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個紅軍師27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三個紅9師,分別是紅16軍9師、贛西紅3軍9師和洪湖紅3軍9師,本文介紹的是紅16軍9師。這支部隊的現存人事資料存在許多缺失和自相矛盾的地方,考證起來頗為困難。
1930年8月5日,紅3軍團勝利攻佔長沙後,又在湖南平江長壽街,以原紅5軍1縱隊和湘鄂贛獨立師為基礎,吸收平東、修水、銅鼓和嶽陽各縣赤衛隊,組建紅16軍,下轄第7、9師共2000餘人。其中紅9師師長喻庚,政委高詠生,下轄第7、9團,7團長曾蘭生,9團長不詳(有書籍稱一度還編有第8團,但無依據)。
喻庚,曾用名李玉根,1900年出生於湖南平江,1926年到縣團防局當兵,在局長餘賁民的影響下參加革命。長沙馬日事變後,團防武裝被改編為平江工農義勇軍,並參加了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後,喻庚回家鄉組織平江遊擊隊,任第2大隊大隊長,後被編入湘鄂贛獨立師,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戰役。在長沙金井戰鬥中,喻庚因帶領戰士們衝鋒在前而被炸傷右眼。
高詠生,又名高伯堅、高化愚,1908年出生於湖南平江,北伐戰爭期間曾指揮農軍與北洋軍作戰。平江起義後,高詠生任紅5軍1縱隊1支隊黨代表,在平江、瀏陽一帶打遊擊。1930年,高詠生在彭德懷指揮下攻佔平江縣城,並升任紅5軍1師1團團長兼政委,之後也參加了第一次長沙戰役。1933年6月紅16軍縮編為紅16師後,高詠生仍任師長,並於1934年7月在突圍途中落水犧牲。
紅16軍9師第一任政委高詠生,第四任政委郭子明
在第二次長沙戰役中,高詠生指揮紅9師隨紅一方面軍參戰,結果在戰鬥中腰部負重傷,事後由邱訓民接任紅9師政委。邱訓民,1898年出生於湖南平江,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平湘嶽遊擊隊隊長、湘鄂贛獨立師師長。由於在第二次長沙戰役中損失較大,紅9師7團暫時被撤編。
紅一方面軍撤回江西蘇區後,湘鄂贛蘇區的軍事力量頓時顯得薄弱起來,軍長孔荷寵忙下令緊急擴紅,迎接湘軍的進攻。這時有一支400多人的湘軍剛剛譁變,並自稱遊擊隊第8大隊,跑來找紅16軍,路上他們又會合了宜豐農軍的100多名赤衛軍戰士。喻庚師長把這支部隊收編為新的第7團,並仍由曾蘭生擔任團長。
1930年12月,紅16軍兵分兩路活動,喻庚師長率紅9師挺進平瀏一帶,並曾一度攻佔修水縣城。剛被湖南軍閥何鍵提拔為第15師師長的王東原,趁紅9師分兵發動群眾之時突然襲擊紅9師7團,團長曾蘭生在遭遇戰中不幸犧牲。120多名紅軍戰士突圍而出後,大家共同推舉偵查連長劉新為新任團長,並決定在原地打遊擊。
修水秋收起義紀念館
為了搜捕這部分突圍的紅軍,狡猾的王東原命部分士兵打扮成民團,作為誘餌走在大部隊的後面。隱蔽在山上的劉新團長等看到山下蔣軍大部隊過去後,這夥「民團」稀稀落落的走在後面,便想將他們解決掉,好搞些彈藥、補給。結果大家剛衝下山攻擊,就被埋伏在周圍的湘軍團團包圍,90多名紅軍戰士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劉新率剩下30人殺出重圍後,走到平江龍門塘一帶,被當地地主武裝截住繳械。地主武裝頭目誘騙道:「哪個檢舉出你們的長官,我讓他當挨戶團副團長。」但紅軍戰士們全都默不作聲,沒人睬他,地主武裝頭目見誘騙無效,便下令強行搜身,結果從劉新身上搜出團長證件。30多名紅軍戰士們最後全都被殘忍殺害,敵人甚至將劉新的頭顱砍下拿去請功。
