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過草地時,有一開國少將高燒不退,紅軍師長說:扔掉他吧!
而遙望幾十年前,長徵對於真正經歷的人來說,那真是一段對人類極限的挑戰,就拿損失最嚴重的中央紅軍來說,從長徵之初到勝利到達陝北,紅軍兵力由8.6萬人減至不足萬人,這還要包括長徵途中編入補充的新兵。 所以說能夠完成長徵的先輩們,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每個人也都曾幾經生死,而今天所講的開國少將王定烈在長徵途中也是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
-
紅23師:紅軍師長叛變,15年後隨陳明仁起義,此後下落不明
領導準備把這三個獨立師組合起來,名叫紅8軍,並派蕭克擔任軍長、蔡會文來做政委。其中原自立門戶的1師變為第23師,師長由楊茂擔任,謝國瑜委任政委,帶領四個步兵連大概400多人。 前前後後擔任紅軍第七軍的連長和營長,還有教導隊的副隊長,還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校長一職,後被委任湘贛新獨立師的師長。蕭軍長在考察時期比較看重楊先生,就覺得他能行,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而謝政委,他是上個世紀初出生,在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家庭。1926年參加我國黨組織,打到脅迫勢力,走在了革命道路的最前沿。
-
連指導員負傷昏死,下葬時被營教導員從棺材中救出,後成開國少將
許多開國將軍都是從槍林彈雨、九死一生中走出來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線之間。有一位紅軍的連指導員負傷昏死,就要被下葬的時候被營教導員從棺材中幸運救出,後來成為了開國少將。他就是黎錫福將軍。黎錫福,出生於1909年,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黎家坳人,出生在一個貧窮農民家庭。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20歲參軍,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是唯一的「上將級」少將。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紅23師戰史:紅軍師長叛變,15年後隨陳明仁起義,從此失蹤
編入主力紅軍後,蕭克也加強了這支部隊的訓練。原先紅8軍戰士都不太重視技術兵器的使用,所繳獲的刺刀、手榴彈、馬刀、圓鍬和十字鎬等全部留在後方不注意保存,連機關槍都放著生鏽了。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紅軍戰士居然答道說:「一兩個衝鋒便打勝仗,要機關槍幹什麼?」這顯然已經到了狹隘經驗主義的地步。
-
開國少將黎原,47軍一年調離三任師長只為他
共產黨開國少將黎原原名關俊彥,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解放軍戰將。1951年黎原所在的解放軍47軍入朝作戰時,為了適應抗美援朝作戰的需,47軍軍長曹裡懷、政委周赤萍經過反覆考慮,決定由黎原擔任140師師長。但黎原剛剛由140師418團團長升任140師參謀長不久,為了給黎原挪出師長位置,47軍在一年裡調離了140師三任師長。
-
後來授何軍銜?
革命年代,秦基偉歷經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驍將。建國後,秦基偉成為了開國中將,歷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1988年恢復軍銜,他又被授予上將軍銜。濟南軍區,司令員李九龍1985年,武漢軍區部分合併於濟南軍區,司令員是李九龍。
-
紅軍一場戰鬥俘虜3個小兵,25年後,2人成開國中將,1人是少將
根據部署,由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司令,率軍圍攻中央蘇區。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紅軍制定了「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計劃,結果在龍崗一舉全殲敵第18師,活捉師長張輝瓚。 此次戰役,敵第18師9000多人大部分被殲,少數投降成了紅軍俘虜。對待俘虜,紅軍的政策是自願原則,在進行思想教育後,想回家的發放路費,想留下參加紅軍的表示歡迎。
-
紅軍團長遭誘騙,被殘忍割頭,30名紅軍戰士,無一倖免
邱訓民,1898年出生於湖南平江,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平湘嶽遊擊隊隊長、湘鄂贛獨立師師長。由於在第二次長沙戰役中損失較大,紅9師7團暫時被撤編。 紅一方面軍撤回江西蘇區後,湘鄂贛蘇區的軍事力量頓時顯得薄弱起來,軍長孔荷寵忙下令緊急擴紅,迎接湘軍的進攻。
-
何人8次降職仍授開國少將 紅軍時即獲"免死牌"
1955年9月,授銜時他只是一名少將,但他獲得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但是他們不知道鐵絲網上有高壓電,指導員楊明觸電身亡,其他戰士為了搶救指導員全部犧牲。王耀南仔細研究爆破電網方法,排除爆破組炸開電網,紅軍屢攻長沙不克,退出戰鬥。王耀南身負重傷,在小河村修養。但是他的傷還未痊癒,就奉命率隊於11月2日前在羅坊架通浮橋,接應紅三軍團南渡袁水。經勘查,王耀南認為短時間內修補嚴重腐朽的木碼頭太困難,提出了修石碼頭的建議,他帶領工兵奮戰兩晝夜,建成了石碼頭,架通了浮橋。
-
開國少將之子熊北平,1979年被判死緩,為何不久在監獄自殺?
