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紅色特工閻又文,建國後仍潛伏,1993年才被中央正名,為何?

2020-12-16 草根歷史

1962年秋,農業部的幹部閻又文因積勞成疾,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

閻又文是跟隨傅作義一同起義的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因此組織將閻又文的骨灰送入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

但讓家人不能理解的是, 別人的墓碑上都清晰記載著具體參加革命和入黨的時間,而閻又文的墓碑上雖然寫著是黨員,但卻沒有註明時間,且關於建國前事件的記載只用: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短短一句話帶過,且因這個問題,閻又文的子女後來也遭到不公正的對待,這讓家人們深感閻又文不只是簡單的一位國軍起義將領。

直到1993年,當年曾與閻又文並肩戰鬥過的地下黨王玉再次談到了閻又文的問題,長嘆道:已過去40多年了,應該可以解密了;原來,閻又文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地下黨,王玉就是閻又文的聯絡人。

隨後王玉帶著閻又文的家人,並找到了中央調查部部長、當年閻又文的上級羅青長;這時子女們才得知了父親的真實身份,他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

閻又文身為一名地下工作者,按理來說在建國之後已完成了使命,但卻為何遲遲保密,直到死後31年身份才被公開呢?

閻又文是山西榮河人,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開始全面侵華,戰火很快就燒遍了華北,剛從山西大學畢業的閻又文在太原了聽了彭雪楓、程子華等人演講之後,他熱血沸騰,毅然投筆從戎,與其他愛國青年一道,跋山涉水衝破重重阻撓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上級組織見閻又文不僅有文化,還很有膽識,便將其送到情報偵察訓練班,這也為日後的潛伏生涯埋下了伏筆。

在畢業之後,閻又文本被安排到西北軍馬鴻逵的部隊工作;恰逢此時國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派心腹,也是地下工作者周北峰來到延安拜訪毛偉人。

傅作義對共產黨八路軍的政治工作成績十分讚賞,此次讓周北峰到延安,就要希望共產黨能派出一些政工幹部到第七集團軍中幫助建立政工系統,在這種背景下,與傅作義同是榮河老鄉的閻又文被選派進入了第七集團軍。

閻又文進入第七集團軍後,很快就獲得傅作義的信任,加上又有老鄉這層關係,傅作義讓閻又文擔任自己的秘書。

雖然日寇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但國民黨反動派卻在1939年掀起數次的反共高潮,尤其是皖南事變爆發後,國共關係迅速惡化;迫於蔣介石的壓力,傅作義只能將部隊內的共產黨遣回,由於撤退倉促,黨組織與閻又文失去了聯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但與此同時,蔣介石卻在暗中調兵遣將,準備發動內戰,因此黨組織急需駐紮在華北的傅作義部隊的動向。

這時李克農想起閻又文仍潛伏在傅作義內部,但考慮到已失聯多年,閻又文有可能已變節,便派王玉到包頭與閻又文接頭;兩人接頭之後,王玉發現閻又文不僅沒有變節,而且還是傅作義的親信秘書,為慎重起見,閻又文只和王玉單線聯繫,在黨組織內部,知道閻又文身份的也只有毛偉人、李克農、羅青長等寥寥數人。

1947年底,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司令;但此時解放軍進入了反攻階段,中央也在醞釀發動遼瀋戰役,以進一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按照李克農的部署,王玉來到北平,向閻又文傳達要求查明傅作義軍事、思想上的動態。

閻又文報告,傅作義與蔣介石的隔閡越來越大,且對這個剿總司令的興趣不大,並分析如果東北有戰事,傅作義會保存實力,不會支援東北;因為有了閻又文的這份重要情報,毛偉人才做出先攻打錦州,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決策。

遼瀋戰役結束後,東野大軍蓄勢待發準備入關,根據李克農的指示,閻又文將華北國民黨軍可能撤到綏遠或者南下江南的情報及時傳出;通過這份情報,中央馬上意識到如果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南下江南,將會給全局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於是下令東野提前發動平津戰役,並很快將北平團團包圍。

為使北平這座數百年的古城不毀於戰火,同時避免雙方無畏的犧牲,中央力爭和平解放北平;作為傅作義貼身秘書的閻又文,不僅三天兩頭給傅作義講解放軍的政策和國內的形式,還幾乎每天都送出傅作義思想動態的情報,最終在多方努力的之下,傅作義同意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而這其中,閻又文功不可沒。