喻庚師長率部退回山區駐地,為了籌措冬天的給養,他決定攻打修水縣城。城內駐紮有蔣軍謝彬部一個團,紅9師缺乏重武器,若是強攻肯定傷亡較大。這時敵人呼叫支援的飛機正好趕到,喻庚急中生智,命部分紅軍戰士假扮成蔣軍,向城外跑去,蔣軍飛行員見此以為縣城已被紅軍佔領,便向城中陣地投下幾顆炸彈,把蔣軍炸得暈頭轉向,紅軍戰士們趁機一擁而上,攻克修水縣城,俘敵1000餘人。
1931年春,為加強地方武裝,邱訓民政委改任獨立1師師長,紅9師政委由李幼軍接任。李幼軍,1906年出生於湖南平江,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贛北紅軍獨立團政委、紅16軍政治部主任。
紅9師隨後與紅7師配合,在軍部的指揮下連下數城,連戰連捷,弄得敵人疲於奔命。1931年4月,在第二次反圍剿的一次戰鬥中,紅9師再次遇上老冤家湘軍第15師,喻庚師長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喻庚犧牲後,部隊暫由師政委李幼軍指揮,由於四處遊擊,部隊經常以團為單位活動,倒也暫時不設師長,直到當年9月,才由傷愈後的高詠生接任師長。
同時為了充實部隊建制,鄂東南獨立3師一部被改編為紅9師9團,該師政委郭子明也奉命調任紅9師政委。郭子明,原名郭景儀,1906年出生於陝西渭南,參加過程子華領導的大冶兵變,曾任紅5軍5縱隊政治部主任、獨立3師師長兼政委。紅一方面軍長徵後,郭子明留在湘鄂贛蘇區堅持鬥爭,並在1936年1月湖南瀏陽東部山區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1932年3月,以林瑞笙、陳佑生為首的江西蘇區工作團來到湘鄂贛蘇區,對之前孔荷寵等人的遊擊戰術提出批評,並對部隊的人事和編制進行大幅度調整,原紅7、9兩個師的師部都被裁撤,改由紅16軍部直轄1、7、9四個團。改編後紅16軍雖對敵人據點發起多次襲擊,但由於缺乏重武器而大部分失敗,且部隊傷亡也比較大。
黃克誠大將,曾任張濤師長的政治教官
1933年2月,為了配合紅一方面軍的第四次反圍剿,林瑞笙、孔荷寵決定集中湘鄂贛蘇區所有紅軍主力東徵贛北,並恢復了之前撤銷的兩個師部,李幼軍仍任師政委,師長是原獨立3師師長張濤(目前的幾本軍史書籍上,都提到此時紅9師師長是李玉根,顯然是不對的,李玉根是之前犧牲的喻庚師長的化名)。張濤,又名張燾,原名張高壽,出生年月不詳,湖南祁陽人,1930年經教官黃克誠教育後一起投奔紅軍,曾任紅5軍5縱隊8大隊長、紅16軍副軍長。
趁著紅軍主力全部東進,湘軍一部趁機侵佔了湘鄂贛蘇區首府小源一帶,紅9師與友軍奉命冒雨回師蘇區,與敵人激戰一天後終於將其趕走,但同時也受到了較大傷亡。1933年6月,在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的要求下」,紅9師縮編為紅16師47團。原師長張濤仍回獨立3師工作,在1934年1月的王文驛戰鬥中,獨立3師遭川軍伏擊,損失慘重,因傷致殘的張濤害怕擔責任,悄悄離開隊伍不辭而別。原師政委李幼軍則在部隊縮編後不久遭到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附錄
紅16軍9師歷任師長
喻庚(1930.08-1931.04,犧牲)
高詠生(1931.09-1932.03,1934年犧牲)
張濤(1933.02-1933.06,離隊)
紅16軍9師歷任政委
高詠生(1930.08-1930.09,1934年犧牲)
邱訓民(1930.09-1931.02,1934年犧牲)
李幼軍(1931.02-1931.10,1933年犧牲)
郭子明(1931.10-1932.03,1936年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