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秋,農業部的幹部閻又文因積勞成疾,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
閻又文是跟隨傅作義一同起義的國軍將領,在新中國成立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因此組織將閻又文的骨灰送入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
但讓家人不能理解的是, 別人的墓碑上都清晰記載著具體參加革命和入黨的時間,而閻又文的墓碑上雖然寫著是黨員,但卻沒有註明時間,且關於建國前事件的記載只用:過去曾為革命做過許多工作,短短一句話帶過,且因這個問題,閻又文的子女後來也遭到不公正的對待,這讓家人們深感閻又文不只是簡單的一位國軍起義將領。
直到1993年,當年曾與閻又文並肩戰鬥過的地下黨王玉再次談到了閻又文的問題,長嘆道:已過去40多年了,應該可以解密了;原來,閻又文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地下黨,王玉就是閻又文的聯絡人。
隨後王玉帶著閻又文的家人,並找到了中央調查部部長、當年閻又文的上級羅青長;這時子女們才得知了父親的真實身份,他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
閻又文身為一名地下工作者,按理來說在建國之後已完成了使命,但卻為何遲遲保密,直到死後31年身份才被公開呢?
閻又文是山西榮河人,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寇開始全面侵華,戰火很快就燒遍了華北,剛從山西大學畢業的閻又文在太原了聽了彭雪楓、程子華等人演講之後,他熱血沸騰,毅然投筆從戎,與其他愛國青年一道,跋山涉水衝破重重阻撓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上級組織見閻又文不僅有文化,還很有膽識,便將其送到情報偵察訓練班,這也為日後的潛伏生涯埋下了伏筆。
在畢業之後,閻又文本被安排到西北軍馬鴻逵的部隊工作;恰逢此時國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派心腹,也是地下工作者周北峰來到延安拜訪毛偉人。
傅作義對共產黨八路軍的政治工作成績十分讚賞,此次讓周北峰到延安,就要希望共產黨能派出一些政工幹部到第七集團軍中幫助建立政工系統,在這種背景下,與傅作義同是榮河老鄉的閻又文被選派進入了第七集團軍。
閻又文進入第七集團軍後,很快就獲得傅作義的信任,加上又有老鄉這層關係,傅作義讓閻又文擔任自己的秘書。
雖然日寇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但國民黨反動派卻在1939年掀起數次的反共高潮,尤其是皖南事變爆發後,國共關係迅速惡化;迫於蔣介石的壓力,傅作義只能將部隊內的共產黨遣回,由於撤退倉促,黨組織與閻又文失去了聯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但與此同時,蔣介石卻在暗中調兵遣將,準備發動內戰,因此黨組織急需駐紮在華北的傅作義部隊的動向。
這時李克農想起閻又文仍潛伏在傅作義內部,但考慮到已失聯多年,閻又文有可能已變節,便派王玉到包頭與閻又文接頭;兩人接頭之後,王玉發現閻又文不僅沒有變節,而且還是傅作義的親信秘書,為慎重起見,閻又文只和王玉單線聯繫,在黨組織內部,知道閻又文身份的也只有毛偉人、李克農、羅青長等寥寥數人。
1947年底,傅作義被蔣介石任命為華北剿總司令;但此時解放軍進入了反攻階段,中央也在醞釀發動遼瀋戰役,以進一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按照李克農的部署,王玉來到北平,向閻又文傳達要求查明傅作義軍事、思想上的動態。
閻又文報告,傅作義與蔣介石的隔閡越來越大,且對這個剿總司令的興趣不大,並分析如果東北有戰事,傅作義會保存實力,不會支援東北;因為有了閻又文的這份重要情報,毛偉人才做出先攻打錦州,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決策。
遼瀋戰役結束後,東野大軍蓄勢待發準備入關,根據李克農的指示,閻又文將華北國民黨軍可能撤到綏遠或者南下江南的情報及時傳出;通過這份情報,中央馬上意識到如果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南下江南,將會給全局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於是下令東野提前發動平津戰役,並很快將北平團團包圍。
為使北平這座數百年的古城不毀於戰火,同時避免雙方無畏的犧牲,中央力爭和平解放北平;作為傅作義貼身秘書的閻又文,不僅三天兩頭給傅作義講解放軍的政策和國內的形式,還幾乎每天都送出傅作義思想動態的情報,最終在多方努力的之下,傅作義同意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而這其中,閻又文功不可沒。
隨後,閻又文跟隨傅作義以起義將領的身份接受解放軍的改編,並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閻又文轉到政府部門工作;根據組織的安排,閻又文仍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參加工作,真實身份依舊保密,也就有了視頻開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