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種、900多冊——在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有無數面書牆承載著這樣的容量,看似並不稀奇。
可是,當你注意到這些書的作者是同一人時,那種震撼的感覺,撲面而至。
這些書,全部出自兒童文學作家冰波先生。
冰波 本名趙冰波,杭州人,兒童文學作家。主要作品有《狼蝙蝠》《阿笨貓全傳》《孤獨的小螃蟹》《月光下的肚肚狼》《藍鯨的眼晴》。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新作獎等50餘項。多部作品入選小學語文或幼兒教材,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教育部列入推薦書目,被譽為「課本裡的作家」。
他把自創作以來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全部捐贈給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建造起一座獨家館藏。其中,包括上世紀80年代的騎訂本小圖畫書,也包括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紀念版大部頭圖書。而且,每一本都有冰波的親筆籤名。
六一兒童節之前,這位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兒童文學作家,又來到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這一次,他不但向圖書館贈送了自己的新書,還帶來幾百張籤名卡——這是他為孩子們準備的節日禮物。
冰波向杭少圖館長劉冬捐贈籤名書
【1】
童心,需要一個鍛鍊過程
從1979年發表《造房子》開始,2020年,冰波的童話創作已經超過40年。
一個人的故事,往往都要從童年講起。
冰波的童年,處於一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不過,即使說起那些,他的眼神與嘴角,依舊有陽光,一句話的結尾偶爾會用一個語調上揚的「哦」。
那時,他是一個早熟的男孩。那些早熟的往事,還被他的母親寫進了一篇回憶文章——
他從十二歲開始,就為家裡買菜了。從前的買菜可不像現在,那時候菜很少。買菜對大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通常要在清晨天還沒亮起來,到菜場去排兩小時的隊,否則,就會什麼也買不到。當時,他就告訴過我,在菜場裡,從來沒有見到過像他那麼小的孩子在買菜的。他說的時候,顯得很驕傲,認為自己很能幹。可他不知道我聽了心裡很難過。
回望自己的經歷,冰波希望今天的小朋友當中,有更多的人早熟——「早熟是自己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今天小朋友能做的事情,已經少之又少了,即使如此,冰波認為,除了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外,小朋友要多做生活中的事情。
他打了個比方:「我自己做個凳子,我來修一下自行車,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技能,不知不覺中,我就比人家的技能多了,智慧就高了。」
當然,也包括養蠶寶寶。
眼下,正是杭州小學生的養蠶季,當我們聊到這個話題,冰波連說了兩遍:「蠶寶寶的這個事情,真的要說一下。」
對今天的孩子而言,老師布置的養蠶任務並不難,即使城市中最難採的桑葉,也可以很方便地在網上買到。
童年的冰波,每年都養蠶寶寶,數量維持在三四十條,但桑葉只能在一個多小時步行距離的杭州郊區才能採到。
說到採桑葉,冰波用了一個「偷」字,他至今記得那些費勁腳力走到桑田後的瞬間——
賊頭賊腦地左顧右盼,心狂跳著,匆忙地摘些桑葉塞進小小的口袋裡,時間不敢超過一分鐘,然後趕緊逃走,只有回到了大路上,才覺得已經安全。然後再走一個多小時回家,豪邁得像個將軍。
但不是每次採桑葉都這麼順利,冰波就曾被幹活的農民抓住過,不但要交出桑葉,還要被罰拔草。
過了這麼多年,冰波仍記得懲罰結束後,那種「好像從牢房裡被釋放的感覺」,那一刻,他馬上想到的是——口袋裡的桑葉還有沒有?摸一摸口袋,哦,居然還有兩片!
獲得桑葉的過程無比艱辛,正因如此,冰波覺得自己當年比今天的小朋友在養蠶的過程中得到的東西更為重大。
「我養的蠶我得自己負責。」這個過程中,讓人感受到責任、成敗、美醜、愛恨。其中,冰波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心,「責任心往往是兒童缺少的,需要我們培養的。」
「冰波寫的是兒童書,我很高興。因為我聽說,有一顆童心的人不大會老。」
雖然早熟,但作為一位優秀的童話作家,冰波如母親這句話中所希望的那樣,具備保有童心的能力。與冰波聊天,很容易感受到他那種天然的童心。
那麼,童心來自哪裡?
