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和抗戰時主力團政委,按功勳資歷是中將,因打一仗失利成大校

2020-12-20 蘭蘭歷史春天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蘇區根據地反圍剿戰爭中,先後建立了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還有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先是紅四軍後改編為紅一軍團,這支主力紅軍的領導人成為我軍核心人物,也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建國之後都成了元帥,大將,上將式的開國元勳。

的確,紅一軍團這支中央紅軍的主力和骨幹,在軍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紅軍長徵途中,紅一軍團一直是打前陣的開路先鋒,一路過關斬六將,為大部隊掃平前沿障礙,如湘江戰役,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取瀘定橋,臘子口戰鬥等戰鬥都是紅一軍團將士們衝在第一線。造就了眾多能徵善戰名將,如左權(後來八路軍參謀長)、朱瑞(我軍炮兵司令),李聚奎(有將聖之稱),賴傳珠,耿飆,譚政,陳光,劉亞樓,彭紹輝、肖華,楊勇,楊成武,楊得志,鄧華,陳正湘,李天佑等人都是紅一方面軍的將領。即使後來以紅一軍團為基礎組建的部隊,在革命戰爭中,打了許多硬仗,功勞甚大,功勳卓著,犧牲也非常大,以正團級幹部為例,紅1軍團的正團級幹部活到建國以後,不是很多。

因此,當年蘇區老百姓有句話說,紅軍時期在「三一部隊」(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的簡稱)擔任過團級以上職務,只要活下來的,在1955年授銜時,基本上都是被授予中將,也有一些是少將,甚至還有人被授予上將。比如紅1團團長陳正湘、紅2團團長梁興初、紅5團團長曾國華……他們都是開國中將。紅4團政委羅華生是開國少將,紅12團政委蘇振華是開國上將。

當然,也有例外,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他便是當年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政委,他的直屬上司都是鼎鼎大名的開國大將和上將,即使是同級的團長、團政委,大都成為開國少將、中將甚至是上將,但唯獨他卻只授予大校軍銜。

他名叫蕭鋒,他出生於江西泰和縣萬和鎮南溪村(今南坑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12歲就入了團,並參加萬安、泰和農民暴動,隨後動員泰和九棟十八蕭姓42名青少年,成立了泰和紫瑤山遊擊隊,隨「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參加圍攻新城戰鬥,在攻打河西馬家洲靖衛團時,頭左額被手榴彈彈片擊中,治癒後任泰和獨立營營長,後升任團長,配合主力紅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因作戰有功,受到中央領導的讚揚和接見。

將軍故裡南坑村

在第五次反「圍剿」時,蕭鋒在廣昌保衛戰中因作戰勇敢,被授予三等紅星勳章(此勳章為紅軍時期最高獎章,按照當時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說法,這一勳章的獲得,可作免死一次。蕭鋒一生以此為榮),任野戰直屬隊政委,隨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徵。遵義會議後,蕭鋒擔任紅1軍團1師3團政委。長徵勝利之後,蕭鋒在延安「紅軍大學」第一期畢業,奔赴抗戰一線,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3團政委等職務。

1939年9月27日拂曉,駐石家莊日軍獨立第八混成旅團第31大隊田中省三郎親率日、偽軍一千餘人,由慈峪經過山間小道偷襲我晉察冀邊區南部重鎮陳莊。恰巧此時我二分校一大隊三隊正在陳莊東南的頭道溝上「小哨課」。他們結合實際組織觀察,突然發現敵情,當即組織火力阻擊,遲滯敵人,邊打邊撤,並向陳莊報警,使陳莊的民兵及後方機關得以安全轉移,避免了重大損失。

隨後,蕭鋒率晉察冀四分區第5團,配合120師合力激戰競日,是役,在敵人退路上預先設伏,經過激戰,全殲了這股敵人,是役,擊斃時任大隊長,後追授為少將的日軍大佐田中省三郎,取得了輝煌戰果,是役,是我軍繼「平型關大捷」後,擊斃日寇少將、俘虜日寇佐官最多的一次晉察冀著名殲滅戰,為此,後人拍攝成電影《蕭鋒血戰陳莊》,以表彰其抗戰功績,

將軍晚年在陳莊戰役紀念碑留影

後來,他率5團參加反「掃蕩」,與日寇展開125次大小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2000多人。打破日寇「合圍」晉察冀司軍區的企圖,日本宣布投降後,蕭鋒調任山東渤海軍區警六旅旅長、黨委書記兼二分區司令員。奉命以渤海軍區警六旅「少將」身份,參加停戰談判; 隨後調任華東野戰軍十一師師長,率部參加「萊蕪戰役」,華野整編後,改任二十九師長,二十八軍副軍長、代軍長,解放了福建東南沿海,蕭鋒受命成為「金門戰役」的總指揮。

