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周邊的棚改區。記者 田超 攝
華聲在線10月28日訊 今日,記者從長沙市城鄉規劃局了解到,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周邊棚改項目正在公示規劃中,規劃調整後建築高度則從原50米下調到18米。
從50米下調到18米
正在公示規劃的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周邊棚改項目西起黃興南路,東至吳家坪巷,北至城南西路,南至南芳招待所(即城南西路與黃興南路交會的東南角),總佔地面積24畝。
規劃調整後,棚改項目總面積沒有變化、用地性質也沒有發生更改,被調整的是地塊內的建築高度,原規劃裡建築高度為50米,新規劃將建築高度下調到18米。
高度調整還帶來容積率降低、綠地率降低、建築密度提高等一系列變化。
按新規劃,棚改區規劃有機動車位282個、自行車位3525個,未來去南門口停車應該沒那麼難。
嚴保天心閣直望嶽麓山
將建築高度從50米下降到18米,調整公告稱是為「滿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控高」。
長沙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名城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一直存在。2012年初時,《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心城區總體保護規劃》在長沙河東及河西各劃出一片歷史風貌保護區,其中河東風貌區的核心區範圍北至人民西路,南達勞動西路,東至黃興路、人民路、白沙路、城南路,西鄰湘江大道,南門口棚改項目即位於其中。
該規劃要求,嚴格控制天心閣望嶽麓山扇形區域內建築的高度,核心區範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
預計拆遷費3億元
南門口現在是長沙市最繁華的商業區域,此次棚改涉及公房58戶、單位自管房37戶、私房148戶,預計拆遷費用3億元。
「建築高度降低後,開發成本就加大了。」支付這筆拆遷費用的開發單位是長沙市軌道交通實業公司,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做出降低高度的決定是綜合多方意見的結果,這也倒逼他們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具體而言,將加強棚改區與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的連接,以最大可能開發地下空間的商業價值,在地上再把商業化強度和品質提高。
「新規劃裡,南門口與天心閣和嶽麓山形成景觀呼應,既保護了歷史名城,也為她添彩。」該負責人稱,未來南門口將擁有一座高品質的商業綜合體。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葉子君
提醒
長沙地鐵1號線南門口站周邊棚改項目正在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官網(http://www.csup.gov.cn/)公示中,在11月26日前,感興趣的市民可以登錄查看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