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與以往相比,有許多與眾不同,高分段考生驟增,強基入圍線偏低......面對一系列變化,未來的高中考生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首次強基,分數線偏低
2020年教育部首次實施強基計劃新政,無論是高校還是家長和學生,大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對比招生高校的普招錄取分數線來說,強基計劃的入圍線略低一些,參加的考生又多了一次選擇機會。但是同時,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多為基礎學科,是否報考還要參考學習興趣。面對高分膨脹和強基計劃等一系列變化,即將踏上高考路的新高三考生和未來的高考生們,該如何更好的規劃自己的升學路線呢?
01 了解升學途徑
對於想走普招的考生來說,首先要全面了解這些升學途徑。第一部分:常見途徑1、參加普通高考,按分錄取2、強基計劃3、綜合評價錄取4、保送生5、雙培外培、農村專項第二部分:藝術、體育等6、藝術類專業招生7、高水平藝術團(藝術特長生)8、三個體育類招生:體育專業招生,體育單招(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和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第三部分:軍事、公安等9、軍校生、定向培養士官10、公安院校招生11、航海類專業招生12、三項招飛(空軍、海軍、民航)第四部分:其他途徑13、公費師範生14、免費醫學生15、港澳高校招生16、定向招生這麼多的招生方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個機會,提前了解各項途徑要求,規劃1-3條合理的途徑做好提前規劃,是非常必要的。
02 特殊招生重點關注
如果你想多一次考取好大學的機會,那麼建議你關注一下特殊招生,提前了解,比如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而國科大和北外的綜合評價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要參加特殊招生,應該如何準備呢?
一、高一高二評估是否要學習競賽
強基計劃因為能夠以高考成績入圍,給予了許多分數就差一點的同學們二次機會。但強基計劃也並不容易,例如清北的校考,難度基本上達到競賽水平,不少入圍清北的高考生表示,15分的校考,他們僅能拿到5-7分,而這些學生的高考成績至少都在670以上。以今年高校強基計劃的校考來看,高校顯然還是想要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校考的內容基本都會涉及到大學先修知識,難度也遠超高考範疇。在校考上,很明顯數理化競賽生比純高考生更有優勢。建議:如果無法在競賽這條路上一直堅持,並且只打算走統招的同學,不建議在競賽上花費時間和精力。如果打算參加強基計劃的同學,在課內成績有保障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學習競賽的程度,建議選擇數理化這三門學科。按目前的情況來說,數理化其中一科競賽學習到省一的程度,另外兩科也稍微了解一些競賽技巧,高考結束之後再提升薄弱的科目,可能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應付高校校考無太大壓力,也無需花費時間和精力準備決賽。
如果是對競賽非常感興趣,並且天賦也很不錯的同學,可以在競賽這條路上深入,但建議還是不要落下自己的課內成績。
二、隨時關注高校夏令營
每年的7月上旬,針對高一高二考生的高校夏令營活動陸續開始報名,高一高二優秀生源選拔拉開序幕。以清華大學2020年暑期學校招生簡章來看,優秀學員將被推薦給清華招辦,所以夏令營的機會非常重要。同時,清華北大的強基計劃有部分同學依舊得到了優惠,比如清華初審獲得優秀的同學免筆試,北大綜合素質評價給予部分同學滿分。即使拿不到相關的優惠政策,多參加一些高校的夏令營,提前進入高校的招生辦的優秀生源名單中,也是不錯的選擇。三、高三抓緊時間複習課本
如果你現在已經是準高三考生,那麼開始衝刺文化課成績吧。對純高考生來說,高三開始就意味著要開始總複習,這一年一定要穩固基礎,查漏補缺。也要想清楚以目前的情況,自己是否適合報考強基計劃。如果決定要報考強基計劃,那麼寒假就需要開始系統的訓練一些強基的內容,不要想著等到高考結束後,只用短短的20天就能超過別人一兩年的努力。
對競賽生來說,高三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一是進入數理化決賽,二是回歸課本。如果是進入決賽,除了獲得保送的同學,在決賽結束之後都要儘快調整心態,從競賽模式快速的轉到高考模式。如果沒有進入決賽,建議同學們在高三前的暑假就要回歸到課本上來,學習競賽難免會影響到課內,要利用一切時間回歸課本,用最快的時間追上高考生的進度。
如何高效複習?