當時,我軍對金門作戰計劃部署:一、船隻要充分準備;二、部署二個師進攻金門;三、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一切部署完畢,第一梯隊於24日深夜出海。1949年10月24日,28軍前線總指揮下達作戰命令:以6個團的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2個團兵力奪取小金門。

金門戰役打響之後,我軍通過奮力拼搏,部隊全部登陸成功,一舉攻佔古寧頭灘頭陣地,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守島嶼的國民黨軍隊急紅了眼,不斷加強兵力援助。此時,敵海軍的旗艦「太平號」也開往金門增援,包圍了我登陸部隊,切斷了我登陸部隊的後路。

攻入金門島的我軍部隊,最後在與七倍於己的敵人作戰,後援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在敵人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攻擊下,連續苦戰一天,到26日夜間彈盡糧絕,大部犧牲。28軍前線指揮部考慮到取勝無望,要求部隊找船撤回大陸,並派出人員接應。然而,此時好不容易取得一次勝利的國民黨軍,似乎是越戰越勇,最後導致我軍登陸部隊和船工共9000餘人除極少部分被俘外,大部犧牲。

將軍在金門戰役犧牲的烈士墓前

金門戰役失利,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前線總指揮蕭鋒,隨後調離野戰部隊28軍,去華東軍區裝甲兵系統工作,由正軍級成為副師級,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建國後,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第一、三坦克學校校長,直到六十年代晉升為少將,1981年在副兵團職任上離休,1991年2月,蕭鋒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相關焦點

