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首位自戕軍長是誰?

2021-01-08 陳冠任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幾十個軍長,上百個將軍,戰敗自殺的卻不多。但是,第63軍軍長陳章卻是一個。

陳章全軍覆沒,最後自殺,並非一些人所宣揚的「忠誠」,而是畏罪自殺。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63軍全軍覆沒,作為軍長的他「功不可沒」。

1948年11月4日,黃百韜兵團準備撤離海州,下令陳章率63軍為後衛。

7日,第63軍在新安鎮完成掩護兵團主力撤退任務,這時解放軍已經攻勢猛烈,他應迅速離開,取道窯灣鎮渡河。他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說:「我們廣東部隊從南方打到北方,共產黨沒什麼了不起。」當軍主力都已開走,他居然殿後,並把他最親信可靠的基本團——第456團(他自己當過該團的營、團長而起家,團長李友莊又是他的親信、同鄉兼同學)留下。當看見第七兵團各軍後勤人員把倉庫搬不走的被服焚燒時,傳令第456團士兵到倉庫儘量搬運被服,遲遲不走。

這麼一耽誤,當夜,456團被解放軍追上來,陳章軍部都差點被幹掉。

當他好不容易撤回窯灣鎮後,仍然不動。9日,第63軍四面被解放軍重重包圍,已成甕中之鱉,插翅難逃。陳章還說:「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要第63軍一戰成名天下知。沉著地頂它一兩個浪頭,好戲就在後面呀!」

他還是執迷不悟。

陳章為什麼如何昏庸?

此前他一直是副職,在戰前才被任命為軍長,毫無獨立指揮全軍的能力。

11日晨,第454團團長塗致遠報告陳章:「該團陣地右翼突出部頭臺陣地有幾間房屋夜間已被共軍攻佔。」

這是全軍最關鍵的前沿陣地。

陳章命塗致遠速派人奪回來,並面命炮兵營長李潤階及重迫擊炮孔連長開炮把解放軍佔領的房屋全部轟毀。李潤階說:「近距離不能炮擊。」

陳章大發雷霆:「立即抬炮上城牆,直接瞄準轟擊。」

該團長只好唯諾下去。

塗致遠派了一名勇敢的排長(該排長原系一名班長,在解放軍被俘後,又帶一挺輕機槍逃回,被提升為排長)率兵一排,前去巷戰,妄圖奪回已失陣地。該排長帶頭逐屋突擊,卒被解放軍擊斃,攻擊受頓挫。由此頭臺陣地被解放軍逐漸佔領。

