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戰役時,跟隨傅作義發動起義的四個軍長,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09 聊聊歷史兒

1949年1月的北平是很不太平的。這天,東北野戰軍和我國華北的部分軍隊將傅作義的五十萬大軍困在了北平這座城市裡。而老蔣想要用這五十萬大軍牽制我軍的軍隊,在必要時實施戰略反撲。於是,傅作義收到老蔣的命令是死守北平這座城市。

面對著這樣的內憂外患,傅作義是否發動起義成了國民黨軍隊能否生存下去的關鍵因素。經過我黨和社會各界進步人士的遊說和我軍對傅作義施予的軍事強壓雙重壓力下,傅作義不得不向國民軍宣布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

可是,那個時候的國民黨軍隊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狀態呢?國民黨軍中老蔣的嫡系部隊佔了很大的比重。在軍隊執行軍令時,就連傅作義本人下達命令時都不能說是完全的聽從的。一盤散沙下的國民黨軍無疑是在負隅頑抗了。

但是這次起義,傅作義本人的親信將領是完全支持他的決定的。他們為了能夠很好的控制老蔣的嫡系軍隊,商討了一個計策。這個計策就是「將兵分離」。就是在會議之前並沒有告訴嫡系軍隊的將領會議的內容,且在會議時將其全部扣在了會議室中,不允許和外面自己的軍隊進行接觸。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中央軍各軍長、兵團司令不認同他的做法並及時抽調自己的兵力明哲保身。

可是,僅僅只靠傅作義本人是無法完成和平解放北平這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的。這次會議的最終結果是:只有兩位中央軍的嫡系軍長籤了和平協議。

黃翔,他是國民黨92軍的軍長。黃翔此人能力十分的出眾,是黃埔第七期的學員出身。在平津戰役的幾位軍長裡,他的情況是最為特殊的。他的特殊之處可以用以下幾點來形容:黃翔並不是黃埔前幾期的老牌學員。他對於老蔣的歸屬感並不是很強烈;他曾經的上司是我黨的地下潛伏黨員——侯鏡如。在侯鏡如的耳濡目染下,他自然還是從心裡希望能夠和平籤署協議的。可以看出,黃翔此人能夠同意傅作義的觀點並不稀奇。建國後,他依舊選擇了跟隨在傅作義的身邊,為了祖國的水利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來,黃翔還成為了全國政協的委員。在1990年時,黃翔因心臟病去世,時年85歲。

廖慷,他是31軍的軍長。廖慷和黃翔一樣都是黃埔的學員。在1948年平津戰役時期,廖慷深感國民軍大勢已去,自己區區一個軍長無法和大勢所抗衡。在權衡利弊後,他籤署了這份和平協議。籤署協議後,廖慷前往東南亞定居。晚年時期,他回到了臺灣,終年86歲。正因為傅作義和這兩位軍長的審時度勢,才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了北平。北平的解放加快了我國解放的進程,為我國的解放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相關焦點

