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大捷中不聽指揮的湯恩伯,到底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2021-01-10 騰訊網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濟南以後,企圖沿津浦線對進,南北夾擊,會攻徐州,以便溝通南北戰場。然而此時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竟不戰而退,將整個山東拱手相讓,使得徐州北面門戶大敞,第5戰區李宗仁的司令部幾乎直接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

徐州的重要性

徐州管箍四省,自古兵家必爭,徐州一旦失守,日軍即可擊破隴海路防線,奪取鄭州,進逼武漢等地。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

徐州之戰,遠非一城一地之得失。韓復榘被軍法處決,但日軍已經到魯南邊界了。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臺兒莊,再圍取徐州。從臺兒莊出發不用一天時間就可兵臨李宗仁長官部所在地——徐州。

韓復榘

津浦路正面洞開,蔣介石為安全起見,建議李宗仁把司令部從徐州遷到河南歸德(今商丘)或安徽亳州。

內線作戰有利有弊

將司令部及兵力集中在徐州周圍,進行內線作戰是李宗仁既定的策略。所謂「內線作戰」,就是列陣如圓形堡壘一樣,與從外面進攻的多路敵人進行作戰。看似被動,但在保證內側交通線的情況下,可以互相穿插,對外圍分散的敵人各個擊破,不過這就要求在戰場上靈活縱橫,各個友軍積極進行互相支援。

當然,內線作戰也有致命弊端,一旦打不好,包圍圈會越來越小,有被圍殲的危險。優缺點都擺在這裡,很明確,要求有一支靈活機動善於捕捉戰機的外圍預備部隊。說白了,就是內線築牆力拼,咬死敵軍,拿出一支在線內打穿插,然後線外放一支,遊動尋覓戰機。

李宗仁

就在李宗仁做出初步安排不久,一份軍情令他皺起眉頭:青島失陷後,板垣師團沿膠濟線西進,攻到濰縣後轉向南攻,連破高密、諸城,直指魯南重鎮臨沂。臨沂和滕縣,好比徐州北面的兩扇大門,實際上也就是內線築牆的正面牆體。

李宗仁急命龐炳勳帶第3軍團去臨沂阻擊日軍。龐炳勳的第3軍團死戰之下傷亡慘重,很難繼續支撐。這個時候就需要之前說的打穿插支援的內線部隊了。這支部隊是張自忠的59軍。

在張自忠奮力馳援下,臨沂得以固守,但滕縣失守了。這時作為外線預備隊的湯恩伯和孫連仲的部隊剛剛開過來。軍情緊急,孫連仲部立刻就被填到了滕縣。湯恩伯被擺在了外圍,承擔起尋覓戰機反守為攻克敵制勝的重要任務。

張自忠

前一年南口大戰後,湯升任第20軍團軍團長。按岡村寧次的說法,他與湯恩伯交戰多次,對湯在一翼受攻擊時仍敢於直插日軍腰腹的戰法頗為心悸,這指的是湯恩伯最擅長的側擊運動戰。

在抗戰前兩年,日本軍部認為胡宗南第1軍名大於實(畢竟在上海48小時就被打殘了),湯恩伯的部隊實際上是中央軍的首席,也就是中國軍隊的王牌。當然,這是王耀武第74軍還沒冒出來之前,第18和第5軍沒有更多戰績的時候。

湯恩伯率部步行到安徽阜陽。在阜陽休息了3天,接到了李宗仁命令,磯谷師團正從津浦線南下,立即北進。

湯恩伯

其實,一般的指揮官是不願意用湯恩伯的,因為湯恩伯心高氣傲,誰都不放在眼裡,地方軍和雜牌軍的將領見了湯恩伯甚至噤若寒蟬。能順暢指揮湯恩伯的除了蔣介石外,也就是陳誠。此刻,李宗仁命令湯恩伯攔截棗莊的日軍,心裡也不是很有底。

果然不聽指揮

但是,此時的有生力量非湯軍團莫屬,靈活使用該軍團也符合「內線作戰必須掌握強大機動部隊」的思路。

湯恩伯卻認為一上來就讓自己的軍團跟日軍硬碰硬,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還很有風險。所以,湯希望軍團不要過早暴露番號,主力伺機而動。也許這也才是滕縣被圍時,湯恩伯只派出了少量部隊的原因。

不過,李宗仁很難這樣理解。滕縣一丟,好比外牆被踢破一個窟窿,內線作戰面臨著落空的危險。李宗仁幾次電告湯恩伯,立即反身關門合圍南下日軍,待機攻擊棗莊之敵。湯恩伯不遵將令,李宗仁不禁火大。

