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蘇區根據地反圍剿戰爭中,先後建立了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還有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部隊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先是紅四軍後改編為紅一軍團,這支主力紅軍的領導人成為我軍核心人物,也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建國之後都成了元帥,大將,上將式的開國元勳。
的確,紅一軍團這支中央紅軍的主力和骨幹,在軍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紅軍長徵途中,紅一軍團一直是打前陣的開路先鋒,一路過關斬六將,為大部隊掃平前沿障礙,如湘江戰役,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取瀘定橋,臘子口戰鬥等戰鬥都是紅一軍團將士們衝在第一線。造就了眾多能徵善戰名將,如左權(後來八路軍參謀長)、朱瑞(我軍炮兵司令),李聚奎(有將聖之稱),賴傳珠,耿飆,譚政,陳光,劉亞樓,彭紹輝、肖華,楊勇,楊成武,楊得志,鄧華,陳正湘,李天佑等人都是紅一方面軍的將領。即使後來以紅一軍團為基礎組建的部隊,在革命戰爭中,打了許多硬仗,功勞甚大,功勳卓著,犧牲也非常大,以正團級幹部為例,紅1軍團的正團級幹部活到建國以後,不是很多。
因此,當年蘇區老百姓有句話說,紅軍時期在「三一部隊」(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的簡稱)擔任過團級以上職務,只要活下來的,在1955年授銜時,基本上都是被授予中將,也有一些是少將,甚至還有人被授予上將。比如紅1團團長陳正湘、紅2團團長梁興初、紅5團團長曾國華……他們都是開國中將。紅4團政委羅華生是開國少將,紅12團政委蘇振華是開國上將。
當然,也有例外,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他便是當年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政委,他的直屬上司都是鼎鼎大名的開國大將和上將,即使是同級的團長、團政委,大都成為開國少將、中將甚至是上將,但唯獨他卻只授予大校軍銜。
他名叫蕭鋒,他出生於江西泰和縣萬和鎮南溪村(今南坑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12歲就入了團,並參加萬安、泰和農民暴動,隨後動員泰和九棟十八蕭姓42名青少年,成立了泰和紫瑤山遊擊隊,隨「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參加圍攻新城戰鬥,在攻打河西馬家洲靖衛團時,頭左額被手榴彈彈片擊中,治癒後任泰和獨立營營長,後升任團長,配合主力紅軍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因作戰有功,受到中央領導的讚揚和接見。
在第五次反「圍剿」時,蕭鋒在廣昌保衛戰中因作戰勇敢,被授予三等紅星勳章(此勳章為紅軍時期最高獎章,按照當時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說法,這一勳章的獲得,可作免死一次。蕭鋒一生以此為榮),任野戰直屬隊政委,隨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開始了二萬五千裡長徵。遵義會議後,蕭鋒擔任紅1軍團1師3團政委。長徵勝利之後,蕭鋒在延安「紅軍大學」第一期畢業,奔赴抗戰一線,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3團政委等職務。
1939年9月27日拂曉,駐石家莊日軍獨立第八混成旅團第31大隊田中省三郎親率日、偽軍一千餘人,由慈峪經過山間小道偷襲我晉察冀邊區南部重鎮陳莊。恰巧此時我二分校一大隊三隊正在陳莊東南的頭道溝上「小哨課」。他們結合實際組織觀察,突然發現敵情,當即組織火力阻擊,遲滯敵人,邊打邊撤,並向陳莊報警,使陳莊的民兵及後方機關得以安全轉移,避免了重大損失。
隨後,蕭鋒率晉察冀四分區第5團,配合120師合力激戰競日,是役,在敵人退路上預先設伏,經過激戰,全殲了這股敵人,是役,擊斃時任大隊長,後追授為少將的日軍大佐田中省三郎,取得了輝煌戰果,是役,是我軍繼「平型關大捷」後,擊斃日寇少將、俘虜日寇佐官最多的一次晉察冀著名殲滅戰,為此,後人拍攝成電影《蕭鋒血戰陳莊》,以表彰其抗戰功績,
後來,他率5團參加反「掃蕩」,與日寇展開125次大小戰鬥,打死打傷日偽軍2000多人。打破日寇「合圍」晉察冀司軍區的企圖,日本宣布投降後,蕭鋒調任山東渤海軍區警六旅旅長、黨委書記兼二分區司令員。奉命以渤海軍區警六旅「少將」身份,參加停戰談判; 隨後調任華東野戰軍十一師師長,率部參加「萊蕪戰役」,華野整編後,改任二十九師長,二十八軍副軍長、代軍長,解放了福建東南沿海,蕭鋒受命成為「金門戰役」的總指揮。
當時,我軍對金門作戰計劃部署:一、船隻要充分準備;二、部署二個師進攻金門;三、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一切部署完畢,第一梯隊於24日深夜出海。1949年10月24日,28軍前線總指揮下達作戰命令:以6個團的兵力分兩個梯隊進攻大金門,2個團兵力奪取小金門。
金門戰役打響之後,我軍通過奮力拼搏,部隊全部登陸成功,一舉攻佔古寧頭灘頭陣地,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守島嶼的國民黨軍隊急紅了眼,不斷加強兵力援助。此時,敵海軍的旗艦「太平號」也開往金門增援,包圍了我登陸部隊,切斷了我登陸部隊的後路。
攻入金門島的我軍部隊,最後在與七倍於己的敵人作戰,後援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在敵人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攻擊下,連續苦戰一天,到26日夜間彈盡糧絕,大部犧牲。28軍前線指揮部考慮到取勝無望,要求部隊找船撤回大陸,並派出人員接應。然而,此時好不容易取得一次勝利的國民黨軍,似乎是越戰越勇,最後導致我軍登陸部隊和船工共9000餘人除極少部分被俘外,大部犧牲。
金門戰役失利,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前線總指揮蕭鋒,隨後調離野戰部隊28軍,去華東軍區裝甲兵系統工作,由正軍級成為副師級,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建國後,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第一、三坦克學校校長,直到六十年代晉升為少將,1981年在副兵團職任上離休,1991年2月,蕭鋒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