隨後,閻又文跟隨傅作義以起義將領的身份接受解放軍的改編,並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閻又文轉到政府部門工作;根據組織的安排,閻又文仍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參加工作,真實身份依舊保密,也就有了視頻開頭的一幕。

相關焦點

  • 董健吾:紅色特工,去世八年才獲正名;遺言:知我罪我,自有公論
    那後來醫院為何又單獨派人將他接回去救治呢?這戲劇性轉變的一幕,得多虧一個人的出現——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記者斯諾。老人當年有恩於斯諾,因此斯諾這次來華後點名要探望自己的這位老朋友。為了不使場面過於難堪,這才又趕緊把他接回去搶救。
  • 32年前臺灣開放,70歲林業工人謝漢光,原來是潛伏38年的紅色特工
    最近中央電視臺就報導了這些紅色特工,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中共臺灣地下黨劉青石、謝漢光等人。劉青石本名劉英昌,他是這一批人裡潛伏時間最長的。在潛伏的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要冒著危險往返臺海之間,傳遞重要情報。很多時候,國家安危的擔子讓他來不及思索,他覺得與其害怕被發現,不如在被發現之前為國家多做點事情。
  • 紅色特工熊向暉: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未暴露,如何做到的?
    在胡宗南的親自安排下,熊向暉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就擔任胡宗南的副官、機要秘書等重要職務,是胡宗南的心腹。但令胡宗南沒有想到的是,熊向暉這位他要培養成棟梁之材的青年,其真實身份,竟是一個地下黨,潛伏在其身邊十餘年。
  • 《風箏》戴局座自作聰明的計劃,導致潛伏特工「影子」情報洩密
    《風箏》是講述的七十多年前所發生在隱秘戰線的故事,1946年的春天,在內戰全面爆發前,圍繞著潛伏與反潛伏所進行的一場間諜特工之間的較量。事情的起因是一份軍統重要的情報信息遭到洩露,73名軍統潛伏特工名單被紅色特工所掌握。
  • 柳雲龍諜戰劇《風箏》片尾致敬的11位特工就是他們
    1929年打入國民黨中統,任中統局長徐恩曾的機要秘書。正是錢壯飛將顧順章叛變的消息傳遞給中央,保護了我黨很多重要人物,這一事跡在《風箏》中有描述。在潛伏中,錢壯飛不但獲得了蔣介石親自部署的第124圍剿江西中央蘇區的計劃,甚至還和李克農一起取得了國民黨中央機關的密碼本。
  • 這位紅色特工叛變後,中央特科負責人不相信,此人果然是將計就計
    中央特科是由周恩來親自組建的,我黨的第一個規格化的情報和政治保衛機關,雖然中央特科僅僅存在了8年的時間(1927年-1935年),但是對於中國革命來說,中央特科做出的貢獻是極其偉大的。1931年4月底,中央特科負責人之一的顧順章叛變,使得特科組織受到極大的損失,中央機關由此不得已從上海遷到蘇區,後來顧順章於1935年被蔣介石處決,當時的特科,才有了喘息的機會。
  • 從特種兵到孤膽特工 徐洪浩《刺蝶》玩潛伏
    妻子為何神秘失蹤?「千面媚諜」到底是誰?該劇從開頭到結尾,皆迷霧重重,處處隱藏殺機,將懸疑色彩鋪得非常足。劇中,徐洪浩從「特種兵軍團」穿越到上海租界玩轉諜戰,他飾演的男主角袁天傑一會兒要巧妙喬裝成八十老朽躲避日軍殺手,一會兒又潛進敵營,機智劫持了日軍糧食,網友感嘆「特工好忙」。
  • 潛伏特工 sleeper agent
    喜歡看《潛伏》的朋友們一定還在回味那充滿驚險的戰爭年代。而最近,美國宣判了蓋達組織的一名「潛伏特工」,但他的身份和潛伏進國民黨軍統局的餘則成有所不同。美國一家聯邦法院在上周四判處一名在押蓋達組織潛伏特工八年以上徒刑。這名特工承認與9•11事件幕後的主謀有聯繫。
  • 李正文,蘇聯牢獄倖存的紅色特工,建國復旦大學首任書記
    李正文,1908年8月31日,出生在山東濰縣張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916年,全家逃荒到東北四平,後積極投身於紅色學運
  • 1950年,上海公安逮捕了一位老媽子,審問後才知她是潛伏女間諜!
    在戰爭時期,情報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國民黨政府非常重視情報方面的發展,設立了中央統計局,軍事統計局等等特務組織,並且藉助這些特務組織殺掉了許多我黨的進步人士和愛國青年,在解放戰爭取得勝利之後,蔣介石雖然率領他的殘部離開了大陸,但是他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打回來,恢復自己的獨裁統治,所以留下了許多的潛伏特工
