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戰役,中國派出30倍兵力,為何只打掉日軍1個聯隊?

2020-12-20 旅行碼頭

抗戰中後期,為了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國民黨軍隨即組建了遠徵軍入緬作戰,第一次滇緬戰役打的並不是很順利,由於各方力量相互掣肘,導致中國遠徵軍傷亡慘重,特別是經由野人山歸國的第五軍,但這一戰也讓西方國家認識到了中國人在各方面的韌勁,於是才有了在印度重新編練的遠徵軍,其中就包括後來名震天下的新一軍和新六軍。

事實上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並不止上述兩支軍隊,當時中國還在全國抽調了部分精銳的部隊,在雲南等地接受美械裝備以及訓練,因此第二次滇緬會戰,中國遠徵軍的戰鬥力也大大增強,但唯獨有一次,為了進攻日軍一個聯隊防守的要塞,中國遠徵軍卻出動了30倍以上的兵力進攻,經過十次激烈的戰鬥後,才拿下這個地方。

這次作戰就是松山戰役。

松山戰役雖然雙方兵力投入極其不成正比,但從某種概念上來說,也已經達到了戰役級別的規模,中方出動的軍隊,主要是以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團軍下屬的71軍新編第28師以及新編第八軍,這兩支部隊雖然接觸美械裝備和訓練較晚,但戰鬥力同樣不遜色,然而松山防禦的日軍卻只有第56師團113聯隊以及師團直屬的野炮大隊。

但這場戰役的艱難程度,後來遠遠超過了預料之外,自1944年6月4日開始,一直到9月,連續三個月的不斷進攻,中國軍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最終才全殲了松山守敵1250人,而自身傷亡卻近7000人,可以說是極其不成正比,之所以會有如此懸殊的傷亡,主要在於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松山防禦異常堅固

松山位於龍陵縣境內,東臨怒江,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塞,在第一次滇緬戰役失敗以後,日軍就意識到了松山的重要性,並有意在這個地方修築要塞,為此他們徵發了大量的勞動力,在松山修建永久的防禦陣地,並為了保密將修建要塞的中國人全部處死,在完成第一期施工以後,當地的日軍又對松山陣地進行了二次擴建。

其主要的修建在於增強要塞的防禦體系,修建連環的碉堡,並採用極其嚴格的標準,以至於後來日軍司令親自查看,發現當地要塞居然能經歷重炮的轟擊和航彈的轟炸絲毫未損,這也是我軍之所以傷亡嚴重的主要原因。

其二、松山地形

松山的地形異常逼仄,雖然我軍投入的兵力是日軍的30多倍,但是根據實際戰況來看,每次投入的兵力最多只有兩個團,而且加上部隊調動頻繁,實際投入作戰的部隊更是屈指可數,因此無法發揮人數上的優勢。

其三、情報不準確

松山戰役之前,遠徵軍接到的消息情報不準,致使進攻部隊對松山始終只是模稜兩可的概念,其中新八軍在進攻時,受到的消息居然是松山防禦的日軍僅三四百人,炮一二門,據有堅強之工事,而日軍卻對進攻的中國軍隊了如執掌。

歷史抗戰將領是值得我們銘記。記錄抗日戰爭的主旋律的作品數不勝數,但要說全面紀實的,還要屬這本李繼峰寫的《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

書中全面客觀地記錄了那段「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戰爭年代。這本書講述了1931年~1945年出現的各種戰役。包括戰鬥時間、地點、戰鬥結果,都有客觀的記錄。書中描寫的各種戰爭,真實易懂,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抗戰簡史」。想了解抗日戰爭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此書。翻閱這本書,你會感覺心中熱血沸騰,愛國情懷再次油然而生,再次向先烈致敬!

