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戰犯建國後的最後結局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新中國成立後,黨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政權,維護社會穩定,開展經濟建設。不久,又投入抗美援朝戰爭之中。此時,被解放軍俘虜的900多名戰爭罪犯正在全國各地的監獄裡關押改造。

  1956年1月30日,周恩來總理在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為爭取和平解放臺灣,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的號 召,提議「政協會後,可放十幾個戰犯看看」。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周恩來的意見,認為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釋放一批戰犯的條件。除了國內形勢逐漸穩定和好轉之外,從戰犯本身情況來看,這些人過去雖然都有過重大罪惡,但他們一般都在上層,同群眾直接接觸較少,不像直接壓迫人民群眾的惡霸地主,不殺掉一批不足以平民憤。而且,這些國民黨戰犯經過近幾年的關押改造,大多數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悔改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釋放一批戰犯,將有助於孤立、動搖、瓦解境內外的反動分子。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當時中央政府已經明確宣布,國民黨去臺人員只要返回大陸,不管什麼人一律既往不咎。在這樣的前提下,適當釋放一批戰犯將有利於大陸與臺灣的聯繫。

  毛澤東提出:一個不殺,分批釋放

  就特赦戰犯問題,中共中央廣泛向社會各界徵求了意見。3月14日,在全國政協二屆十九次常委擴大會議上,周恩來又根據毛澤東提出的對國內戰犯「一個不殺」的原則作了特別發言,他明確指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轉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殺他們是容易的,殺了他們,他們就不能再起積極作用,只能起消極作用。對臺灣的影響相反,使他們覺得戰犯的下場只是要殺的,增加了臺灣的恐慌。這與我們的政策不相符合。」

  對於怎樣釋放和何時釋放戰犯,當時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該立即全部釋放,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逐步釋放。

  周恩來說:「雖然前一種意見處理起來很簡便,但工作不完滿,收穫也不大,一下子轟動一時,過去後就沒有下文可做了。」「我們要影響臺灣還是一步一步地來做好,先放少數的,試一試,看看有效沒有,放出後的工作也要循序漸進,急不得。」

  對釋放戰犯的時間,毛澤東經過反覆考慮認為:目前馬上釋放,時機尚不成熟,因為「放早了,老百姓不那麼清楚,我們也不好向老百姓說明,還要過幾年,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過得好了,我們再來放。不講清這個道理,一下子把他們放掉了,人家就不了解,也沒這個必要。」

  戰犯們給毛澤東寫了感謝信

  1959年9月14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對於確實已經改惡從善的戰爭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可以特赦一批。

  9月17日,二屆全國人大九次會議討論並同意了毛主席的建議。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發布特赦令。這個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功德林一號關押的戰犯,他們欣喜若狂,無比激動。10月2日,他們還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信,表達他們的興奮和感激之情。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在各地的戰犯管理所召開了特赦釋放大會,宣布了特赦釋放名單,發放特赦通知書。首批特赦共釋放了33名戰犯。

  554名戰犯獲得了新生

  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中共中央先後分7批共特赦國民黨戰爭罪犯554名,其中國民黨高級將領200餘名。

  特赦後的國民黨戰犯中的許多人先後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和常委,還有一批人被安排為地方政協委員、常委。他們參政議政,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的許多人還以嚴肅的態度寫回憶錄,以求後代有所借鑑。

  1975年,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後,有10名原國民黨高級將領申請去臺灣與家人團聚。他們的申請很快就得到了批准,政府有關部門還幫助他們辦理赴港手續,發給他們適合香港情況的服裝和足夠的費用,並指定香港中國旅行社負責照料他們的生活。但是,臺灣當局卻認為這是中共的「統戰陰謀」,回臺的10人是共黨派去的「間諜」和「統戰分子」,因而拒不接納,並聲明「絕不上當」。

  由於臺灣當局的極端恐懼和百般阻撓,申請回臺的這10個人終於沒能與家人團聚,最後有4人去了美國,2人留在了香港,3人返回大陸,1人自殺身亡。(厚樸文文)

來源: 光明網-文摘報

 

 

 

