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大重陽
作者崔一喆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刊於9月7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原標題為《疫情加速「去美元化」進程》。
隨著美國逐步與全球經濟體系脫鉤,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正在式微。
疫情暴發後,美國債務規模超過了26萬億美元,截至2020年年底可能接近30萬億美元。僅就美國國債規模膨脹這一點來說,美國採取負利率政策幾乎難以避免。如果不採取負利率政策,如此龐大的債務將促使美國面臨國債違約風險。
本文刊於9月7日《中國銀行保險報》
由於美國政府不斷利用美元霸權制裁其他國家,全球各國在主要大宗商品貿易和雙邊貨幣結算中減少使用美元的比例。今年3-5月,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所佔的比例已經從44%左右大幅降至40%左右。可以說,全球各國已經開始全力構建「非美元」的國際支付體系。
從外匯儲備看,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已從2000年72%下降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62%,下降趨勢和速度不斷加快。此外,隨著美聯儲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的實行,美元貨幣價值處於長期貶值區間,美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人們正在失去對美元的信心。因此,自4月以來,全球黃金ETF存量已經從約1000噸上升至1200多噸,白銀ETF儲量從12706噸上升至16857噸,這說明全球的美元持有者正在分散風險,將手中的美元轉移至貴金屬資產上。
其實,早在2019年,全球各國央行就開始大力買進黃金,提升黃金儲備比例,也就是說,「去美元化」的行動並非因為疫情而引起,疫情只不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同時,許多國家試圖將存在美國的黃金儲備運回國內,這體現了一種不信任美國的信號。世界各國開始為迎接「去美元化」的世界做好準備。
許多人都認為,現在美元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於川普政府所導致,那麼美國大選會不會改變美元所面臨的困境?目前看起來,無論2020年大選是誰獲勝,似乎都不會改變全球各國「去美元化」的趨勢。過去20年使用美元的慣性將繼續存在,但這並不影響美元正在加速失去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地位的形勢。現在,全球各國正通過增持黃金、貨幣互換、拋售美債、使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等多種方式來實行加速「去美元化」行動,但美元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僅靠政府換屆就可以解決的了。
當前,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低谷競賽」模式,貨幣的走勢可能將取決於包括債務佔GDP比重在內的多種因素影響,最後哪一個經濟體承受的負擔越小,該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影響力擴大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失去其現在的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地位,但是疫情的確加速破壞了美國和世界的聯繫,並逆轉了自全球化以來美元作為全球交易媒介的地位,這將導致全球形成長期「去美元化」的趨勢。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