相關焦點

  • 松山戰役為何打得如此艱難,戰後查看日軍防禦工事後讓人直冒冷汗
    1944年6月4日中國遠徵軍開始進攻當時被稱為是東方直布羅陀的松山。戰役歷時95天,拉開了中國對日軍大反攻序幕。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松山地區日軍防禦部隊僅千人左右,卻足足阻擋了中國遠徵軍三個多月,中國遠徵軍先後投入10個團2萬餘人,付出傷亡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的代價,斃殺日軍超1250人,敵我傷亡比達到了1:6.2。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戰死人數甚至超過了負傷人數。這還是在中國軍隊佔據絕對武器裝備優勢的情況下發生的,那麼這場戰役為何會打得這麼慘烈艱難呢?戰後才發現原因就於日軍在松山修建的防禦工事上。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武漢會戰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國軍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為此日軍調集重兵進攻武漢,而武漢的地理位置對中國來說也極為重要,所以在日軍進攻前,也在這裡調集重兵積極防禦。1938年6月11日日本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標誌著日軍進攻武漢的戰鬥正式開始,武漢會戰一直持續到1938年10月27日以日本攻佔武漢勝利而結束,歷時4個多月。
  • 松山戰役中國以優勢慘勝 日軍陣地堪稱傑作(組圖)
    在沉寂了60多年後,仿佛在一夜間,松山被越來越多的人記起。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前後,每天都有數千名旅遊者來到這座位於滇西邊境、原本默默無聞的大山。狹窄的山道時常被數百輛汽車堵得水洩不通,當地政府不得不派出幾十個交通協管人員來維持秩序。
  • 松山戰役:日軍亞洲戰場的第一次「玉碎戰」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第11集團軍奉命反攻松山,拉開了「松山戰役」的序幕。網絡圖雙方投入兵力:軍隊 兵力國軍 2萬人,先後達到了5萬人之多,其中多半是身經百戰的老兵,士氣高漲,同時還擁有絕對的制空權與火炮。美國空軍給中國軍隊提供了大量空軍支援。動員了數千名當地民工,還有數百輛美式汽車通宵達旦、源源不斷地送來後勤補給。
  • 血戰松山:滇西抗日中最慘烈的戰役真相
    在此次戰役中,24375名中國遠徵軍在百天之內,先後十次向日軍的1300人精銳發起進攻,最終傷亡7763人。以6:1的戰損比取得了悲壯的勝利。在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描述日軍要塞堅固完善難以攻克的「南天門」之戰,原型便是松山戰役。
  • 解讀松山日軍慰安婦視頻背後的故事
    松山在今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縣城50公裡,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10餘平方公裡。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禦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重要支撐點的作用凸顯為首位,遂擬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騰衝是日軍在西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之一,但是此時日本緬甸方面軍因為遭受夾擊而損失慘重,駐守各地的兵力也早已捉襟見肘。因此駐守騰衝的日軍便僅剩下藏重康美率領的一個日軍聯隊,而即便如此在騰衝戰役爆發之前,日本第五十六師團長松山佑三依然下令從騰衝抽調部隊支援師團主力。原本藏重康美準備以騰衝城外的四座高山為屏障,憑藉地利優勢據險死守,然而松山佑三抽調兵力的命令直接打亂了藏重康美的防禦計劃。
  • 松山戰役:傷亡七千餘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敵人佔領松山,切斷了滇緬公路,控制了惠通橋附近的渡口,使我軍攻擊龍陵的部隊補給困難,補給的物資經怒江船運後,要用騾馬運輸才能送到前線。固守松山之敵為第56師團113聯隊,兵力3 000人,後來抽調一部分兵力支援騰衝作戰,剩下1 200人堅守松山。整個松山日軍陣地,由滾龍坡、大埡口、黃土坡和頂峰等四部分組成,可以獨立作戰又互相協作,以松山頂峰為主陣地。
  • 陳明仁十戰松山,一寸河山一寸血,日軍松井少將剖腹自殺
