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啟印鈔機,亞洲5國貨幣亮紅燈,柬埔寨央行呼籲去美元化!

2020-12-12 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近日,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美元流動性持續短缺,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進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各國央行紛紛推出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工具,以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率先推出6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中國也推出定向降準等靈活經濟政策;歐洲多國紛紛也推出了財政刺激計劃。然而,面臨下行風險,一些「美元化」的國家卻陷入了「手無寸鐵」的窘迫境地。

無法推行擴張性經濟政策,柬埔寨央行呼籲「去美元化」

據柬埔寨媒體近日報導,柬埔寨國家銀行(柬埔寨央行)不得不呼籲,請柬埔寨民眾支持和使用本國貨幣,以降低美元使用率。因為這不僅僅是使用便不便利的問題,還涉及到國家的長遠利益——央行無法推行有效的經濟政策,提振本國經濟

據了解,自1992年以來,美元逐漸取代柬埔寨本國貨幣瑞爾,成為其主要使用貨幣,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80%,由此柬埔寨成為一個高度美元化的國家。事實上,柬埔寨此前也一直在致力於「去美元化」。柬埔寨曾發布規定,只標出美元售價的商家涉嫌違法。因為作為全球主導貨幣,美元化消除了匯率風險,使得柬埔寨出口十分便利,但是帶來的弊端卻更加大。

美元成為柬埔寨的主要貨幣,意味著柬埔寨經濟經常會受到美元走勢的影響,柬埔寨央行缺乏應對經濟波動的工具,不能通過印鈔本國貨幣等貨幣政策調控本國利率,喪失了充當最終貸款人的能力。

尤其是在經濟風險高企的當前,柬埔寨的各個經濟領域都在受到衝擊。如果能在柬埔寨央行的調控下,國內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機構下調貸款利率,許多工廠和企業可以貸款渡過難關,而數以萬計的工人也可以不失業。然而沒有如果,在美元的「侵蝕」下,柬埔寨央行已經失去調控本國經濟的能力。

美聯儲重啟印鈔機轉嫁危機,5國貨幣已亮紅燈,中債或成避險要地

而美聯儲所有經濟政策只會考慮本國的經濟情況,而不會考慮這些「高度美元化」國家的經濟情況。美元化國家們自身不能調控經濟,美聯儲也不會幫助其調控經濟,最終成為經濟危機的犧牲品,被美國成功「薅羊毛」的可能性極大。

日前,受美元流動性緊缺的影響,各國央行等海外買家為補充美元,3月開始大量拋售美債,同時創造了單月減持超1000億美元的記錄。對此,美國近日也推出「用美債換美元」的臨時性措施。這也意味著美聯儲將再次啟動印鈔機,將危機轉嫁到他國。

據《日經亞洲評論》近日分析,被美國成功轉嫁危機的國家已然升至5個。據公開數據顯示,受美元影響,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亞洲5國跌幅驚人。其中印度盧比已經跌至新低;印尼盾也已經跌幅超16%,這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泰銖、馬來西亞林吉特今年也分別大跌超8%和近7%;菲律賓匯率波動也十分大。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3月疫情衝擊以及金融市場波動,使得美債等傳統避險市場動蕩。而由於中國成功抗擊疫情,經濟復甦明顯,全球的金融波動並沒有對中國債券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推動著中債市場成為全球的避險要地。據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債券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元,同比大漲14%,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