責任編輯:趙娜

相關焦點

  • 1975年釋放國民黨戰犯內情
    1975年12月15日,各地在押的原國民黨縣、團以上黨、政、軍、特人員一律獲得釋放圖為1978年,杜聿明在武漢會見袍澤故舊。
  • 戰犯翁文灝,沒有追隨蔣介石去臺灣,1951年受邀回大陸後結局如何
    戰犯翁文灝,沒有追隨蔣介石去臺灣,1951年受邀回大陸後結局如何前言:「青年的讀者,有人告訴你,『社會是萬惡的』,『世上沒有好人』,你不要相信他,因為翁先生就是一個極好的反證。」他眷念祖國,1951年由歐歸來後,被新政府委以全國政協委員。翁文灝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研究、礦產開發,組織和推動民國時期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做出過重要貢獻。蔣介石欣賞他辦事幹練、清廉正直、人緣甚佳。主席稱許他有愛國之心。
  • 1975年大陸特赦國民黨戰犯:10人申請去臺灣被拒,有人自縊身亡
    其間,雖也曾有過高層間多次秘密接觸,但最為轟動一時的,要算1975年3月最後一批特赦國民黨戰犯時,有10人申請去臺灣而被拒絕接收的事件。最後特赦戰犯前的海峽兩岸態勢12月23日,重病中的周總理在公安部送來的末赦323名戰犯情況表上批示:    「請謂公安部分類處理,進行準備,以便在人大會後送中央、主席審批。」
  • 1948年 毛澤東列出43名戰犯並非全是國民黨人
    正副「總統」蔣介石、李宗仁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這篇文章中還提到,名單中的這些人是罪大惡極,國人皆謂可殺者,應當列入頭等戰犯名單的自然是不止此數,這應由各地身受戰禍的人民酌情提出,其實從實際上來看,這並非一份針對國民黨的名單,因為上榜人物中除了國民黨重要成員,比如赫然在列的還有張君勵、王雲五、曾琦等人,他們都是其他黨派或者是無黨派人士。
  • 1975年最後特赦的293名戰犯,有10人申請返臺,後來都怎樣了?
    3.年老、有病的,要進行醫療救助,參照現有幹部政策,享受公費醫療4.對於建議繼續關押的13人,他們已經被關押了25年了,在強迫他們改造也改變不了什麼,還是都特赦了5.在統計的323名戰犯中,有25名再次確認屬於投誠起義的將領,按照投誠起義的政策進行安置6.統計後,又有5名戰犯病逝,
  • 翁文灝小傳:感恩蔣介石的地質學泰鬥,葬於八寶山的國民黨戰犯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子湫)翁文灝小傳:感恩蔣介石的地質學泰鬥,葬於八寶山的國民黨「戰犯」1889年6月29日,翁文灝(hào)出生在浙江寧波,家庭富裕。翁文灝從小十分聰明,13歲考中秀才,18歲考入上海震旦公學。不久,他獲浙江官費補助,前往歐洲留學。
  • 建國後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由於戰局越發嚴峻,起義部隊及高級將領開始增多,尤其是中央系之外的地方部隊將領,1949年後紛紛起義投誠。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中,軍銜為陸軍二級上將的多達5人(不包括湖南程潛,程潛為一級上將),他們都是誰呢?後來結局如何?第一位,傅作義。
  • 哪3位國民黨軍長被俘後,沒有送進功德林監獄?最後結局如何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潰敗,被俘將官高達數百人,其中有一大批在一線帶兵作戰的軍長。這些軍長大部分送到功德林管理所改造學習,比如淮海戰役中被俘的18軍軍長楊伯濤、第10軍軍長覃道善、85軍軍長吳紹周等,多達數十人都需要關押改造,最快也要1959年才釋放。
  • 國民黨戰犯徐遠舉,羈押期間「搞」女幹部,實屬方言鬧笑話
    徐遠舉1951年,徐遠舉作為戰犯從雲南押送到重慶,關在西南公安部戰犯管理所,地址就是國民黨的「重慶白公館」。徐遠舉在羈押期間,還鬧了一次大笑話。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女幹部去找他,問重慶解放前夕被捕的中共地下黨員中有哪些叛變了,要搞一些核對工作。他們談話的時候,那位女幹部曾表示和他談完後,還要找另一人談。
  • 昔日的「南湖五塔」——日本戰犯的骨灰曾存放在這裡
    這座木橋,在1948年8月,被國民黨駐軍縱火焚毀,目的為阻止解放軍解放長春。新中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重建了木橋,1979年拆掉木橋,改建成後來的南湖大橋。改建後的南湖大橋,在2017年被爆破拆除後,建設了如今嶄新的南湖大橋。如今的南湖大橋,早已看不到清澈的天然泉水,但經過重修的南湖大橋,在氣候適宜的季節裡,每到夜晚,音樂噴泉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欣賞南湖夏夜的美和音樂噴泉的壯觀。
  • 他是國民黨海軍締造者,建國後選擇留在大陸,最後結局怎樣?
    陳紹寬是國軍海軍總司令,是他締造了國民黨海軍部隊,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中國人有了自己的造船廠—江南造船廠。陳紹寬的父親是一名管輪,也許是在父親的影響,他考上了江南水師學堂,畢業時他的成績在全班位列第一。畢業後他來到了「通濟」練習艦實習,一年後被授予少尉軍銜。
  • 建國後唯一一次全軍覆沒,國民黨軍撤離大陸後的最後一次瘋狂
    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國民黨軍中也有很多的優秀將領出現,胡璉就是這麼一位。黃埔畢業於黃埔四期,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石牌保衛戰擊潰佔絕對優勢兵力的日軍而揚名天下。胡璉在抗日戰爭末期擔任國民革命軍18軍軍長,18軍是國民黨軍中一支資歷很老的部隊,也是國民黨軍在抗戰後期的五大主力之一。
  • 劉統:民國法庭如何審判日本戰犯
