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工作對戰爭的走勢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戰爭中,各方都極其重視情報工作,特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特工也被稱為間諜,他們多數潛伏在敵方,竊取地方情報,以幫助己方取得戰爭勝利。
隨著發展,間諜當中也出現了令人防不勝防的角色,比如「雙重間諜」,相比普通間諜,這些人更危險,甚至能對戰爭的走勢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雙重間諜」執行任務的危險性非常高,稍不注意就會命喪黃泉,因此「雙重間諜」以及「多重間諜」的數量非常稀少。其實,在我國近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五重間諜」,這幾乎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事,那麼,這位「五重間諜」是誰呢?他的結局怎麼樣呢?
此人名叫袁殊,出生於1911年,湖北人,是我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五重間諜」。那麼,袁殊是如何走上間諜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成為一名「五重間諜」的呢?袁殊之所以走上間諜的道路,離不開父親的薰陶。他的父親是一名同盟會成員,熱衷於革命事業,而且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思想超前,遠遠領先於同輩之人。
袁殊的父親在辛亥革命後到了上海工作,不久後,袁殊的母親帶著袁殊到上海投奔了父親,到上海後,袁殊的父親開始培養袁殊,讓他早早接觸到革命思想,並幫助他前往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袁殊接觸到更為先進的革命思想,他也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回國後加入了我黨,開始在潘漢年等人的幫助下從事情報工作。
雖然從事情報工作,但袁殊也需要一種身份掩飾自己。因為有過日本留學經歷,因此袁殊熟悉日語,而當時恰好有一位日本記者需要找「線人」,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自此之後,袁殊又多了一重身份,成為了日本記者的情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袁殊加入了日本的特務組織,成為一名「漢奸」(當然,這只是他掩蓋身份的一層外衣)。
袁殊最核心的身份還是我黨的情報人員。除了這一重身份與日本情報員之外,袁殊還在1932年加入了中統,成為中統的情報員。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作為軍統的負責人,戴笠有意找一位熟悉日語的人,就這樣,袁殊也進入了戴笠的軍統,又成為軍統的情報員。而且為了打探上海的消息,袁殊也加入了杜月笙的青幫,成為上海灘青幫的一員。這就是袁殊「五重間諜」身份的來歷,而這些身份為袁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他一直潛伏在國民黨內部,出色完成了組織交代的任務。
前面我們說了,袁殊雖然是「五重間諜」,但是他最核心的身份是為我黨提供情報,袁殊也牢記自己的使命,源源不斷地為我黨輸送珍貴的情報。抗日戰爭勝利後,「五重間諜」袁殊因為是中統與軍統的情報人員,因此成為抗戰的功臣。
不過,袁殊在不久後就辭去了自己的職務,前往了解放區,解放戰爭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袁殊都在解放區工作,擔任了華東局聯絡部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五重間諜」袁殊主動留在了大陸,進入情報部門工作。
可惜的是,因為袁殊的特殊身份,尤其是他擔任過「五重間諜」,他的很多事情讓他在那個年代說不清楚。1955年,袁殊被牽連,被判有期徒刑12年。1967年,出獄後的袁殊又因為特殊時期被判有期徒刑8年,直至1975年,袁殊才被送到一所勞改農場改造。
1980年,袁殊被釋放,不過他的自由仍受限制。1982年,在入獄後27年,袁殊終於得到了平反,他也徹底恢復了人身自由。晚年的袁殊雖然恢復了自由,不過因為常年被關押,他的精神情況已經非常不好,而且經常精神紊亂,因此,恢復自由僅5年,也就是1987年,袁殊就因病去世,終年76歲。
參考資料:
《袁殊的傳奇式經歷》丁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