  • 傅作義起義前,放走的唯一一個實權軍長,最後結局如何?
    其實傅作義起義前的情況也不太好,他的三個嫡系第35軍和第104軍、105軍先後被我軍殲滅。他雖然號稱還有二十多萬部隊,卻大多數都是蔣介石的嫡系,當時在北平城內,聽蔣介石的人要比傅作義多,為了極可能的減少阻力,傅作義在起義前放走了一些反對起義的高級將領,其中只有一個是實權的軍長,這就是第16軍的軍長袁樸。
  • 四川軍閥楊森兩次申請起義都被拒後,跟隨蔣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1946年6月,解放軍與國軍爆發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解放軍先後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又開始了渡江戰役,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解放軍投入兵力170多萬人和國軍的420多萬人戰鬥。以自身傷亡130多萬人代價,斃傷國軍171多萬以及起義部隊84.7多萬人。
  • 傅冬:潛伏父親傅作義身邊,勸其起義解放北平,晚年結局如何?
    1948年11月2,遼瀋戰役戰役結束,四野大軍入關在即。4日,傅作義奉命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商討防禦對策。私底下老蔣極力說服他指揮部隊南撤,並許給東南軍政長官的職務。但傅作義的處境非常尷尬,雖然有「守城名將」之稱,但當時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面對的又是鋒芒畢露的四野,命運堪憂。
  • 傅作義在北平起義後,他的地位如何,子女如今在幹什麼?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悍然挑起發動了內戰,妄圖消滅我軍。但蔣介石最終的目的沒有達成,我軍在全體指戰員的英勇作戰下,以弱勝強,擊敗了號稱擁有八百萬的蔣介石軍隊,建立了新中國。
  • 都是傅作義的重兵集團,為何綏遠起義部隊能保留,北平卻被改編?
    傅作義是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在華北的最高指揮官,手下兵馬最多時不下60萬人。這麼多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和平起義的。北平起義時,25萬國軍開出城外改編,打散編入不同的解放軍部隊;而綏遠的董其武、孫蘭峰(都是傅作義愛將)兵團近10萬大軍卻保留了建制沒被打散,轉化為第23兵團,後來還獲得了參加抗美援朝的機會。
  • 平津戰役之亂象,蔣介石不放權,傅作義怒罵,一個師長我都管不住
    傅作義雖然是雜牌,但內部比較團結,戰鬥力稍微強一些,非但沒有被解放軍重創,還打了大同集寧、偷襲張家口等戰役,讓華北解放軍吃了不少虧。 這些下級部隊長官和傅作義官階差得太遠,傅作義一個命令有如山倒,自然是令行禁止。 同時,傅作義還以加強防禦的名義,不斷調動各路部隊,把中央軍分散開。 例如侯鏡如的十七兵團,是中央軍系統的,傅作義把這個兵團下屬的三個軍,分別調到三個地方,一個在北平,一個在天津,一個在塘沽,讓侯鏡如幾乎成了個光標司令。
  • 此人綏遠起義時最後一個籤字,為何名字卻在協議上排在最前面?
    當時綏遠的情況遠比北平複雜,傅作義、董其武等在與國民党進行了一系列明爭暗鬥之後,起義的事情終於塵埃落定。 可是,在宣布起義時,有一個重要人物在通電籤字儀式上沒有來。更為奇怪的是,他最終是最後一個籤字,可他的名字卻排在了通電的第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起義將領3人被授予上將,傅作義功勳卓著卻未獲授銜,這是為何?
    他在國民黨軍長第二次聲威大震,是解放戰爭中的四平血戰,他率部抗擊林彪對四平的進攻,在丟失五分之三市區、傷亡慘重的情況下,拼死堅守,等來了援軍,林彪不得不撤兵而去。為此,主席說「林彪打仗就不如你」說的就是這次戰事。1949年2月,任華中軍政長官官署副長官兼長沙警備司令,後又被任命為湖南省主席、省綏靖總司令,與程潛一道率部通電起義。
  • 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歷任站長皆為資歷很老的軍統骨幹,如馬漢三、黃天邁、文強、喬家才、王蒲臣等,設六科,有近10個組、站,還有電訊支臺、潛伏組、特別站、交通支臺等下屬單位。這些站長,為保密大多住在胡同裡,一般特務並不知道站長住址。 1948年冬,平津戰役基本結束。1949年1月22日上午10時,和平解放北平協定籤字。蔣介石在之前為穩定、拉攏傅作義,想盡了各種辦法,為保華北、北平,絞盡腦汁。
  • 1949年,國民黨將領吳奇偉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的結局怎麼樣?
    粵系將領的傑出代表有薛嶽、張發奎、餘漢謀等,不過這些人都沒有留在大陸,他們有的逃到香港,有的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當然也有的粵系將領深明大義,他們反對內戰,為和平主動起義,並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吳奇偉是起義將領的典型代表。
  • 解放戰爭中,國軍起義的5位陸軍二級上將都是誰?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
  • 傅作義的女兒,曾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建國後結局如何?
    抗日戰爭的時期,傅作義屢獲戰功,並因此而被譽為抗日名將。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又率部起義,為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綏遠的「九·一九」起義立下了大功。在傅作義將軍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的老部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將軍立即表示了和平起義的意願;隨著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的協助,至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將軍率領所部6萬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和平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綏遠和平解放。
  • 陳明仁發起湖南起義,後成開國上將,他麾下4位軍長結局如何?
    1925年,廣州軍閥陳炯明對革命團體發動攻擊。黃埔軍校學員立刻展開反擊。就此,北伐第一戰掀起了。在廣州城內,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黃埔系戰力越打越兇,陳炯明只好逃走。之後,老蔣繼續進攻。在惠州戰鬥中,陳明仁帶人第一個衝上城樓。頂著槍林彈雨,他冒死打開城門。最終,陳炯明被徹底擊敗了。在慶祝大會上,老蔣點名稱讚陳明仁。
  • 解放戰爭期間,分別擔任五個戰區剿總司令的將領都是誰,結局如何
    日本投降後不久,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執意挑起內戰,並為了便於指揮和管理,還特意設立了東北、華北、華中、徐州和西北五個「剿總」司令部,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當年在解放戰爭期間,這五個「剿總司令」都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傅作義起義,將領不滿卻不敢表現,石覺大哭:不能再為校長盡忠了
    這其中傅作義將軍起義,就非常值得一提。傅作義將軍起義,不僅加快了戰爭勝利的步伐,還避了千年古都北京毀於戰火之中,功勞不可謂不大。可是,在傅作義將軍起義的過程中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在起義過程中,傅作義將軍統帥的部隊裡面有不少是蔣委員的嫡系部隊。這些蔣委員的嫡系部隊不僅人數將近佔了傅作義統帥部隊的一半,還裝備十分精良。
  • 陳明仁深明大義,後為開國上將,他手下的四位軍長結局如何?
    陳明仁功勳卓著又深明大義,長沙起義名留青史。那麼,陳明仁在長沙起義的時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一個兵團,也就是第一兵團,轄四個軍,分別是第14軍、第102軍、第71軍、第100軍,加上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1、2、3師的兵,一共有7.7萬人。 那麼,這四位軍長後來又如何呢?我們仔細來說一說。
  • 解放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已成定局,傅作義婉拒蔣公子的美意
    然而,戰局的發展大大出乎傅作義的意料!天津戰役打響後,各攻城部隊僅用40分鐘就在東西南三面9個地段突破了國民黨守軍號稱「固若金湯」的天津城防。15日晨,東西主攻集團於金湯橋會師,將守軍分割成數塊。爾後採取擊弱留強,先吃肉後啃骨頭的戰法,經過29小時激戰,全殲守軍13萬人,俘虜陳長捷、第62軍軍長林偉儔、第86軍軍長劉雲瀚、天津市市長杜建時等人。天津解放後,據守塘沽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部及第87軍等部5個師共5萬餘人乘船南逃。
  • 傅作義私藏武器電臺,為何起義兩年後才上繳?毛主席:你留著用吧
    時任華北「剿總」司令的傅作義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舊軍閥出身,長期主政西北的大員,傅作義對於起義改編並非心甘情願,即使解放後仍然抱有腳踏兩船的幻想。1948年9月初濟南解放,10月東北完全解放,一旦東野入關,首當其衝的便是傅作義。此時,傅作義的部隊部署在保定、北平、天津一線,排成一字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