背後究竟有不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我軍的老對手20世紀初的時候,石覺出生在廣西桂林的一個小山村裡面。後來,離開了家鄉到了廣州報考孫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自此成了蔣委員的學生,後來逐漸成為蔣委員的鐵桿粉絲。
在參軍早期的時候,石覺也曾經是一個愛國青年,為北伐戰爭做出了一定貢獻,不過後來就逐漸因為蔣委員的錯誤方針和政策而越陷越深,逐漸成為了我軍的仇人和老對手,為什麼說是我軍的仇人和老對手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石覺很早就和我軍"打交道"。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石覺就曾經多次帶領部隊參與進攻蘇區的圍剿,並且十分積極賣力。
二是,石覺與我軍結下了很深的血債。在中原大戰後,石覺率領部隊參與進攻方志敏同志所領導的紅軍部隊,在激戰之中,方志敏同志不幸被俘,最後光榮犧牲。
三是,石覺是蔣委員比較信賴的學生將領。石覺一直在蔣委員的嫡系部隊之中歷練,從基層軍官做起,最後成為二級上將,與蔣委員的提拔與信任是分不開的。
蔣委員用人素來比較信任浙江人,石覺作為非浙江人出生卻能夠在晚年官至二級上將不能不是一種信任。所以,石覺自然就成為蔣委員的鐵桿粉絲了。石覺不僅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是我軍的老對手,到解放戰爭後,又一次充當了開路急先鋒的角色。
二、起義會議上大哭,晚年官至二級上將抗戰勝利以後,石覺已經是國民政府王牌軍軍長了,當時正意氣風發地指揮著自己的部隊開赴華北去乘坐著美國人的軍艦到華北受降。
在受降結束後,石覺就露出了對我軍兇狠的爪牙,率領著自己的部隊先後攻佔了我軍的一些重要據點。後來,又指揮部隊接連在華北地區與我軍多次交手和激戰,對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困擾。也正是他的這一份"功勞"為他爭取到了兵團司令官的高職。
石覺升任兵團司令官以後,就率領部隊進駐到了北平一帶。一方面是防備我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其實也有暗中監視傅作義將軍的意思。
石覺就這樣信心滿滿地到北平上任了。可惜好景不長,一場戰役後,國民政府在華北的部隊都遭到了殲滅或打擊,剩下的部隊也只能被圍困在北平一帶了。
傅作義將軍為了和平和促進國家統一,毅然決然的選擇走和平起義的道路。傅作義將軍為了確保和平起義,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先將北平的警備任務交到自己的部隊手中,石覺等人的部隊則被分配到了郊外,同時還給每一個蔣委員部隊的將領派了隨同人員以便監控。
二是,傅作義在起義前以召開軍事會議為藉口召集石覺等將領,開會的時候立即派兵將他們包圍起來,向他們宣布和平起義的消息。雖然這些將領心有不滿,但都不敢表現出來。只有石覺居然當場大哭了起來,還大喊說:以後不能再為校長盡忠了!
三是,傅作義將軍在宣布起義後,為了儘快只能掌握住中央軍的部隊,特別允許中央軍師長及以上將領可以坐飛機回到南京。
傅作義將軍的這些舉措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回到南京後的石覺後,因為他的"忠心"而被蔣委員繼續委以重任。
後來到了臺灣之後,石覺還是繼續充當蔣委員的忠實鷹犬,可能正是因為他的這一份"忠勇之心",最後在晚年時候才能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的軍銜。雖然石覺一生當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與我軍做鬥爭,但是石覺在抗戰時期的功勞也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抗戰中頗有功績抗戰爆發時,30歲不到的石覺已經是國民政府主力部隊的旅長了,在抗戰初期的時候,曾經多次與日寇血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精氣神。
後來又轉戰大江南北,先後參加過多場重要會戰,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因此在抗戰後期就已經是主力軍軍長了。
當時,石覺的部隊是國民政府軍隊內少有的美式部隊,不僅人數眾多,裝備也十分精良。後來石覺的部隊,在廣州集合準備北上接受日軍投降。
可想而知,在當時中國眾多部隊之中,能夠有幸擔任受降部隊是多麼榮幸的一件事情,而石覺正是這支受降部隊的主官。
可惜的是,解放戰爭中,石覺繼續站在蔣委員的陣營之中,不能夠認清局勢,即使明明有參加和平起義的機會也不知道好好珍惜,還大喊:以後不能再為校長盡忠了!
不得不說,石覺真的是他們校長的鐵桿粉絲啊!不管在什麼時候,都還能想著他們的校長。石覺的這一番"忠心"也沒有白白付出,最後在晚年終於被授予二級上將的軍銜,達到他軍事生涯的一個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