  • 110歲辭世的紅色女特工,曾蒙冤入獄17年,晚年:我無怨無悔
    我軍歷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隊伍,他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活躍在敵人的各個部門,勝利了沒人宣傳,失敗了不能解釋,但是他們為黨組織做出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比及的,是的,他們就是黨在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他們有一個光榮的名字,統稱為「紅色特工」
  • 老特工臥底揪國民黨特務 辭世21年身世揭露(組圖)
    張青梅在講述父親的故事紅色女特工朱諶之 「牛蘭」夫婦和天價字條潛伏軍統紅色傳奇女特工河南紅色特工系列報導之
  • 他是《風箏》裡影子的原型,為一場暗殺潛伏9年,暴露後全身而退
    前段時間電視劇《風箏》幾乎火遍了各大衛視,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風箏》中講到一個代號為「影子」的國民黨高級特工潛入我黨內部執行特殊任務,暴露身份後又全身而退。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中究竟有沒有「影子」呢?按照電視劇的故事情節,小編還真找到了一個歷史原型,他就是沈之嶽。
  • 此人是臺灣級別最高的中共特工,《潛伏》主角餘則成的人物原型
    1949年,國民黨徹底潰敗,逃往了臺灣。為了能讓解放軍順利解放臺灣,實現祖國統一,不少中共特工也隨著潰敗的國民黨軍一起到了臺灣,並繼續他們的潛伏生涯。在眾多特工中,有一人的身份尤為特殊,他不但是臺灣級別最高的中共特工,還是熱播電視劇《潛伏》男主角餘則成的人物原型之一。他的名字叫吳石。
  • 胡底:潛伏國民黨特務總部,30歲長徵時遇害,46年後被追認烈士
    紅色特工胡底胡底(1905.3—1935.9),中共特工李克農的同鄉,「龍潭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打入國民黨特務機關天津站的紅色特工。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紅色特工胡底那短暫而壯闊的人生,感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 他是唯一經歷過長徵的臺灣籍特工,卻最終選擇了叛變,後過得如何
    在近代的戰爭中,無論哪一方都有各自的隱蔽戰鬥英雄,其實就是特工了,國民黨自然就是軍統和中統,特別是軍統特務那絕對是遍布各個角落,堪稱是國民黨一大殺手鐧,當然我們共產黨也有自己的特工組織,我們可以稱之為紅色特工!
  • 潛伏在國民黨的「五重間諜」,建國後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情報工作對戰爭的走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戰爭中,各方都極其重視情報工作,特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特工也被稱為間諜,他們多數潛伏在敵方,竊取地方情報,以幫助己方取得戰爭勝利。 隨著發展,間諜當中也出現了令人防不勝防的角色,比如「雙重間諜」,相比普通間諜,這些人更危險,甚至能對戰爭的走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古代特工的神秘面紗,揭開後真相太驚人
    特工通常是單獨行動,出其不意,深入敵後。有時執行暗殺,有時製造破壞。他們總能收集情報,他們在現代軍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也是如此。在古代最危險的特工是受過特殊訓練你的殺人機器,他們行蹤不定且神秘,直接受命於最高統治者,不斷收集情報,在軍事與政治作用中常常起到決定性作用。
  • 《彈孔》走紅論:潛伏+反潛 當餘則成變成敵人
    搜狐娛樂訊 2011年6月一部事先並未大肆張揚的《彈孔》乘著「全國螢屏一片紅」的東風,登陸中央一套,很快我們發現,這部號稱「螢屏反潛第一劇」的《彈孔》,並沒有淹沒在浩如煙海的「紅劇大潮」之中,雖然沒有璀璨星光豪華陣容,卻在央視非黃金時段播得要雨得雨要風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