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仁深明大義,後為開國上將,他手下的四位軍長結局如何?

2020-12-23 騰訊網

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有十幾位高級國軍將領選擇起義,站在人民這邊,繼續為人民為國家出力。在這其中,陳明仁無論是從戰功還是實際指揮能力,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位。

早在1925年秋天,黃埔軍校畢業後的中尉排長陳明仁,跟著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東徵,討伐陳炯明叛亂。打惠州時,他受到了蔣介石的特殊褒獎。

那次戰鬥打得艱苦殘酷。惠州守敵的炮火十分猛烈,強攻登城的黃埔生紛紛中彈倒地,陳明仁崇敬的團長也中彈身亡。陳明仁眼睛都紅了,他一手拿槍,一手把青天白日旗插在身上,在炮火的掩護下,率隊衝上惠州城樓,他們的氣勢壓倒了敵人,剎那間,東徵軍登上惠州城,一舉攻克惠州。

當時,蔣介石和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等人都在陣地指揮所,蔣介石從望遠鏡中看到陳明仁衝上去,就問:「舉旗登城的帶頭人是誰?」參謀人員說:「那是陳明仁。」戰鬥結束,蔣介石召集部隊官兵講話,點名陳明仁出列,又命令號兵一齊吹號,向陳明仁致敬!這樣表揚一個人,在蔣介石的軍事生涯中,是很少見的。自此,陳明仁青雲直上,由中尉排長到中校營長,後來又升任黃埔軍校上校大隊長、團長、旅長……在後來的戰爭中,陳明仁的表現更為突出,成為國民黨軍隊中一員驍將。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在國民黨一方被稱為四平保衛戰,而在解放軍一方則被稱為四平攻堅戰。這是陳明仁的巔峰之戰,也是名將林彪的恥辱一戰。

以至於兩年之後,毛澤東請長沙起義的陳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勵他繼續帶兵,並幽默地說:「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喲!」陳明仁自感四平之戰罪孽深重,連稱不敢。

陳明仁功勳卓著又深明大義,長沙起義名留青史。那麼,陳明仁在長沙起義的時候,手下到底有多少兵力呢?一個兵團,也就是第一兵團,轄四個軍,分別是第14軍、第102軍、第71軍、第100軍,加上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1、2、3師的兵,一共有7.7萬人。

那麼,這四位軍長後來又如何呢?我們仔細來說一說。

14軍軍長傅正模

傅正模,原名傅正俊,字鏡磨,湖南醴陵人,生於1904年8月20日。傅正模和陳明仁、張際鵬一樣,都是軍政部講武學校出來的黃埔一期生,加上他又是湖南醴陵人,和同鄉陳明仁的關係非常親密,這也是他能在長沙起義時,成為陳明仁左膀右臂的關鍵因素。

在軍校畢業之初,傅正模的仕途比較坎坷,他先是被留校任教兩年多,在好不容易轉到野戰部隊當營長後又碰上了編遣會議,而被編了餘,最後淪落到擔任起津浦路保安大隊長的差使來了。

就黃埔一期畢業生的發展情況來看,傅正模是混的較差的一位,但比他混的差還有不少。

1949年8月4日,在程潛、陳明仁、傅正模等人的共同策劃和努力之下,湖南省首府長沙宣布和平解放了。

這個時候有一個小插曲值得一提。那就是傅正模的夫人此時尚在衡陽受到特務的監視,為了保障傅夫人的生命安全,由程潛主張在宣布起義第二天,公開宣布扣押了「匪湘鄂贛邊區綏靖司令傅正模」,使國防部認為傅還是忠心的。

另一方面則派遣特使秘密的將傅夫人轉移到桂林,這才圓滿的解決了此事。起義後的傅正模先後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副司令官兼第2軍軍長、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成為了解放軍的高級指揮員。

102軍軍長成剛

成剛1903年出生於湖南省寧鄉縣,早年間先後就讀於長沙第一甲種工業學校、黃埔軍校第2期步兵科等。成剛畢業後直接進入國民革命軍中擔任見習排長,後率部參加了東徵、北伐戰爭,在部隊中表現出了不俗的指揮能力,很受上級重視。此後,成剛先後擔任連指導員、營長、團附、副旅長、軍令部處長等。