湯恩伯認為「馬上就掉頭合圍,時機遠遠未到,戰術意義不大」,於是並不理會對南下臺兒莊的日軍,而是繼續向棗莊而去。此刻日軍第63聯隊第2大隊一千多人,沿津浦線棗莊到臺兒莊的鐵路支線,一點點向臺兒莊前進。

臺兒莊聽上去是個小村鎮,實際上是座四周有磚石城牆的小城。民居密集,且多為磚石建築。

臺兒莊戰役示意圖

棗莊方麵湯恩伯的前鋒關麟徵部和日軍陷入膠著,但湯恩伯叫部隊保持對嶧縣的攻勢,還命令棗莊方向王仲廉的部隊,只派出一個團協助關麟徵。隨即李宗仁又急電湯恩伯立即全軍南下臺兒莊,孫連仲也給他發了求援電報。

然而湯恩伯最後做出的計劃是:保持對嶧縣的攻勢,牽制磯谷師團主力,對棗莊方向採取警戒,王仲廉第85軍主力仍在抱犢崮山區不動,關麟徵第52軍則慢慢向嶧縣與臺兒莊之間的蘭陵鎮轉進。至於救援部隊,他只從關麟徵和王仲廉的部隊裡各抽出一個團,再加上炮兵和騎兵部隊,先期趕赴臺兒莊。

關麟徵

單搞一套

湯恩伯這是自己搞了個局部的小「內線作戰」,不得不說,真有一套。

但這麼做爭議很大,大約有兩種看法:一是湯恩伯避重就輕,怯於南下臺兒莊;二是湯恩伯認為,只有等日軍消耗完最大戰力後,各部率軍合擊才能取得最好效果,所以他等待的不是「一鼓作氣」和「再而衰」的日軍,而是「三而竭」階段的日軍。

湯恩伯思路獨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作戰節奏,但他沒向李宗仁及時地解釋溝通,所以李憤怒不已。不過以後的戰局發展,又證明湯恩伯決斷準確。

滕縣戰場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批評湯恩伯手裡掌握著5個師七、八萬人,光來回跑,其實就是怯戰。湯恩伯在接受《掃蕩報》記者採訪時解釋:敵人裝備較我佔優,故不宜迎頭頂,更不宜集中兵力來死守一地,而應在運動中爭取主動攻勢,不時打擊日軍的側背。

不過在臺兒莊取得大捷之前,李宗仁並不知道孫連仲到底還能頂多長時間,也不知道湯恩伯的通盤作戰想法和計劃。在最艱難的時刻,作為最高司令,他完全有理由抱怨湯恩伯,並不能因此說李宗仁沉不住氣。

棗莊的槍聲終於沉寂下來,李宗仁於是不斷發電報催湯恩伯軍團南下,但湯並未立即執行。後來兩邊的通信聯絡一度中斷。恢復後,李宗仁再電湯恩伯,叫湯軍團主力必須迅速南下,如貽誤戰機,按韓復榘前例問罪!

電報發出去後,李宗仁又給蔣介石去了一份,向蔣告狀,說指揮不動湯恩伯。在武漢的蔣介石也著急了,親自擬電湯恩伯,問他遲遲不南下是何道理,叫他一定要聽從李宗仁的命令。

在回電中,湯恩伯才作了一番解釋,這番解釋本來是應該說給李宗仁的。他說自己的部隊一直在打運動戰,牽制著南下支援的日軍兵力,先打由嶧縣支援臨沂的第10師團赤柴聯隊,後打由臨沂支援臺兒莊的坂本支隊。

再說說日本人這邊,支隊長瀨谷啟突然給磯谷廉介發來一封電報:「師團長,發現敵人兵力集結於後方……。」

湯恩伯終於全軍南下。孫連仲也下達了總攻命令。

李宗仁赴前線督戰

打仗是專長,抗命是個性

決勝時刻,李宗仁、程潛、白崇禧、林蔚(蔣待從室第一處主任)、劉斐(參謀次長)、徐祖貽(第五戰區參謀長)等人都來到臺兒莊督戰。這場戰役歷時1個月,中國軍隊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湯恩伯抗命不遵,究竟是桀驁難馴,還是如日本人所說的擅長運動戰?從整個戰役過程來看,兩者皆有之。

首先,湯的確心高氣傲。大戰後孫連仲、湯恩伯、田鎮南、馮安邦、黃樵松、張金照、池峰城、王仲廉等11人同時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在現存合影中可以看到,11個人裡湯恩伯站在了最中間,連李宗仁都退到他的一邊。這份傲氣,嘖嘖!

