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不顧全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悍然挑起發動了內戰,妄圖消滅我軍。但蔣介石最終的目的沒有達成,我軍在全體指戰員的英勇作戰下,以弱勝強,擊敗了號稱擁有八百萬的蔣介石軍隊,建立了新中國。
我軍和蔣介石軍有著近四年的內戰,從最開始的步步被動到站穩腳跟,然後再到勢均力敵,最終贏得戰場主動,由農村包圍城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不過自從1948年末開始,戰局已經相對明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北方戰事的勝利,華北地區的蔣軍陷入了不能動彈的局面。
我軍在進攻北平前,對北平守軍傅作義部隊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勸他以人民為重,戰局已經不可避免,和平解放這座千年古都至關重要。最終經過了雙方人員共同努力,傅作義為代表的北平守軍25萬選擇起義,自此北平和平解放。
說起傅作義,他算得上是蔣軍中優秀的將領,自從抗日戰爭以來,他的表現就非常好,是一名鐵骨錚錚的抗日名將,有著極強的民族榮譽感。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在戰爭前期的張家口戰役中力挫我軍,證明了他的軍事能力。
傅作義起義後,他的地位如何呢?按理來說一般起義的人員,他們的地位應該得到保障,但沒有之前那麼高了,畢竟大多數都是逼不得已形勢所逼,他們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的同時,給予一些基本保障應該也是很欣慰了。但傅作義不同,他在起義後的地位很高,成了新中國領導人之一。
傅作義在新中國成立後,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擔任了水利部部長,同時又擔任了綏遠省軍區司令員等,說明傅作義受到了重視,地位也很高。
傅作義在1974年4月19日因病去世,他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分別是傅恆,傅冬菊,傅克誠,他們都在幹什麼,結局如何呢?
傅作義大女兒傅冬菊應該是子女三人中最有名的,傅作義能起義她功不可沒,作為我軍的情報人員,她為新中國解放做了很大的貢獻。北平和平解放後,傅冬菊依舊選擇了她的專業幹記者編輯類工作,調入人民日報社。
此後傅冬菊在多地區幹新聞編輯工作,如在新華社香港部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從事相關統戰工作,工作能力強表現突出,受到了領導們的認可。由於傅冬菊的身體不太好,於1995年在人民日報社崗位上離休,2007年7月2日去世。
傅作義兒子傅恆的資料相對較少,曝光率比較低,這與他所從事的行業有關。傅恆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很少露面,在1997年10月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傅恆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職業,也在中科院工作,擔任了中科院工程師。
傅作義小女兒傅克誠從事了教育工作,且成績突出頗有能力。曾經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中擔任講師,副教授職務。後去日本留學獲得了東京大學的博士學位,此後在日工作多年,擔任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建築顧問,日本設計師等。在建築學方面,傅克誠算是資深的專家了,與此同時,還擔任了上海市常委等,有著較高的成就和地位。
結語
傅作義將軍是新中國成立的功臣人物之一,同時也是民族英雄。不管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後,他都為中華民族作出了相應的貢獻,是一名了不起的人物。傅作義的子女們繼承了傅作義的精神,以父親為榜樣在各行業都有所成就 。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