抗戰勝利後,成剛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後出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主任、武漢要塞籌備主任等。1949年,成剛擔任102軍中將軍長,當時程潛、陳明仁計劃進行起義,為了加強領導,陳明仁決定將14軍軍長調任兵團副司令,同時將102軍軍長調到14軍擔任軍長。傅正模是黃埔一期生,也是一位抗日名將,他從黃埔畢業後就一直在程潛手下做事,因此程潛、陳明仁對他非常信任,這也是他被提拔為兵團副司令的原因。

對於成剛,陳明仁也是對他沒有一絲懷疑,要知道14軍乃是其嫡系部隊,精銳中的精銳,陳明仁將14軍交給成剛,可見其對成剛的信任。不過,成剛最終還是辜負了陳明仁的信任,成剛表面上支持起義,然而背地裡卻與蔣介石取得聯繫,謀劃將部隊拉出起義軍。當時成剛不僅控制了14軍,還牢牢地掌控著102軍,於是,就在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後,陳剛率領14軍、71軍等部隊共4萬餘人叛逃。

當時成剛此舉完全出乎陳明仁預料,於是陳明仁趕緊給解放軍發去一封電報,請求解放軍出兵攔截,後解放軍出動4個軍的部隊阻截成剛的部隊,不過,由於成剛逃得非常快,最終未能攔住。當然,最終成剛的部隊還是被解放軍殲滅於大西南,而成剛卻趁亂逃到了越南,後來又經由越南逃到了臺灣,從此再未回過大陸。成剛在臺灣並未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只是當了一個閒差,後於1964年病逝,終年71歲。

71軍軍長熊新民

熊新民,字雲程,湖南桃源人,生於1905年3月12日。熊新民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步科,他讀軍校那會,中隊長就是陳明仁,這對他此後當上71軍軍長有著莫大的關係。

不過熊新民在軍校畢業那會,並沒有跟著陳明仁混,由於成績出色,他被選入了軍校教導隊當班長,後來教導隊擴編為教導師,教導師又擴編為國民政府警衛軍,警衛軍又分編為71軍的前身——第87師和第88師,熊新民也就跟著水漲船高的成了軍校六期生中第一個當上連長的同學。

可能是熊新民的仕途過於順利,這助長了他驕傲輕敵的心態。在他被提拔為由警衛軍分編出來的36師216團第1營營長的時候,在江西遭到紅軍伏擊。經過半天的抵抗,全營有一大半去找國父報導了,熊新民只帶著殘兵幾十來號人歸了建。

熊新民對於起義是持反對態度的,並且在71軍叛逃之後,藉口去把部隊拉回而脫離了陳明仁,以第1兵團副司令官兼第71軍軍長的名義繼續指揮部隊與解放軍作戰,一直到1949年12月底在廣西兵敗被俘為止。

可熊新民對於此說是堅決的反對,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幾次聲明是在勸說71軍重回長沙的過程中被副軍長彭鍔挾持,並且說彭無力維持71軍的整體,才又推舉自己重新接掌71軍。

100軍軍長杜鼎

陳明仁麾下還有一名軍長,他就是杜鼎。杜鼎是湖北棗陽人,同樣畢業於黃埔軍校。杜鼎不僅是一位當時高級國軍將領女婿,他的兒子還是李宗仁的女婿。很大程度上由於姻親關係,他成為當局的嫡系親信,不斷被提攜,後來被任命為國民黨第100軍軍長。但是也正因為這層姻親關係,他也很難站在陳明仁這一邊。在陳明仁起義之後,杜鼎率第100軍出逃,投奔白崇禧,被收編於第十七兵團。

在廣西戰役中,第十七兵團被解放軍部隊全殲,杜鼎被俘獲。但是後來杜鼎逃脫,並輾轉越南、臺灣多地,可以說是狼狽不堪。

自古的歷史能人輩出,驍勇善戰的將士多如過江之鯽,但是最後能夠善終並且名垂千史的人並不多。這就與他們的個人局勢判斷是否具有人民立場有關。我們可以看到,陳明仁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人民解放做出巨大貢獻,成為開國上將。而他麾下的四個軍長因為選擇的不同,結局也是相差甚遠的。

無論什麼時代,審時度勢和心懷人民的人才能名垂千史,光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最後有好的結果。有才無德,這種才便成為國之大害。

為國為民的大格局的人,才能順歷史潮流而動,終將成就一段佳話,代代傳頌。

(完)