當晚,解放軍就對63軍陣地發起了猛攻,集中優勢炮火轟擊窯灣。鎮內硝煙瀰漫,到處起火。陳章跑到第152師指揮所指揮,不久,電話線已被炮火炸斷,指揮失靈。

在混亂中,第186師師長張澤琛首先逃跑,接著第152師師長雷秀民也悄悄跑了。

這個時候,陳章完全不知所措。他的部下後來描述他:「手持手槍,沉默無言,呆如木雞。」

在部下一再催促下,他於12時才決定突圍,結果已經完全無法控制部隊了,他帶著十幾個人跑到河邊,突然他喊道:「張黑(張澤琛)害我!」舉槍自殺,當即一命嗚呼。

陳章當初皖南事變的劊子手,在淮海戰役之初,幾乎與解放軍還沒打什麼,就全軍覆沒,自殺身亡。對於他的死,雷秀民等人後來說:「陳章不會帶兵,一新安鎮不貪那點被服的財,軍部就不會差點全殲;到了窯灣鎮,腦子稍微清醒一點,也不至於仗還沒打,就全軍垮了。幾樁失誤,全軍覆沒,他不怕也得怕,畏罪自殺是情理之中。」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內部哪些矛盾的演變決定了其在淮海戰役中的失敗?
    淮海戰役國民黨的失敗輸的徹徹底底,這次的慘敗無疑讓國民黨失去抵抗的機會。而國民黨內部矛盾也進一步升級。當然,淮海戰役的失敗也取決國民黨政治內訌,那麼是什麼內訌?導致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場失敗?  而且徐蚌戰場的態勢對國民黨軍極為不利,一旦會戰失敗,白崇禧就要負責。因此白崇禧決定在漢口靜觀風向,坐收漁翁之利。在淮海戰役前後,白崇禧還極力阻止蔣介石從華中地區調兵增援淮海戰場。在戰役第二階段,從華中增援徐蚌戰場的蔣介石的嫡系主力部隊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圍。而此時國民黨軍在其他地區已經無兵可調,蔣介石於是電令白崇禧調桂系的第三兵團去解圍,白崇禧堅決不同意。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輸在哪?「三個不定」註定其必輸無疑
    然而,此時我軍淮海戰役作戰命令已下達,粟裕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提前兩天於11月6日發起戰役。  一邊是剛做出向徐州收縮的草草決定,一邊是已然發起戰役。國民黨軍的戰略和作戰指導何其滯後也!通過後來杜聿明等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回憶,他們根本沒有想到我軍會如此之快發起戰役。
  • 光亭: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的士氣是如何垮掉的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光亭】 淮海戰役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唯一國民黨軍在兵力上佔據優勢的,通常都是說80萬對60萬。雖然80萬隻是帳面的數字,有些編制上的部隊並沒有參戰,如第1綏靖區的5個軍10個師約10萬人,屬於徐州「剿總」的作戰序列,也被算在80萬人以內,但並沒有參戰。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參戰80萬人,為何有人說實際作戰僅40萬
    ▲淮海戰役示意圖1948年11月6日開始的淮海戰役,眾所周知是華東和中原野戰軍60萬人對陣國民黨軍80萬人。但長久以來,國民黨方面都聲稱自己一方其實是「40萬兵力在無後續補給狀況下苦撐……」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再談起他的軍事指揮理論實力,胡宗南於1936年4月在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在國民黨兵敗飛逃臺灣之時,胡宗南是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
  • 哪3位國民黨軍長被俘後,沒有送進功德林監獄?最後結局如何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潰敗,被俘將官高達數百人,其中有一大批在一線帶兵作戰的軍長。這些軍長大部分送到功德林管理所改造學習,比如淮海戰役中被俘的18軍軍長楊伯濤、第10軍軍長覃道善、85軍軍長吳紹周等,多達數十人都需要關押改造,最快也要1959年才釋放。
  • 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和杜聿明的三大矛盾,註定了國民黨的失敗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略決戰,在這場國共雙方規模空前的軍事較量中,國民黨軍遭到了徹底的失敗。雖然國民黨政治上的反動性決定了其必然覆滅的命運,但在淮海戰役中,進行戰略決策和戰役部署的國民黨國防部(也就是蔣介石),和具體實施部署並實際指揮作戰的國民黨徐州「剿總」(也就是杜聿明)之間,也存在嚴重的分歧和矛盾,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國民黨軍的作戰,也是國民黨在淮海戰役慘敗的重要原因。
  •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這一次戰略部署失誤,導致滿盤皆輸
    熟悉淮海戰役歷史的人都知道,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爆發前就存在著嚴重的戰略部署失誤。當時,國民黨軍分散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東西向)和津浦鐵路(南北向)沿線上,形象地說就是一個十字陣,這種戰略部署極易受到分割攻擊,非常被動。
  • 觀點:決定淮海戰役失敗的五個生死瞬間
    國民黨在大陸的敗亡,真正決定性的還是淮海會戰,國民黨雖然輸掉了遼瀋會戰和平津會戰,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基本還能夠維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戰的失敗則註定了它在中國大陸的徹底潰敗,所以,淮海戰役應該稱得上國共內戰決戰中的決戰。
  • 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第十八軍七大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在國民黨軍中,有所謂的五大王牌。說起王牌,大家肯定會想起葬身於孟良崮的第七十四師。其實呀,第七十四師要是跟這個軍比起來,那還真是沒法比。 你看,第七十四師也就只有張靈甫和王耀武,算是名將了,還有其他人嗎?而這個軍就不一樣了,它的好幾位軍長都堪稱是國軍悍將。