1955年,新中國實行第一次授銜,至1965年共授予大將十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在這些共和國將軍之中,來自湖北紅安縣的最多,那裡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今天我們要講的熊應堂,就是從湖北紅安走出來的開國少將。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開國中將陳先瑞曾回憶1937年12月毛主席在抗大對他說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名義上歸蔣介石統一指揮,實際上還是黨中央領導和指揮,這一條是不能變的。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到了紅25軍抵達陝北根據地,組建紅15軍團時,徐海東成為軍團長,劉志丹擔任副軍團長,程子華改任政委。紅15軍團副軍團長劉志丹,後來在紅軍東徵的戰役中壯烈犧牲,是西北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第二,很多紅軍時期的軍級及以上幹部,到了五五授銜時已經不再擔任軍職,所以未參加授銜。
-
贛州籍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2020年11月18日一則令人悲慟的噩耗傳來贛州於都籍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解放戰爭時期,楊思祿任旅長、副司令員、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思祿任航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師師長,航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空副司令員,福空司令員,空軍顧問。他於1987年3月離休。楊思祿於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紅軍和抗戰時主力團政委,按功勳資歷是中將,因打一仗失利成大校
因此,當年蘇區老百姓有句話說,紅軍時期在「三一部隊」(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的簡稱)擔任過團級以上職務,只要活下來的,在1955年授銜時,基本上都是被授予中將,也有一些是少將,甚至還有人被授予上將。比如紅1團團長陳正湘、紅2團團長梁興初、紅5團團長曾國華……他們都是開國中將。紅4團政委羅華生是開國少將,紅12團政委蘇振華是開國上將。
-
他是紅軍師長,後來離開部隊回家種地,1955年當上農村小隊長
在紅軍長徵時期,師長已經算是紅軍的高級軍事將領了,如果不斷歷練成長的話,肯定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最起碼也會名列開國將軍。不過,凡事都是例外,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紅軍師長,他在紅軍長徵勝利結束之後,選擇了離開部隊回家種地。
-
一支神奇的「少年紅軍」
這是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只是一群「娃娃」,紅25軍戰士大部分是鄂豫皖根據地在戰鬥中犧牲者的遺孤,有一些是隨紅四方面軍入川將士子弟,平均年齡只有15歲,隊伍中甚至還有一大群十二三歲的小紅軍,人還沒有槍高。
-
紅軍師長劉疇西,擁有黃埔和伏龍芝「雙學歷」,唯左權可比
隨著友軍陸續加入戰局,戰役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紅軍一方,但紅8師師長龍芝道也在激烈的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龍芝道犧牲後,由劉疇西接任紅8師師長。紅3軍8師第二任師長劉疇西,政委王如痴,兩人1935年1月隨方志敏北上被俘,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義 戴奇犧牲後,王如痴接任紅8師政委。
-
他本是國軍的副連長,被俘後參加紅軍,25年後成為開國中將
1955年為表彰那些在戰爭年代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將士們,國家進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其中開國元帥和大將各10人,上將55人,中將175人,少將802人。而在這其中有一位開國中將曾經是國軍的副連長,被俘後參加的紅軍,後來成為戰功赫赫的將軍,此人名叫劉金軒。
-
1945年八路軍山東軍區8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第一師師長梁興初 軍銜:開國中將 江西吉安人,18歲加入紅軍隊伍。 第二師師長羅華生 軍銜:開國少將 湖南湘潭人,20歲加入紅軍隊伍,曾任紅1軍團2師4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五旅政委、新四軍獨立旅政委,山東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先後擔任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四野39軍152師師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