相關焦點

  • 陳明仁發起湖南起義,後成開國上將,他麾下4位軍長結局如何?
    兩年後,日軍全面進攻華北。陳明仁也奮力抵抗,他的部隊作風硬朗,敢打敢拼,贏得了無數美譽。在之後的抗戰中,他又取得了九江保衛戰的勝利。一時之間,他被視為了國軍棟梁。1944年,陳明仁調任71軍軍長。大西南,他和日軍戰鬥到了一起。在回龍山戰役中,他的打法堪稱經典。利用重點圍攻,各個擊破的方式,他屢戰屢捷,堪稱常勝將軍。每次戰鬥的時候,陳明仁都親臨指揮。
  • 陳明仁率部發起湖南起義,後成開國上將,他手下4位軍長後來怎樣
    而在所有的起義將領之中,陳明仁應當是比較有名的一個,他為和平解放長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明仁生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4月7日,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陳家嶺人,一個農民家庭。生活還算可以,也因此得了讀書機會,從長沙兌澤中學畢業後回家當了老師。然而國家有難,好男兒豈能坐視不理?
  • 解答:陳明仁的弟弟陳明信,結局如何?
    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開國上將陳明仁就不這麼想了,如果讓他弟弟陳明信跟他一起上陣打仗,估計能把他氣死。陳明信是村裡有名的二流子,整天吃喝嫖賭惹是生非,經常氣得陳明仁拿棍子揍他。可陳明信臉皮厚呀,怎麼打都不改,陳明仁只好把他帶進了部隊,希望能好好鍛鍊一下。
  • 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後,手下的5個軍長後來結局如何?
    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後,手下的5個軍長後來結局如何?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所屬的5個軍在10天內如此乾淨而迅速地全軍覆沒,在當時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退一萬步說,如果黃百韜在戰術行動上能按他的設想加以實現,讓他順利退往徐州,他也只是多活幾天而已。當時,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下屬第64軍、第44軍、第100軍、第25軍、第63軍,那麼這5個軍的軍長後來結局如何呢?
  • 開國上將陳明仁起義,背後經歷了哪些起起落落?
    當時陳明仁因為戰功突出,已被升任為第71軍軍長。在回龍山,它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先把日軍從回龍山主陣地調了出來,然後集合陸軍、空軍、炮兵等多個兵種,揮師猛攻守備空虛的回龍山。並且在關鍵時刻,果斷動用預備隊,不僅乾淨利索的拿下了回龍山,最後還全殲了入侵滇西的日軍。當時因為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全國抗戰情緒很低落。
  • 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9人黃埔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畢業
    本著富國強軍的思想,建國後首次軍銜制度誕生了,此次授銜,共產生了55位上將,加上後來補授的2位,人民解放軍共有57位開國上將。董其武、陳明仁、陶峙嶽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思想轉變之後,積極投身於祖國現代化建設,功勞頗豐。那麼57位開國上將的軍事學歷如何?其中9人黃埔軍校畢業,3人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 蔣介石的愛將,率部起義後授銜開國上將,主席給予11個字高度評價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授勳典禮上,55名將領被授予開國上將,有一位上將格外引人注目。毛主席還曾給予他11個字高度評價,「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喲!」這位將領就是原來國民黨將領、蔣介石的愛將陳明仁。毛主席之所以如此高度評價陳明仁,是因為他在四平之戰讓林彪吃了苦頭。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這是陳明仁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也是林彪恥辱一戰。戰鬥打響前,蔣介石訓導陳明仁「四平乃東北要地,如失守則東北難保矣!斯時為吾弟成功成仁之際,望砥礪三軍,嚴行防禦。」
  • 這位開國中將資歷高,三個時期內都是軍長,還有位勤務員當了上將
    在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的原著小說裡,提到過一段關於軍人資歷的故事:馬天生政委有一次看到一名上將給中將敬禮。 在歷史上當然也有原型,起因是三位將軍出自同一個班,而老班長被授予中將,兩名戰士被授予上將,比如開國中將陳先瑞將軍,韓先楚和劉震上將就是例子。
  • 一個軍長一個師政委,後軍長成為上將,1955年同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一九三五年六月懋功會師後,先後對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第4、9、30、31、33軍進行了整編。上述五軍中,第四軍是紅四方面軍的老牌革命部隊,由第十師、第十一師和第十二師組成,共三個師。現在講一下,當時的第4軍軍長,以及他手下的一個師政委,他們後來都有很大的成就,1955年同時還被授予上將軍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往下看吧。那時是許世友,他是紅四方面軍第4軍軍長,他是河南新縣許家窪人(此地原屬湖北麻城),生於1905年。童年時代,許世友因家境貧寒,曾到少林寺學習武術,後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 57位開國上將中,黃埔軍校畢業的都有誰?一人是唐朝大將郭子儀的後裔
