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入城接管北平防務。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一座千年古都得以免受戰火的洗禮,使得北平城內200萬的百姓生命安全安然無恙。北平的和平解放開創了一種解放軍和平改編國民黨軍的「北平方式」,加快了全國統一的進程。
北平解放有諸多原因,人民解放軍的包圍,北平總司令傅作義的審時度勢,毅然走向人民的行列。而勸解傅作義的功勞簿上還得加上三個人的名字,傅作義之女傅冬、傅作義老師劉厚同、傅作義摯友鄧寶珊。在親情,師情和友情的感染下,傅作義在其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時刻,做出符合北平人民利益的重要抉擇。
傅作義之女傅冬
親情是最能感染人的力量。傅冬菊,是傅作義的長女。傅冬在重慶南開中學的讀書的時候接受了黨的革命啟蒙教育,逐漸成為一位先進的革命分子。當父親傅作義來到重慶的時候,經常向他講國民黨的醜聞,講 共產黨團結抗日,還把一些進步書刊放在他的辦公桌上。潛移默化當中傅作義對共產黨有著更加清晰的認知。傅冬大學畢業後,便到天津《大公報》成為了一名記者,在這裡他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1948年冬,黨組織找到傅冬,希望他可以穩住她的父親並且勸解他走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傅冬到北平後,在生活上多照顧父親,經常給他做一些家鄉菜;白天總是呆在父親的辦公室,利用一切機會做他的工作,勸他不要跟蔣介石走,要注意當時的形勢,考慮自己的前途。女兒的行為引起了傅作義的懷疑,傅作義多次追問女兒是不是加入了共產黨。女兒一直否認,但是傅作義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不過這畢竟是自己女兒還能抓了不成。
1948年11月初,遼瀋戰役接近尾聲,國民黨軍隊的敗勢如秋風掃落葉。面對如此困境,傅作義心升和解的想法。然而與解放軍的談判需要一個靠譜的人選,傅作義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傅冬。在和女兒的多次交談當中,表明自己願意談判的想法。而傅冬就成為共產黨和傅作義之間交流的橋梁。
12月22日,傅作義的三十五軍被殲滅,軍長郭景雲自殺,這對傅是致命的打擊。他整日不說話,坐臥不寧,寢食不安,不斷唉聲嘆氣,還特別愛發脾氣。傅冬將父親的情緒變化通過電報的形式傳達給共產黨,共產黨認為已經接近勸解的契機。傅作義在女兒的勸導下,選擇和解放軍進行談判,在多次談判中北平和平解放的戰略計劃終於成功。傅冬耐心勸父,打親情牌對北平的和平解放功不可沒。
傅作義老師劉厚同
劉厚同長期為傅作義的高級政治顧問。劉厚同為傅作義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傅作義對劉厚同十分信任,尊稱劉為「老師」。劉厚同成為勸解傅作義的一大關鍵還得提到了傅冬,在傅冬努力下劉厚同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想法,並且表明自己會努力去做。
傅作義在選擇是不是和解的問題上擔憂重重,70歲的劉厚同傅作義的開解者。劉厚同針對傅作義怕被人說是「叛逆」的顧慮。劉厚同以武王是桀、紂的臣子,又誅滅桀、紂勸解傅作義。認為國事糟糕成現在這個樣子,人民渴望和平,政府也必須改造。如果你能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實現北平的和平解放,人民一定會歡迎你的,誰還說你是叛逆?
1948年12月,傅作義的10個師被殲。傅作義極度悲觀,他對劉厚同說:「老師,我的政治生命算完了。」劉厚同當即勸傅作義:下定決心走,和平解放道路,為自己謀一條生路。對劉厚同的勸導,傅作義白天接受了,晚上又變卦,把70歲劉厚同直接氣倒了。劉厚同一氣之下絕對不在勸解傅作義。在中共黨員和同事的一再勸解下劉厚同才選擇留下來,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劉厚同多次提出建設性意見,成功促成傅作義和共產黨的談判。
傅作義摯友鄧寶珊
鄧寶珊,甘肅省天水縣人。鄧寶珊是國民黨軍華北副總司令,同時是傅作義的金蘭之交,可以說是傅作義極其信任的人。鄧寶珊是國民黨內部對共產黨接受極強的代表,抗日戰爭時期,駐軍陝北,與八路軍建立了友鄰關係,曾多次訪問延安,與毛澤 東、朱德等交談頗深。鄧寶珊和兩者的關係成為了談判的最佳理性人選。
鄧寶珊接到傅作義的邀請之後飛抵北平,面對傅作義對談判諸多擔憂,鄧寶珊從自己對共產黨的了解和形勢的考查提出自己的想法。鄧寶珊認為北平的民心、軍心渴望和平,厭惡戰爭,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而傅作義對北平的控制力度不錯,蔣介石的力量翻不起波瀾。而對共產黨問題上認為共產黨是真的要和平,只要傅作義肯和平談判,個人前途問題應該不大。鄧寶珊作為傅作義的全權代表與解放軍進行了三次談判,協同雙方的矛盾做出至關重要的貢獻。
全國解放後,國家授予鄧寶珊一級解放勳章表彰他對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的貢獻。鄧寶珊將軍的功績值得我們銘記!
1949年1月31日,在諸多人的共同努力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高高飄揚在北平上空,北平的和平解放敲醒了國民黨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