  • 按資歷是中將,授銜前4年開會時壞人背後開槍犧牲,後兒子授中將
    他帶領部隊和群眾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敵人出重金懸賞捉拿他,在群眾的掩護下幾次死裡逃生,化險為夷。這個時候,在井岡山的紅四軍為粉碎敵人十多個團對根據地的封鎖圍攻,紅四軍主力近4000人離開井岡山向贛南挺進,贛南,即是黃祖炎的家鄉,也是他的隊伍活動的地方,他的隊伍與井岡山紅軍勝利會師,作為東道主熱情地迎接井岡山的紅軍和領導人,他被任命為紅二十八縱隊政委和縱隊書記。
  •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你知道他們是誰呢
    五五授銜時,有八位將領的授銜偏低了,那麼他們是誰呢?授銜過低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第一位是蕭克上將,蕭克曾經在革命歲月中做過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抗戰時又是八路軍120師副師長。
  • 開國中將一生只打過一次仗,還以失敗告終,他究竟做出過什麼貢獻
    但有一位開國中將的一生只打過一次仗,還以失敗告終,他究竟做出過什麼貢獻,能得到中將軍銜。他的名叫賀誠。賀誠,出生於1901年,四川省射洪縣人,出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2年賀誠考入北京醫科大學,在校期間參加進步學生組織,於1925年加入共產黨。1926年他被校方開除,黨組織派他到廣東參加北伐。
  • 他本應授上將, 卻評為大校, 三大元帥都看不下去, 主席: 低了低了
    不過因各種原因,有的將領授予的軍銜高了,有的將領軍銜低了,有主動要求降低授銜的,也有對自己授銜不滿的,總之說不盡的話題。當初徐立清將軍主動要求降銜,成為第一中將,一時傳為佳話。而有一位開國功臣,按照他的資歷和戰功,授予上將並不為過,至少也是中將,但當初只評為大校,還是在主席過問下才授予少將,這位將軍就是賀晉年。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第四旅旅長梁從學,原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團長,高敬亭麾下一員猛將,在大別山打遊擊時曾以一個營擊潰國軍一個旅,並活捉旅長。抗戰時期帶第四旅奇襲來根據地挑釁的桂系第七軍,全殲主力營一千多人。1955年授中將軍銜。
  • 金門戰役失利後,指揮官蕭鋒主動請罪,後來怎麼樣了?
    10兵團司令員葉飛也同樣如此,他的心思全在臺灣上,根本沒把金門這座小島放在眼裡「看來大陸再也沒什麼大仗打了,你們28軍就掃個尾巴吧。」當時28軍的軍長在上海治療,政委在治理福州,就連參謀長也被調走,軍中只有副軍長蕭鋒,只不過他這個「尾巴」並沒有掃好。
  • 1985年,昆明軍區併入成都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都是誰?
    當時決定裁軍一百萬,約佔部隊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除了人數精簡,編制也要調整。全國十一大軍區,有四大軍區被撤銷合併了,分別是烏魯木齊軍區、武漢軍區、福州軍區和昆明軍區。在這四大軍區中,昆明軍區的撤銷最令人意外。眾所周知,1985年的時候,對越自衛反擊戰還沒有結束,昆明軍區是當時唯一擔負作戰任務的大軍區。一開始,擬定的方案是保留昆明軍區。
  • 抗戰中八路軍129師最能打,軍神劉伯承麾下10位猛將有多牛!
    劉伯承的軍事造詣在我軍中是名列前茅的,曾擔任過紅軍大學的校長,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創建了軍事學院,他也是中國軍事院校的創始人,劉伯承的指揮能力也是一絕。而這些全部都是他在戰場上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每打一仗他都會寫出總結,累積經驗。2.129師的兩任政委——林育南,鄧小平,他們的身上又有什麼閃光點呢?
  • 他倆同時參加紅軍,同任軍長政委,因某事結怨,最後「將相和」打勝仗!
    他倆在1927年11月一起參加了黃麻起義,1928年同時加入了紅軍,同在紅11軍31師當班長,就是在不同連隊。他倆在紅軍的隊伍中卻保持同步的成長,在戰鬥中他倆先後從戰士到副班長、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到1932年12月,一個成為紅4軍12師34團團長,另一個成為紅4軍10師30團政委。
  • 紅軍歷史上的十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被授予什麼軍銜
    紅四軍轉戰贛南閩西後,在長期的鬥爭中發展壯大,擴建成了紅一軍團。紅五軍在井岡山失守後,也在轉戰的過程中擴建成紅三軍團。紅一軍團成立時,最高軍事指揮官稱為總指揮,由朱德擔任,而毛委員則擔任前委書記、政委。紅一軍團下轄紅四軍、紅六軍、紅12軍,全軍團接近兩萬人。後來,紅一方面軍成立,朱老總成為方面軍總指揮,林帥接任紅一軍團軍團長。
  • 他按資歷該授上將,卻只授了中將,這其中的緣由非常有意思
    1955年全軍大授銜中,十大元帥的名額是最無可爭議的,再往下,大將、上將、中將,其實都有爭議和靈活處理的部分。其中具備授上將資格而授為中將的就有好幾位,如王近山、徐立清,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莫文驊也是一個。
  • 這位開國中將資歷高,三個時期內都是軍長,還有位勤務員當了上將
    在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的原著小說裡,提到過一段關於軍人資歷的故事:馬天生政委有一次看到一名上將給中將敬禮。 在歷史上當然也有原型,起因是三位將軍出自同一個班,而老班長被授予中將,兩名戰士被授予上將,比如開國中將陳先瑞將軍,韓先楚和劉震上將就是例子。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但是,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部分人員曾有過軍銜,有些高級幹部還佩戴過綴有金星的中將、少將領章。而且,抗戰初期和抗戰勝利後,在八路軍、新四軍中還曾兩次醞釀實行軍銜制度,只是受當時戰爭環境和物質條件的限制,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紅一方面軍中,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的王良、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紅21軍軍長胡少海、紅七軍軍長李明瑞、紅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紅五軍團軍團長季振同,都是早期犧牲的軍級及軍級以上幹部,另外,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在犧牲時隸屬於紅四方面軍建制,改任紅五軍軍長,他與尋淮洲、季振同是紅一方面軍犧牲的三位軍團長級別的幹部,有著大將甚至是元帥的資歷,實在是非常可惜。
  • 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他是陝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和堂弟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誰呢?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賀晉年是東北軍區副司令兼任參謀長。
  • 他本應授上將卻評為大校,三大元帥都看不過去,領導人:低了低了
    剛剛加入紅軍的賀晉年,是陝甘遊擊隊的一名戰士。在1934年的時候,賀晉年來到中央蘇區,參加了反圍剿的鬥爭。1936年,賀晉年到抗日紅軍大學進行學習,畢業後擔任紅二十七軍的軍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賀晉年是留守警備團的團長。他積極配合上級領導的命令,出色的完場任務,還受到中央領導的表揚。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四平戰役中,賀晉年擔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的司令員。
  • 紅軍一場戰鬥俘虜3個小兵,25年後,2人成開國中將,1人是少將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他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出任第91師參謀長,成為了一名紅軍的高級指戰員。 抗戰時,歷任八路軍129師團參謀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解放戰爭中,出任太嶽軍區旅長,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在陳賡的率領下渡過黃河,轉戰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