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後,手下的5個軍長後來結局如何?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所屬的5個軍在10天內如此乾淨而迅速地全軍覆沒,在當時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連黃百韜本人在自知已經陷於不可挽救的結局時,也曾對楊廷宴說過他的「三不解」:
一、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四十四軍兩天?如果我早兩天向西撤退,解放軍不一定抓得住我;
二、我在新安鎮等兩天之久,為什麼不在運河上架設軍橋?結果因運河阻隔,再一次影響了我的西撤行動;
三、李彌既然以後要向東進攻來援救我,為什麼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結果因其過早撤往徐州,陷我於孤軍之地。
黃百韜看到了在具體的戰術方案上的一些問題,卻未能看到國民黨軍隊在全局上的敗局,未能看到蔣家王朝早已處於必敗的命運。
退一萬步說,如果黃百韜在戰術行動上能按他的設想加以實現,讓他順利退往徐州,他也只是多活幾天而已。
當時,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下屬第64軍、第44軍、第100軍、第25軍、第63軍,那麼這5個軍的軍長後來結局如何呢?
第64軍軍長劉鎮湘
當我軍發起攻擊之後,劉鎮湘勸當時左腿已經被我軍的炮彈炸傷的黃百韜設法突圍。
據劉鎮湘回憶,黃百韜對劉鎮湘說了這樣的一段話:「我老了,而且多病,做俘虜我走不動,而且難為情。我犧牲以後,使別人還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國民黨人,或可使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國民黨或許還有希望。你年紀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能突圍出去,再為黨國做點事。」
黃百韜帶著劉鎮湘、楊廷宴等人向北逃去,到了六十四軍一五六師的陣地上。
之前我軍已派人勸降,但黃百韜猶豫不決,打算拖下去時我軍向殘存的敵軍發起了最後的攻擊。敵軍的據點一個個被攻克,64軍大部隊被殲,軍長劉鎮湘被俘。
1975年,劉鎮湘被特赦,後擔任廣西自治區政協秘書處專員,1986年去世。
第44軍軍長王澤浚
第44軍原來並不是屬於黃百韜指揮的部隊,是川軍,抗日戰爭時擴編為第三十八集團軍出川抗戰,當時有兩個軍,共有24個團的兵力,由王瓚緒任集團軍總司令。
由於川軍屬於雜牌部隊,從來不被蔣介石所重視,雖然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也打過一些好仗,但是部隊愈打愈少,兩個軍後來僅剩下了一個四十四軍。經過多次整編裁併之後,只剩下了兩個師6個團,由王瓚緒的兒子王澤浚任軍長。
由於王瓚緒是川軍將領中全心全意投靠蔣介石的一個,和其他與蔣介石離心離德的川軍將領矛盾很深,所以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四十四軍沒能回四川。
全面內戰打響之後,就被蔣介石派到蘇中第一線充當炮灰。
淮海戰役之前,駐在海州,屬於李延年的第九綏靖區,而第九綏靖區也就只有這一個軍。
當第九綏靖區決定撤銷後,四十四軍就交給黃百韜指揮,隨黃百韜第七兵團一道向西撤退。由於在撤退時四十四軍是走在最後,又帶有一些隨同逃命的非軍人,速度不快,在撤退中已被我軍消滅了不少。
到了碾莊地區,奉命防守南線。在華野的強大攻擊下,四十四軍很快就被擊潰,成為包圍圈中最早被全部消滅的一個軍,其中軍長王澤浚被俘。
王澤浚被俘後,曾先後在蘇州、濟南等地關押改造,其「血債纍纍……應該處死刑」,但在關押期間,認罪伏法,後改為死緩。1974年病逝於秦城監獄。
第100軍軍長周志道
當時,第100軍布置在碾莊外圍,遭遇我軍的毀滅性打擊後,軍長周志道負傷後化裝逃回徐州,劉峙派飛機把他送到上海治療,蔣介石授予他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1949年,周志道逃到臺灣後,曾擔任「國防部」中將參議,退役後,擔任臺灣糖業公司顧問,1984年去世。
第25軍軍長陳士章
第25軍是黃百韜的起家的基本部隊,在被我軍慘烈地打擊下,仍然依靠村莊抵抗。當四縱十一師在坦克的引導下衝進村莊的時候,第25軍殘餘部隊只進行了局部的抵抗。四縱以傷亡四百人的代價,殺傷和俘虜第25軍殘部近五千餘名官兵。
軍長陳士章化裝成一個農民逃回國統區,1949年8月被我軍在福建永春俘虜,1975年被特赦釋放,後移居美國,1992年病逝於洛杉磯。
第63軍軍長陳章
第63軍是黃百韜兵團中唯一被丟在河東的軍隊,軍長陳章驚慌失措,率領殘部逃向窯灣,兵敗自殺身亡,後來被追授為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