青天白日勳章

湯恩伯喜歡單幹確有問題。幾支部隊一起打仗,打著打著湯恩伯會突然就自己玩了,軍團司令往往調動不了,這在集團作戰時很要命,也很令長官抓狂。

然而僅就臺兒莊一役,我們從研究戰史的角度來看,湯恩伯處置敏捷,切合時機,幾次臨機決斷靈活跳至外線,是臺兒莊大戰勝敗的關鍵之一。

可以這樣評價,湯恩伯的確是驕兵悍將,說他不服從指揮沒冤枉他,但是能料敵先機,靈活穿插,以動制敵也真是他的強項。

相關焦點

  • 李宗仁向蔣介石告狀,說湯恩伯不聽指揮,真實情況是怎麼的呢?
    喜歡抗戰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宗仁和湯恩伯兩人關係一直不是很好。除了分屬兩大陣營之外,抗日戰爭時期,徐州會戰之前,兩人因為在軍隊的調用上,出現一些矛盾。以至於後來,李宗仁直接找到蔣介石告狀說:湯恩伯不聽調令。
  • 臺兒莊大捷的首功將領,1949年配合傅作義起義,後為何病死監獄?
    2020-12-15 12:15:05 來源: 愛看的卡薩丁 舉報   之前我們說過了抗日戰爭中臺兒莊戰役能取得勝利
  • 南北東序幕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勝利的基礎,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引言:發生在1938年4月初的中日臺兒莊大戰,是二戰前我國民族對入侵帝國主義無數次抗戰中,規模最大,也是最乾淨利落的一次軍事勝利;同時也是日本陸軍建軍以後,第一次被打得丟盔卸甲的一次敗仗。可見,於歷史而言,臺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非凡。
  • 抗日名將王銘章,為抵抗日本侵略者死守滕縣,促成了臺兒莊大捷
    王銘章幼時吃過很多苦頭,因為家裡沒錢,他基本上可以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如果不是有好心人捐助,他不可能有上學的機會。他知道這一切來得不容易,所以一直在學習方面特別努力。
  • 臺兒莊大捷的戰況如何?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文/臺兒莊大捷的戰況如何?我軍傷亡5萬,一共消滅多少日軍?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十三,每天更新歷史故事,歡迎點讚留言。 說到抗日戰爭,大家應該也是知道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中國人民更是死傷無數,留在全國人民心裡的創傷更是難以估量傷害,這一點我們是永遠不可能遺忘的,剛開始的時候
  • 臺兒莊大捷和崑崙關大捷,同一支日軍部隊,遭遇兩次殲滅性打擊
    南口會戰碰上湯恩伯十三軍,臺兒莊會戰遇到五十九軍,崑崙關又碰上剛組建的第五軍,都被打得丟盔卸甲,第五師團損失慘重。臺兒莊一戰,更是遭遇殲滅性打擊。這都是第五師團的英勇戰績。
  • 壯士出川,川軍打出最血性一戰,以全師陣亡換臺兒莊之大捷!
    敵方配有大炮70多門,戰車四、五十輛,並有配合作戰的飛機四、五十架,裝甲火車兩列,共約三四萬人,統一由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親自指揮。孫震急令第一二二師長王銘章率部死守滕縣,等待湯恩伯軍團增援。王鉻章所部第一二二師是純正的「草鞋加步槍」川軍子弟兵,這是一支給養短缺到「幾乎沒有」的隊伍。
  • 他在滕縣保衛戰中殉國,李宗仁說「無滕縣之苦,焉有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大捷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絕對值得大書特書,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臺兒莊戰役的指揮官李宗仁說過一句話:「若無藤縣之苦,焉有臺兒莊大捷」,而滕縣保衛戰的指揮官就是王銘章將軍。不過閻錫山嫌棄川軍裝備落後,不讓他們在山西幹了,蔣介石就把41軍調往了徐州戰場。隨著韓復渠幾十萬大軍不戰而逃,日軍很快就殺到了滕縣和臨沂,這兩個地方相當於是徐州的北大門,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王銘章就接到命令,鎮守滕縣。除了王銘章之外,參加滕縣外圍戰的還有45軍。
  • 臺兒莊戰役:我軍如何反敗為勝?最後5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
    s'l'z 首先抵達的為湯恩伯第二十軍團,轄兩個軍,共計五個師。這個軍團裝備齊全,並配有十五生的德造重炮一營,為中國軍隊中的精華。磯谷師團長一定不待蚌埠方面北上援軍的呼應,便直撲臺兒莊,以期一舉而攻下徐州,奪取打通津浦線的大功。我軍正要利用敵將這種求勝心理,設成圈套,請君入甕。待我方守軍在臺兒莊發揮防禦戰最高效能時,即命令湯恩伯軍團潛行南下拊敵人之背,包圍而殲滅之。 我軍部署既定,敵人果自滕縣大舉南下。湯恩伯集團在津浦線上與敵人作間斷而微弱的抵抗,誘敵深入。
