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在國民黨的「五重間諜」,建國後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2020-12-22 騰訊網

情報工作對戰爭的走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戰爭中,各方都極其重視情報工作,特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特工也被稱為間諜,他們多數潛伏在敵方,竊取地方情報,以幫助己方取得戰爭勝利。

隨著發展,間諜當中也出現了令人防不勝防的角色,比如「雙重間諜」,相比普通間諜,這些人更危險,甚至能對戰爭的走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雙重間諜」執行任務的危險性非常高,稍不注意就會命喪黃泉,因此「雙重間諜」以及「多重間諜」的數量非常稀少。其實,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五重間諜」,這幾乎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事,那麼,這位「五重間諜」是誰呢?他的結局怎麼樣呢?

此人名叫袁殊,出生於1911年,湖北人,是我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五重間諜」。那麼,袁殊是如何走上間諜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成為一名「五重間諜」的呢?袁殊之所以走上間諜的道路,離不開父親的薰陶。他的父親是一名同盟會成員,熱衷於革命事業,而且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思想超前,遠遠領先於同輩之人。

袁殊的父親在辛亥革命後到了上海工作,不久後,袁殊的母親帶著袁殊到上海投奔了父親,到上海後,袁殊的父親開始培養袁殊,讓他早早接觸到革命思想,並幫助他前往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袁殊接觸到更為先進的革命思想,他也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回國後加入了我黨,開始在潘漢年等人的幫助下從事情報工作。

雖然從事情報工作,但袁殊也需要一種身份掩飾自己。因為有過日本留學經歷,因此袁殊熟悉日語,而當時恰好有一位日本記者需要找「線人」,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自此之後,袁殊又多了一重身份,成為了日本記者的情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袁殊加入了日本的特務組織,成為一名「漢奸」(當然,這只是他掩蓋身份的一層外衣)。

袁殊最核心的身份還是我黨的情報人員。除了這一重身份與日本情報員之外,袁殊還在1932年加入了中統,成為中統的情報員。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作為軍統的負責人,戴笠有意找一位熟悉日語的人,就這樣,袁殊也進入了戴笠的軍統,又成為軍統的情報員。而且為了打探上海的消息,袁殊也加入了杜月笙的青幫,成為上海灘青幫的一員。這就是袁殊「五重間諜」身份的來歷,而這些身份為袁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他一直潛伏在國民黨內部,出色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

前面我們說了,袁殊雖然是「五重間諜」,但是他最核心的身份是為我黨提供情報,袁殊也牢記自己的使命,源源不斷地為我黨輸送珍貴的情報。抗日戰爭勝利後,「五重間諜」袁殊因為是中統與軍統的情報人員,因此成為抗戰的功臣。

不過,袁殊在不久後就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前往了解放區,解放戰爭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袁殊都在解放區工作,擔任了華東局聯絡部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五重間諜」袁殊主動留在了大陸,進入情報部門工作。

可惜的是,因為袁殊的特殊身份,尤其是他擔任過「五重間諜」,他的很多事情讓他在那個年代說不清楚。1955年,袁殊被牽連,被判有期徒刑12年。1967年,出獄後的袁殊又因為特殊時期被判有期徒刑8年,直至1975年,袁殊才被送到一所勞改農場改造。

1980年,袁殊被釋放,不過他的自由仍受限制。1982年,在入獄後27年,袁殊終於得到了平反,他也徹底恢復了人身自由。晚年的袁殊雖然恢復了自由,不過因為常年被關押,他的精神情況已經非常不好,而且經常精神紊亂,因此,恢復自由僅5年,也就是1987年,袁殊就因病去世,終年76歲。

參考資料:

《袁殊的傳奇式經歷》丁淦林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戰犯建國後的最後結局
    而且,這些國民黨戰犯經過近幾年的關押改造,大多數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悔改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釋放一批戰犯,將有助於孤立、動搖、瓦解境內外的反動分子。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當時中央政府已經明確宣布,國民黨去臺人員只要返回大陸,不管什麼人一律既往不咎。在這樣的前提下,適當釋放一批戰犯將有利於大陸與臺灣的聯繫。
  • 國民黨特務,潛回大陸只為拍一張照片,蔣介石看後大為感動
    在黨派爭鬥當中情報人員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而在近代間諜一般都會用照片來傳遞信息。在建國之前,國民黨就有許多的情報人員在大陸,其中有一個國民黨特務,潛回大陸,只為拍一張照片,蔣介石看後大為感動。其實說這個人是國民黨特務也不太準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更像是雙面間諜。
  • 無間道:臺灣間諜大陸往事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臺灣間諜人員的獵物。被騙色事兒小,可一旦幹了蠢事兒,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正在或計劃前往臺灣訪學的學子們,面對臺灣無孔不入的間諜網絡,要小心啦,特別是女間諜,主動投懷送抱的,要多留一顆心眼。這幾天比較關心時事的小夥伴們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可能會看到一則西北大學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人民日報和央視10月10日至10月13日的有關臺灣的專題報導的通知。
  • 無間道:臺灣間諜的大陸往事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臺灣間諜人員的獵物。被騙色事兒小,可一旦幹了蠢事兒,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正在或計劃前往臺灣訪學的學子們,面對臺灣無孔不入的間諜網絡,要小心啦,特別是女間諜,主動投懷送抱的,要多留一顆心眼。這幾天比較關心時事的小夥伴們的朋友圈或微信群可能會看到一則西北大學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人民日報和央視10月10日至10月13日的有關臺灣的專題報導的通知。
  •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交換生 獨家曝光間諜詳盡信息
    這便於他到臺灣「中山大學」、義守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高校及周邊活動時,以學長身份接觸臺灣本地學生,再通過後者介紹,結識校內大陸學生。  林兆偉有時到臺灣高鐵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以學長身份主動與大陸年輕人搭訕。
  • 擁有五重身份的一代間諜之王,軍功無數,建國後為何蹲了20年的牢
    喜歡看抗日諜戰劇的讀者對於間諜這個職業非常的熟悉,酷炫的間諜技能以及高深莫測的偽裝手法,真的是非常的帥氣,也深深的吸引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間諜,他擁有著五重身份,是當之無愧的間諜之王,他的名字叫做袁殊一般的間諜能有兩個身份,那就非常厲害了,再厲害一點的有三個身份,稱之為雙面間諜或者三面間諜,但是袁殊作為間諜之王,卻有著五重身份,哪五重呢?他是中共地下黨員,中統特務,軍統特務,日偽高官,青紅幫黑幫龍頭。怎麼樣,看完袁殊的這五個身份是有沒有被震撼到?
  • 1949年,國民黨將領吳奇偉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的結局怎麼樣?
    粵系將領的傑出代表有薛嶽、張發奎、餘漢謀等,不過這些人都沒有留在大陸,他們有的逃到香港,有的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當然也有的粵系將領深明大義,他們反對內戰,為和平主動起義,並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吳奇偉是起義將領的典型代表。
  •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赴臺學生:林兆偉等間諜資料被曝光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隨著兩岸交流加深,大陸赴臺學生數量穩步增加,2009年以來,臺灣間諜在島內針對大陸學生的拉攏策反活動愈趨活躍。  策反大陸學生的三名臺諜被我有關部門掌握。
  • 揭秘潛伏在中國核心的間諜:李登輝失口曝光
    值得警惕的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各種敵對勢力加緊對我核心領域、要害部門和重點目標的情報竊密,以及重要涉密人員的滲透策反活動,一刻也沒停止過。這次修法主動適應國家安全環境新變化,定位明晰,重點突出,更利於反間諜工作的開展。