    黃埔軍校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民黨將領,並且57位開國上將中,有9位開國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那麼這9位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開國都是誰? 後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成長為解放軍開國上將。
  • 南京軍區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1955年9月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而當時十二大軍區的負責人基本上都參加了授銜儀式,其中南京軍區有三人被授予了開國上將,那麼這三位將軍都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南昌起義中,為何只有一位師長成為開國上將?其他4位結局如何
    在南昌起義中,領導起義的一共有5位師長,他們分別是20軍的第1師長賀錦齋、第2師長秦光遠,第11軍的第3師長周逸群、第10師師長蔡廷鍇和第25師師長周士第這5位師長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只有一人最終成為了開國上將,那就是周士第,這是為什麼呢?在南昌起義中,我黨在南下的過程中,傷亡慘重,隨後被國民黨窮追不捨。無奈之下,只能派軍阻截,周士第所在的第25師奉命在後方阻截國民黨。
  • 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名單一覽
    在授軍銜的時候,12個軍區的負責人們基本上都參加了授軍銜,最高的軍銜是上將軍銜,而上將數量最多的是南京軍區,一共出了3位開國上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南京軍區的3位開國上將都是誰?許世友是我軍著名的軍事將領,在紅軍長徵中,許世友就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紅4軍軍長、騎兵司令部司令員等高級職務。到了全面抗戰時期,許世友最初在抗日軍政大學任職,後來被派到八路軍第386旅擔任副旅長,和旅長陳賡一起同事。不久之後,由於工作需要,許世友被派到山東地區工作,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旅旅長、八路軍山東軍區膠東軍區司令員等系列重要職務。
  • 他是開國少將,後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兒子是中將
    李光軍:開國少將,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任38軍軍長你可能聽說過「父子上將」,即父子都是上將,張震上將、張海陽上將就是典型的「父子上將」。在我軍中,也有父子先後擔任同一個軍軍長的情況。38軍李光軍生於1919年1月,江蘇睢寧人。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1955年9月27日,有55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他參加過長徵、平型關大捷等戰役,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中,他屢建功勳,表現非常出色,是解放戰爭中四野最強的將領之一。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1941年冬天,宋美齡和丈夫一起坐車來到了西山,恰好陳明仁部在修築防禦工事。蔣中正一看陳部軍容不整,衣衫破爛,很生氣,責問陳明仁為什麼把士兵帶成了叫花子。
  • 紅一方面軍16位軍長,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1932年6月,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整編為三個軍團,由軍團直接下轄師,另外組建的4個軍則由方面軍直轄。在紅一方面軍建制變化的過程中,一共有16位將領擔任過軍長,他們都是誰呢?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仔細道來。
  • 15歲的紅軍戰士,手刃紅軍師長,軍長表揚英勇果敢,開國授少將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是一支英雄的部隊,這支部隊在建國後,走出來的將軍,有開國大將徐海東,開國上將韓先楚、劉震等,據統計,有著在紅二十軍工作戰鬥經歷的開國將軍,總共有97位,如果當過紅二十五軍軍長的程子華同志在1955年授銜,那麼,從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開國將軍,就是98位。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黃埔畢業後,林元帥先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等革命戰鬥,一步步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揮官,並於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林元帥和徐元帥外,十大元帥中的聶榮臻元帥曾經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葉劍英元帥曾經擔任黃埔軍校的教授部副主任,掌管軍事理論的學科教育,是黃埔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陳伯鈞參加了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鬥爭,他當時的職位已經非常高了,當過紅軍軍長,軍團參謀長。紅軍踏上長徵之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陳伯鈞堅持寫日記,留下了一筆非常重要的歷史檔案。(右一是陳伯鈞上將)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陳伯鈞被調到紅四方面軍當紅九軍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