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初,時任國軍第17軍團軍團長的胡宗南親自到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面試學生;青年戰地服務團主要是由流亡大學生以及知識分子組成,要到胡宗南領導的第一軍服務。
胡宗南早在黃埔時期就發現,從湖南來的學生整體素質都比較高,頗有湘軍的傳統;在成為國軍的高級將領後,胡宗南經常到湖南徵兵,因此對這支青年戰地服務團格外地重視。
在眾多學生中,胡宗南對一個叫熊向暉的青年印象很深,雖不是湖南人,但他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且思想和他比較接近,還對第一軍的歷史了如指掌,所以在面試結束後,單獨約見了熊向暉。
在與熊向暉詳談的過程中,得知熊向暉的父親正是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長,胡宗南暗喜,深信熊向暉是他發掘的得力幹將,當場表示,要請熊向暉的父親吃頓便飯;在飯桌上,胡宗南對熊向暉大加讚賞,稱一定要把他培養成黨國的棟梁之材。
在胡宗南的親自安排下,熊向暉進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就擔任胡宗南的副官、機要秘書等重要職務,是胡宗南的心腹。
但令胡宗南沒有想到的是,熊向暉這位他要培養成棟梁之材的青年,其真實身份,竟是一個地下黨,潛伏在其身邊十餘年。
熊向暉1919年生於山東掖縣的一個官宦家庭,在1936年進入清華大學就讀時,就秘密參加共產黨,投身革命;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在長沙共同組成臨時大學,熊向暉趕赴長沙報到。
剛好在這時,長沙成立了一個胡宗南的青年戰地服務團,正在招收有識之士到胡宗南的第一軍服務;與此同時,我黨中央也鑑於當時的形勢,準備開闢一條隱蔽戰線,將一些優秀的青年黨員安排潛入國民黨內部,平時作為閒棋潛伏,關鍵時刻可以起到保衛我黨的重要作用。
於是,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熊向暉,就被安排參加青年戰地服務團,潛入胡宗南的內部。
因熊向暉的為人處世都符合胡宗南的口味,因此很快就取得胡宗南的信任和器重,一路「平步青雲」;蔣介石給胡宗南的密令都是由熊向暉代籤收的,胡宗南下的命令也是由熊向暉起草,經胡宗南審閱後發布,因此我黨對胡宗南的內部情況,了如指掌。
但因在全面抗戰之初,胡宗南對抗日十分積極,沒有太多的精力打壓共產黨,因此熊向暉這枚棋子就一直閒著。
熊向暉作為潛伏在國軍高層的紅色特工,雖然一直儘可能地根據組織的要求:少聯繫黨、一定要做好隱蔽工作的方針,成功取得胡宗南的信任,但危險依舊無處不在。
一日,胡宗南手下負責情報工作的司令部二科科長劉慶曾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稱熊向暉是共產黨的潛伏人員;但劉慶曾沒有把信直接拿給胡宗南,而是先拿給熊向暉。
熊向暉深知第一反應很關鍵,走錯一步可能會因此而暴露;周恩來曾對他說過:在潛伏時,對人可以略驕,寧亢勿卑,卑就被人輕視,難以有所作為,但也不宜過亢;他想到,自己潛伏至今,與黨組織聯繫的頻率極低,尤其是在最初的兩年,基本沒有跟黨組織聯繫過,因此沒有留下把柄。
熊向暉底氣十足,當場就大發脾氣,以強硬的語氣質問劉慶曾,並搬出了胡宗南;劉慶曾深知胡宗南對熊向暉的器重,便不了了之,一場危機就此化解。
1943年開始,隨著抗日形勢的轉變,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加上此時共產黨國際解散;反動派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閃擊延安」,一舉攻佔陝甘寧邊區。
而這個任務,就交給了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的胡宗南。
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胡宗南於6月中旬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由下屬的三十七和三十八兩個集團軍擔負閃擊延安的任務,進攻時間定在7月9日。
身為胡宗南秘書的熊向暉馬上就掌握了這個絕密的消息,他深知,這關係到黨中央的安危,於是就將這個情報交給我黨的情報人員,並迅速傳到了延安。
7月4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公開電告了胡宗南,將其準備進攻延安的計劃公布了出來;胡宗南和蔣介石得知後大驚,馬上就意識到內部有鬼,並指示熊向暉要嚴查洩密人員。
在熊向暉的精心安排下,最後逮捕了兩個替死鬼,又化解了一場危機。
熊向暉這顆棋子平時冷藏,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的作用。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再次準備進攻延安,正在杭州度蜜月的熊向暉,被緊急召回南京;在胡宗南的臨時辦公室內,熊向暉發現了兩份重要的文件;一份是經蔣介石批准的進攻延安的計劃,另外一份是陝北解放軍的兵力配置情況;此時胡宗南在國防部開會,熊向暉抓緊時間,將兩份文件記錄了下來。
國民黨沒有想到,這兩份文件還未下達到師、旅級的長官,我黨就已全部掌握;隨後,黨中央緊急做出部署,胡宗南只得到了一座空城;當時毛主席大讚了熊向暉,稱:一個人可以頂幾個師。
胡宗南在佔領延安後不久,就派熊向暉到美國留學;同年9月,北平地下黨的一部電臺被特務破獲,還順藤摸瓜挖出西安的一部絕密電臺,潛伏在西安綏靖公署的地下黨相繼暴露,特務還搜查了熊向暉在西安的住所,熊向暉因此暴露了身份。
不過此時的熊向暉遠在美國讀書,胡宗南得知自己的「得力助手」竟是潛伏的紅色特工後,暴跳如雷;最後,國民政府只是中斷了熊向暉在美國的留學公費,並沒有深究,這也成為一個歷史謎團;有學者認為,這是胡宗南故意壓下來,因為如果追究下去,自己也有責任。
新中國成立後,熊向暉轉入外交戰線工作,從幕後走向臺前。
熊向暉是一顆潛伏在敵人內部的棋子,數次挽救了黨,被周總理稱為「龍潭後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