    當時敵人的兵力部署是:以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佔據松山,作為全線的堅固支撐點與屏障;另以一支較小的精銳,進駐離龍陵30 華裡的鎮安街,卡住滇緬公路通道的要點;以齋藤中將為師團長的38 師團主力駐守龍陵縣城,指揮全局,策應各方。亦即以滇緬公路為中心構成一道三角形勢的縱交戰線。
  • 抗日神劇中不堪一擊,真正日軍有多強?抗戰14年沒能全殲1個師團
    這50年內,日本屢次侵略中國,派出大量的日本軍人踏上中國的土地。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擁有數百萬的軍人,而日本不到200萬軍人。由於中國的經濟和軍事遠遠落後於日本,中國為了打贏抗日戰爭,付出超過3500萬人的傷亡,可以算是二戰中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是,近些年在電視上流行的抗日劇逐漸演變成抗日神劇,其中的一些情節極其令人爭議。
  • 臺兒莊戰役之悲壯的滕縣保衛戰
    [摘要]滕縣保衛戰,川軍並未全軍覆沒,2個師還有將近四分之三的兵力。日軍也沒有造成重創,整個戰役僅僅戰死16人。傷亡比率,中日兩軍為15:1,陣亡人數比為59:1。提到川軍抗戰史,我們很多人都會想起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中的滕縣保衛戰。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抗戰中,此役我軍傷亡8000日軍全軍覆滅,堪稱最有血性的戰役
    幾場大規模的會戰,比如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等,幾乎每場戰爭都要犧牲好幾萬士兵,今天咱們就講講整個抗日戰爭中最有血性的一場戰役,松山戰役。 日本當年為了儘快結束中國戰事,制定了南北夾擊我國南方的戰略方針,日本大本營決定派遣兩個師團的兵力從緬甸出發,佔領滇緬公路進而南北夾擊我國南方地區。
  • 滇西大反攻日軍2次被迫焚毀軍旗 中日傷亡6:1(圖)
    炮兵團不是屬於哪個師、哪個軍的,而是直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一個師通常只配屬一個迫擊炮連。而日軍的一個師團,師團長雖然也是中將軍銜,但兵員數通常要超過中國軍隊的一個軍,一個師團就配有一個炮兵聯隊。以日軍56師團為例,炮兵聯隊總共有33門炮,其中,9門100mm榴彈炮、24門75mm山炮。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正面戰場對日軍的全面反攻出現於雲南。1944年6月,中國軍隊分兵兩路,一路由印度殺入緬北,一路由雲南向境外打出,試圖打通中印公路,為中國取得一條新的國際交通線。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 二戰史上海拔最高的戰鬥,松山戰役因它而打響,卻很少人提及
    1944年4月,滇西緬北反攻計劃正式開始實施,著名的松山戰役正是這項龐大計劃中的主要戰役,可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騰衝才是反攻計劃的主戰場,為什麼作戰計劃的主要目標會發生如此重大的改變呢?只因為在此之前,出了兩件大事,才讓松山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 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看看岡村寧次怎麼說
    抗日戰爭中,要想打敗日本軍隊,中國軍隊得付出多少倍的兵力?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回憶錄。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
  • 《1944:松山戰役筆記》: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抗戰微觀史
    第1章 松山:獸軍盤踞的要塞第2章 大反攻:西線有戰事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遠徵軍是如何渡越怒江的史迪威與中國遠徵軍遠徵軍對滇西日軍的情報工作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一)第3章 一戰松山(6月4日—7月1日)松山戰役中的中日武器對比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二)
  • 《我的團長我的團》南天門與原型松山戰役
    其中中日雙方對峙於怒江東西兩岸,國軍佔據著禪達,日軍佔據著南天門。之所以中國要派出遠徵軍開赴西南邊陲作戰,是為了打通滇緬公路,以供英美向國內援助戰略物資。此劇的最後,龍文章帶領著突擊隊奇襲南天門頂峰,佔據著竹木苦心經營的碉堡,壓制正斜、遏制反斜!希望能與虞師形成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