  • 瀋陽軍區4個軍軍長名單一覽
    同年3月22日,原東北軍區改稱瀋陽軍區,成為12大軍區中第一個調整完成的軍區。瀋陽軍區下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和第50軍,共計4個軍。那麼這4個軍的軍長是誰?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天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中,第39軍作為主力部隊,勢如破竹,爭當第一,堪稱模範。第39軍第一任軍長劉震,第二任軍長吳信泉。瀋陽軍區成立時,張竭誠是第39軍第三任軍長。軍長張竭誠,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人,14歲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
  •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後,彭老總向第五十軍軍長曾澤生鞠躬致敬!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第五十軍從漢江撤下後,軍長曾澤生趕到志司復命。彭總緊緊握住了曾澤生的手,說:「五十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我給你補兵!國內的老兵、新兵都上來,以老兵為主,給你補齊,你要多少給你多少。蘇式裝備、武器也到了,優先給五十軍換蘇式裝備、武器。」
  • 淮海戰役老照片:圖4是送葬的村民,圖9的國民黨女兵燙了頭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爆發,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因為這場戰鬥是以徐州為中心,東起連雲港,西到商丘,南到蚌埠淮河地區,連雲港當時又稱海州,所以叫淮海戰役。國民黨稱這場戰役為「徐蚌會役」。圖為當時的淮河地區。
  • 1948年,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比解放軍多出20萬人,結果呢?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方面戰前布轄8個兵團(綏靖區)31個軍78個師又17個獨立團、一個空軍大隊。上述國民黨軍隊的總和加在一起還真有80萬。淮海戰役中,劉峙雖然為總司令,但實際擔負作戰指揮之責的則是副總司令杜聿明。杜聿明十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軍事家,青年時畢業於黃埔軍校,作戰指揮能力極強,曾經在各大戰役中都有突出表現!當時解放軍不但人數不佔優勢,武器方面也處於下風。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1949年2月,原第4縱隊第11、第22旅和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廖運周的第110師合編為解放軍第十四軍,第11、第22旅和第110師分別改編為第40、第41和第42師,從此成立到改編為第十四集團軍,第14軍都是一支英雄之時,14軍最後在西南,參加了一系列保家衛國的活動,被稱之為叢林猛虎,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14舉一舉攻佔了老山、者陰山,不愧是英雄部隊。
  • 他是「土木系」幹將,兵敗荊門戰役,被俘時他為何沒有選擇成仁?
    這三個軍事派系,要數陳誠系最強,可謂是老蔣嫡系部隊中的嫡系。「土木系」最早源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是陳誠的發家部隊,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土木系」主要將領有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等號稱「四大金剛」,還有方天、劉雲瀚等「十三太保」。
  •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啥失敗,杜聿明道出真因,蔣介石只會搞人事
    淮海戰役是我黨與國民黨精銳的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國民黨軍事支柱第五軍和第十八軍全部被圍殲。加上早就領盒飯的74軍以及東北被消滅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國民黨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消滅。那麼,這場大決戰蔣介石什麼態度呢?
  • 五大主力之一的土木系18軍,淮海戰役十幾個團打到全軍覆沒不投降
    胡璉是一員非常難對付的將領,他用兵很狡詐,中野,華野曾多次集結重兵包圍住這支部隊,但是都被其逃脫,孟良崮戰役和南麻戰役時,華野被整編11師搞得很被動。但是淮海戰役期間,這支部隊還是被解放軍包圍了。
  • 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犧牲最多,殲敵最多,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一場戰役!對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有決定意義!在1951年2月,劉伯承和陳毅受到毛主席的委託, 向尤金做介紹的時候,明確的概括出淮海戰役能夠勝利的主要原因!
  • 建國後唯一一次全軍覆沒,國民黨軍撤離大陸後的最後一次瘋狂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國民黨軍中也有很多的優秀將領出現,胡璉就是這麼一位。黃埔畢業於黃埔四期,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石牌保衛戰擊潰佔絕對優勢兵力的日軍而揚名天下。胡璉在抗日戰爭末期擔任國民革命軍18軍軍長,18軍是國民黨軍中一支資歷很老的部隊,也是國民黨軍在抗戰後期的五大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