    國民政府在接收過程中,得以開始實質性的調查和審判戰犯工作。 審判的第一項工作,是確認戰爭罪犯。日本侵略中國早於二戰,時限應提前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略東北和華北的日軍首領,都應列入戰犯名單。1945年9月,國民政府由外交部牽頭,會同中央秘書處、司法行政部、軍令部、中宣部、國際問題研究所連續召開會議,最初議定的名單有48名,最後議定的日本戰犯為20人。
  • 「北京時間」始於建國後 國民黨曾用「中原時間」
    「北京時間」始於建國後 國民黨曾用「中原時間」 2015-03-12 14:57:09  接管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  1948年12月17日夜,河北井陘縣窟窿峰村。此地距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縣西柏坡村僅40公裡。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的播音室和機房就藏在村後山上的巨大石窟中。  一天的播音結束後,齊越——電臺中唯一的男播音員,已經入睡。
  • 他是最後批被特赦戰犯,監獄裡待了二十七年,到死都沒能回臺灣!
    隨著抗戰距離我們越來越遠,當年的一些舊事,也逐漸浮出水面,曾幾何時人們對於國民黨的印象,就如同過街老鼠一般,尤其是在解放初期,尖銳的黨派對立,使得人們甚至生出了一種殺之而後快的情緒。時過境遷,到了現在,我們終於能夠公平的審視那段歷史,很多人會發現,儘管國民黨做了一些壞事,但最起碼在抗戰初期的時候,他們還是出過不少力的。黃維,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員,在1948年的時候,四十四歲的他被我軍俘虜,直到1971年才被放出,也就是說他整整在監獄裡待了二十七年,而事實上他也是最後一批被特設的戰犯了。
  • 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怎麼樣?
    那麼,孟良崮戰役後,整編74師的三位旅長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張靈甫戰死沙場後陳傳鈞被俘,之後被關進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奇怪的是,陳傳鈞被俘後就從歷史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之後怎麼樣了,有人說他沒關多久就被放出去了,也有人說他死了。
  • 潛伏在國民黨的「五重間諜」,建國後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他的結局怎麼樣呢? 此人名叫袁殊,出生於1911年,湖北人,是我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五重間諜」。那麼,袁殊是如何走上間諜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成為一名「五重間諜」的呢?袁殊之所以走上間諜的道路,離不開父親的薰陶。他的父親是一名同盟會成員,熱衷於革命事業,而且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讀書人,思想超前,遠遠領先於同輩之人。
  • 戴安瀾的部下鄭庭笈,1959年被第一批特赦,晚年結局如何?
    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嗎?過去有很多被俘的國民黨高官都被關在那裡,不過國家並沒有將他們關一輩子,接受改造以及在思想上已經有了新覺悟的國軍將領大部分都得到了特赦。1959年,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開始固定特赦戰犯,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就是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在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當中,有一位戰犯名叫鄭庭笈,他曾是民族英雄戴安瀾的部下,戴安瀾犧牲後,正是由鄭庭笈指揮,200師殘部才能安全撤退回國。鄭庭笈畢業於家喻戶曉的黃埔學校,他一生立過兩次較為聞名的戰功,一次是在崑崙關戰役中。
  •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同樣是國民黨起義將領,他為何相差甚遠,建國後只擔任農場副廠長? 1949年,國軍接連敗退,人心向背,大批國民黨將領紛紛起義,我們熟悉的包括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他們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孔從洲、韓練成、曾澤生被授予中將軍銜,有些沒被授銜的將領也都受到了優待,但是唯有一個人比較特殊,他在建國後只擔任了一個農場的副廠長,同樣都是起義將領,為何他的差距這麼大呢?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在此期間,雖然中國也曾頑強抵抗過,但結局如何,我們應該也都已經知曉了。不管是張學良的原因也好,還是蔣介石的原因也罷,畢竟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也已經發生了。而後,隨著「918事件」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應聲而起,日本也開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再之後,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中國也進入了全面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