  • 揭露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赴臺生細節 京津生源優先發展
    這便於他到臺灣「中山大學」、義守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高校及周邊活動時,以學長身份接觸臺灣本地學生,再通過後者介紹,結識校內大陸學生。  林兆偉有時到臺灣高鐵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以學長身份主動與大陸年輕人搭訕。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山東籍貫的將領有「三李一王」的說法,其中「三李」指的是黃埔一期的李延年、李仙洲與李玉堂。「一王」指的是黃埔三期的王耀武。雖然「三李」是黃埔一期,「一王」是黃埔三期,但是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 他是國民黨潛伏在日偽政權裡的頭號間諜?後來為何定居日本?
    1937年,自″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進攻,日軍華北方面軍迅速地撲向山東省,山東省省主席韓復渠未做任何扺抗就向南逃跑,身為第五戰區司令官的李宗仁立刻命令龐炳勳部守住臨沂,阻止日軍板垣師團,龐炳勳軍團不是國民黨嫡系部隊裝備很差,抵擋不住號稱日本「陸軍之花″的板垣師團
  • 揭露臺灣間諜策反大陸赴臺生細節 京津生源優先發展
    這便於他到臺灣「中山大學」、義守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實踐大學等高校及周邊活動時,以學長身份接觸臺灣本地學生,再通過後者介紹,結識校內大陸學生。林兆偉有時到臺灣高鐵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以學長身份主動與大陸年輕人搭訕。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肖途「戰五渣」的背後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玩過國產優秀遊戲《隱形守護者》的玩家基本都有個感覺:男主角肖途是個「戰五渣」。在遊戲近一百個死亡結局中,肖途甚至在拿槍騎臉時都能被敵人輕易反殺,BOSS一個打不中、殺老婆倒是一槍一個。可以說肖途的「戰五渣」與社會大眾心中的情報特工的形象大相逕庭,國民黨軍統的顧曉曼反而更符合大眾對於間諜特工的印象。但鮮為人知的是,肖途的「戰五渣」正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 《我的絕密生涯》熱播 耿一正鐵血硬漢玩潛伏
    耿一正鐵血硬漢玩潛伏耿一正鐵血硬漢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導演董志強執導,傲琳璐編劇,匯集黃志忠、左小青、吳剛、公磊、耿一正等知名演員聯袂出演的民國懸疑劇《我的絕密生涯》正在央視八套黃金檔熱播中,劇中,青年實力派演員耿一正飾演潛伏在興亞建國總部的地下黨陸天海
  • 日本組建的間諜組織,被稱為「青銅部隊」,有人秘密潛伏中國37年
    日本組建的間諜組織,被稱為「青銅部隊」,有人秘密潛伏中國37年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裡看小編講歷史。民國時期是中國最重要的轉折時期,中國從一個封建的國家,逐步轉變成了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在戰爭時期,除了走上戰場的將士們之外,還有一種人在戰爭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間諜。不管是在國民黨,還是在共產黨都有地下工作者的存在。像是國民黨軍統局的局長戴笠,就是專門負責地下情報的,甚至連美國都評價他說:「有中國人在的地方,就有戴笠特工的存在」。那麼,既然我們中國有特工組織的存在,外國也一定有。
  • 潛伏中國時間最長的外國間諜
    1959年,阿尾博政以優異成績考進了日本自衛隊,在特種部隊的訓練結束後,被分派到日本與美國共同建立的諜報機構——"武藏機關"情報部門。 武藏機關情報部門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阿尾博政以日本學者的身份被派遣到中國臺灣開始了他的間諜生涯,因為當時大陸的管控實在是太嚴格,間諜也進不來,來到臺灣之後的他,為了得到準確的情報
  • 臺灣飛行教官黃天明,主動駕駛飛機回歸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末期退居臺灣的人中,有一些是帶著老婆和孩子共同逃到臺灣的,雖然他們忠心跟隨蔣介石,但是他們的後代卻心繫大陸,想盡辦法回歸大陸。比如黃天明就是其中的一員。黃天明雖然跟隨父親逃到臺灣,但他卻心繫大陸,最終駕駛飛機回歸大陸,降落在了廣東惠陽。那麼,黃天明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 他是《風箏》裡影子的原型,為一場暗殺潛伏9年,暴露後全身而退
    前段時間電視劇《風箏》幾乎火遍了各大衛視,這部電視劇的播出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風箏》中講到一個代號為「影子」的國民黨高級特工潛入我黨內部執行特殊任務,暴露身份後又全身而退。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中究竟有沒有「影子」呢?按照電視劇的故事情節,小編還真找到了一個歷史原型,他就是沈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