「童心是練出來的。」冰波給出的答案有點出人意料,但卻是所有兒童作家該有的共識——「自己要培養,腦子裡要想著這個問題。」
在冰波看來,每個人都有童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為職業差異,有些人的童心一定會慢慢少下去(當然,這要除卻性格影響),而兒童作家不同,他的一生,都是一個尋覓童心的過程:不斷發現適合孩子的東西,了解孩子的心理,構思屬於孩子的故事……
正如冰波說的那樣:「要成為一個兒童文學家,你需要一個鍛鍊的過程,讓自己更有童心。」
【2】
與郭敬明的交集,因「毒蜘蛛」而起
作為從課本中走出的童話作家,冰波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他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
2011年,冰波與郭敬明有一段交集。當時,郭敬明再版了冰波寫於22年前的《毒蜘蛛之死》。這一年,是郭敬明人生的高光時刻,他打造起了自己的「小時代」。
《毒蜘蛛之死》 長江文藝出版社
這個版本的《毒蜘蛛之死》很特別,同樣的文字內容,郭敬明團隊設計了三款封面,而且,這三款外觀不同的《毒蜘蛛之死》都上市了,出售的時候,讀者可以隨機挑選,如果都喜歡,那麼三款全拿下。
「這是郭敬明聰明的地方,結果,真的是好多人三本都要。」但是,冰波認為,郭敬明並非是為了賣書,而是出於對這本書的某種情結——「他要做這本書,並且要做得漂亮」。
杭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書牆上,這三冊《毒蜘蛛之死》都在。
翻開書,可以讀到,郭敬明寫的序言,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毒蜘蛛之死》在少年時代留給我的那種類似暗夜力量的震撼至今縈繞於心,甚至大大影響了我的後期的創作。」
「照道理,人家一般不肯這麼說的。一個人在做大了的時候,反而將一段往事說得小一點。我倒不是為了把這件事放大到怎麼樣,只是想說,這反映了一個作家的真誠。」
事實上,冰波與郭敬明並沒有見過面,《毒蜘蛛之死》的出版也是通過相關編輯進行的。
「我想說,郭敬明把《毒蜘蛛之死》重新出版,應該是看到一這篇作品的潛在生命力,另外,也可以看出郭敬明沒有忘記他閱讀作品時的體驗。或許,一個作家的某一篇作品,真的會影響一個人。就像我讀到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永遠不能忘懷一樣。所以,我想說,閱讀,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也正是如此,冰波一直在以有創造力的寫作,讓孩子們體驗幽默,體驗智慧,體驗不同的生活。
比如「阿笨貓」,由其改編的動畫片《阿笨貓》曾於1999年起在央視播出,陪伴很多人留下溫暖的童年回憶。這部作品一直為孩子們所喜愛,最近,浙江文藝出版社又推出了新版《阿笨貓全傳》。
《阿笨貓全傳》 浙江文藝出版社
《阿笨貓全傳》中有一個容易上當的阿笨貓,還有一個狡猾的巴拉巴。通過阿笨貓上當受騙的故事,冰波想讓小朋友學會理清事件當中的邏輯,由此變得聰明。
「所有的阿笨貓故事都是一樣的:故事發生的起因很簡單、很誘人,但一旦深入進去,就會越挖越深,卻又沒有發現問題,好像一切都很正常很應該,如果是你,你也會這麼做的。明明沒看見陷阱,怎麼就會越來越麻煩呢?原因就是:邏輯!其實,並不是阿笨貓太笨,他做的一切都是正常人也會做的,比如:希望便宜點,希望更好一點等等。只是,巴拉巴太狡猾太陰險了,他利用了阿笨貓的善心來得益。所以,多讀這一類的內容,讀者會學到一些深度的邏輯,從而學到了智慧,讓你變得更聰明。」
在冰波的形容中,「阿笨貓」更像一道應用題:「不是教人們上當,而是設計各種有創造力的過程,讓你參與思考。」
【3】
「電腦高手」反對孩子們玩網遊
兒童文學理論家孫建江是冰波的好友,他對冰波有一段140字的評價:
冰波。杭州人。左手西湖右手西溪。水氣氤氳。抒情派童話領袖。屢獲大獎。電腦高手。超級玩家。絕頂聰明。乃不多見才子。奇妙複合之體。作品可清麗柔美亦可風趣幽默。為人慷慨大方。為文斤斤計較。好友間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職場中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中年大病。九死一生。徹悟要做回完全的自己。贊。
冰波自己如何看待這段評價?