相關焦點

  • 柬埔寨著力推動去美元化
    柬埔寨是個高度美元化的國家,本幣對美元匯率長期保持在4100瑞爾兌1美元左右。隨著柬埔寨經濟的發展,美元化的缺陷顯而易見。美元化使得柬埔寨央行缺乏應對經濟波動的工具,喪失了充當最終貸款人的能力。為了擺脫眼前的困境,柬埔寨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採取措施去美元化。
  • 中俄等16國開始去美元化後,又有3國將去美元化,事情有新進展
    資深經濟專家伊利吉茲.拜穆拉託認為,全球主要國家將不可避免地啟用數字貨幣或由黃金支持的數字幣的方式去美元化,不用懷疑,現在,全球多國再次對美元失去了信心,甚至已到了被十多個經濟體拋棄或叫停的地步,這在美聯儲開啟無限額度的寬鬆政策和維持零利率的背景下更明確,這從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二周前的最新利率會議表態中得到了印證。
  • ...正式宣布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後,或又取得去美元化的突破,馬來西亞...
    對於美元不斷對一些市場採取金融限制,石油國伊朗經濟在去美元化的布局上不斷突破。事情的最新進展 ,據美聯社當地時間12月19日報導,伊朗希望創造數字貨幣,以作為對抗美元和去美元化的手段之一。 伊朗方面同時呼籲相關國家加強金融和貿易合作,並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 伊朗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後,或又取得去美元化的突破,馬來西亞支持
    對於美元不斷對一些市場採取金融限制,石油國伊朗經濟在去美元化的布局上不斷突破。事情的最新進展 ,據美聯社當地時間12月19日報導,伊朗希望創造數字貨幣,以作為對抗美元和去美元化的手段之一。伊朗方面同時呼籲相關國家加強金融和貿易合作,並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認為,「我們可以使用自己的貨幣或使用通用貨幣。」伊朗方面建議在使用當地貨幣進行貿易,部分國家之間建立特殊的銀行和金融體系。並提議創建一種加密貨幣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據報導,伊朗關於去美元化這一方法的想法得到了馬來西亞的支持。
  • 三個國家或正加速去美元化後,一國又拒絕美元投資,向人民幣靠近
    在全球去美元化進程中,不同經濟體央行籤訂廣泛貨幣協議堪稱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這將有利於兩個經濟體商家在經貿過程中規避美元利差,實現貨幣上的利潤最大化。此外,中國央行與奈及利亞央行在今年二季度達成貨幣互換協議。今年1月,中國與泰國續籤了中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保持為700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都分別通過籤訂或續籤貨幣互換協議向人民幣靠近,這三個國家此前也紛紛開啟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比如,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國央行去年年底就啟動本幣交易直接結算計劃,以減少三國金融系統對美元的依賴性。
  • 柬埔寨已測試央行數字貨幣,有望本季度投入運營
    據美國媒體Cointelegraph報導,今年年初,柬埔寨央行宣布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推出基於全國區塊鏈的數字貨幣。該央行數字貨幣(CBDC)被稱為「 Bakong」,到第三季度的第一個月,該貨幣尚未完全投入使用。而在7月27日,柬埔寨國家銀行行長Chea Serey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Bakong已於本月開始試行,現在有望於本季度投入運營。
  • 多國啟動「印鈔機」,超發貨幣收割全球財富!中國央行如何應對?
    既然全球股市一同下跌,面對百年難遇的大變動,各國央行也一同出手。先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的央行搶先打出"降息牌",其後美聯儲緊跟腳步,在3月3日晚間緊急降息50個基點,接著沙特央行、阿聯央行同步宣布降息。至此,全球各大央行的降息潮正式拉開序幕。
  • 印尼農業拒絕美國數以億計的美元投資後,或將加快去美元化
    世界經濟的貨幣交易是建立上貿易基礎上的,一旦貿易陷入阻滯失去繁榮,貨幣交易也就不存在的。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的世界流通,除它具備通用貨幣身份之外,另一層原因就是美國經濟與世界的廣泛聯繫。圖片來源於YouTobe印尼就是近期不斷去美元化,發展多種貨幣舉措的典型經濟體。
  • 伊朗宣布用人民幣替代美元,8國或找到去美元化新方法,事情有進展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一直牢牢佔據著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過,近年,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也不斷加速,其中,一些企業巨頭也在開啟去美元化的方法,比如,不久前,美國臉書公司宣布開發數字貨幣Libra(天秤幣)及數字錢包Calibra。
  • 「去美元化」日益顯現,雙邊貿易減少使用美元,中俄之間心照不宣
    據觀察者網10月13日報導,為了應對美國金融方面的制裁,俄羅斯已經開始做出反擊,利用多個領域推動俄羅斯對外貿易結算的「去美元化」進程,努力繞開美元霸權體系。
  • 伊朗石油部長:沒有國家願與伊朗在石油領域合作,40國開始去美元化
    例如,全球多個石油國都曾有過這樣的遭遇。而近年,這樣的景象愈演愈烈,不公平的貨幣和金融現象充斥著全球經濟。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20日報導,伊朗石油部長比揚·贊加內表示,在與伊朗的合作遭到美國制裁的背景下,沒有人願意與伊朗在石油天然氣領域進行合作。伊朗信息網在報導中援引贊加內稱:「沒有一個外國企業願意與我們合作。」
