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長春一名4歲的男童,因為好奇吸水彈在耳朵裡能不能長大,往右耳朵裡連放了5顆彈珠。結果,將自己送進了醫院。
2020年7月3日,一名男童在家人的陪伴下,捂著疼痛的右耳來到長春市兒童醫院眼耳鼻喉科。孩子的媽媽說,當天上午,兒子因為好奇,往耳朵裡塞了好幾個吸水彈,結果,到了下午,孩子的耳朵就開始疼起來。到醫院後,經電子耳內窺鏡檢查,醫生發現他的右耳內有4顆彩色小圓粒,位置都貼近鼓膜,而且填滿了耳道。
吸水彈屬於高吸水膨脹物品。據實驗,經過一段時間浸泡,原來直徑2毫米左右的硬珠,變成了直徑8毫米左右、帶有彈性的軟珠,由此計算,遇水後,吸水彈的體積變為原來的64倍。
吸水彈從米粒(下)大小膨脹至龍眼大(上)(圖源自中國江西網)
孩子因為出於好奇心,喜歡將一些小東西往嘴巴、鼻孔、耳朵裡塞,吸水彈一旦在體內膨脹,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如果吸水彈珠不小心放入耳中,用常規無創水衝洗法不可行。膨脹過後的吸水彈可能會碰到鼓膜,導致鼓膜穿孔或感染,如果穿孔比較大,珠子之間相互擠壓,與耳道壁及鼓膜緊密接觸,會更難取出。
另外,如果孩子一次吞食較多吸水彈,膨脹後可能堵住腸道,造成脹氣等;將膨脹後的吸水彈塞到鼻腔,有可能引發窒息。
異物入耳,即異物塞進外耳道。異物分別為動物性異物和非動物性異物兩種,前者指豆類、紙片等物體,後者指小昆蟲等。
1.動物性異物入耳:
如果蟲子在左耳,就用右手緊按右耳。如果蟲子在右耳,就用左手緊按左耳,這樣可以促使蟲子倒退出來。
2.非動物性異物入耳:
豆粒、沙土、煤渣等固體異物入耳後,可讓患者患耳側向下,用手輕輕拍擊耳郭,使其掉出。關於吸水珠這類膨脹類異物不要用常規無創水衝洗,如若體積變大則會更難取出。
如家長沒有把握自行取出,應及時到當地醫院耳鼻喉科就醫。
為避免孩子耳鼻喉進入異物,家長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孩子,家長監護不到位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讓孩子提前有一個風險警示。
注釋
[1]https://m.sohu.com/a/407477899_406982/?_f=index_pagefocus_7&_trans_=000013_sjcl_zsmh&pvid=000115_3w_a
[2]https://news.e23.cn/jnnews/2020-07-16/2020071600032.html
[3]https://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5/07/10/014031596.shtml
事件來源:搜狐網2020-07-14
https://m.sohu.com/a/410393757_120057429
天津師範大學 通識課 《新媒體傳播》課程成果
編輯:摩羯座 黃莉絲 1830230215
主編:張建軍