他給出了兩個字:精準。
140字背後,其實有很多豐富的細節。在對一個童話作家的形容中,「電腦高手」、「超級玩家」8個字,特別引人注目。
「『電腦高手』是美譽,其實他想說的是『網遊高手』,因為我曾經有一段沉迷網遊,這是非常害人的,好在我最後完全戒了。」冰波曾有兩年時間,在網路遊戲上花費了很多時間。
「從單位回家,開門都來不及,哎呀,急死了,趕快回家,包還拿在手裡,就衝到電腦前……人會變得不真實。」他重述當年的情形,非常有鏡頭感。
因為這段經歷,冰波非常堅決地反對孩子玩網路遊戲。
「網遊的最大危害,是浪費了時間,讓人的生命變相地縮短了。」
而且,他覺得這類遊戲,並不能讓人學到什麼東西,「也許學到了技術,但也僅僅是練習了手在鍵盤上的反映速度,知識是沒有的,弄來弄去就那麼點東西,但副作用太大了。」
所以,對於「電腦高手」的評價,他覺得是好友的一種爆料,而後面的「為文斤斤計較」才是真的美譽。
「我曾在浙江少兒社當了21年的編輯,對文字就要斤斤計較,既然是文學就要有文學性。我們閱讀也好,寫作也好,都要圍繞這個核心來做,文學性是寫作的初心,不能忘記。」
冰波的日常照
40年來,冰波的寫作一直在變化,由最開始的寫給專家看,到寫給孩子看,再到為自己而寫。
從現在開始,冰波已經進入為自己而寫的階段。
「這個階段我不是往後退,而是往前走,前面有更大的空間。看起來是輕鬆了,也自由了。」2019年開始創作的《孤獨狼系列》,就是這個階段代表作,目前已經出到了第5本,《孤獨狼系列》的開頭有一張「南瓜堡」的地圖,所有的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孤獨狼系列》 新蕾出版社
「我想做一個人物的生態,它是杜撰的,是我創造出來的,現在是人物、故事,接下來,人物將衍伸至器具、家具,等等。比如一個花瓶,它的高低、半徑、歷史……都將進入富有文學性的展現。這個生態當然會借用很多表現手段,比如動畫。但我的主業,還是文字。」
也就是說,冰波要建造一個發生在「南瓜堡」的兒童文學世界?
他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隨後又哈哈大笑了起來:「想想還是陽光的哦!」
【4】
「我找啊找,找到的越來越多了」
面對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不為小朋友帶回一點閱讀和寫作的經驗,總覺得略有遺憾。
所以,在採訪的最後,我請冰波老師談了談小朋友該如何閱讀與寫作。
冰波說,他無法為小朋友開出一個具體的好書單。
但是,他的心中有更為重要的標準,而且,置於這個標準第一位的就是:讀你自己喜歡的書。
「假如你不喜歡,一本書拿來就想睡覺,有效率嗎?人生很短,你要讀你自己喜歡的書。」冰波認為,這是閱讀能被有效吸收的前提。
除了讀「喜歡的書」,還要讀「適合的書」。所謂適合,就是根據自己的年齡所擁有的認知來挑選合適的讀物,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五年級就讀五年級的書。讀《紅樓夢》?你還早,不要讀!」說完,冰波緊跟著又來了一句提醒,「年紀小的時候看圖畫書,但開始認字了,一定儘早讀文字本。」
當然,在閱讀的進程中,大量閱讀和反覆研讀都不缺少。哪些書該泛讀,哪些書該精讀?這就需要進行辨識。
談到今天的兒童閱讀氛圍,冰波是相當篤定的,因為,他看到圍繞兒童閱讀,出現了以前從未出現的「三類人」。
首先有一批不同於以前的家長,他們會對兒童讀物完成第一輪判斷——「這本書是否適合我的孩子來讀」?家長在這樣的疑問之下,會綜合考量一本童書的質量。冰波認為,這樣的家長多了起來,時代就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
再就是老師,也不同於以前。以前的老師不管學生讀什麼書,只管自己的職業——「我的語文書教了沒有」?但今天的老師,對於學生閱讀的關注超越了以前的任何時候,冰波說,這很重要。
第三批「多了」的人是閱讀推廣人,他們不生產書,也不賣書,但正在對大眾閱讀進行著不遺餘力的推動,尤其是近幾年,這些閱讀推廣人活躍在不同的領域,承擔著領讀人的角色。
而坐在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書牆之間,冰波還深切感受到了圖書館功能的變化,它由以前單純借書的功能,成為功能多樣的閱讀空間。
冰波為來圖書館閱讀的小朋友們寫下:親近文學
而這,也是冰波願意將自己的每一本新書,鄭重地籤上名字並捐贈到圖書館的原因,他想為孩子們打造一座閱讀的城池。
至於小朋友們該如何寫作文?冰波認為,這個話題只有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有談論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冰波對小朋友的寫作只有一句話:「要寫讓人感動的作品。感動源自在哪裡?自己要去尋找:觀察、體驗、思索,都是感動的源泉。」
他隨即拋出一個作文題:「小青蟲的夢」。如果小朋友在寫作的過程中,加幾個好詞好句,語句通暢地寫出小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這是一篇合格的作文,但談不上新穎。
如果讓冰波來寫呢?
「要寫小青蟲,我要問一下細節——你知道小青蟲走路的樣子嗎?你知道小青蟲的步伐是怎樣的嗎?小青蟲難過的樣子你見過嗎?它為什麼要結一個繭呢?躲在繭裡,它有哪些感受呢?」
於是,就有了冰波那篇很有名的《小青蟲的夢》,它一直被很多幼兒園用作教材。
「我怎麼成為作家的,我找啊找,找到了,找到的越來越多了。」
是啊,一句簡單的「找啊找」,正是冰波對於很多問題的答案。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