  • 肖佳宜:「去中國化」還是「去美國化」
    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關於世界產業鏈價值鏈「去中國化」,世界貨幣體系「去人民幣化」的討論見於外媒,國內經濟學界亦有警惕相關趨勢的提醒。相關討論中,有幾分是政治上的噱頭,幾分是經濟上的實際行動?數據會說話,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今年3月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不會將供應鏈或採購轉移至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當下更多聚焦於風險管理。將大部分產業鏈移出中國實際上也是不現實的。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其中包括接近2億,在未來甚至可能增長至5億的中產階層人口。面對如此大的商機,一批西方公司已「鴨先知」,加快了在中國的投資步伐。
  • 41國加速「去美元化」!美元霸權還能撐多久
    9月6日的消息,摩根史坦利預測,到了2030年的時候,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的佔比,將從目前的2%上漲到5%-10%左右,並且會超過日元以及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之外的「世界第三個儲備貨幣」。目前,人民幣暫時還沒有走向全世界,但是相較於其他不少貨幣而言,人民幣又是比較有價值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也只是時間問題。
  • 有支付寶為什麼還要央行數字貨幣?亞洲各國也都投身這一「時代的...
    FX168財經報社(訊) 數字貨幣無疑是目前金融業最前沿的領域之一。這一領域自比特幣問世12年以來迅速躋身金融科技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如今全球各國的金融機構幾乎都已經斷定,數字貨幣勢在必行。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全球80%的央行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應用央行數字貨幣。
  • 「關注」崔一喆:世界經濟是否正在經歷「去美元化」?
    本文刊於9月7日《中國銀行保險報》由於美國政府不斷利用美元霸權制裁其他國家,全球各國在主要大宗商品貿易和雙邊貨幣結算中減少使用美元的比例。今年3-5月,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所佔的比例已經從44%左右大幅降至40%左右。可以說,全球各國已經開始全力構建「非美元」的國際支付體系。
  • 英法德日向美元亮劍後,事情又有進展,中國或即將發行加密貨幣?
    BWC中文網觀察團近期提及,當美國經濟信用不斷下降時,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而選擇使用人民幣、有主權背書的加密貨幣、黃金等非美元貨幣來繞開美元則成為全球去美元化的重要方法。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 外媒: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一騎絕塵,多國民眾對主權加密貨幣信任高
    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遷和技術的革新,全球貨幣格局也正發生著潛移默化地改變。例如,近年,主權加密貨幣正方興未艾,並有在全球商品交易進程中,替代美元交易,而去美元化的跡象。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17日報導,英國經濟分析機構經濟學人智庫的一份調查顯示,全球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信任國家發行的加密電子貨幣,主權加密貨幣信任度高。據悉,54%的多國民眾表示信任其政府或央行發行的加密電子貨幣。
  • IMF何東詳解央行數字貨幣跨境支付:互通性是各類數字貨幣共存和...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當前,業內認為,包括數字人民幣在內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在跨境支付大有可為,但具體如何改變貨幣國際使用的傳統動因?又如何改善跨境支付的方式與效率?對使用國和發行國將會產生哪些宏觀金融影響?
  • 央行數字貨幣「拳打支付寶、腳踢比特幣」背後的5個真相
    技術上看,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去中介化」點對點交易,只要商戶和消費者都開通了央行數字貨幣錢包,兩個錢包地址之間就可以直接交易,既沒有行動支付什麼事,也沒有銀行什麼事。不過,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自然不想真正「去中介化」,採取的仍是「央行——金融機構——用戶」的雙層運營機制,用戶在金融機構開戶,不直接與央行發生業務關係。
  • 俄警告美國查沒黃金等於「宣戰」後,再警告切斷支付系統意味「宣戰」
    事實上,俄羅斯在去美元化上也早已進行了深度布局。比如,近年,俄羅斯大幅增加黃金儲備的現象,被許多分析師解讀為傳奇式的囤積黃金,俄羅斯已連續數月佔據全球第五大黃金儲備國的位置,而前四大黃金儲備國分別是傳統發達市場的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據俄央行(CBR)發布的最新數據,自2017年以來,俄羅斯已經增加了583噸黃金至225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