  • 這個歷史你要知道:臺兒莊大捷後發生的悲劇
    5 月 15 日,日軍大舉開進徐州外圍,蔣介石發現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 生了,面對 50 個師隨時可能被日軍包圍的情形,只好匆忙下令放棄徐州。蔣介石的這一決定,使得防守徐州的國軍匆忙撤退,盡失剛剛從臺兒莊 大捷中獲得的士氣和信心。
  • 夏文運:二戰時期日軍的翻譯官,臺兒莊大捷的諜報英雄
    夏文運1938年,臺兒莊戰役爆發,夏文運雖然沒有正面參戰,但是此次戰爭的勝利卻與他有著莫大關係。臺兒莊大捷是我們國家全面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上所獲得的最重大的一次勝利。一旦國內戰爭不斷陷入混戰,日本軍隊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佔領中國了。作為和知鷹二的隨身翻譯官,夏文運自然是在場並且執行翻譯工作的。由此,多次談判下來,夏文運與李宗仁也算是相識了。
  • 臺兒莊大捷殲敵2萬多人,我軍犧牲多少?看完後才明白抗戰有多難
    而且在糧食方面,我們的士兵比敵人差很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武器上的差距,不僅槍不夠,子彈也很少。中國軍人只有靠熱情和大無畏精神與敵人拼死戰鬥。雖然我軍與日軍在武器裝備上差距很大,但戰士們以頑強的戰鬥意志戰勝了日軍,並堅持到了勝利的那一刻。在與日本的大多數戰鬥中,中國軍隊並不佔優勢,戰爭損失比日本嚴重得多。要殺死一個日本侵略者,往往需要犧牲幾個士兵。
  • 湯恩伯兵敗如山倒,俘虜太多,來不及收容,解放軍是怎麼處理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湯恩伯和胡宗南一樣,都是戰績平平、鮮有勝績的平庸之輩。確實,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湯恩伯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手握數十萬重兵,居然不戰而逃,37天時間,丟了38座城,令人瞠目結舌。
  • 「臺兒莊大捷」我軍傷亡5萬,消滅多少日軍?日軍人數你可能不信
    但是當時我們國家還處在落後的發展階段,軍事武器方面都很不成熟,這給了日軍侵略我們的好機會,他們依仗著自己的武器將炮火無情的發射在我們的土地上。後來也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最後事實證明我們也成功了,成功地將日本軍隊趕出了我們國家。
  • 抗日名將湯恩伯晚年悽涼,無錢看病,病逝日本
    湯恩伯這個名字我們大多是在內戰影視節目中聽說,但湯恩伯確確實實是一位抗日名將,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他深知日本人用兵之道,在臺兒莊會戰,隨棗會戰,武漢會戰中湯恩伯率領部隊拼死搏殺立下赫赫戰功,但1944年日軍「一號作戰」啟動,湯恩伯所部潰退留下了些許遺憾。
  • 湯恩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那個時候,湯恩伯是浙江體育學校一個窮困潦倒的貧民學生。為了能夠繼續求學,家境貧寒的湯恩伯多次找陳儀求助,請求他資助自己讀書。那時候的湯恩伯極為勤奮上進,儼然一個貧困人家有志青年的模樣。在湯恩伯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陳儀看中了他的潛質,讓他免費在陸軍小學做旁聽生,還每個月給他生活費,吃住都在陸軍小學的校舍裡。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二、七個日本人走得很不順利,先是途中得知上海失守,被迫改道臺灣,路上遭遇颱風翻船,最後搭乘美國軍艦千辛萬苦來到臺灣。見到七個有軍事經驗的日本軍官,蔣介石如獲至寶,讓他們穿上國軍軍服當「顧問」,去協助湯恩伯防衛金門一線。
  • 商潢戰役,徐向前以十幾個團擊潰敵軍三個師,湯恩伯的第二師被打斷...
    黃安戰役的勝利,讓黃安、麻城、黃陂、孝感等縣連成一片,而根據地周圍的敵人也都驚恐不安,出工不出力,對鄂豫皖根據地採取守勢。於是徐向前決定對商城圍而不打,等待敵軍援軍到來時以運動戰殲滅來援之敵擴大戰果。 紅軍以小部分兵力圍住了商城,在蔣的嚴令下,2月7日,敵第二十路軍總指揮張鍅率第76師和潢川的湯恩伯第2師、曾萬鍾第12師及獨立33旅,大舉救援商城。敵人的出動正在徐向前的下懷,紅四方面軍主力在7日當晚在敵人來援必經之地豆腐店提前搶修工事,布好了迎敵的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