一輪複習的特點是歷時長、任務重、訓練多、精細化、潛增長,在高考複習中起決定性作用。時間寶貴,複習中要小心這八大誤區,千萬別犯,趕緊來看看~
誤區一:對時間認知誤區
一輪複習時間長,但容不得半點浪費!從九月份新開課一直到「高三一模」,部分學生認為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所以往往容易出現「前松後緊」的狀況,即開始第一個月還抓得比較緊,但一個月後就開始鬆懈,認為來日方長,何必抓得這樣緊,所以在時間把握上就比較隨意,甚至可能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事實上,第一階段的複習任務確實是耗時最長的,其主要任務是為高考各個學科全面夯實基礎,而打基礎又往往是要花最多時間的。但隨著第一輪複習結束後,後面的時間就非常緊迫了。
所以,第一階段要強化時間意識,而且要有足夠的耐性。否則,到了下學期就無法補救了。誤區二:埋頭做題,缺少分析
動手做題,動腦思考,題海不白下!
題海戰術是大家最容易落入的「陷阱」!很多同學認為成績提高不了,是因為題目做得不夠多!但是做題不分析不思考,同樣的題目錯多遍又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呢,想要學會知識,必須通過老師的「點撥」和學生的「思考」,做題只是為了提高做題的熟練度和綜合應用。
所以,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和全面性。一定數量的題目是需要做的,但做題的同時也要思考出題者的意圖。
誤區三:脫離老師,忽視課堂
高三要更重視老師在課堂說的每一句話!尖子生很容易犯這個錯誤,因為尖子生已經領先於很多人,而老師的課堂講解多針對於絕多數學生的學習進程,所以尖子生理所應當的認為老師的講解已經不適合自己了,其實不然!據調查發現,90%以上的高考狀元最注重的都是課堂的聽講,而不是為趕進程在課堂上做其他科目的習題。
為什麼呢?因為老師的授課有明確的目的和策略,既可能在引導你聯繫不同的知識也有可能在反覆強調易混易錯的知識點。
所以,在課堂45分鐘時間內要時刻保持著跟老師的思想交流,同時聽課過程中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對於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已經掌握的知識也應該仔細地聽老師講一遍,也許老師的理解更到位,或者你自己的理解有出入。
誤區四:熬夜苦讀,不注意碎片時間
高三不一定要熬夜,白天的時間多擠一擠總是有的!熬夜是每個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白天要上課,晚上回到家寫完作業還要自學到很晚。但有這樣一群同學,他們很有效率地完成了作業、預習,然後及時睡下了;但有的學習熬夜到很晚甚至凌晨。
可是你知道嗎?熬夜並不可取,不僅影響睡眠,容易疲勞,也會導致第二天上課精力不集中,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成績也可能會下降。
所以,既然一天24小時的時間不能變成25小時,那麼就只能把瑣碎時間善加利用,比如乘坐地鐵、公交車時,無法安靜地思考一些問題,這時可以藉助手機工具聽些英語聽力或其它音頻資料。誤區五:負重學習,缺少休息
學習娛樂搭配著來,效果更好哦!很多同學用於學習的時間非常多,甚至犧牲了娛樂和休息的時間,但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高三本來就是學習新知識和複習舊知識,如果不分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就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複習也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而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一味緊繃著學習這根弦,勢必會為心理和生理增加重負。所以,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心理上輕鬆,愉悅的感覺,只有為自己不斷加油,才可以充滿信心地繼續投入到下一階段的複習中。
誤區六:只看分數,不看過程
分數越低,問題越多,提高空間越大!高考之前的所有測試,不論月考還是期中考都是為高考做準備的!最終目的在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高考統考減少問題。
比如發現現階段複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階段性複習效果的檢測,通過測試,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存在問題,存在的問題可能是知識方面的、應試技能方面的、應試規範性方面的、還有是應試心理方面的。
如果一味的沉迷於分數的多少,勢必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所以,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分析,在之後的複習中,考生可根據對分析,得知自己具體哪些方面做得不足,需要及時調整,備戰高考。誤區七:照搬參考書,忽視課本
課本才是高考的根本,千萬別押錯了寶!參考書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和加深,而有些同學把參考書當成聖經,大部分學習時間花在參考書上,而用在課本上的時間卻很少,本末倒置。甚至有些同學抱有一定的僥倖心理、幻想從一些標榜其押題準確的圖書中尋覓高考試題。
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每年的高考題都是命題老師在封閉的條件下專門為高考創造出來的,無論是參考書還是參加高三輔導的教師,只能從命題思維和命題方向上揣度,不可能在高考前掌握任何一道題的具體內容。
所以,大家要記得:參考書是用來參考的!雖然有些質量高的參考書歸納總結得不錯,但同學們只能用它來進行查漏補缺、啟迪思路,最終自己思考形成解題思路才能考出好成績。
誤區八:躁動不安,沒有明確的計劃
腳踏實地的學習思考才能看清楚自己的未來!在第一輪複習的過程中,心浮氣躁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同學會遇到這種情況:平時複習覺得沒有問題,題目也能做,發現考試就是拿不了高分,甚至考試題比平時訓練的題目還要簡單。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了呢?因為你太心浮氣躁,並沒有踏踏實實地思考問題。所以,高三的複習一定是有計劃,對於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